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初步分析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医师工作中发现U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饮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关联。笔者对71例UC患者进行了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初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测定的方法,发现UC患者IgC阳性率为76.06%。UC患者对多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其中以蛋黄蛋白程度最重,阳性率38%,但其阳性率的顺序不同于文献报道的健康人群。不同性别UC患者对不耐受食物的差异与健康人群检测结果不同。不同年龄组间的检测结果比较出现对不同食物不耐受的差异性,可能与uc好发年龄(多发于20~40岁)和样本的采集有关,因为本研究过程中,前来就诊的患者多为26-50岁的青壮年,共计48人,占67.61%;而青少年组仅11人,老年组12人。总体比较青少年组与老年组存在差异性的不耐受食物种类较多,可能由于儿童消化功能不完善,容易对肠道内异物蛋白形成IgC抗体。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引起uc发病的原因之一,而食物不耐受因素在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n 对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患者,饮食疗法尤为重要。一项由英国YORK营养学实验室进行的临床调查显示约71%的患者根据试验结果改变饮食习惯,其中50%以上的病人20d内症状明显缓解。根据血清IgG检测结果,对UC患者通过食物“轮替”或“忌食”方法减少或避免与症状有关的不耐受食物的摄人,此外应建议UC息者避免进食含特殊化学成分的食品,如水杨酸盐、胺、谷氨酸盐及增味剂等,以防诱发或加重疾病的发生。rn 目前,国内外已有数家公司从事相关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的研究,可对近百种食物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找出与疾病相关食物病因、为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判断产生不耐受的食物品种,明确病因,制定限制食物计划。采用“忌食”或“轮替”的方法,避免让不适宜的食物持续损害机体,减轻临床症状,阻止疾病继续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