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清铁路长春北段之沙俄兵营

摘要

20世纪初清朝政府的颓废导致外强的入侵,清政府与沙俄名义上合办的工程及使用实为沙俄所控,沙俄在中东铁路沿线上筑兵营,且向中国东北内地纵深进行烧杀掠夺;俄人撤走后的兵营建筑成为其侵华的罪证,保护并利用好它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些沙俄建筑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大部分已残破不堪。由于资金、权限等方面的原因,其未能得到妥善的维修,部分建筑已岌岌可危。它们是时隔百年后所能找到的最直接的沙俄侵华证据,因此如何保护好它们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其中仅有极少部分为文物保护单位而大部分则不是,但它们都是历史文物建筑且在当地的历史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物建筑的保护涉及保护范围的划定和周边杂乱环境的整治等许多方面。文物部门及建筑师多希望将文物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得广些。这既有利于对文物建筑的观瞻,以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又有利于维持建筑的原始风貌,同时也符合城乡的公共利益。设置保护范围尤其是建设控制地带对城市局部区域的发展有所制约,实际上城市公共利益影响了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其他利益持有者的欲望。这类带状历史遗迹的整合不是哪一个文物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跨部门、跨行业乃至跨地区甚至跨省的通力合作,使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但其前提是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作保障。这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而后由多部门针对各个相关环节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可组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还可以招募员工拉动就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