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陆空通话

陆空通话

陆空通话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791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科学与财富、科技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等;陆空通话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金锋、贾桂敏、吴林等。

陆空通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7910 占比:99.71%

总计:48048篇

陆空通话—发文趋势图

陆空通话

-研究学者

  • 杨金锋
  • 贾桂敏
  • 吴林
  • 干宇雷
  • 杨实
  • 白杨
  • 阮文新
  • 高培新
  • 师一华
  • 汪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宇
    • 摘要: 为有效测评民航飞行员陆空通话绩效,探索影响飞行员陆空通话绩效的因素,选取20名飞行学员作为被试,将经验水平、疲劳程度、英文水平作为自变量,设计陆空通话模拟实验,统计实验过程中被试陆空通话的错误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被试的经验水平对复诵错误次数有显著影响,疲劳程度对重复次数和错误次数均有显著影响,英文水平对重复次数有显著影响。提出的飞行员心理状态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飞行员在复诵时的偏差情况。此结论可为民航飞行员的培训、排班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 乔璇; 郭晓静; 杨金锋
    • 摘要: 民航运输过程中陆空通话双方出现信息不一致的问题会威胁飞行安全。为了保障陆空通话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陆空通话语义感知模型,对陆空通话复诵与问答进行语义感知与判别。该模型结合多种特征向量表示句子并对句子向量进行编码,建立注意力交互矩阵计算指令与答复的软对齐结果,采用前馈神经网络和增强差异性的方法进行语义信息的对比聚合,从而实现语义的匹配与感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陆空通话数据集的测试准确率达到94.57%,相较于其他匹配模型更适用于陆空通话语义分析。
    • 周继华; 阙佳鸿
    • 摘要: 为保障民航安全,培养优秀的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校飞行与空管学生的陆空通话模拟机训练量与训练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实际通话中,管制员针对不同飞机发布的指令是由不同的机组人员复诵并执行的,但在具体的模拟机练习中,机长位需要操作十几架至二十几架飞机,短时间内管制员多个指令的发布常导致机长位操作人员无法应对,还需同时考虑复诵的准确性,往往导致错误的发生。文章首先明确了目前在校的飞行与管制学生陆空通话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基于语音识别的机长位操作自动化系统研究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采用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提升了识别率,降低了识别时间。该系统能够在陆空通话训练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功能操作,满足了机长位通话训练中的模拟机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 王宇; 李凌敏
    • 摘要: 为提升民航飞行员陆空通话能力,探究民航飞行员陆空通话技术的影响因素,选取20名飞行学员作为被试,模拟民航飞行进近阶段的陆空通话实验。将疲劳程度、经验水平、英文水平作为自变量,统计被试陆空通话中的重复次数和错误次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疲劳程度和英文水平对重复次数有显著影响,疲劳程度和经验水平对错误次数有显著影响。此研究结论可为民航飞行员的排班及陆空通话技术培训提供一定参考。
    • 向倩
    • 摘要: 为提升管制员培训效果,减少人物力成本,利用深度学习序列到序列框架,对陆空通话标准用语(英文)进行处理与建模,实现输入管制员文本指令,即可输出飞行员文本应答.首先模拟管制员飞行员对话用语习惯,创建航行进离场阶段英文数据集;其次建立陆空通话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训练;最后通过相关指标评估模型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应答具有较高准确率,证明论文方法在陆空通话领域具备实用性和有效性.
    • 钟山
    • 摘要: 陆空通话是飞行中关键的信息交流途径,错误的陆空通话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飞行事故。为了将陆空通话发生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有必要在飞行员复诵指令之后进行语义的校验。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Text-CNN和Transformer等模型都有着很好的应用。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出现更是使得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预训练语言模型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都有着优秀的效果。对于文本在计算机中的向量表示形式,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采用句子对分类的方式进行语义校验。
    • 钟山
    • 摘要: 陆空通话是飞行中关键的信息交流途径,错误的陆空通话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飞行事故.为了将陆空通话发生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有必要在飞行员复诵指令之后进行语义的校验.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了深厚的积累,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Text-CNN和Transformer等模型都有着很好的应用.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出现更是使得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预训练语言模型在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都有着优秀的效果.对于文本在计算机中的向量表示形式,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采用句子对分类的方式进行语义校验.
    • 蔡巧辉
    • 摘要: 目前国内管制员对陆空通话滑行指令的使用不统一,容易造成飞行员混淆和误操作,进而引发跑道侵入,威胁跑道安全。针对目前国内滑行指令存在多种版本的现象,通过参阅国际民航组织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有关陆空通话的文件,以国内现行规章为依据,结合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的相关规范要求,并借鉴一线管制员的优秀指挥经验,得出陆空通话滑行指令的规范表达建议,即应在滑行指令中明确滑行许可界限,统一用“等待点”指代跑道等待位置。
    • 蔡巧辉
    • 摘要: 目前国内管制员对陆空通话滑行指令的使用不统一,容易造成飞行员混淆和误操作,进而引发跑道侵入,威胁跑道安全.针对目前国内滑行指令存在多种版本的现象,通过参阅国际民航组织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有关陆空通话的文件,以国内现行规章为依据,结合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的相关规范要求,并借鉴一线管制员的优秀指挥经验,得出陆空通话滑行指令的规范表达建议,即应在滑行指令中明确滑行许可界限,统一用"等待点"指代跑道等待位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