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改良效果

改良效果

改良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30607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新疆农垦科技、中国牛业科学、畜牧兽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第九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第九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第三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改良效果的相关文献由1017位作者贡献,包括乌力更、周富忠、孙磊等。

改良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4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30607 占比:99.74%

总计:130945篇

改良效果—发文趋势图

改良效果

-研究学者

  • 乌力更
  • 周富忠
  • 孙磊
  • 李俊
  • 李志刚
  • 李杨
  • 耿文诚
  • 谢应忠
  • 赵锦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夕; 周仙莉; 张红岩; 滕长才; 刘玉皎
    • 摘要: 为改良青海当地蚕豆资源,提高菜用性商品品质,并研究菜用蚕豆的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以TF 42、GF 74、GF 96为母本,陵西一寸、通蚕鲜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置6个组合。结果表明,在F_(1)群体中,各组合百粒重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其余性状均为负值。各组合荚层数中亲优势均为负值,余下6个性状中亲优势均为正值。配合力分析表明,符合试验预期目标的亲本组合为TF 42×陵西一寸、GF 74×通蚕鲜7号。遗传力结果表明,百粒重、单荚粒数、单株荚数的遗传力均较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可进行早代选择,其余性状需进行多代筛选。
    • 摘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针对南方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改善红壤酸化效果不佳等问题进行研究,揭示通过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可实现红壤改良和固碳减排。据张会民研究员介绍,由于大量氮肥不合理投人、淋溶作用强等因素导致红壤酸化问题日益加剧,而在农业生产中水稻桔秆直接还田对红壤酸化的改良效果往往不理想,但镁改性水稻秸秆生物炭可以提升改良效果,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 毛硕; 高金花; 章晓晖
    • 摘要: 为了改善吉林西部盐碱土的理化特性,提升农作物产量,选用生物炭、磷石膏、蚯蚓粪3种材料,以不同掺量组合进行盆栽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水平混掺组合对吉林西部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组合改良剂(CK)相比,不同掺量组合均降低了所试盐碱土的pH值、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土壤碱化度。其中7号组合A3B1C3处理的土壤pH值降幅最高,达到了26.48%;9号组合A3B3C2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和土壤碱化度降幅最高,分别下降了50.41%和45.95%。经过综合评价法分析计算,所试盐碱土改良效果最佳的组合掺量为8%磷石膏,6%玉米秸秆生物质炭,10%蚯蚓粪。
    • 樊新华; 牛赟; 闫春鸣; 曾鹏; 任小凤; 成彩霞; 张资良; 赵维俊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造林模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关系,促进对沙荒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以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的沙荒地和人工种植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柠条混交林等3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采用显著性分析法分析16个土壤理化指标在土壤剖面和不同造林模式中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不同造林模式对沙荒地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不同造林模式较沙荒地对土壤物理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其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均减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均增大。不同造林模式较沙荒地对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 cm土层,其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电导率和水溶性盐总量均增大,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减小。沙荒地和3种造林模式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度数值大小表现为樟子松+柠条混交林(0.4793)>梭梭林(0.4724)>沙荒地(0.4612)>柠条林(0.4562)。【结论】与沙荒地比较,甘肃省民乐县北滩林场沙荒地的3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樟子松+柠条混交林为最好,其次是梭梭林,而柠条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不明显。
    • 王小涛
    • 摘要: 黄牛是我国固有的乳肉、役乳兼用牛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放牧性能优良等特点,常见的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等均属于黄牛,故全国范围内均有饲养。为了促使畜牧业朝着高效、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牛肉的需要,需要对固有的黄牛品种进行改良,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朝着肉用牛的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加快黄牛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而黄牛品种的改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因此,笔者简单叙述了几种常见的提升黄牛品种改良效果的技术以及如何应用相关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 李伟欣; 柴同海; 邢明振; 师学静; 石垚; 王淑平
    • 摘要: 目前日光温室蔬菜土壤盐渍化的问题非常普遍,并日趋严重,不但对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构成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植效益.通过采用测土配方肥+生物有机肥+矿物土壤调理剂的合理配合施肥方式,研究生物有机矿物三元素配施对日光温室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中,与常规管理相比,每亩施用威远配方肥(32-0-8S)75 kg+卡勒根生物有机肥400 kg的处理,土壤中残留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62.53 mg/kg、33.39 mg/kg、27.56 mg/kg,全盐含量降低了8.81%,有效地缓解土壤盐渍化程度;并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比常规施肥增产率达10.38%.
    • 阿迪力·阿卜拉
    • 摘要: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是世界优质大型肉牛品种之一,具有日增重率高、生产潜力大、瘦肉率高、肉质品质优良的特点。为进一步验证西门塔尔牛的品种改良成效,于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巴州地区一个黄牛养殖场开展品种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不管是在体重、体高、体斜长还是适应能力方面,都显著高于本地黄牛,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于宝富; 王明岳; 巩曰明; 高文喜; 刘岩
    • 摘要: 为了解决水泥和石灰等传统固化剂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新型环保的木质素磺酸盐对高液限黏土进行改良.开展了木质素磺酸钙(木钙)与木质素磺酸钠(木钠)改良高液限黏土的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木钙的最佳掺量为3%,而木钠的最佳掺量为6%;两种改良土强度前14d增长速率较快,后期强度增速变缓;养护龄期28d时,与素土相比,3%掺量木钙改良土的强度提高了70%,6%掺量木钠改良土的强度提高了49%,对于高液限黏土而言,木钙的改良效果更好.
    • 李艳春; 李兆伟; 王义祥
    • 摘要: 以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大豆、稻秸4种植物物料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它们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培养90 d后,添加圆叶决明和稻秸的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0.39、0.71(2%添加量)和0.54、0.89个单位(4%添加量),其他处理对pH值的提升不显著.除2%添加量的大豆和印度豇豆处理外,其他处理都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以及交换性酸含量.4种植物物料均能显著增加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以及土壤盐基饱和度,并且4%处理比2%处理的增加幅度更大.只有4%添加水平的大豆和圆叶决明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其他处理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显著或有所降低.大豆、印度豇豆、圆叶决明(4%添加量)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硝态氮含量,2%添加量的圆叶决明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相反地,稻秸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综合比较,圆叶决明和稻秸可作为改良茶园酸化土壤的生物材料.
    • 戴建军; 房秋娜; 汪丹妮; 杨瑀; 刘鸿飞; 李航
    • 摘要: 试验以龙粳9号为供试材料,设置糠醛渣Q0(0 g·kg-1)、Q1(25 g·kg-1)、Q2(50 g·kg-1)和石膏G0(0 g·kg-1)、G1(12.5 g·kg-1)、G2(25 g·kg-1)各3个水平,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糠醛渣和石膏显著改善盐碱土理化性质,Q2G1处理降低土壤容重9.48%,提高田间持水量21.02%,Q1G1处理提高土壤孔隙度5.57%;Q2G2处理pH降低22.97%,Q2G1处理EC降低69.12%;Q1G1处理交换性钠降低61.73%,阳离子交换量增加64.08%,碱化度降低86.18%;Q2G2处理水溶性K+增加0.63 g·kg-1,Q2G1处理水溶性Na+增加5.49 g·kg-1,Q0G2处理水溶性Ca2+增加6.04 g·kg-1,Q1G0处理水溶性Mg2+提高0.74 g·kg-1;CO32-和HCO3-含量显著降低,收获后未检出;Q1G1处理水稻株高、千粒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增加幅度最大,增加幅度分别为28.46%、20.63%、40.37%和25.58%;糠醛渣和石膏配施主要通过改善田间持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和降低土壤pH,间接提高水稻产量.通过研究糠醛渣和石膏对盐碱土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探索糠醛渣与石膏最佳配比,为促进盐碱土地区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