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时代'的受众心理

摘要

中国电视曾经历了完全受控于计划经济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由于电视媒体的完全国有化及其过于偏重意识形态宣传的要求,电视节目过于严肃呆板,宣教的成分远远多于娱乐.但随着国内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尽管国家的计划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主导地位在媒体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商业和市场因素的注入却已然影响渗透到各个方面.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在认识活动过程中,能够较长期稳定地指向某种事物。兴趣是受众选择某个电视节目的理由,它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这就是说,受众对传媒的兴趣也一定基于精神的某种需要,当受众对节目播出的内容感到需要,就会产生并保持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对节目的积极收看。比如: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深夜的守候,耐心地等待广告之后的电视连续剧,等等。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有这样的倾向,对他们所赞同的信息表现出偏爱,对认同的主持人、记者所讲的内容感兴趣,反之则表现冷淡甚至敬而远之。心理定势,是个体对某种行为做好的一种准备,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是一种完整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从自身过去的经验中不由自主地把那些同他的心理定势联系着的现象挑选出来,并摆到自己意识的中心地位。央视于2001年推出的电视栏目《百家讲坛》堪称文化教育栏目娱乐化的成功范例。《百家讲坛》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传播内容,将学者、教授的课堂搬到电视上,这个原本看似枯燥的教育节目却大获成功,受到观众的追捧,原因就是将娱乐化的元素合理、恰当地运用在节目中。《百家讲坛》的成功无疑是电视节目日益往通俗化方向靠拢的一个典型例子,其成功的诀窍即是用说故事的方式来普及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虽然有来自学界批评的声音认为,《百家讲坛》类似于说书的叙述方式对传统文化内涵有伤害,并存在很多硬伤,但这并不妨碍电视机前的观众在享受故事性的情节过程中得到相应的知识。这也是当前电视栏目普遍采用的一个方式:故事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