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刚烷

金刚烷

金刚烷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16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5271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地球化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2012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等;金刚烷的相关文献由207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子洋、刘万里、郭建维等。

金刚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30%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271 占比:99.69%

总计:55444篇

金刚烷—发文趋势图

金刚烷

-研究学者

  • 蔡子洋
  • 刘万里
  • 郭建维
  • 傅志伟
  • 小岛明雄
  • 刘卅
  • 李彬
  • 贺宝元
  • 陈瑞香
  • 陈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艳蓉; 唐文强; 刘斌; 仝红娟
    • 摘要: 以方酸二乙酯(Ⅱ)和金刚烷胺(Ⅲ)为原料,经氨解反应得到金刚烷-方酰胺单乙酯中间体(Ⅳ),再分别与9-氨基-(9-脱氧)表辛可宁三盐酸盐(Ⅴa)和(1R,2R)-(-)-1-氨基-2-茚醇(Ⅴb)发生氨解反应得到两种金刚烷-手性方酰胺衍生物Ⅰa和Ⅰb,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表征。分别对两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确定合成中间体Ⅳ的最佳物料比n(Ⅲ)∶n(Ⅱ)=1.1∶1;合成目标化合物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物料比n(Ⅴ)∶n(Ⅳ)=1.2∶1、反应时间12 h。该研究提供了两种结构新颖的手性方酰胺催化剂,可用于各种不对称催化体系的筛选。
    • 乔荣臻; 陈中红; 李趁义; 王东晔; 高阳; 刘金友
    • 摘要: 近年来东营凹陷北带古近系沙四下亚段深层发现大量的轻质油气藏,其油气相态特征和成藏模式还缺乏深入认识。通过对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和埋藏史-热演化史等的研究,结合原油裂解实验产物和沙四下亚段深部储层中油气PVT模拟,对该地区深部油气成因、相态演化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原油裂解程度的增加,临界凝析温度逐渐降低;在较高压力(20 MPa)条件下,重烃气组分裂解受到抑制,流体组分中甲烷摩尔分数降低,流体包络线的临界凝析压力降低,并呈非线性波动变化。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显示,天然气成熟度参数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0.9%~1.5%,所检测的天然气样品为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降解气混合成因。原油中检测到的金刚烷及甾烷等绝对含量表明,所检测的深部原油样品处于高成熟状态,但仍处于裂解早期阶段,原油裂解气为凹陷深部的异地原油裂解向上运移而来。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和储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FS2井沙四下亚段储层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分别为沙三段沉积末期的原油(含干酪根降解气)充注和明化镇组沉积早期来自深部储层的原油裂解气充注。晚期高成熟原油裂解气充注引起了蒸发分馏和气洗作用,这是该地区深层轻质油藏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最终形成了次生未饱和的凝析气藏和挥发性油藏。
    • 赵军; 苏琼; 王彦斌; 石小琴; 吴代琼; 鲍园园
    • 摘要: 聚合物材料韧性好、质轻、种类多样,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但聚合物的损伤或累计疲劳会缩短使用寿命,而自愈合聚合物可通过自动修复破损恢复正常使用功能。基于超分子作用力的β-环糊精与金刚烷的主客体(HG)作用需要的键能小,更容易实现自愈合,同时,金刚烷的多样性及其可逆性,使它与β-CD主客体识别的自愈合材料在凝胶、涂层、聚合物薄膜、功能弹性体、敷料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 李二庭; 陈俊; 曹剑; 魏霞; 张宇; 张晓刚; 王海静
    • 摘要: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地区原油成因及影响原油性质差异的控制因素,揭示研究区油气成藏规律,开展了原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分析,以及混源油模拟配比实验。莫索湾地区盆5井区原油碳同位素偏重,Pr/Ph值更大(1.4~1.9),金刚烷异构化指标偏高,说明盆5井区原油成熟度高于盆参2井区原油,且水体沉积环境更偏氧化性。莫索湾地区原油C;轻烃以甲基环己烷组分占优势,含量大于40%,ααα构型的规则甾烷分布中均以C;规则甾烷含量占优势,相对含量大于40%,表明其生烃母质均以陆相偏腐殖型为主。盆5井区和盆参2井区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组成及分布曲线基本相同,表明其来源整体一致,且与典型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较为相似;但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跨度较大,达4.6‰,而莫索湾地区原油中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跨度有所差异,分布在2.2‰~3.0‰之间,认为主要是不同期次充注原油比例不同造成的。混源油生物标志物定量计算结果表明,莫索湾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晚期高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混有早期成熟风城组烃源岩贡献,其中,盆5井区和盆参2井区原油中高成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贡献分别大于80%和60%。混源比例不同是造成莫索湾地区不同区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 宫旭阳; 郭瑞春; 朱佳慧; 夏艳
    • 摘要: 金刚烷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脂溶性好等特点,将其与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碳氮双键结构融于一个结构体系中,预期将得到结构新颖和性能独特的新化合物。以1-溴金刚烷作为起始原料,经过非典型的付克烷基化反应、自由基取代和氧化反应得到重要的中间体4,最后中间体4金刚烷苯甲醛与带有不同取代基的苯胺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衍生物5a-f。通过核磁、红外和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价了合成小分子对癌细胞A549,HeLa,MCF-7和正常细胞HEK-293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5e对人肺癌细胞A549有很好的抑制活性,而且所有合成得到的化合物5a-f对正常细胞HEK-293无毒性。
    • 江成发; 罗仕忠; 李林
    • 摘要: 金刚烷作为二十一世纪重要的新兴精细化工原料,在新材料、现代医药和功能性环保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本文对金刚烷生产技术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以环保型三氯化铝法作为未来金刚烷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阐述了金刚烷产业发展趋势,提出大力发展盐酸金刚烷胺和金刚烷胺衍生物的思路,并对金刚烷市场进行了分析,得出金刚烷市场前景广阔的结论。本研究对促进我国金刚烷产业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苏绍烊; 刘志平; 向卫华; 王小玲; 李红梅
    • 摘要: 酰腙类化合物因具有抗菌、抗肿瘤等多种活性而广受关注.本文从金刚烷酸出发,经酯化反应、胺解反应、缩合反应,合成了4个金刚烷酰腙类化合物,其结构用1H NMR、13C NMR进行了表征.
    • 李冰
    • 摘要: 简要介绍了光刻技术的发展和得到更小线宽的途径.详细介绍了不同光刻技术下光刻胶的发展.基于中国光刻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快光刻胶开发与应用的建议.
    • 温伟球; 郭建维
    • 摘要: 以金刚烷为核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功能的四臂星状聚合物金刚烷-[聚(乳酸-共-羟基乙酸)-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聚(乙二醇)单甲醚]4(4sAd-PLGA-D-P),制备了4sAd-PLGA-D-P自组装胶束,考察了该胶束对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控释性能.结果表明:改变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PDEAEMA)的链段长度可实现对聚合物胶束性能的调控.PDEAEMA链段越长,聚合物胶束的粒径越大,载药量越高,药物累计释放量越高.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为0.003 1 mg/mL)、pH响应性能和载药能力(载药量高达24.8%).载DOX胶束在肿瘤微环境pH值(pH=5.0)的累计释放量(85.2%)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H=7.4条件下的累计释放量(20.9%),可实现抗癌药物的可控释放.因此,pH响应型聚合物胶束4sAd-PLGA-D-P在抗癌药物递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唐楷; 卢珊; 潘传江; 侯军; 向红艳; 孙世泉
    • 摘要: 合成了一类聚脂肪烯酰胺改性金刚烷改性高分子功能涂层,包括改性金刚烷中间体合成、丙烯酰化金刚烷中间体合成、聚丙烯酰胺改性金刚烷功能分子合成、耐腐蚀减阻高分子功能涂层配制工艺和涂装工艺.该高分子功能涂层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对涂料的耐腐蚀性与减阻性进行兼顾的技术问题,同时可以直接通过刷涂、喷涂、浸涂等工艺与基材结合,施工方便,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