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基础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76008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性科学、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广东省第五届皮肤性病防治学术会议、第三届中南地区皮肤性病学术会议等;单纯疱疹病毒2型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礼义、敖俊红、杨慧兰等。

单纯疱疹病毒2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76008 占比:99.99%

总计:1376110篇

单纯疱疹病毒2型—发文趋势图

单纯疱疹病毒2型

-研究学者

  • 周礼义
  • 敖俊红
  • 杨慧兰
  • 杨蓉娅
  • 陈兴平
  • 喻启桂
  • 徐金华
  • 梁俊
  • 王文岭
  • 郑志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水凤; 邝绍明; 张青; 卢斯汉; 胡荣欣; 杜健群; 李英; 王军雄
    • 摘要: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所致的初发性生殖器疱疹(G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确诊的189例初发性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特征和可能影响其复发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男性115例,女性74例,年龄17~68岁,中位年龄33岁,163例(86.2%)为青年(17~44岁)。41例(21.7%)伴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16例(8.5%)伴发梅毒感染;男性伴发HIV、梅毒感染率(30.4%、13.0%)高于女性(8.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GH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伴发HIV、梅毒感染的概率高于女性,伴发HIV、梅毒感染是GH易复发的因素之一。
    • 胡雯; 叶冬晴; 易恒安
    • 摘要: 目的 研究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Ⅱ)感染患者辅助T细胞(Th)1/Th2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与预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因HSV-Ⅱ感染的生殖器疱疹(GH)患者,均行临床规范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未复发组,检测患者皮损部位血液Th1、Th2及白介素(IL)-2、IL-10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HSV-Ⅱ感染GH患者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估Th1/Th2及相关细胞因子与HSV-Ⅱ感染GH患者预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复发组24例,未复发组46例。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已婚率、合并其他性病率均较高,Th1/Th2、IL-2/IL-10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婚、合并其他性病、Th1/Th2、IL-2/IL-10是影响HSV-Ⅱ感染GH患者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h1/Th2、IL-2/IL-10与HSV-Ⅱ感染GH患者预后复发均呈负相关(r=-0.614、-0.577,P<0.001)。结论 HSV-Ⅱ感染GH复发患者Th1/Th2、IL-2/IL-10均较低,Th1/Th2失衡可能在HSV-Ⅱ感染GH患者预后复发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王建斌; 李雪琦; 王丽春; 吴化叶; 程继帅; 牟唐维; 李琦涵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衣壳支架蛋白ICP35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以HSV-2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HSV-2 ICP35的编码基因UL26.5,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的重组ICP35免疫家兔后获得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CP35在HSV-2增殖中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HSV-2 UL26.5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1065 bp,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10^(4),免疫家兔的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SV-2 ICP3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HSV-2 ICP35可在感染后8 h出现于细胞核周围,12 h表达量进一步增加并向细胞核内聚集,16 h后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均可检测到聚集成斑点状的衣壳支架蛋白。结果表明,HSV-2 ICP35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及对其在HSV-2增殖中表达特性的分析,将为研究UL26.5基因的功能、蛋白相互作用、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及筛选药物靶标等奠定基础。
    • 朱相贡; 徐圣经; 解荣桂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病毒抗原抗体阳性率及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52例,另选择同期来院常规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生殖器疱疹发作次数将患者分为初发组24例与复发组28例.抽取各组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SV-2抗原及HSV-2型IgG和IgM阳性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初发及复发组生殖器拭子中HSV-2-DNA载量.采用线性相关分析HSV-2-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初发组及复发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绝对值、CD4+/CD8+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及绝对值、CD4+/CD8+绝对值均低于初发组(P<0.05);初发组HSV-2抗原及HSV-2型IgM阳性率高于复发组(P<0.05);初发组HSV-2型IgG阳性率低于复发组(P<0.05).复发组HSV-2-DNA载量高于初发组(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均与HSV-2-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生殖器疱疹初发患者HSV-2抗原及HSV-2型IgM阳性率较高,IgG阳性率较低,HSV-2-DNA载量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成反比,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可能可对生殖器疱疹复发几率进行评估.
    • 段素琴; 李琦涵
    • 摘要: 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2,HSV-2)是引起全球生殖器溃疡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SV-2病毒基因组庞大、结构复杂、编码蛋白种类繁多,这些蛋白分子不仅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作为病毒抗原参与宿主天然和适应性免疫过程,也能够作为结构分子和功能分子参与病毒的复制和宿主细胞的病理性反应.因此对该病毒结构的认识需要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分析,通过对其结构的认识来探索编码病毒的不同蛋白分子在感染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动态,以期对研究病毒所引起的免疫识别及应答机制在抗病毒免疫反应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本文就HSV-2病毒结构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特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和展望.
    • 毛莎莎; 赵锦; 奉水东; 郑陈丽; 胡维; 李浩; 杨峥嵘
    •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HIV、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type 2 virus,HSV-2)的流行特征,为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以及其他性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间场所抽样方法招募2018年5月18日至12月29日在桑拿、会所等场所经常活动的MSM,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并抽血检测.结果 共调查344例研究对象,其中HIV感染率为8.7%,梅毒感染率为14.8%,HSV-2感染率为14.0%.不同年龄组间MSM HIV、梅毒、HSV-2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MSM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MSM HSV-2感染率差异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MSM HIV、梅毒及HSV-2感染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对该人群特别是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李鑫; 栗静; 石亚玮; 武国德; 王满侠
    • 摘要: cqvip:1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发热伴进行性头痛加重3 d,发作性意识不清1 d”于2019-07-23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入院前3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4~39.4°C,伴头痛,为颞区轻度间歇性搏动性痛。次日症状加重,波及枕部及后颈部,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无效。7月22日头痛症状明显加重,呈持续性,恶心,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夜间突然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0.5 min后意识恢复。遂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就诊时再次出现意识不清伴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 min后意识恢复。
    • 张立丽; 赵艳明; 佟瑄; 赵艳; 于艳华; 娄金丽
    •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性传播疾病常见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疗及优生优育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北京佑安医院皮肤性病门诊1927例样本的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核酸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27份样本,阳性率最高为UU(39.0%),其次为CT(11.3%)、NG(5.0%),HSV2最低(2.4%);混合感染主要类型有CT+UU(5.1%)、UU+NG(1.3%)、CT+NG(1.1%);女性UU阳性率高于男性,男性NG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CT、UU以≤30岁阳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诊断组的CT、UU和NG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尖锐湿疣、HPV感染、阴道炎患者中UU与CT是主要病原体,尿道炎患者UU与NG为主要病原体;阴道炎患者≤30岁CT感染率最高;UU阳性组CT阳性率明显高于UU阴性组,NG阳性率则明显低于UU阴性组,而CT阳性组UU、NG阳性率明显高于CT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病患者UU检出率最高,有健康携带,治疗需结合临床;CT的检出率高于NG,女性CT与UU感染率呈年轻化;CT与UU,CT与NG易共感染,临床应进行多种病原联合检测,以防漏检,并加大筛查力度,防止无症状携带人群传播.
    • 徐书方; 刘立秋; 张玉清; 张艳; 孙月菊; 范星; 苗莉娜; 李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已婚女性阴道微生物生物群落构成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并为该病的有效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理分型分为鳞癌组228例和腺癌组72例.采集患者宫颈和阴道部位拭子,比较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 2,HSV-2)感染率及HPV分型感染率.结果 宫颈鳞癌组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94.30%,宫颈腺癌组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7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76,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HSV-2感染率为77.63%,宫颈腺癌组患者HSV-2感染率为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57,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70.61%,宫颈腺癌组患者混合感染率为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45,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腺癌组患者混合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单一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感染的6种高危型HPV型别分别为16(62.72%)、18(21.05%)、52(6.58%)、58(4.83%)、33(3.07%)、31(1.75%);宫颈腺癌中,检出的主要型别是高危型HPV 18(45.83%)、16(31.94%)、52(9.72%)、58(5.56%)、33(4.17%)、31(2.78%).结论 HPV16、18及HSV-2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