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6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3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4771篇;相关期刊789种,包括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中国工人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环境社会学青年论坛、第十届(2015)中国管理学年会、2015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等;集体行动的相关文献由1497位作者贡献,包括高春芽、章平、王亚华等。

集体行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3 占比:20.58%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4771 占比:78.99%

总计:6040篇

集体行动—发文趋势图

集体行动

-研究学者

  • 高春芽
  • 章平
  • 王亚华
  • 朱宪辰
  • 乐国安
  • 杨光华
  • 薛婷
  • 陈浩
  • 周利敏
  • 张康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炳凯; 耿献辉
    • 摘要: 地理标志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基于集体行动视角,对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治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纳入集体行动治理,通过集体生产和集体销售,能够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降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提高生产者的利润水平。因此,应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者的治理主体确立为协会或者合作组织,而机会主义行为治理的前提是生产者在利益的驱动下自愿接受行为规制,成员资格化和生产标准化是实现集体行动目标的重要手段。
    • 冯文倩
    • 摘要: 中国城市业主维权行动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绵阳A小区就住房补偿金而展开的一起集体维权活动,是该行动中的典型事件。A小区在从维权行动的酝酿、维权组织的产生,以及律师介入、法庭较量直到业主获得最终胜利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理性,从“要个说法”到“寻求公道”,再到寻求可动员的资源,将内部民主作为连接纽带,将利益驱动、组织能力、政治机会等关键因素组合运用得恰到好处。“业主”作为都市中产阶层,其权利意识与动员模式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建设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当下的“国家—社会关系”。
    • 耿亚东
    • 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会有相适应的规则用以调整和规范社会治理活动。既往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建立的规则在功能属性上都是属于控制性的规则,然而,后工业社会大数据时代呈现的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新风险社会已远远超过既往控制性规则的调整范围。为了应对风险社会的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社会行动者必须在合作的框架下,在灵活性、创新性与预见性规则的指导下去开展集体行动。引导性规则即在超越控制性规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大数据时代合作治理行动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规则。它在功能导向上以引导为主,既能保证每一个行动者在合作的过程中都不丧失协调能力和行动能力,并时刻保持积极性与创造力,又能保证他们的自主行动与合作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在价值导向上具有道德属性,通过道德惩罚对行动者的行为进行规制和约束,进而对法律调整不到的地方形成补充。
    • 吕建华; 朱梦瑶
    • 摘要: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 曾凡木
    • 摘要: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作为"德治"的载体,新乡贤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制度供给和推动集体行动。其中,制度供给是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运作过程中提供基本的博弈规则,而治理共同体的各主体各司其职,完成多层级的制度供给。新乡贤负责供给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和互惠机制。在集体行动中,新乡贤具有强烈的利他精神,拥有一定的治理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行动初期的初始成本难题,并通过德行领导来动员和组织村民。同时,新乡贤推动形成嵌套组织结构,不仅提高了文化公共品供给的参与度,而且降低了组织成本。事实表明,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马心悦; 宋琳琳
    • 摘要: 饭圈文化依赖“互联网”的发展创生出了诸多新表征,粉丝的集体行动也伴随着技术红利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其中,微博超话社区作为最大的粉丝聚集地,为粉丝集体行动提供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活动场域。粉丝们在超话中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抒发情感、组织行动,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本文主要从传播仪式观的理论视角出发,根据超话中粉丝的表现,总结粉丝集体行动具有的独特仪式性特点和积极、消极影响,并为规范超话中粉丝的集体行动提出合理建议。
    • 曹金龙
    • 摘要: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每一个教师个体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学校思政教研组探索如何发挥集体效能、关照个体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一、导引:开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体行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群体的合作与驱动。
    • 石惠文
    • 摘要: 资源落地困境是当前公共品供给实践中的突出难题,如何提升公共品供给效能引起学界和基层治理实践的普遍关注。研究发现,组织农民是形成有效社会联结、回应新时期资源落地困境的重要抓手。以湖南B村为例呈现了当地的自组织公共品实践,探讨在制度内供给模式下,如何通过农民组织化的方式形成输入性资源与基层社会的有机联结,避免供需不匹配、交易成本过高、资源使用低效等问题。精英主导与社会整合下的农民组织化实践破解了资源输入与基层社会及分散化农民对接的难题,不仅回应资源输入背景下资源落地与公共品供给有效的困境,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庄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下的农村建设发展应当坚持农村和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以组织化的方式有效整合社会需求与社会资源,真正服务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 刘华; 王双
    • 摘要: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小区业主参与表决是实现这一专项资金使用或管理的集体行动。引入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梳理集体行动影响因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维修资金管理中集体行动影响因素关联网络。采取调查问卷法获取相关数据,使用Ucinet6软件进行网络中心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领导力、住户数和制度补贴是影响集体行动的4个关键因素。提出通过建立协调议事平台、管理权力下放以及增加激励补贴措施等手段以促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良好运行的相关建议。
    • 南锐; 朱文俊
    • 摘要: 特大城市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双重高度复杂性,给特大城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韧性治理成为特大城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源性方式与路径。重大突发事件特大城市韧性治理的衍生逻辑表现为组织、能力和行动三个方面。现阶段特大城市韧性治理面临公共组织适应性不强、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危机恢复和学习能力不足、集体行动困境和自组织行动乏力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如下突破路径:推进适应性变革,增强公共组织韧性;吸纳和优化多元主体,健全多元共治格局;强化规划更新和应急资源配置,提升危机恢复能力;构建共同体与常态化机制,提高危机学习能力;消除信息偏在和沟通梗阻,增强集体行动有效性;强化行动意识和内在优势,增强自组织行动有效性。通过以上路径有效弥补特大城市复原力与抗逆力不足的缺陷,全面增强城市韧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