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冻土区

冻土区

冻土区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835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9篇、会议论文79篇、专利文献40416篇;相关期刊168种,包括地质通报、物探与化探、现代地质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2016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等;冻土区的相关文献由2114位作者贡献,包括祝有海、马云宾、卢振权等。

冻土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9 占比:0.66%

会议论文>

论文:79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40416 占比:99.15%

总计:40764篇

冻土区—发文趋势图

冻土区

-研究学者

  • 祝有海
  • 马云宾
  • 卢振权
  • 庞守吉
  • 张帅
  • 王平康
  • 陈朋超
  • 蔡永军
  • 肖睿
  • 马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雅倩; 岳永杰; 乌云珠拉; 伊丽茜; 李旭; 赵恺
    • 摘要: 为了研究根河流域38年间蒸散(ET)、潜在蒸散(P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蒸散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根河流域1980—2017年ET值、PET值整体呈增加趋势。(2)根河流域ET与PET的年内变化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分布。(3)根河流域的ET值在空间上呈现流域上游高,中下游低的分布格局;PET值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东南的分布规律。(4)根河流域的生长期、完全冻结期、融冻期ET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始冻期ET值呈降低趋势,4个时期平均ET值差异性表现为生长期>融冻期>始冻期>完全冻结期。(5)根河流域多年ET值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沼泽地;而PET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沼泽地。(6)根河流域蒸散量与降水量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根河流域的蒸散量变化及其冻融作用对当地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鲍德章; 明锋
    • 摘要: 冻土区生态环境脆弱,而公路路堑开挖会破坏施工区的生态环境。因此,如何恢复冻土区绿化是实现绿色交通的重要前提。鉴于客土喷播技术在非冻土区具有良好的绿化效果,本文以青海省S102西宁绕城线公路边坡工程为试验段,在该区域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对季冻区路堑边坡进行绿化,并对施工中的关键点进行了总结。工程实践证明,客土喷播植草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绿化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季节冻土区边坡生态环境的快速修复,可为类似地区的边坡绿化恢复工程提供参考。
    • 吕秋臻; 张瑾; 时伟; 李广胜; 张甲峰
    • 摘要: 结合新疆某机场建设实例,对机场西端400 m跑道道面破坏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冻胀原因,并根据工程情况,建立飞机降落瞬间受力点截面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有无土工膜的情形下机场跑道路基应力、竖向变形,以及复合土工膜在不同布设深度情况下对路基竖向位移的影响。研究发现,下部土层含水会导致土层承压能力降低,是造成路基冻害的主要原因。在同样的荷载条件下,复合土工膜布设存在最佳布设深度。复合土工膜能够有效降低飞机冲击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应力和竖向位移大小,起到了保护路面、延长路面寿命的作用。
    • 严峻
    • 摘要: 随着我国发展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高速公路基础建设工程的要求逐渐提高,为了能够契合时代发展需求,必须结合现代化技术对公路进行优化。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道路,可能因季节性冻层上限发生变化埋下隐患问题,为此需要深入分析工艺技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冻土区高速公路工程的整体性能,下面将对穿越季节性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处治进行探讨,从实际需求方面入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后续项目投入使用提供基础保障。
    • 闫志刚; 王鼎; 周梅; 赵鹏武; 田金龙; 舒定玺
    • 摘要: 以2017毕拉河林业局(岛状冻土区)与2018汗马保护区(永久冻土区)火烧迹地为对象,通过对比不同火烧程度(轻度火烧、中度火烧、重度火烧、未火烧对照)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质量分数,下同)的变化特征,揭示林火干扰对冻土区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毕拉河岛状冻土区火干扰会显著增加0-10 cm土壤层有机碳含量(P<0.05);在汗马永久冻土区轻度和中度火干扰会显著增加0-20 cm土壤层有机碳含量(P<0.05)。2)在大兴安岭冻土区土壤ROC(有机碳)含量与SOC(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在毕拉河岛状冻土区火干扰会降低0-20 cm土壤层ROC/SOC的值,且火烧程度越小ROC/SOC的值越小。在汗马永久冻土区轻度火干扰会增加0-30 cm土壤层ROC/SOC的值,而中度和重度火干扰会降低0-20 cm土壤层ROC/SOC的值。
    • 次仁尼玛
    • 摘要: 在冻土区输电线路基础施工完成后,冻土受人为扰动和气温影响会出现冻融现象,使基础发生位移和沉降,造成输电线路铁塔倒塌和导线断裂,导致输电线路的运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此在组塔、架线及运行等各阶段应通过高精度水准仪对基础不间断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基础的位移和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输电线路几个阶段观测成果开展梳理、对比和分析后,发现基础的高差值与根开值未超出规范及设计要求,因此能确定基础没有发生位移和沉降等现象,输电线路是在安全稳定的范围内运行。
    • 张媛; 刘慧; 冯宗鑫
    • 摘要: 以青海某工程为实例,将通风管降温技术应用到输电线路冻土地区工程中,通过分析通风管内空气与大气热量交换的物理过程,对通风管与输电线路杆塔地基土体的传热物理特征进行研究,推导通风管强迫对流的合理长径比。同时,结合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实际环境,进行通风管降温效果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在通风管内的流动以湍流换热方式消耗了输电线路杆塔地基中存在的热量,减少了杆塔地基热量的下传,能够有效降低地温,使基础以下多年冻土维持冻结状态,通风管降温技术作为冻土地区杆塔地基融沉的良好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 黎福禄
    • 摘要: 在我国道路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往往面临很大范围的冻土区,针对该类道路工程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把握冻土区的地质灾害成因,在明确成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有效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施工处理措施,进而充分确保冻土区的各类地质灾害能够得到充分的应对和处理,为该地区道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得到切实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冻土区道路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灾害成因以及相对应的施工处理措施等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该类地区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 张戎令; 王起才; 杨斌; 龙朝飞
    • 摘要: 为研究高寒低负温冻土地区混凝土强度增长机理,在4种不同入模温度工况下,进行高寒持续负温(-5°C)养护下混凝土水化热、强度、微观结构研究。研究表明,在持续-5°C养护条件下,水泥水化可分为早期快速水化、中期较快水化和后期缓慢水化三个阶段;从微观无害孔、少害孔、有害孔和多害孔角度分析了孔径分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机理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入模温度是保证高寒低负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有效措施;结合试验数据,提出负温环境下混凝土不同入模温度,28 d龄期时混凝土孔隙率、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计算预测公式,并验证了其准确性,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冻土区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预测、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 舒航
    • 摘要: 随着我国现阶段的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长,相较于常规平原地区,高寒冻土区公路建设过程要克服冻土路基带来的各类不良影响.针对热扰动对冻土区片块石路基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该区域高等级公路路基状态的过程中,采集片块石路基的温度状态、吸放热状态和冻融循环状态等方面数据,探讨了其热状态变化的整体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片块石路基在冻土区有着很好的热稳定性作用,可实现主动冷却作用;片块石路基能通过加快温差空气间的流通速度,避免热扰动对路基温度产生过于明显的影响,从而减少热扰动所带来的各类路基病害;片块石路基正下方的最大融化深度正逐步提高;片块石路基的阴阳面存在吸放热不平衡的情况,阳面路肩吸放热量达到阴面路肩吸放热量的2.7倍,阳面坡脚吸放热量达到阴面坡脚吸放热量的2.3倍;随着片块石路基阴阳面吸放热不平衡的发展,其对应的阴面冻土升温速度小于阳面冻土,阴面冻土上限发展程度同样小于阳面冻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