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退化草地

退化草地

退化草地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4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5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4178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青海草业、青海畜牧兽医杂志、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等;退化草地的相关文献由141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希来、龙瑞军、周华坤等。

退化草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5 占比:8.98%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58%

专利文献>

论文:4178 占比:90.43%

总计:4620篇

退化草地—发文趋势图

退化草地

-研究学者

  • 李希来
  • 龙瑞军
  • 周华坤
  • 马玉寿
  • 施建军
  • 王彦龙
  • 董全民
  • 王德成
  • 尤泳
  • 王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英成; 姚世庭; 金鑫; 俞文政; 芦光新; 王军邦
    • 摘要: 为探究三江源区未退化高寒草甸与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采用巢氏取样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地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对植被和土壤都产生影响,草地退化降低了植被盖度和丰富度,使得土壤pH值增加,土壤向碱性化过渡,而土壤全氮、有机质和电导率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高通量测序得到优质有效细菌序列2168457条和71798个OTUs。草地退化对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和物种组成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草甸退化导致土壤细菌物种指数(Observed Richness)、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和chao 1指数上升;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为主要优势菌门;草甸退化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但却降低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通过PCoA和Dissimilarity检验的方法表明草地退化显著改变了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壤异质性对土壤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驱动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总氮含量。该研究分析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构,揭示了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为土壤微生物对草地退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张永辉; 王汝富; 许国成; 杨彦东; 金加明
    • 摘要: 为研究草地补播对“黑土滩”型退化草甸生产特征的影响,利用对比试验法,研究不补播(为对照组,CK)和补播乡土草种(CZ组: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CY组:垂穗披碱草+燕麦+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对“黑土滩”型高寒退化草地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播乡土草种可显著提高草地植被盖度、草群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且毒杂草生长繁殖受到明显抑制。通过对补播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草群高度以及各经济类群进行评价,垂穗披碱草+燕麦+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组合补播治理“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效果最佳。补播当年,CY组的总生物量较对照组高479.6%,杂草科生物量较对照组低52.3%;补播第2年,总生物量较对照组高626.8%,杂草科生物量较对照组低70.17%。因此,补播乡土草种组合“垂穗披碱草+燕麦+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可作为“黑土滩”型退化草地修复治理措施推广应用。
    • 阚海明; 庞卓; 陈超; 邹俊亮; 张国芳; 武菊英
    • 摘要: 为了揭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补播建植6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AF)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草地(SB)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草地群落中的特征,结合地上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量氮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演替地(P<0.01);2种人工草地(AF,SB)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的OTU数量显著地高于自然演替地(CK)(P<0.0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间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进行植被恢复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不同。
    • 张冉; 杨蔚; 王文; 任健; 田健帆; 刘莉; 马向丽
    • 摘要: 为探讨迪庆地区退化高寒草甸适宜恢复方案,本研究以8种表现优异牧草为材料,测定分析了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鸭茅+早熟禾(Poa nemoralis)+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3种补播方案下高寒草甸牧草和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特征,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草地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补播可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38%以上,且有效提高牧草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含量;鸭茅+早熟禾+百脉根补播方案对牧草营养价值增益效果较好。(2)补播区土壤pH由5.75上升到6.00,除土壤速效磷外,土壤全效及速效养分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未补播地)。(3)本研究所采用草地改良措施,可通过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土壤保肥能力。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显示,鸭茅4.05 g·m^(−2)+早熟禾1.35 g·m^(−2)+百脉根1.35 g·m^(−2)补播方案较优,适宜在迪庆地区推广。
    • 李积兰; 卡着才让; 李希来
    • 摘要: 通过高原鼠兔活动干扰程度设置人为控制试验,分析在其处理水平下对植物经济类群、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处理下,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禾草类、莎草类、毒草均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杂类草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全钾、碱解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速效钾、pH值呈现增加的趋势。相同高原鼠兔干扰处理下4种植物经济类群的重要值由杂类草>禾草类>莎草类>毒草,杂类草与其他植物经济类群差异显著(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除了土壤pH值增加外,其他指标均降低,且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高密度高原鼠兔区)、有效钾、有机质、pH值、土壤紧实度(正常高原鼠兔区、高密度高原鼠兔区)在0~10 cm与10~20 cm土层中均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高原鼠兔密度影响下,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经济类群重要值影响的解释力度最大的为土壤有机质,此贡献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布置当年,因干扰试验时间较短,对样地中植物经济类群重要值、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明显,需进行长期观测和测定相关指标。
    • 马亚春; 张洁; 高亚敏; 姚拓; 李海云; 李昌宁; 金艳丽
    • 摘要: 为探究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在2017和2018年持续对祁连山同一区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各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差异显著(P肃南县康乐镇(0.89)>肃南县皇城镇(0.84),且综合评价系数都表现为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的趋势。综上,祁连山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土壤已逐步恶化,需重视并采取合理措施保护。
    • 根呷羊批; 周俗; 杨孔; 唐明坤; 泽仁拥忠; 杨廷勇; 肖晨冬; 扎德; 严林
    • 摘要: 为探究鼠害常发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若尔盖县4种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植被平均高度、总覆盖度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而降低(P<0.05);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轻度退化草地到极度退化草地植被主要组成分别是: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鹅绒委陵菜、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苔草、矮生嵩草+垂穗披碱草+苔草及鹅绒委陵采+矮生嵩草+密花香薷;总体上,毒杂草类、莎草类和禾本类的重要值之比约为3.8∶1.5∶1,且各功能群重要值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禾本科等优良牧草比例随草地退化加剧逐渐退出优势种群,最终形成以毒杂草类和莎草类占优势的极度退化草地;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土壤表层容重、紧实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容重与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和土壤含水量与植被覆盖度、植被高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川西北退化草地科学有效的治理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刘婉婷; 曹文侠; 王文虎; 王辛有; 王世林; 邓秀霞; 李文; 师尚礼
    • 摘要: 为探明多年生不同混播组合草地退化后的群落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祁连山金强河地区22年前建植的6种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对草地群落结构及地下芽库构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组分混播草地能够较好的保留建植种的地下芽,且以建植种分蘖芽为主,而3组分混播草地地下芽主要由侵入种的分蘖芽、根茎芽、根颈芽和根蘖芽构成,建植种芽密度占比较低;分蘖芽密度与建植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根茎芽、根颈芽、根蘖芽密度与侵入种植物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正相关。其中,混播组合“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多叶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gyron cristatum)”草地地下芽结构最优,可适当延长混播草地使用年限,是适宜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混播草种组合。
    • 陈芝能; 龙忠富; 马培杰; 罗天琼; 高碧荣
    • 摘要: 为盘江白刺花的推广利用和贵州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8—2020年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补播盘江白刺花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盘江白刺花后退化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增加37.02%~84.61%;补播盘江白刺花处理的草地丰富度、均一性、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0.514、0.023、0.067、0.052,补播后莎草类和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均呈增长趋势,禾草类地上生物量显著提高;补播后第3年,土壤表层(0~20 cm)的容重较CK降低19.4%,毛管持水量提高15.38%,田间持水量提高19.74%,有机质增加24.66%,全氮增加27.08%,全磷增加18.92%,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25.46%、21.22%和19.52%。因此,补播盘江白刺花可作为改良岩溶山区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并加以推广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