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考古学会第十四次年会 >磨制石器痕迹研究初探——以骆驼墩遗址出土石器为例

磨制石器痕迹研究初探——以骆驼墩遗址出土石器为例

摘要

磨制石器痕迹是指在磨制石器上观察到的痕迹.按其成因不同,它们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制作痕迹,即制作石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反映制作方式和方法的痕迹,如破裂面、片锯断口和研磨条痕等;第二类是使用痕迹,即石器使用过程中受作业对象反作用力作用而留下的痕迹如刃缘碴口,长期使用造成的摩擦痕迹如磨圆,以及为了给石器增加下切力度而击打石器顶部而留下的间接使用痕迹如石片疤等;第三类是其他痕迹,即磨制石器被废弃后直至到达研究者手上期间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土沁和人为损伤等。磨制石器制作痕迹分制坯痕迹、研磨痕迹和抛光痕迹三大类,下面分析各类痕迹的形态特征,为根据制作痕迹类型推断它们的成因提供线索。从制作工艺角度看,制坯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大致分七种:打击痕迹,琢击痕迹,线锯痕迹,片锯痕迹,管钻痕迹,桯钻痕迹,擦切痕迹。研磨石器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条痕,另一类是亚光面,还有一类是反光面。使用痕迹是石器在使用过程中遗留在石器表面的痕迹。形态不同、使用方式不同、力度大小不同,那么在石器表面留下的使用痕迹也不同。使用痕迹的形态分析能够为推断失柄石器使用方法提供线索。按成因不同,使用痕迹分为直接使用痕迹和间接使用痕迹。按形态不同,使用痕迹分为次生石片疤、碴口、麻点、磨圆等几种类型。综合起来,直接使用痕迹有碴口和磨圆两种,间接使用痕迹有次生石片疤、麻点和磨面三种。根据笔者的研究实践,原则上有三个方法可以区分易混淆的制作痕迹和使用痕迹。一是作为制作痕迹的石片疤和疤痕可以遍布全身,而作为使用痕迹的碴口只见于刃部或尖端。二是石片疤和疤痕的风化程度略高于碴口和次生石片疤的风化程度。三是制作痕迹的琢痕与使用痕迹的麻点分布位置不同,前者遍布器身或者孔壁,而后者仅见于石器端部或侧面。而判断石器是否经过改制有三个方法,一是观察石器使用部位特别是刃部是否存在风化程度不同的刃面,更新刃面的风化程度略低于原始刃面。二是观察刃面是否是平滑的连续面,大多数更新刃面是从原始刃面上研磨出来的,所以它比原始刃面窄并与原始刃面形成钝角。三是看石器造型是否异常。实践中常见到三个大的面平整而一面突起或略下凹的石器,其整体造型介于石镑和石凿之间,这类石器多数是用受损石锌改制而成的石凿。只要在石器上发现更新过的面就能够断定该石器经过改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