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5-04-18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

会议文集: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中,代表性矽卡岩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蛇纹石、金云母、符山石、绿泥石等.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推断流体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以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为主;角闪石属钙角闪石系列;绿泥石主要是密绿泥石和斜绿泥石.推测岩浆侵入后,在矽卡岩阶段为中酸性弱氧化条件,在退化蚀变阶段氧逸度和pH值升高,氧化物析出,随着氧逸度的又一次降低,金属硫化物沉淀.最后,通过其矿物成分特征推测该矿床金属矿化的种类.
  • 摘要:矿山泥石流是由于矿产资源集中开采所诱发,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集中的地区.其物质主要来源于采矿和矿山建设的弃土石渣,由于人为集中干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使非泥石流沟转变为泥石流沟,泥石流少发区演化为泥石流多发区.因此,在矿山泥石流形成、演化的一系列过程中,自始至终受到人为干涉作用,因而矿山泥石流又名"人为泥石流".沟道内物源类型以大粒径为主,泥石流爆发后,以水石流和碎屑流的方式运动的可能性较大,此类运动方式的流速较小但冲击力相对较大,工程上一般以疏导思路为主要考虑,但目前支沟和主沟的沟口地段呈大角度相交,沟口处疏导工程的曲率半径很小,而冲击力大,很难满足弯道超高和导流墙抗冲击的要求,长距离的疏导工程在本地形条件下不甚适宜。故在沟口地段设置拦挡工程,下部辅以疏导,上部拦挡、生物工程的设计思路成为首选,基于以上分析本治理工程的设计思路为:上游稳固护坡(拦挡、生物治理工程)+下游拦挡(拦挡坝+排导槽)。
  • 摘要:本文从青藏高原不同地质环境角度入手,通过收集青藏高原典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成果资料,分析了不同地质环境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诱发因素,结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总结出两种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同的响应模式,这对于青藏高原走绿色矿山之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摘要:综合利用数字地形、结晶基底、康氏界面和莫霍面构建了首都圈地区的三维地质模型.在地表应用数字地质图进行耦合展示,平坦盆地的沉积盖层、隆起造山带的岩层出露表达起来更为直观。结晶基底界面形态详细揭示了裂陷盆地深部的延展分布情况,可为地震动模拟等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模型。莫霍界面形态总体上与地表地形成镜像关系,清楚的展示了受重力均衡控制的地壳结构形态。将该地质模型与三维数据体绘制三维速度结构进行联合应用,可为该区域的大地构造、深部动力学过程、克拉通演化等研究工作提供帮助,进一步深化对该区域地质历史的认识。
  • 摘要:燕山期的岩浆侵入—火山活动及构造运动对成矿带来有利的影响,从区内已有矿床点分析,所处构造位置对萤石矿及伴生铅锌银多金属矿的形成较为有利。硫铁矿石和铅锌矿石等金属硫化物矿石的电性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的特征,可形成明显地视幅频率异常,而萤石矿石、石英脉表现为高阻低极化的特征。视电阻率低值异常与高视幅频率异常吻合是圈定金属硫化物成矿有利地段的标志,视电阻率低值异常指示可能有构造破碎带。
  • 摘要:本文以2009年至2013年度的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行业科普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播媒介和科普活动五个方面,对比了两个行业科普事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建议。应加强高层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普人才的培养力度,搭建行业科普人员之间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应继续加强科普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品牌科普活动的培育和开展;鉴于国土资源行业科普资源的数量优势和环境保护科普的社会需求优势,应通过资源场地共建共享、信息和渠道协同互通、科普活动联动互助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 摘要:地学文化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力加强地学文化传播,提升公众地学素养显得非常重要。地学文化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利用地球,调整人与地球的关系,在开发利用地球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地学文化的传播承担着沟通地球科学信息、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和提升大众地球科学素养的任务。拓展地学文化传播的途径加强影视媒体地学文化产品的制作,增强地学文化在新媒体的话语权,加强中小学地学文化科普教育,发掘地质公园的地学科普功能。地学文化传播产品的开发需要注意深度开发出能被市场认可的文化产品,地学文化产品开发要注意创新,开发地学文化相关产品,要创造经济效应。
  • 摘要:根据三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特点,分别构建了科技场馆类、资源保护类、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评估体系。其中科技场馆类评估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构成;资源保护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17个指标构成;科研实验类评估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成。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客观公正、操作性、指示性强等特点。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细化,明确了评分参考值和评分依据,并在第二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评估中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可以看出,评估指标体系结构简单,内容明晰,可以明确找到各科普基地的问题和不足,为科学、合理建设科普基地提供了详细、明确的参考。但是,随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工作的不断开展,科普基地类型将不断丰富,仍需对评估指标进行改进完善。
  • 摘要:为推动地质公园发展,加强地质遗迹资源的管理,使不断膨胀的公园信息服务于社会,急需集成国家地质公园数据信息,建立国家公园网络平台。系统架构设计基于Java平台的软件框架,该框架基于流行的spring、hibernate以及jquery等开源框架。借助该框架,在短期内即可快速搭建结构清晰、可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Web应用程序。不仅实现了视图、控制器与模型的彻底分离,而且还实现了业务逻辑层与持久层的分离。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网络网站以全国185家国家地质公园为支撑的网站群。因此,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数据库是非常典型的多用户Web应用,所以本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架构设计思路,即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国家地质公园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统一规范全国地质公园信息数据的管理,快捷地集成全国地质公园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发布更新、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 摘要:地学类博物馆是指以开展地学标本典藏和研究、面向社会公众传播地球科学知识、宣传资源国情国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类博物馆。地学类博物馆建设缺乏规范和标准,应加强行业指导;展教水平整体偏低,展品数量不足,应加大经费投入;高素质的科普人才匮乏,应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野外考察,开展研究区考古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研究,并与古气象因素相联系,旨在为当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澧阳平原古文化遗址分布特征表明,气候变化与人类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有着复杂密切的联系。彭头山文化期,全新世气候转暖不仅促进农业的繁荣,人类为了抵御水患在较高的小岗丘尚建造平台以抵御水患;经历了一次冷事件之后,气候变得极其不稳定,皂市下层文化明显萎缩。全新世大暖期鼎盛时期,人类生存环境优越,大溪文化得到了繁荣,且形成了等级制度和几个不同的集散中心。屈家岭文化期人类抵御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因而选择更适合水稻生存的下游地区进行生活。石家河文化期人类的数量上呈膨胀式的增长,研究区文化遗址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丰富,人类完全进入农业文明时代。
  • 摘要:本文介绍的钾长石染色法通过颜色的变化不仅能鉴定岩浆成因的钾长石,而且能鉴定出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钾长石,从而直观反映样品中钾长石在岩石中的含量和钾长石化的分布,为野外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资料。染色时要注意标本需磨光或抛光处理,使HF腐蚀均匀,以免影响染色效果与观察染色效果;严格控制HF腐蚀时间,腐蚀时间不足钾长石表面性质不变化就不能被染色,腐蚀时间过长会导致钾长石粒径极度减小影响染色效果;HF为易挥发强腐蚀性强酸,实验操作时需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及防毒面罩,并在通风厨下进行实验,以防发生意外。
  • 摘要:井温仪由传感器、采集模块、电源及通讯模块组成。其工作原理:传感器把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采集模块把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量化为数字信号,通过通讯模块调制并发送至井上主机。各个模块通过壳体组装在一起,共同完成温度测量工作。井温仪电桥输出信号不经运放放大,直接输入到采集模块中,充分发挥MSC1210系列混合信号处理器的优越性能。同时,引出处理器多个数字接口,增强了电路的可扩展性。通过组装、调试、老化测试,最终研制成功具有GGDT-01型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井温仪探管。在WFSD-1井温度测量应用,根据试验获取数据,绘制出井温修正曲线。修正使用线性温度公式由本次测量数据拟合获得,反映出测段正常温度分布情况。从测量曲线中可以看出,温度下放测量和上拉测量变化规律一致,表明测量结果可靠。从温度随深度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在深度450m和700m有两处明显热异常区域,异常幅度在0.05-0.10℃,异常区比正常温度偏高,可能为断层摩擦热引起的异常.
  • 摘要:在重磁勘探中数据处理是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进行反演解释的基础和前提。将各种异常源产生的异常从观测到的实际数据中分离出来,是重磁资料解释获得良好地质效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处理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间域滤波;另一类是频率域滤波。空间域滤波包括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频率域滤波包括匹配滤波法,基于模型的分离滤波法,正则化滤波法。
  •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推动着物探仪器水平提高,促进了地面重力调查工作在方法技术上获得一些关键突破。包括GPS-RTK技术、CORS系统的引入,使得重力测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测量精度都有了显著提高;激光测距仪、RTK模式在近区地改实测地形中的应用,提高了近区地改的效率和精度。以1:5万重力项目及其他地调项目为依托,项目组在重力勘查技术中的近区地改、中区地改和高程转换三个关键问题做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针对重力勘探近区地形改正的重要性及现今没有较好的地形改正方法,采用四种方法从人工、使用仪器、用时、精度及综合的台效方面,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近区地改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和示范效果。采用DEM数据进行中区地形改正,提出了旋转DEM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计算中区地形改正精度的方法,对旋转数据方法的可行性及旋转的精度进行了论证,并用高精度的1:1万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中区地改精度同精度检查为7微伽,用1万DEM数据检查为35微伽。
  • 摘要: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服务和信息共享成为当前数据利用的主流方式和追求目标。OneGeology计划正是适应这种趋势而实施的一个全球性的地质信息服务计划,是第一个可公开访问的世界性地质勘测站点,旨在利用WebGIS技术,向全球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图形和属性信息服务,供地质调查与研究机构以及大众用户浏览、查询和使用地质图信息。此次发布系统使用MapServer实现中国1:10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的网络地图服务,由WEB客户端、服务器端、数据存储层3层组成。主要实功能包括OneGeology注册与服务功能、空间数据浏览功能等功能。解决了MapServer开源地图发布系统与中国地质数据特色化表达兼容的技术难题,研建的数据发布平台,地质图表达兼顾中国地质图表达与国际标准,采用岩性花纹+颜色的方式,地质体颜色参考IGC2009设置,利用渲染技术填充了岩性花纹图案,与其他国家发布的数据相比增加了地图易读性。
  • 摘要:本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能源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现状进行了研究,对中国现阶段开展能源地质调查提出了建议。将能源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非常规油气资源、清洁能源的勘查开发。能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各国地质调查机构重点工作任务,要加强能源地质与环境相关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目前页岩气开发中水力压裂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及废水的处理。加强能源与气候变化结合的研究,对中国一些主要沉积盆地开展碳储存潜力评估,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碳存储研究项目。
  • 摘要: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是由陆壳深俯冲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产于其中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原岩形成时代普遍大于750Ma,原岩的性质为陆壳属性,但柴北缘东段都兰沙柳河地区出露的含柯石英榴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516Ma,原岩的性质为洋壳属性,证实柴北缘局部地段还存在洋壳深俯冲,柴北缘地区可能记录了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再到碰撞造山这一完整的演化历史.本文主要从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柴北缘地区陆壳深俯冲前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发展与演化的岩石记录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柴北缘地区在700~850Ma时受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发生了裂解;535~700Ma时在裂解事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大洋,沿柴北缘连续分布的岩石记录表明该洋盆可能在早古生代已具有一定的规模;460~535Ma时该洋壳发生了俯冲消减作用;450~460Ma期间洋盆闭合消失.这一认识对全面深入了解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具有相对较低分子质量的气体(如甲烷、乙烷、丙烷、二氧化碳、氮气等)与水在一定的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内含笼形结构的固态类冰状物质.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主要赋存于海底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带中.天然气水合物以其巨大的储量,有望成为未来石油、天然气重要的接替能源.青南藏北冻土区、祁连山冻土区和东北漠河冻土区是我国三大主要冻土区,具备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2008~2009年,我国在祁连山木里冻土区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实现了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的重大突破.自2011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专项,全面启动了三大冻土区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作,在多个重点区块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并针对优选的重点区块实施了钻探试验井工程,取得了一系列较为可观的研究进展,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进程.本文首次利用祁连山和羌塘盆地冻土区钻获的岩芯样品在室内成功合成“裂隙型”天然气水合物,与祁连山冻土区钻获的水合物样品相比,在宏观产状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高的天然气水合物裂隙充填率指示裂缝性储层不仅能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有效的气体运移通道,而且还提供了较大的聚集空间。下一步的含水合物岩芯物性的测定将为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我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
  • 摘要: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气候所控制的湖平面变化以及沉积物的供给是陆相湖盆层序发育的范围、沉积的厚度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湖盆萎缩期,气候变化是影响可容空间变化和控制沉积特征的主要因素.黄河口凹陷是渤海盆地的一个重要含油气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北部为渤南凸起,东部为庙西凹陷,东南部为莱北低凸起,南部为垦东-青坨子凸起,西南部为埕北凹陷(代黎明,2007).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气发育主层段为明化镇组下段(SQmL),该沉积时期湖平面波动频繁,导致河道的频繁地迁移、改道,主砂体分流河道砂直接与浅湖泥相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形成了大量的小型断块圈闭和构造背景下的隐蔽圈闭.以新近系明下段为例,在孢粉信息聚类分析的基础之上重建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通过对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沉积岩中的孢粉记录的古气候信息研究表明,明下段沉积时期气候变化(温带中生-暖温带沼生-亚热带湿生-温带中生-暖温带中生)总体上经历了两次相对干旱-潮湿旋回变化,直接反映了气候旋回控制下的两个三级层序(mL1、mL2)基准面上升-下降的完整旋回变化,进而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变化,导致沉积体的地层堆积样式的改变。以上结果表明,古气候演变控制了浅水湖盆沉积砂体的纵向叠置样式。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而本文研究区双辽市的地表水资源严重缺乏,地下水为该区域的主要水源.为保障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被大量开采,使得区内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同时,受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灌溉等影响,地下水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对研究区开展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工作能够了解地下水污染现状、查明污染源及污染特征,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摘要:突水溃沙是在井下开采矿产资源时,裂隙或小断层导通富水且因风化等原因失去抗剪性的砂(沙)体,砂(沙)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在重力作用下,水沙流加速流入井下,直至淹井,水沙重新达到平衡稳定状态的一种地质灾害,又称溃水溃沙.突水溃沙主要发生在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矿区为代表的浅埋藏、薄基岩、古冲沟发育、厚松散含水层矿区.研究突水溃沙,一是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确保矿工生命安全,二是为了保护矿区环境,做到采煤与保水的统一.文章以突水溃沙地质灾害为例,分析了突水溃沙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提出了突水溃沙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目前,国内主要策略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预防方面,目前以探放水工程为主,采用“上抽下泄”的原则对松散沙层实施地面钻探工程和井下钻探工程,并设置长期水文观测孔。治理方面,突水溃沙一旦形成,切忌使用强排抽水工程,否则只会加剧潜水降深漏斗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加剧突水溃沙强度,隆德煤矿突水溃沙发生初期,曾经强排井下沙、水,从而诱发二次溃沙,这时主要从加大沙层抗剪强度着手,缪协兴、白海波、许家林教授建议,采用地面塌陷坑投掷石料的方法,增大沙层的内摩擦系数,形成沙层骨架,从而使水沙尽快平衡减少突水溃沙量,为科学救灾找到了有效途径。
  • 摘要:柴达木北缘(柴北缘)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秦祁昆三大造山系交汇部位,是青海省重要的铀成矿带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铀矿地质工作者发现了一大批铀矿点、伽玛异常点、放射性元素区域异常,提交了若干中、小型铀矿产地.本文以前人工作成果为基础,结合区内地质背景分析,初步总结柴北缘铀矿化类型及成矿潜力,分析其铀成矿远景.
  • 摘要: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总体属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属东天山成矿带的组成部分.研究区位于甘肃北山中带西段,大山头-黑山-碱泉子断裂北侧,区内发育有玉石山、大山头、大泉东、大山头南、营毛沱北、拾金滩、黑山北、黑山、怪石山等十余处岩体.其中,黑山岩体已经证实为含矿岩体,矿床规模已达大型.怪石山、大山头、大山头南、拾金滩、大泉东经调查发现均存在铜镍矿化,其中大山头、大山头南杂岩体经勘查均圈出多条铜镍矿体,显示本区具良好的铜镍成矿潜力.大山头南岩体与黑山岩体为同一构造成矿带上,距黑山铜镍矿大约40km,是否与黑山含矿岩体具有相同的构造岩浆事件,其铜镍矿化特征与构造背景是否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北山地区在古生代主要经历3个构造演化阶段:震旦纪-奥陶纪为古陆裂解及洋盆扩张阶段;志留纪-泥盆纪为板块俯冲及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二叠纪为陆内裂谷阶段(左国朝等,1996;杨合群等,2008)。大山头南杂岩体辉长岩年龄为374±3Ma,这一时期介于碰撞造山向后期裂谷伸展转换阶段。结合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及该地区还出露大量的同时代花岗岩类,推测大山头南岩体可能与这些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成岩背景,前人对这些花岗岩类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赵泽辉等,2007;毛启贵等,2009;李舢等,2011;闫海卿等,2012),认为这些花岗质岩石都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产物,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的断离有关。结合大山头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该地区构造背景演化,推测大山头南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俯冲板片拆离,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其形成模式可概述为:泥盆纪早期,俯冲板片由于拆离剥落,促使软流圈物质上涌,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进一步伸展拉张,形成软流圈物质上升的通道。软流圈地幔熔融的岩浆在沿通道上升过程中与岩石圈地幔以及上覆年轻地壳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岩浆,这其中就包括基性-超基性杂岩。
  • 摘要: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约15km处的南岭中段,是东坡矿田中最重要的钨锡钼铋矿床之一.该矿床具有矿种多、规模大、共生组分丰富、成矿条件复杂等特征,尤其是以其巨大的金属储量、充足的矿源补给、完善的成矿机制及其十分独特的成矿方式,在华南钨、锡成矿区域湘南钨锡多金属富集区中脱颖而出.根据矽卡岩中SiO2与其它主量成分的协调关系,Al2O3、MnO、MgO、Fe2O3与SiO2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CaO与SiO2则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Na2O、K2O、Na2O+K2O与SiO2的相关性则不明显。为此,从矽卡岩主量元素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来看,变质岩原岩总体表现出沉积岩的特征,该矿区矽卡岩应该属于负变质岩。柿竹园矿区块状矽卡岩形成过程中渗滤交代作用和扩散交代作用并存,是由来自花岗岩体的热水溶液沿接触带附近通过渗浸交代作用及局部扩散作用而生成,而广泛发育的萤石则表明氟对矽卡岩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秦岭造山带河南段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地(郭保健等,2006),而东秦岭是中国最重要的钼多金属成矿带(芮宗瑶等,1984;毛景文等,2009),该成矿带西起陕西省金堆城,东至河南南召-汝阳南北一线,北以三宝断裂为界,南至铁炉子-黑沟-栾川断裂,是世界最大的钼矿带(李金宝等,2013).秋树湾铜钼矿为秦岭造山带东段的一个中型铜钼矿床,位于河南省镇平县境内,被认为是东秦岭钼矿带上典型的受斑岩体控制的矽卡岩-斑岩角砾岩筒复合型矿床.从目前东秦岭钼矿带的矿床规模来看,与秋树湾铜钼矿同期产出的金堆城、南泥湖、三道庄、雷门沟等均达到了大型-超大型矿床规模,张云辉等(2014)认为南泥湖钼钨矿床和秋树湾铜钼矿床在成矿类型和规模上的差异在于二者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尽管如此,目前矿床地质学界依然普遍认为,秋树湾铜钼矿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巨大潜力。为此,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进一步找矿的思路,例如,伏雄(2003)认为,秋树湾矿区外围铜、钼等异常发育地段呈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是大型铜钼等多金属矿的成矿远景区。杨晓勇等研究认为,华北陆块南缘与扬子陆块的缝合部位有利于流体的活动和运移,为今后的有利找矿方向。最近,秦臻等(2013)研究发现,秋树湾矿区目前的勘探深度所勘探的正好是次生富集带的矿体,深部斑岩体是今后最重要的找矿方向。
  • 摘要: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构造上属于伊陕单斜区的伊盟隆起上.研究区钻孔揭到的层位主要包括第四系、新近系、下白垩统、中侏罗统直罗组、延安组.找矿目的层为直罗组下段,为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建造,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亚段和上亚段.区内已在找矿目的层发现了纳岭沟铀矿床、大营铀矿床和乌定布拉格铀矿产地.该区主要控矿因素为泊江海断层、成因相变、后生蚀变和酸碱度,可将其总结为“四元控矿因素”;总结了多参数叠合找矿预测方法,并结合铀矿化分布区和泊江海断层走向,圈定了研究区最优找矿远景区。其中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找矿远景区1片;直罗组下段上亚段找矿远景区4片。
  • 摘要:蒙亚啊铅锌矿区位于嘉黎县西南方向平距约120km.构造上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断隆带东段(程顺波等,2006;王立强等,2010;张遵遵等,2012).是念青唐古拉—冈底斯成矿带门巴—金达铅锌铜银钼多金属矿集区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典型的矿床(王立强等,2010、2011).笔者通过对蒙亚啊矿区及外围的构造修测及填图的野外工作,发现蒙亚啊外围的爬格西坡出露大量以石英砂岩及板岩为主要岩层的角岩化.对其特征的分析及成因的探讨将对蒙亚啊矿区外围进一步找矿提供较好的指导意义.蒙亚啊矿区外围的爬格西坡发现大量以石英砂岩及板岩为主要岩层的角岩化现象。该区域大面积角岩化具有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的特征,通过该特征可以确定该矿区具有成规模的热源。综合分析该矿区的花岗斑岩脉体发育的特点与已知矿化体的产出空间特征、蒙亚啊矿区其他矿体成矿条件等,初步预测蒙亚啊外围可能存在斑岩-矽卡岩成矿远景区。
  • 摘要: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提出了原生晕垂向分带找矿方法,已成为找矿一种主要的地球化学手段.该方法在寻找铜、铅、锌、金、银、钨、钼等盲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预测深部盲矿体成功率达84%以上(刘崇民,2006).我国原生晕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谢学锦、吴承烈、邵跃、李惠等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找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谢学锦,1961,1965,1979;吴承烈,1978,1993,1998;邵跃,1959,1997;李惠等,2006).核工业学者叶庆森等将原生晕垂向分带找矿模型应用于铀矿找矿上,在计算和确定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序列上有一定研究,并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评述(叶庆森,2014).本文对原生晕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首次将其引入到连山关地区;通过聚类分析、一致性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并结合国内花岗岩型铀矿指示元素,选择U、Th、Y、V、Cu、Pb、Zn、Ce、W、Ti、Mo、Be、Ga等13种元素作为黄沟铀矿床的指示元素;建立了黄沟铀矿床原生晕垂向分带模型:Y、Zn、Ce、W、Ti、Mo、Be、Ga为前缘元素,Th、U、V为近矿元素,Cu、Pb为尾部元素。
  • 摘要:报道拉萨地块西段三叠纪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古地磁样品来自措勤县敌布错北缘新发现的海相三叠纪地层,共采集6个采点67块独立定向样品.岩石磁学实验表明,样品中含有大量中低矫顽力中等阻挡温度的磁性矿物和一定量的磁铁矿.于4个采点的47块样品中分离出现代地磁场的低温粘滞剩磁(分量A),在6个采点66块样品中获得白垩纪的次生剩磁分量(分量B),5个采点28块样品获得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分量C).分量C仅可在少数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样品高温区间(525~585℃)获得,可通过标准褶皱检验,为岩石形成时期的原生剩磁信息.计算得出拉萨地块三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φρ=17.4°N、λρ=205.9°E、(dp=6.7,dm=3.7),该结果表明拉萨地块三叠纪处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结合羌塘古地磁结果推测,羌北地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盆可能在早三叠世打开,早三叠世—晚三叠世期间快速扩张并推动羌北地块快速北移,促使了羌北地块与欧亚大陆南缘的拼合.
  • 摘要: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的东缘,印支期义敦岛弧带南端.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喜山期受青藏高原碰撞隆起效应的影响,本区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大规模走滑平移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中以印支期产出于普朗复式岩体的斑岩型铜矿床最为典型.本文通过格咱岛弧岩浆岩带主要成矿斑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12~68Ma,均小于成岩成矿时代,区内主要成矿斑岩体的剥蚀速率为0.046~0.236mm/a,剥蚀程度约为1473~2904m.通过岩体的剥蚀程度与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来分析,各成矿岩体的剥蚀深度基本上小于侵位深度,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情况较为有利.根据区内主要斑岩型矿床剥蚀资源量的定量计算,将矿床剥蚀情况划分为3个数量级:Ⅰ级为矿床轻度剥蚀、Ⅱ级为矿床中等剥蚀、Ⅲ级为矿床严重剥蚀,为该区斑岩成矿系统资源潜力评价和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文章介绍了岩石理化性能分析,分析了井壁失稳原因与对策。优选出的钻井液体系在玉北地区试验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该井三开井段钻遇二叠系开派兹雷克组(4292~4523m),采用KCL-聚磺防塌钻井液体系,钻井过程中掉块现象明显降低,除钻进过程中发现少量10×20mm火成岩及10×10mm泥岩掉块外,未出现蹩泵、蹩转盘现象。现场钻井液的API滤失量始终低于4mL,HTHP滤失量始终低于12mL,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三开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9.57%,二叠系开派兹雷克组平均井径扩大率8.13%,井径扩大率得到良好控制,相比该区块井径扩大率13%,相对井径扩大率减少了37.31%。
  • 摘要:随着我国对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矿山开发力度逐年加大,致使我国许多矿山的铀资源面临枯竭状态.为加快突破新的铀资源,保障铀矿大基地建设的发展后劲,亟需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对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探测.在花岗岩型铀矿的勘查中,揭示控矿、容矿构造是主要地质任务之一.然而,常规地球物理方法无法准确揭示深部小规模构造,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法可精细识别巷道内控矿构造,有效指导矿山的开采.试验结果表明,井下瞬变电磁法能有效揭示巷道周边150米范围内的地质信息,针对花岗岩型铀矿,采用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技术能精细识别并追踪控矿、容矿断裂构造,是危机矿山“攻深找盲”的有效技术手段;另外,作为最主流的矿产开采超前探测技术,井下瞬变电磁法在花岗岩型铀矿安全开采方面亦具有重要作用。
  • 摘要:相山大型铀矿田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带的西南端(图1),现已探明大、中、小型铀矿床24个,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和重要的产铀基地.整个矿田的矿化特点是储量大、品位富,但大部分已知矿床的控制深度均小于500米,依据最近几年施工的深度较大的钻孔来看,相山深部现已掌握的铀矿化垂幅超过900米,并且在超过地下1000米的地方发育有很好的多金属矿化.相山铀矿田的发展历史也是我国铀矿地质理论不断深化和找矿经验不断丰富的历史,所以在相山铀矿田施工我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北东向遂川深断裂是相山盆地内极为重要的断裂构造,从区域地质背景来看,沿遂川断裂分布有一系列重要的矿田和矿床,其南东盘以产铀为主,而北西盘则以产贵金属和多金属为主(GuoShuo et al,2012;Lu Jianjun et al,2005),通过综合研究认为相山深部的多金属矿化基本也可以划定为我国东部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多金属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成矿前景良好,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调查。
  • 摘要: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岩浆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区内普遍发育早二叠纪铜镍矿床,由东向西依次有图拉尔根、葫芦、黄山东、黄山、香山和土墩铜镍矿床.前人对该区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岩体特征、岩浆演化过程及成矿构造背景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认为该区铜镍矿床形成是造山后伸展与地幔柱叠加作用的产物(秦克章等,2012;李文渊等,2012).白鑫滩矿床为2012年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区调队通过检查1:25万五堡幅区域化探Ni-Cu-Cr-Co异常基础上,进一步开展1:5万土壤化学测量发现的.该矿床位于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以北,是东天山图拉尔根-黄山-土墩铜镍成矿带的西延部分,该铜镍矿床的发现为今后在觉罗塔格构造岩浆带西段继续寻找铜镍矿提供了新的有利依据.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岩浆带是目前国内产出铜镍矿床最多的一条铜镍矿带,尽管目前镍资源储量不及金川和夏日哈木超大型矿床,但该区已发现的矿床数量则明显多于上述地区,且近年来在该矿带仍不断有新的矿床发现,因此该区今后仍是铜镍矿的重点勘查区。之前该区开展的铜镍矿找矿工作主要集中在库姆塔格沙垅以东,土墩铜镍矿也是该带最西部的矿床,尽管对沙垅以西也开展了勘查研究工作,但找矿效果不佳,白鑫滩矿床的发现则表明该铜镍矿带向西仍有很大找矿的空间,其形成时代与东天山多数典型矿床(黄山、黄山东、香山等)形成时代一致,岩浆源区都遭受了明显的早期俯冲流体的交代作用,这都表明沙垅东、西两侧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这为该铜镍矿带继续向西寻找铜镍矿床提供了新的依据。
  • 摘要:地下水污染问题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监测与评估含水层自然降解污染物能力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手段,也是国外地下水中修复技术研究热点课题.以华北平原某石油化工类场地为案例,通过调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现状,监测场地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浓度及相关化学参数变化,运用微生物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和水文地质方法,估算了该场地含水层自然降解苯系物量.这一研究成果为评估中国石油类场地地下水污染的自然修复能力提供了实证和基础数据.
  • 摘要:通过野外考察和前人资料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红藻山组之上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其中发育铁质风化壳、沉积间断、地层的缺失、侵蚀作用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存在古生物组合、沉积环境的突变.界面以下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界面之上代表了冰水沉积到海相潮上—潮间带沉积,上覆黑土坡组—红铁沟组—皱节山组,依次沿着不整合面向上超覆,反映了不整合发育之后的又一次海进过程.该不整合界面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该地区裂谷盆地的伸展阶段的构造响应.该区域性不整合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全吉群内部整合关系的认识,说明全吉群需要解体.该不整合可能发生于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该时期的不整合面上、下生物面貌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或突变,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全球雪球事件相关.
  • 摘要:拉萨地体中北部革吉县尕尔穷矿区出露一套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野外观察表明,闪长玢岩与含矿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在岩性上呈渐变关系,且共同侵位于石炭纪—二叠纪变沉积岩地层,因此它们很可能为同一岩浆事件的产物.尕尔穷埃达克质岩高镁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可能是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晚白垩世早期(90~86Ma),拉萨地体中北部可能因地壳加厚而发生拆沉,拆沉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周围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致使岩浆中的MgO、Cr及Ni含量增加,从而形成尕尔穷高镁闪长玢岩的母岩浆.尕尔穷地区具有埃达克质岩特征的高镁闪长玢岩的岩浆作用进一步表明,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前青藏高原南部中北拉萨地体已经加厚并抬升.
  • 摘要:本文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利用广义断层模式,研究了裂陷盆地断裂系统的叠加机制,合理地解释了该地区各种断层作用现象。把断层划分为涠洲期活动断层、长流-流沙港期活动断层、先存构造复活断层、及变换断层4种成因类型。工区内,只有徐闻断层为左旋被动走滑断层,属于变换断层。涠洲期活动断层是指在涠洲组时新生成的断层;长流-流沙港期断层是指在长流组和流沙港组时生成的断层;先存构造复活断层是指先存断裂在新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重新活动断层。对于流沙港期断裂系统,迈1断层、迈2断层、迈4断层、迈5断层、迈6断层及迈6北断层属于中生代先存构造复活的断层;在NE-SW向伸展时新生产的长流-流沙港期活动断层并不很多,大多集中在工区中西部,分布先存构造复活断层的周围,走向为NE-SW向,呈交织状分布;另外还有一部分断层走向近EW,属于涠洲期活动的断层,后期活动下切到流沙港期断裂系统,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涠洲期断裂系统是在长流-流沙港期断裂系统的基础上发育的。先存构造复活断层很少,断层的继承性比较弱,大部分断层是涠洲期新生的,走向为EW,呈平行交织状分布。迈1断层作为边界先存构造,力学性质非常薄弱,S-N向伸展的作用下复活,继续活动并作为边界控凹断层,断层的走向保持NE-SW向不变;迈5断层、迈6断层及迈6北断层也是先存构造复活断层,断层形态略有变化,但基本保持了断层走向;流沙港期的迈4断层在S-N向伸展作用下被改造,平面上呈雁列状分布;徐闻断层一直是变换断层,也对沉积作用控制很弱。
  • 摘要:区域地质独山县维寨锑矿大地构造位置为黔南台陷的东南部—扬子准地台的东南边缘与华南褶皱带交接的过渡地带.独山箱状背斜是区内诸构造形迹中的主体构造,其两侧为受强烈挤压的褶断带,以紧密向斜、逆断层为特征.通过断层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指示了锑元素的聚集与围岩及断层带的热液活动强烈程度相对应,较好的指示了下步找矿方向。元素在靠近泥盆系丹林群地层(D1dn)石英砂岩附近具有相对富集态势,而在志留系翁项群(S1-2wn)泥质粉砂岩、泥灰岩地层中则呈现均匀分布特点,由此说明区内元素分布受层位和岩性控制,石英砂岩是Sb元素富集的物质来源。异常展布受断裂控制明显。异常基本呈长带状、等轴状展布于断裂带,在断裂构造带,其异常元素组份规模大,强度高,空间套合性好,浓集中心显著,浓度分带清晰,具高、大、全特点;远离断裂构造,异常则分布零星,规模小,强度弱。本次工1:5000 土壤测量工作圈出地球化学异常指示了工作区具有锑矿成矿前景,但由于矿区范围大,本次投入的工作量较小,故开展矿区普查找矿需进一步投入工作量,确定深部矿化与构造、地层的关系。结果认为勘查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建议下一步开展异常查证和地质评价找矿相关工作,异常验证手段可采用地表探槽、浅井工程揭露、钻探等,深部开展物探工作,追索异常沿深部变化情况。
  • 摘要: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岩墙,及巴彦乌拉苏木南部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宝力格组火山岩年龄为310.5±0.78Ma,与巴彦乌拉苏木北部地区火山岩年龄(307.1±6.3Ma,308.9±1.8Ma)一致,证明本区宝力格组地层形成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年龄分别为312.5±0.75Ma和286.6±0.75Ma,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统计获得峰值年龄分别为318Ma和2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晚石炭世宝力格组火山岩具有由低钾拉斑向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并以钙碱性和碱性系列为主;早二叠世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与邻区锡林浩特及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内A型花岗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构造判别图中,花岗斑岩落入后造山区域,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期间岩浆的形成环境向后造山环境逐渐演化,同时在SiO2和Na2O对K2O相关图解中,K2O含量具有增高变化的趋势,暗示构造环境有向更加稳定的板内环境演变的特征.因此,结合前人地质资料,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大量火山岩浆活动可能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形成有关,晚石炭世时期研究区处于后造山阶段,随着早二叠世大量A型花岗岩、碱性岩浆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该区进入造山后期更广泛的伸展环境.
  • 摘要:羌塘盆地南部双湖地区曲色组地层发育大量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多呈丘状、椭球状、透镜状、似层状、脉状、树枝状产出.其物质组分主要为泥微晶碳酸盐矿物,少量粘土矿物、石英及草莓状、半自形黄铁矿等.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在5.0μm左右,内部可见葵花状构造.发育凝块状、气孔状和渗漏孔等特殊构造.产双壳类、菊石类、蠕虫状或树枝状生物及超微生物化石,生物密度极高.碳同位素明显负偏,硫同位素则明显正偏,其特征与现代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渗漏、释放所形成的冷泉碳酸盐岩机理一致,因而推测为古代海底天然气渗漏喷发形成.大量海底天然气泉口的存在,可能表明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早侏罗世大洋缺氧事件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喷发存在极大关联.
  • 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获重大油气发现,原油与乌—夏断裂带原油存在较大差异.凹陷内主要发育有二叠系三套烃源岩,除风城组外,佳木河在和乌尔禾组研究较少,特征并不清晰,要确定油气来自哪套烃源岩,还需对烃源岩特征做进一步工作.研究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泥岩和云岩都为较好烃源岩,其次为佳木河组和乌尔禾组;乌尔禾组烃源岩在斜坡区主要处于成熟演化阶段。从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斜坡区百口泉组原油主要来自凹陷深处的高成熟风城组烃源岩,而且存在佳木河组来源的贡献。
  • 摘要:二连盆地是我国北方中新生代重要的产铀盆地,通过20多年的勘查,从西到东先后发现了努和廷铀矿田和巴彦乌拉铀矿田.努和廷铀矿田主要由查干、苏崩、努和廷3个铀矿床组成,位于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中部;巴彦乌拉铀矿田主要由赛汉高毕、巴彦乌拉2个铀矿床,位于盆地马尼特坳陷坳陷西部.现均被列为国家首批整装勘查区,成为内蒙古铀矿大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盆地铀矿勘查进展,着重就盆地找矿方向及其前景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方面,由于二连盆地结构复杂,找矿难度较大,今后找矿过程中应加强赛汉组上段古河谷定位研究,尤其把握砂体这一关键因素;在加强古河谷及沉积成岩型铀矿找矿的同时,要注重新层位、新类型探索;战略选区中要加强富铀岩体附近及构造活动适中的区域研究。
  • 摘要: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如巴西东南部海域、西非、墨西哥湾、亚太地区大陆边缘等4大被动陆缘富集油气深水区正逐渐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新热点,也是近几年大型油气田发现的重要区域(翟辉等,2010).比较而言,同属被动陆缘的巴西东北部海岸盆地由于在构造格架、沉积演化等与巴西东南部被动陆缘盆地存在明显差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如后者.但近几年来,巴西东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的勘探取得了若干具商业价值的发现,引起了业界对该区域的关注.盆地分布从北往南依次为福斯杜亚马逊盆地、帕拉—马拉尼昂盆地、巴莱里亚斯盆地、塞阿拉盆地和普梯瓜尔盆地.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亚马逊河在本区北部注入福斯杜亚马逊盆地,形成了巨型的三角洲沉积.
  • 摘要:研究区不同时代的花岗岩体十分发育,新太古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纪岩体分布面积都较大,前早中侏罗世地质体中侵入岩占基岩露头的60%以上.研究区的找矿类型以花岗岩型为主,重点找矿区域为新太古代、石炭纪、三叠纪花岗岩发育的大东山—乌兰哈达地区,次为早中侏罗世花岗岩发育的化德-镶黄旗地区.有利成矿岩体主要有三叠纪大东山序列岩体、新太古代三元井序列四单元三元井岩体、猴儿山岩体、化德序列三、四、六单元的牛家房子岩体、音图岩体、大庙岩体、那仁乌拉岩体及秋令沟岩体等.本文根据铀矿化产出部位特征将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化德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化类型分为硅质脉(硅化带)型铀矿化、交点型(与中基性脉岩有关)铀矿化、蚀变破碎带型/硅化碎裂岩型铀矿化和与沉积变质岩有关的铀矿化4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型的分布地段和控矿因素等。
  •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关研究显示,未来几十年化石能源仍将是人类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要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除大力提升能源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外,CCUS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IPCC估算,全球CO2地质封存潜力至少为2000亿吨,到2020年全球CO2捕集潜力为26~49亿吨/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本研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海域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共6个沉积盆地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为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工程提供支撑.
  • 摘要:文章介绍了滑坡形成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基本特征,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经过分析估算主滑体后部裂缝内可形成静水压力水头高度接近100m,加之连续几日降雨对钙质泥岩夹层产生的软化左右,使主滑体在高水头产生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产生快速滑动,南段滑体直接进入流沙河中堰塞堵江。
  • 摘要:门头沟地区采煤历史久远,分布有数以百计的小煤窑,大量的煤层被部分或全部开采,形成了众多地下采空区,存在着塌陷、崩塌、滑坡等边坡灾害,如千年古刹戒台寺(廖海萍等,2007)、京西棚户区改造项目①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均曾发生过不同规模的边坡灾害问题,对地区生态环境地质及工程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②.rn 本文拟采用强度折减法对门头沟某地区小煤窑浅层采空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化稳定分析,并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进行验证,探讨浅层采空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机理.rn 门头沟地区煤炭开采历史久远,形成了复杂的地下浅层采空区,由于埋深浅,易对边坡工程产生不利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与传统极限平衡法两种方法求得的安全系数十分接近,但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反映采空边坡的应力及变形演化进程,克服了传统极限平衡法的许多不足之处。
  • 摘要: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条带状磁铁矿建造,是由沉积作用加火山活动,并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这类矿床与伴随大陆根形成的最古老的陆壳形成过程有关,地球上最早期的陆壳从原始地幔中分离出来的时候,Fe–Mg强烈分离,Fe元素为易熔组分,主要进入古老陆壳,Mg元素则为难熔元素而残留于亏损地幔中;形成时代主要是太古宙–古元古代,属于火山–沉积变质型,广布于前寒武纪陆块、或陆块边缘,如印度、西伯利亚、华北陆块等地的BIF矿床。华北陆块侏罗纪之前属于中朝地台,经过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后分化为两个单元:西部克拉通和中东部造山带;伴随新生代裂谷作用发育,进一步分化为西部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和东部裂谷。可能正是由于中新生代华北陆块的破坏,才使华北中东部地区原来位于深部的迁安群出露,使其中的含铁建造成为有经济价值的矿床;同时,可以肯定现今华北西部陆块—鄂尔多斯盆地深部有迁安群等条带状铁建造存在。在兴都库什–帕米尔–西昆仑地区是伴随卷入青藏高原隆起而卷入的“老物质新结构”新生代造山型岩石圈,原先深部的布伦阔勒群等被带到浅部地表,因此现今相对完整的古老块体是重要的找矿区。
  • 摘要:本文阐述了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哈萨克斯坦的国外铀矿业的绿色发展经验,对中国发展铀矿业给了启示。在制度方面,编制了《铀矿冶辐射防护规定》、《铀矿山空气中氡及氡子体监测方法》、《铀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规标准。目前,为了满足中国核电增长的需要,又采取了包括增加国内铀勘查、促进国内铀生产、制定引入非政府机构在国内勘查铀资源规则、进一步确立“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原则及海外投资和生产等措施。为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必须持续改进透明、安全和法规健全的运营外,还应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力争将因矿业活动对矿区周围的环境及社会人文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 摘要:通过对这10块岩样渗透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样渗透系数相对较大,这是由于岩石取样深度接近地表,风化强、结构疏松且孔状构造发育较多造成的,岩样的渗透系数基本随岩样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变小的趋势;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岩样其破坏形式均为管涌破坏,在渗透压力为5.5MPa以内,浅层段岩样比深层段岩样发生渗透变形破坏的几率高:②1层段的6块岩样中有4块岩样发生了渗透变形破坏,而②3层段的4块岩样中只有1块岩样发生了渗透变形破坏;垂直地层层理方向和平行地层层理方向的岩样渗透系数相差并不明显:②1层段3块垂直岩样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8.83×10-4cm/s,②1层段3块水平岩样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4.24×10-4cm/s;②3层段2块垂直岩样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74×10-6cm/s,②3层段2块水平岩样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8.22×10-7cm/s;所有岩样中5块垂直岩样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5.31×10-4cm/s;5块水平岩样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2.55×10-4cm/s;这说明同一位置岩样渗透系数与岩样的取样方式关系不明显。
  • 摘要:本文对布基纳法索的亚拉莫科金矿项目,巴姆鲍金矿项目,卡玛金矿项目在交通位置与矿权情况,大地构造与矿床地质,资源储量情况3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布基纳法索政治相对稳定,鼓励矿业发展,以上3个矿山交通位置较为便利,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资源控制程度较高,金矿投资效益可观,应该说,都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当前,全球矿业市场整体低迷,中国企业应把握此时海外并购的时机,对于上述具有较好开发潜力的矿山,在对其国家政局、地质背景、外部环境、资源储量、增储前景等系统了解的基础上,要敢于逆势出手。
  • 摘要:笔者在对Maevatanana带开展锆石U-Pb LA-ICP-MS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该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组成信息,为判断马达加斯加太古代地质单元构造属性提供了新的依据。Maevatanana绿岩带在前寒武纪至少经历4期岩浆作用,其中在新太古代存在2.7Ga和2.5Ga两期,在新元古代存在810Ma和770Ma两期。Beanana岩体内后期热事件形成的次生锆石与混合花岗岩和条带状混合岩中新元古代新生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介于-10.3—-27.9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集中在2400-2800Ma之间,有三个点介于3100~3400Ma。这说明本地区存在有3100-3400Ma形成的中太古代地壳,新太古代地壳增生作用可能持续到2400Ma,而晚元古代形成的岩浆岩主要来源于新太古代形成的地壳的深熔作用,且没有新地幔物质的加入。
  • 摘要:德国是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之一,除煤炭外,其他矿产资源几乎全部需要从国外进口,其中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因此,德国从二十世纪中期就开始实行积极有效的境外地质工作与矿产资源开发战略,以保障国内的资源安全。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国的国际合作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研究德国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的历史演化,学习、借鉴和利用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应引领国内科研机构发拓创新,探索新方法,发展新技术。与发达国家合作,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在重点资源国家进行技术援助,推广中国的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使合作国掌握先进的地质调查方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依托国际组织,利用国际组织的基金、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实施境外地质工作,不应局限于眼前利益,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宏观规划。要围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以及全球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 摘要:铜金矿化一类产于二长岩岩体或安山岩中,胶状孔雀石产于花岗闪长岩体内部,也有部分矿化产于二长岩及安山岩裂隙中,岩体绿帘石化强烈,少量黄铁矿化。对该矿区内铜金矿石镜下鉴定发现,矿石全岩蚀变强烈,由残留不规则状石英及蚀变矿物组成,见少量铁氧化物;含一团块状铜矿化团斑,具圈层,外圈由孔雀石与蚀变矿物(原矿物为石英)构成,各占50%左右,孔雀石呈不规则网脉状;向内孔雀石含量逐渐减少,以蚀变矿物为主,整个团斑中均见石英颗粒嵌布。地表发现的钠化、钾化等围岩蚀变较少,但发育大量镜铁矿化,研究表明,浅部发育矿化热液角砾和磁铁矿被交代而形成大量镜铁矿时,指示深部可能存在IOCG矿床。产于安山岩中的该类矿点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边缘,是近年秘鲁南部地区识别出来的一类非常重要的矿化类型,其以小而富著称,是民采铜金矿的主要对象。矿化主要在北西-南东方向的破碎安山质火山岩和火山质砾岩,局部为碎裂安山质构造角砾岩中,矿化带一般宽1.5-2.5米,延长几十至600米。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和孔雀石,辉铜矿为主要金属硫化物,孔雀石化呈浸染状和薄膜状于岩石及其裂隙之中,一般是呈胶状或乳滴状于岩石当中,局部沿裂石富集。矿石碎裂结构,带内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叶腊石化、绿帘石和局部的硅化。
  • 摘要:南美洲巴西国某地区内岀露中元古代地层。岩性为板岩、千枚岩、变质砾岩、复成份砂砾岩、低级变质火山岩-沉积岩序列等,火山侵入岩未出露。北西(西)向构造断裂为主,控制区内矿(化)点,矿床,矿区围岩有硅化、英云岩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本次试验4种粗细介质粒级中采样介质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数据对比和地球化学异常圈定,较好地确定了该区采样介质粒级。Cu、Ag、As、Sb、Bi、Pb、Zn、Hg、W、Sn、Mo等元素高含量富集在-10~+60目粒级中,并且形成异常相对其它粒级介质明显。建议采样介质粒级在-10~60目作为巴西国某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最佳采样粒级段介质。
  • 摘要:公园区域地层区划隶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塔里木地层区、敦煌分区;构造上处于塔里木板块东部,河西走廊拗陷西端,安(西)—敦(煌)盆地内;气候上处于中蒙干旱区的中心区域,属典型的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区。在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下,敦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基本保持原始状态,可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5大类、7类和9亚类。通过敦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推进敦煌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工作,查明地质遗迹的分布、成因及环境条件对它们的影响,从而提高地质遗迹保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遗迹资源数据库建设,完善地质遗迹的统计、查询和保护等系统功能;对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增设围栏和监控系统;进行旅游步道修建,尽量减少游人进入高级别地质遗迹保护区游览。此外,加强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建设,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做好地质公园科学知识普及工作。
  • 摘要:以中国紧缺和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目标,采用先进的探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对“一带一路”所涉及的成矿区带,特别是跨越中国大陆的乌拉尔-蒙古、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形成环境、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开展全方位研究。利用中国在地球化学填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自主知识产权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将地球化学属性与物理属性相结合,开展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建立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和一张遥感图平台,为全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以建设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核心,配合“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战略,面向全球,瞄准油气、铀、铁等矿产资源,加强境外地质调查部署跟踪与形势分析,通过资料收集、路线调查、编图、综合研究等方法手段,全面开展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极圈地区成矿地质背景与资源潜力综合分析,以及中国短缺矿种的全球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查开发战略研究;通过国际合作,在重点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合作综合调查,进一步夯实合作互信关系,获得一批地质矿产信息资料,圈定一批可供国内企业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远景区和靶区,加快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境外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引导与推动企业到国外开展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促进中国主导参与的境外大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形成。
  • 摘要:准噶尔盆地古近系是该盆地的一个潜在勘探层系,本文研究了研究区古近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源特征.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古近系发育一定数量和规模的泥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好质量标准,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目前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因此具有一定的生烃、生油潜力.这得到了油气源对比研究的印证,典型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油型,且为低成熟度,因此只能与古近系烃源岩对应,从而判断为古近系来源.这些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古近系烃源岩埋深较大区,表现出在“源控”基础上受成熟度影响的特征.准噶尔盆地古近系的油气勘探应以原油为主,并且重点目标区在南缘,特别是四棵树凹陷区.这些基础数据和认识还可供全球其它古近系含油气系统研究类比参考.
  • 摘要:通过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区域开展侧扫声呐测量工作,获取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区域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分布变化规律,结论如下:琼州海峡地形大致以海峡中部最窄处盈滨半岛新港为界,以西海峡横断面呈现单峡谷“盘”型、“V”型,以东海峡横断面呈现双峡谷的“W”地形。根据地貌形态、水动力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将本区地貌单元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种地貌单元。Ⅰ级地貌单元仅有一种峡谷地貌类型。Ⅱ级地貌单元有水下岸坡、谷坡和谷底。Ⅲ级地貌单元有洼地、海丘、浅滩、陡坎和沙波。工区内涉及地质灾害类型有软土地层、海底活动沙坡地质灾害、水下岸坡地质灾害及海底活动构造地质灾害。软土层主要分布于海峡水下岸坡,由水下岸坡向谷坡方向逐渐变薄以至消失尖灭,部分地区谷坡上部亦有分布。软土层在南部岸坡中部(玄武岩区)缺失。利用侧扫声呐测量可从地形地貌角度探测海底地貌及地质灾害,但仅得出疑似火山地貌、断层地貌,充分判定仍需后续地震观测、海域钻探等多种手段进行验证。
  • 摘要: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是以优美、系统、稀有而典型的地质遗迹为基础,向人们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它具有科学价值高、针对性强和形式多样等特点。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景观资源独特稀有且丰富优美,做好科普旅游开发将有利于地质公园的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游客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对地质公园的认知程度以及旅游目的等,认为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可以进行乡土科普活动、教学实践活动、面向普通游客的科普活动。开发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模型、特色吉祥物,开发与地质公园相关的民间艺术品和土特产品。这些旅游纪念品既要突出地方特色,激发游客购买欲,又要体现不同的科学知识的内涵,让游客既有购买兴趣,又有科普的意义。能购买科普旅游纪念品后,本身就是地质公园无形的宣传、推广,也是地质公园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环节。
  • 摘要:塔里木克拉通是中国三大克拉通之一.由于中央被大面积沙漠覆盖,塔里木克拉通的前寒武纪基底主要分布于其周缘,其中太古代-古元古代岩石在塔里木盆地东缘的库鲁克塔格和北阿尔金-敦煌地区最为发育(图1a).北阿尔金-敦煌地块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沿阿尔金造山带北缘东西向延伸.北阿尔金-敦煌地块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主要由米兰岩群、敦煌岩群、TTG片麻岩和侵入其中岩体特征明显的古元古代不同侵入体组成.
  • 摘要: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岩石经历两期不同韧性变形后面理和拉伸线理的产状特征,揭示经历一期变形和两期变形所形成的面理和拉伸线理产状的差别。模拟研究表明,先前形成的面理极易在后期流变场作用下被完全置换;由低流变强度椭球体定义的线理也很容易在后期流变场作用下被完全置换;而又高流变强度椭球体定义的线理可能会保留先前流变场的特征。本次研究为野外甄别产状复杂的组构是否是多期变形叠加的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航空时间域电磁法测量系统VTEMplus的技术优势及其应用效果.本次测量区选择正在开采的已知矿区,测量中受到矿区基础设施、地下采矿工程设施及电力线等的干扰,测量数据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获得的数据处理后同样可以清晰的显示出低阻异常的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同样可以用于与低阻体有关的多金属矿的勘查。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VTEMplus具有信噪比高、分辨能力强、探测深度大、对环境影响小等突出优点,对低阻体十分敏感,对于勘查与低阻体有关的多金属、盐矿等矿产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建议在我国西部条件艰苦的复杂山区、东北及南方植被覆盖较厚的有利成矿区带优先开展航空电磁法测量或航空电磁、航磁、航放综合工作站测量工作。相信随着这种高科技技术方法的推广应用,在我国一定会取得多金属找矿的重大突破。
  • 摘要: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因持续大暴雨引发高位滑坡,滑坡呈现高差大、滑速快、滑距长、方量大、伤亡多等特点.野外观察发现,滑坡整体形态为倒“J”状,根据滑坡的滑动和堆积特征,可分为上部滑源区、中部滑流区和下部堆积区.滑坡区上部出露白垩系灌口组红色粉砂岩与泥岩互层,下部为块状砾岩,岩体结构为顺向坡.分析认为:地形陡峭、岩体破碎、地震作用等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持续强降雨等因素共同引发了本次特大型地质灾害,滑坡发生前48H的544mm累计降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在致灾模式上,主要呈现地震拉裂→基岩崩滑→加载失稳→滑流推碾→堆积停流的模式.
  • 摘要:本次研究针对胶东地区中生代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系列划分问题提出了一套划分方案。划分思路:以成矿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考虑各种成矿因素,尽量不跨代、不分割成矿作用。根据具体成矿时期构造背景、控矿因素及矿种不同进行划分,同时考虑到矿床式应具有鲜明的成矿特征,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且应具有一定的研究程度,一些过渡类型,如焦家式与玲珑式之间的混合类型不作为矿床式处理。划分结果:共将胶东地区中生代热液型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归结于受中生代板块边缘碰撞造山及俯冲作用过程控制的、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热液脉型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系列组合,划分为6个系列9个亚系列16个矿床式。
  • 摘要:海浪向弯曲海岸推进过程中,由于水深的不同,所受阻力不同,海浪的前进速度也随之变化,岬角突出于海洋中波浪受阻,波长减短快;海湾波长减短慢,从而波脊线由平直变为弯曲。海浪前进方向聚向岬角,这就是波浪折射现象。波浪折射使波浪冲击岬角地带,岬角地带以侵蚀作用为主;海湾海浪能量相对小,而以沉积作用为主。海浪冲击基岩并将侵蚀下来的岩屑,通过沿岸流和向岸流的共同作用,堆积在海湾处海浪能量较小的海滩上。同时波脊线的弯曲,会使得波浪携带的碎屑物在达到海滩高潮线附近顺着波脊线的形状而卸载堆积,所以在高潮线附近形成波浪形状的沙丘。潮汐对沙滩粒度分布的影响 每天涨潮和退潮对海滩沙的沉积和搬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潮汐作用的强度不太,作用频繁,是海滩沉积较细颗粒的沉积物主要的水动力之一。横剖面的粒度分析数据表明,采集的样品属于潮汐和波浪作用的正常沉积产物。冠头岭海滩处于北部湾西南角一个突出的海岸,不断遭受海浪的拍打和剥蚀,加速了岬角基岩的风化速度,为海滩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从而对沙滩粒度分布有深远影响。
  • 摘要:由于开展抗灾能力评价能更为全面的评价泥石流风险性,本文把区域抗灾能力评价加入风险评价模型中,进行区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8条支沟中仅有东桐峪的北沟泥石流风险性高,其余均为中等风险级别,评价结果低于传统评价模型,是区域内泥石流沟谷中承灾体主动或者被动抵抗泥石流危害而反映在风险上的直接表现,鉴于研究区泥石流风险现状,建议地方企业或政府通过降低风险、避让风险、风险预警、转移风险入手,综合采取防治工程、源头区水保措施、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和开展应急系统建设及防灾减灾教育等手段开展矿山泥石流风险管理工作。矿山泥石流风险研究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过程,随着后续调查、防治与研究工作的开展,应不断的运用新理论、新方法验证并优化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以便继续完善地区矿山泥石流科学研究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矿山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
  •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土壤中16种PAHs的污染分布特征,为土壤PAHs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石油化工场地中的土壤均遭受不同程度的PAHs污染。从污染来源来看,生产厂区和油库区土壤中PAHs来源于化石燃烧和石油类泄露污染的混合污染;扩建区和农田区土壤中PAHs主要为燃烧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煤和生物质燃烧。从污染深度来看,当达到5m深度时ΣPAHs含量接近土壤背景值,说明浅层土壤能够有效地吸附PAHs,对深层土壤起到保护作用;但生产厂区在0~80cm深度处污染最为严重,说明存在生产过程中的泄露污染。
  • 摘要:2008年,昆明阳宗海受到严重砷污染,砷浓度高达0.134mg/L.项目组充分考虑其受污染水体容量大、砷浓度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安全、廉价、高效的FeCl3絮凝法治理方案.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提出的FeCl3絮凝法对As(Ⅲ)及As(Ⅴ)均有理想的去除效果,并且湖水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HCO3-可使治理过程中水体pH值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该方案摒弃了文献普遍报道所需要的预氧化及调节pH值的工艺步骤,将固体FeCl3·6H2O溶解、用湖水稀释后通过喷洒船将最终浓度为1%左右的FeCl3水溶液喷洒到湖面上,使湖水中的AsO43-及AsO2-与FeCl3水解过程产生的Fe(OH)3胶体絮凝形成稳定的沉淀物被固定于底泥中.在对阳宗海进行降砷工程化治理期间,2009年11月—2010年9月砷浓度从0.117mg/L快速下降到0.021mg/L并可持续达到Ⅱ-Ⅲ类水标准(<0.05mg/L),总除砷率高达82.05%.沉积物中的As绝大部分以残渣态的形式被固定在沉积物中,生态风险很低.
  • 摘要:岩溶山区越岭长大隧道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使当地的岩溶水系统发生改变,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地表泉点的漏失等.基于隧道工程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排泄状况等天然特征的影响,依据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主要特征及隧道工程特点,考虑隧道工程条件下影响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岩溶类型(岩溶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构造特征、补给特征、岩溶水径流方式与隧道工程特点相组合的模式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进行特征分析,并将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归纳为3种类型.据此,选择研究区金汁河地下水系统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假设3种隧道穿越方案,将不同隧道穿越方案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与天然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概述其变化特征,最后对各隧道方案下的涌水量及其涌水危险性进行初步预测及评价.
  • 摘要:胶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和北北东向断裂,其次是近东西向及北西向断裂。大多数金矿床的产出位置严格受区域断裂控制,主要受三山岛—仓上断裂带、焦家—新城断裂带、招—平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胶西北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前人对该区岩浆岩的成岩时代和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大量研究,也获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岩成矿时代信息。胶西北地区的金矿受三山岛—仓上断裂带、焦家—新城断裂带、招—平断裂带控制,区域上受郯庐断裂带控制。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活动。
  • 摘要:黑色岩系以富含有机质、磷及Ni-Mo-PGE多金属元素-三稀元素为特点,其含矿性分析、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环境变化和缺氧事件是当前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南方震旦系、下寒武统磷块岩矿床勘查成果显著,依托磷块岩矿山的主要赋矿层位及顶底板黑色岩系地层开展共伴生铂族元素、三稀元素等有用元素的调查,为提高已有磷块岩矿床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具有现实意义。
  • 摘要:以地球环境发生重要变革的寒武纪早期为例,选取岩石中的有机质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其主要来源于海洋上层水体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等。这些生物长期生活在海水当中,通过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等与周围环境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而达到平衡状态,其体内的REE组分可能代表了海洋上层水体的组合特征。并且,沉积岩中的有机质性质十分稳定,受外界干扰小,为研究寒武纪初期的海洋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摘要:芨岭花岗岩体是其中的典型岩体之一。其形成与早古生代北祁连洋的俯冲消减的段离作用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因此厘定其形成时代对研究北祁连洋的演化和祁连-龙首造山带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意义。芨岭花岗岩体是龙首山隆起带花岗岩岩群的一部分,而且其形成时间与区内后碰撞花岗岩形成时间一致,在芨岭花岗岩的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上,投影点落火山弧花岗岩区域内,在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上,全部投影在晚造山期花岗岩范围内。可见芨岭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阿拉善地块与岛弧的碰撞结束后,暗示了这次陆-弧碰撞有可能是表明了北祁连洋闭合。
  • 摘要:东天山博格达-哈尔里克地区南北部广泛分布的泥盆纪-石炭纪火山岩被公认为古亚洲洋俯冲消亡岩浆事件的响应,它们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对研究天山的构造格架及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火山岩主体为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具有一定MORB亲和性,这说明至少在晚泥盆世博格达东段也存在俯冲作用,应该与哈尔里克具有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之所以博格达主体为石炭纪火山-沉积岩而哈尔里克泥盆纪火山岩广布,可能是两地后期构造变动改造使二者的剥蚀深度不同而已。
  • 摘要:本文利用重矿物分析和古水流多种手段相结合综合分析东昆仑南缘早三叠世洪水川组的源区,从而为东昆仑造山带主造山期精细结构研究、造山作用历史恢复和古地理格局再现提供沉积学依据。
  • 摘要:山东金伯利岩区内玄武岩类的岩石化学成分中稀土元素的分配形式相似,为轻稀土富集型。玄武岩的La/Sm比值和La含量与山东、辽宁金伯利岩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含矿母岩部分熔融的结果。本区碱性基性岩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说明本区碱性基性岩与金刚石的含矿母岩具可能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 摘要:石人嶂钨矿地处粤北钨矿化集中区北东部,是典型的"五层楼"石英脉型钨矿.本文主要讨论与石人嶂钨矿成矿关系比较密切的莲花山花岗岩体,通过主量、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初步探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导花岗岩与钨矿成矿关系,为石人嶂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 摘要:通过对良源矿区高分异演化花岗岩研究,认为良源高分异演化花岗岩型铷铌钽钨多金属矿是在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中形成的:岩浆侵位后,岩浆晚期分异和结晶均在构造活动较为缓和,并在良好盖层相对封闭的构造条件下,随着造岩矿物的结晶和挥发组份向上运移和富集,岩浆从熔体逐渐向熔体-溶液和汽化过渡,岩浆晚期和岩浆期后阶段之间并无绝然的界线。
  • 摘要:本文根据甘肃北山柳园地区金矿区典型矿物光谱特征,基于IDL平台,分析光谱波形和局部吸收特征的光谱稳定参数基础上,研发了高光谱遥感岩矿专题信息提取模块,初步实现了典型矿物信息的定量化获取与高精度识别,为新时期资源勘查遥感地质评价技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四川里伍铜矿田地处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境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的江浪穹隆构造内,是一个主要受环状穹隆的滑脱-拆离构造体系控制,储量大于50万吨的大型铜矿田,本文拟从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包括氢氧、硅、铅、硫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总结,以此探讨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从硅同位素、铅同位素的特征来看,硅源、铅源、稀土元素特征都显示是来源于含矿岩系中的斜长角闪岩而与穹隆东北部的文家坪花岗岩可能亲缘性不强。从氢氧同位素的来源探究成矿流体的来源来说,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综合比较各家之言,再对比前面的硅源、铅源、稀土元素的特征都显示江浪穹隆内的花岗岩提供成矿来源的可能性比较小,因矿质经常是需要流体进行运移的,而因矿质本身并不与此侵入体提供,故认为流体可能也与此侵入体岩浆热液相关性不大,但不能排除此侵入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能量。从微量元素的特征探讨可知矿田内的矿床显示内生矿床成因,并认为矿田内的物质来源于火山活动有关,可能来自于原岩的火山物质,并受到后期热液的叠加。总结以上所有证据,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与海相火山活动相关的斜长角闪岩(原岩主要为变基性岩),而文家坪燕山期花岗岩体可能基本未提供成矿物质。并且同为早元古代的甲坝岩组与早元古代里伍岩群一样经历了基本相同的变质变形等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并且地层中也具一定规模的斜长角闪岩(变基性岩)可能在合适的构造部位产出与里伍铜矿田中相似的矿床。
  • 摘要:本次工作在区域地质调查、露头剖面测量、地球物理法(二维地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钻井法、实验分析法等地质工作手段,首次对京西地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含有机质泥页岩的分布特征、沉积特征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含泥页岩层系分布较为广泛发育累计厚度约40余米,其中有机碳含量(TOC)平均2.82%有机质丰度为中等-好,腐泥腐植型干酪根Ⅱ2型,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2.0,达成熟-过成熟阶段,具有页岩气形成与富集的有利地质条件,可作为京西地区上古生界的重要生烃层位,结合等温吸附模拟实验含气量测试基础上,对京西凹陷上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前景进行初步评价。
  • 摘要:浮图峪铜铁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杨家庄镇,涞源县城东16km.浮图峪矿床主要矿种包括铜矿和铁矿,矽卡岩期主要形成铁矿,后期主要形成铜矿.本文通过对矽卡岩典型剖面地球化学的分析研究,对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物质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总结.在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灰岩中的Ca、Mg、Mn等元素发生了活化迁移,闪长玢岩则提供了Si、Al、K、Na等元素,属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
  • 摘要:本次研究的阿扎贡玛钾长花岗岩位于北祁连中段冷龙岭地区阿扎贡玛沟,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阴沟群碎屑岩组的泥质板岩、凝灰岩和少量砂岩,在钾长花岗岩与奥陶系阴沟群碎屑岩组的接触带发育有云英岩型辉钼矿化.
  • 摘要:阿拉尔花岗岩体出露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可可托海地区喀依尔特—乌什托克斯一带,主要由斑状黑云钾长花岗岩、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中心相),黑云钾长花岗岩、二云钾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过渡相)和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组成.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中心相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10±5Ma和218.7±3.3Ma,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岩石高硅(SiO2=65.33%~74.74%)、富钾(K2O=3.82%~6.02%,K2O/Na2O=1.27~2.32)、铝(Al2O3=12.87%~15.19%,A/CNK=0.85~1.17)、低钛(多小于0.33)和贫镁(MgO=0.16%~1.78%)、铁(Fe2O3T=1.79%~4.98%),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高钾—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高(123×10-6~363×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9~0.60).微量元素Ba、Sr、Ti、Nb、Ta等具负异常,Rb、Th、Sm等具正异常,Rb/Sr比值较高(0.77~3.56,均值为1.57),显示S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阿拉尔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造山向板内环境的转换阶段,是含泥质的变质杂砂岩地壳熔融的产物,且其可能与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具有成因联系.
  • 摘要:常组合、单元素异常的特征参数(规模NA根据异常区的面积大小、元素组合复杂程度、浓度分带情况、浓集中心明显程度、综合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有利度,该异常可能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成矿作用有关;可能的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岩浆热液型。依据单元素异常的中内带面积大小、最佳单元素异常组合和主要单元素异P、矿化系数F、矿化强度I2、矿化规模KD、浓度分带)等推断,大侠异常区的主成矿元素为W,具有发现一定规模钨矿的潜力。
  • 摘要:在旱区,乔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地区地下水是乔木的重要用水水源.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数值模型方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旱柳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对旱区水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发现,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提供高时间精度的地下水对蒸腾的贡献,并可以预测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下植被生态的响应。本次研究表明,旱柳等乔木适应了天然条件下的水位变化,主要是因为其根系即在浅部分布也在深部分布。但是当人类活动加剧地下水下降时,植被生态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 摘要:近年来,锆石LA-ICP-MS U-Pb法等高精度原位定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华夏地区基底物质组成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显生宙沉积岩、沉积物、火成岩和新元古代副变质岩中的碎屑锆石的研究,以及部分古元古代岩体的研究,来揭示华夏地区基底的物质组成.但对于华夏地区一些古元古代副变质岩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遂昌县玉岩古元古代片麻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结合前人资料的对比,试图为深化华夏基底物质组成的认识提供新的思路和资料.
  • 摘要:本文研究的环状花岗质岩体区域笼统地划分为过铝质花岗岩区,并对应于幔源岩浆内侵形成的过铝质花岗岩。然而,通过笔者的研究,旱草湖环状花岗质岩体更应该对应于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地壳垂向增生而诱发部分熔融形成的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环状花岗质岩体的存在说明了,在这样一个区域内发生过幔源岩浆的底侵和地壳的垂向增生。
  • 摘要:本文以地调局“辽宁沿海晚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研究”项目为支撑,以辽东湾顶部辽河三角洲及其周边为研究区,以LZK03孔钻孔资料及实验测试数据为研究资料,通过沉积学、年代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系统对辽河三角洲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全新世时期辽河流域环境状况。
  • 摘要:初步的年代学研究认为辉绿岩墙形成于晚石炭世,而石英闪长岩岩墙形成于早二叠世,结合地球化学数据,辉绿岩墙推测为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而石英闪长岩墙推测是裂谷闭合导致地壳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随着地壳物质发生分层流变、热隆伸展,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而形成的。
  • 摘要:厚层灰岩山体在中国滇黔渝鄂湘等西南山区分布广泛,研究这类山体的破坏模式和成因机理,是对这类危岩体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工程治理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重庆武隆羊角场镇区域内大型危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对危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破坏类型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角场镇后山陡崖带上分布有大型危岩体11个,总体积约1280×104m3;根据危岩体形态、结构面特征、变形迹象,危岩体的破坏模式可划分为视向滑动式、滑塌式、倾倒式和落石破坏式4种类型;控制研究区大型危岩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斜坡结构类型、岩性组合、岩体结构、岩溶作用和采矿活动等.
  • 摘要:滑坡、山体崩塌和泥石流灾害有其独特的突发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目前尚难以对单点灾害位置、规模、运移路线和覆盖范围有所估计和预测.由于多数事前缺乏观测数据,事后应急响应工作中就离不开应急监测技术的保障.近十年来,环境领域应急监测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技术尚缺乏研究.已有监测理论和实践普遍缺乏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视角的观察,导致其应急适应性不足.从应急决策对应急监测的快速有效需求出发,将其技术条件概括为:重点监测、随机设计、综合研判,动态预警、响应分级。在应急响应初期,根据案例经验和先验知识,通过对应对情景和灾害地质模式粗判,在常规监测要素中选择具有显性特征的控制性风险触发因子、灾变动态可靠性因子和灾害损失敏感因子,往往忽略强度因子和抗损因子。应急监测网点设计多依托先期监测网进行临机设计,并随着灾害演化动态加以优化,不一定满足规则网型要求,而是突出对关键点或区段的控制。选择宏观征兆目视监测、关键点专业监测和面域扫描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灾害地质体不稳定、演化迅速,监测仪器需满足大量程、便于核定校准和自我防护。通过逆向跟踪,确定监测频次,先密后疏,最大频次以实际监测能力为准,最小监测频次应满足灾情险情速报和决策需求。根据应急信息“弱信息、松耦合、高内聚”特点,对监测数据集成分析。从判据生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过程风险管控和权变决策的需求,宜采用无固定预设阈值的递进式动态风险判据。首先,根据绝大多数地质灾害事件的链式特征,依据引发因素、灾害地质体和承灾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灾害事件树形演化进程,基于“连锁效应”原理,确定阶跃点,作为预警阈值;其次,基于“有限传播”原理,通过灾害运动特征确定预警时机。需要指出的是,预警判据和信号生成应采取多级标准,依据阶段目标循环设计。从应急准备角度,分灾情和险情两类情景,分别给出单体滑坡和单沟泥石流灾害应急监测方案。
  • 摘要:对金刚石中的硅酸盐包裹体进行Ar-Ar激光定年可以估算金刚石原岩金伯利岩的喷发年龄,这对生产和科研都有重要意义,可以借助包裹体的年龄来辅助确定砂矿金刚石的源区,从而圈定其他金刚石勘探靶区。而偏老的表观年龄等实验结果,结合其他包裹体数据,反映了地幔物质信息,对于研究地幔组成、地幔不均一性、地球深部碳循环等问题都有很多启示。
  • 摘要:本文在对自然界断层作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应用先存构造活动性准则和先存构造活动趋势分析理论,提出了新的断层理论—广义断层模式。该断层模式把Anderson断层模式,从均匀介质扩展到有先存构造的非均匀介质;Anderson应力状态(主应力直立或水平)扩展到任意应力状态;应用库伦-摩尔准则到广义剪切破裂准则;断层的瞬时活动趋势分析扩展到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断层是岩石发生剪切破裂作用的结果,岩石发生剪切破裂的经典准则是Coulomb-Mohr准则。Coulomb-Mohr剪破裂准则认为:岩石发生剪切破坏不仅与作用在截面上的剪应力有关,而且还与作用在该截面上的正应力有关,根据广义剪切破裂准则,在地应力作用下,活动性系数fa最大的界面最先达到临界状态而发生剪破裂,可以用“摩尔空间”图解直观地解决这一问题。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多元遥感影像,确定夏垫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位置,采用能够达到厘米级三维测量精度的RTK GPS测量技术以及高精度DEM地形分析,在断裂陡坎清楚的地点,特别是拟开挖古地震探槽的段落,做细致的构造地貌研究,分析断层两盘的变形特征,包括垂直位移和形变带宽度变形特征,进而考虑夏垫断裂对于最新的沉积活动的控制作用。同时通过遥感影像和地形测量考虑盆地的变形尺度,结合前期物探和钻探工作成果,对夏垫断裂的地下破裂尺度进行估计,分析覆盖层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对地下破裂延伸的定量影响,对夏垫断裂进行定量地震危险性评价。
  • 摘要: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盆地叠加而形成的"多旋回叠合沉积盆地",不同地质阶段具有不同的构造背景、盆地类型、物源-沉积体系、沉积相及含油气系统.前中生代分为南华纪—早泥盆世与早泥盆世—三叠纪"多岛特提斯"大陆离散、洋陆俯冲、弧陆及陆弧陆增生与碰撞阶段,以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充填为主.印支运动之后,海水全面退出,进入陆内山间河湖相沉积盆地、板内褶皱变形阶段.总的来说,南华纪以来,研究区经历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成盆旋回.
  • 摘要: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沙排1、红山4、克88、玛湖1、玛18、夏87、风南10等井克拉玛依组见到类似的孢粉组合,因此可以提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组下亚组时代是中三叠世,上亚组时代是中、晚三叠世。对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划分与准噶尔盆地全区三叠系的对比提供较充足化石证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