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相关文献在201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篇、专利文献31658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等;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相关文献由257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琼莲、吴方彦、姚迈新等。

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 占比:0.60%

专利文献>

论文:31658 占比:99.40%

总计:31850篇

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文趋势图

社会治理共同体

-研究学者

  • 刘琼莲
  • 吴方彦
  • 姚迈新
  • 李璐
  • 万志彬
  • 代凯
  • 傅淑均
  • 冯聪
  • 刘伟
  • 刘培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郗芙蓉; 赵紫薇
    • 摘要: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对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要求。公众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主体在治理中承担着参与的责任。公众的责任是外在责任和内在责任的统一。“公众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有何责”阐明了公众的外在责任,即作为建言献策者、协商者、监督者承担着利益表达、参与协商、监督反馈的积极责任;“公众在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如何尽责”指明了公众的内在责任,即有责并不一定尽责,尽责需要保持理性,依靠自身能动性以及道德自律。
    • 黄佩璇; 肖棣文
    • 摘要: 如何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与质量,是获得治理绩效合法性的题中之意。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应如何在基层开展工作、强化引领能力,以维持公共服务稳定供给、实现精准投送并确保高治理绩效的基层自治,是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深圳光明新区光明街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分析发现,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造“服务定制化、对象精准化”的回应型组织结构,并通过建立连接政府资源、吸纳社会力量的服务供给制度结构,有效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党建引领和基层自治的有机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由此可以为理解党组织在新时期如何获得治理绩效合法性提供标本,也为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可行路径给出参考。
    • 卜熙
    • 摘要: 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顶层制度设计与基层政策执行的衔接与转化十分关键。广东肇庆“以点拓面”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经验表明,政治势能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经过了“五势合一”的序贯过程:承启趋势以发出政治信号、构建权势以形成政治权威、扩大声势以营造政治氛围、明确定势以拓展治理维度、实现借势以产生治理效能。肇庆案例的有益启示在于充分实现了高位推动与现实压力的有机结合,借助由高位推动所产生的政治势能,拓展出应对现实压力的多维治理向度,全面提升地方社会治理绩效,构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借势发展机制。
    • 陈斌; 潘小娟
    •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从新时代社会发展基础来看,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可以在健全有效参与的多元主体格局、达成集体认同的社会善治共识、完善运转有序的协同治理机制、构建法治保障的有机团结社会等方面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曾凡木
    • 摘要: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作为"德治"的载体,新乡贤是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研究发现,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制度供给和推动集体行动。其中,制度供给是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运作过程中提供基本的博弈规则,而治理共同体的各主体各司其职,完成多层级的制度供给。新乡贤负责供给乡村社区治理中的监督机制和互惠机制。在集体行动中,新乡贤具有强烈的利他精神,拥有一定的治理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行动初期的初始成本难题,并通过德行领导来动员和组织村民。同时,新乡贤推动形成嵌套组织结构,不仅提高了文化公共品供给的参与度,而且降低了组织成本。事实表明,新乡贤参与到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陈亦可; 宋江涛
    • 摘要: 民族地区治理事关社稷的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族地区的治理问题对社会稳和民族团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共同体。习总书记也在各种国家事务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既往的民族地区治理存在治理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少数民族文化暴力冲突、群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角下厘清民族地区充分释放治理组织效能、以新兴技术提升民族地区应急能力、在纠纷解决中提升少数民族民众民主参与意识对于民族地区的良序善治具有规范化作用。
    • 尹栾玉; 隋音
    • 摘要: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要实现权利与职责共享共担的"价值共同体"。本文从"共同体"概念的历史沿革出发,探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概念内涵;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霍家营社区进行案例研究,剖析霍家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围绕集体经济利益保障、熟人社区的自治机制和社区集体意识的粘合机制三重维度,深入探索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层实践逻辑。
    • 周明; 许珂
    • 摘要: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继行政发包制、分类控制模式、项目制之后国家治理的第四种范式。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法性资源聚合而成的合作治理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吸纳社会"。其主旨是在目标多维与治理资源匮乏的矛盾下,基层政府通过"借力"共同体的组织吸纳,在社会高度组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治理。通过优化党建引领、织密组织网络、激发公民参与、提升政府能力、加强法治保障"五位一体"来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更为系统、更具可行性的建构路径。
    • 文宏; 林仁镇
    • 摘要: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可以有效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空间。通过对东莞市横沥镇这一本土实践对象进行考察,从关键主体、工具支撑和治理目标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主体—工具—价值”分析框架,描绘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图景,阐释多元如何实现共治问题。研究发现,新时代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图景,主要是围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理念,推进异质性多元主体间的责任框定,构筑互动尽责的协同创新支撑保障,形成公共精神价值重塑与成果共享,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为理解现实中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分析框架。
    • 杨晓明
    • 摘要: 从人类的进化史中可以发现,人类脱离原始蒙昧的状态以后就开始结合为一定意义上的共同体,以此抵御自然和其他群体的威胁。新时代面对种种威胁和挑战,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最佳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至上为原则,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完善民主协商机制、推动科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加强“三治融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佳路径和最优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