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盐碱土

盐碱土

盐碱土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642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5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9051篇;相关期刊396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2014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等;盐碱土的相关文献由408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胜、邵安林、魏坤峰等。

盐碱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5 占比:8.88%

会议论文>

论文:25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9051 占比:90.86%

总计:9961篇

盐碱土—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小龙; 王幼奇; 白一茹; 阮晓晗
    • 摘要: 为探明添加脱硫石膏对盐碱土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以改善和提高银川北部地区土壤结构和土地生产力,进行了室内一维水平土柱吸渗试验。选取6种脱硫石膏添加比例0,1.5%,3%,4.5%,6%和7.5%,探究不同脱硫石膏添加比例下盐碱土水平吸渗特征及水分运动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添加减缓了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随着脱硫石膏添加比例增加,各处理累积入渗量与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逐渐减小。幂函数与Philip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脱硫石膏添加比例下盐碱土水分吸渗特征,吸渗率随脱硫石膏配比增加逐渐减小,毛管力对水的吸持作用减弱。随着脱硫石膏配比增加,土壤饱和含水率依次增加,饱和导水率依次减小,土壤持水能力明显提高。在Brooks—Corey模型中,形状系数n逐渐增加,进气吸力h_(d)逐渐减小,土壤通气性增强。在相同含水率情况下,随着脱硫石膏配比增加,土壤水分扩散率减小。添加脱硫石膏增加了土壤持水性能,改变了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提供参考依据。
    • 刘祖汀; 王丽萍; 屈忠义; 张如鑫; 何婧; 马贵仁; 李二珍
    • 摘要: 【目的】探究引黄春灌对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监测试验区盐碱地春灌前后地下水位、八大离子(Na^(+)、K^(+)、Ca^(2+)、Mg^(2+)、HCO_(3)^(-)、Cl^(-)、SO_(4)^(2-)、CO_(3)^(2-))质量浓度、地下水EC值、pH值、土壤电导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春灌前后地下水动态及春灌后地下水水环境变化。【结果】春灌后,试验区地下水整体上溶解性总固体量(TDS)、Ca^(2+)、K^(+)+Na^(+)、SO_(4)^(2-)、Cl^(-)的质量浓度有所增大,其中,K^(+)+Na^(+)、Cl^(-)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是阴阳离子中的优势离子,Cl^(-)、K^(+)+Na^(+)的变异系数最大,其具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因子,也是决定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变量;影响地下水组分的主要因素除了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外,还有阳离子交换作用;地下水主要化学类型由Na-Mg-Cl^(-)SO_(4)-HCO_(3)型和Na-Cl^(-)SO_(4)-HCO_(3)型向Na-Cl^(-)SO_(4)型转变;由于灌溉水量不同,且地下水存在滞后性及渗透性,试验区内地下水埋深从春灌开始到上升至最浅埋深用时为10~20 d,灌溉前地下水埋深与最浅埋深差值范围在1.197~2.142 m之间,地下水上升日均幅度为0.0798~0.1690 m/d。【结论】春灌后地下水TDS平均增加了15.6%,春灌对试验区的土壤盐分淋洗作用较为显著,但春灌使得地下水埋深在6-8月居高不下,因此试验区宜适当减小春灌水量、加大排水力度,以防止发生土壤次生盐碱化和盐分胁迫作用,并提高试验区排水排盐效果。
    • 周妍; 王丽娜; 张美珍; 刘权; 殷奎德
    • 摘要: 从大庆耐盐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00株解磷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解磷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其他促生特性检验,选出3株耐盐碱高效解磷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鉴定出JC8、JC11和JP8这3株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Acinetobacter sp.和Microbacterium sp.;对3株菌株的耐盐碱能力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株菌株均具有较高的盐碱耐受能力。在轻度盐碱缺磷土壤中分别施用JC8、JC11和JP8后种植绿豆,3株解磷菌均能显著提高绿豆幼苗的根长、根鲜质量以及植株鲜质量;同时降低绿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性物质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说明解磷菌能够解磷并从多方面增强绿豆幼苗的盐碱抗性,促进其生长。
    • 于菲; 赵硕; 赵影; 汪勇; 范益恺; 孟庆峰
    • 摘要: 依据施用有机肥(腐熟牛粪)年限的不同,共设置4个不同处理,分别为:施用有机肥13 a(13A)、19 a(19A)和24 a(24A),以未施用有机肥的盐碱土作为对照(CK),采集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物理性状和盐碱性质,旨在探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措施下苏打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促进玉米产量提升的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田间持水量(P<0.05),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P<0.05),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P<0.05)。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氮以19A处理最高,分别达39.31 g·kg^(-1)和1.30 g·kg^(-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以24A含量最高,较CK分别提高了89.31%、81.07%和107.64%,土壤孔隙度以24A含量最高,较CK提高了54.56%,各处理土壤容重和土壤密度平均较CK下降率达31.91%和6.29%,处理间不显著。同时,施用有机肥各处理的土壤pH、电导率(EC)和碱化度(ESP)显著低于处理CK(P<0.05),其中在0~20 cm土层,土壤pH值以24A最低,较CK低24.45%;EC和ESP以19A处理最低,分别降低至0.14 dS·m^(-1)和2.52%。可见,随着有机肥施用年限的增加,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处理24A的玉米产量最高,达到了13780 kg·hm^(-2),与CK相比提高了58.57%,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CK的玉米产量最低(8690 kg·hm^(-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长期施用有机肥后,通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主要提高了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和全氮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进而影响土壤的pH值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其中,土壤容重的降低、田间持水量的提高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 邸桂俐; 张宏程; 高超; 王建丽; 潘多锋; 邢星; 康庆华; 姜卫东; 宋喜霞; 林长水; 边亚娟
    • 摘要: 以大庆地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添加一定比例秸秆的盐碱土中种植玉米,探讨秸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盐碱土及添加秸秆的盐碱土中盆栽玉米,待三叶期时,测定玉米幼苗叶绿素、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阐明秸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盐碱土中添加秸秆后,玉米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盐碱土中添加秸秆后,玉米幼苗通过改变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降低盐碱伤害。
    • 徐鑫; 张金珠; 李宝珠; 王振华; 李文昊
    • 摘要: 为了解不同盐度土壤棉花出苗特点和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获得盐碱地棉花出苗适宜含盐量区间,本研究通过测坑小区试验,配置1.0 mS/cm(A1)、3.0 mS/cm(A2)、5.0 mS/cm(A3)3个不同土壤盐分,并以0.5 mS/cm做对照组(CK),测定土壤含水率、含盐量及棉花出苗率,结合Hydrus模拟不同周期内土壤含水率、含盐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最优棉花出苗率为96.5%。A3处理土壤水盐变化显著高于A1处理(P<0.05),具体表现为0~4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呈递增趋势,其中30~40 cm含水率最高,为23.5%,40~100 cm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呈递减趋势。土壤含盐量受土壤水分的影响,电导率值随土层深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中40~60 cm电导率值最高,为5.99 mS/cm。利用Hydrus模拟垂向水盐运移,土壤含水率的RMSE为0.672 4,R^(2)为0.913;土壤含盐量的RMSE为0.642 4,R^(2)为0.861;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吻合。棉花出苗优劣受含盐量的影响较大,适宜的棉花出苗土壤电导率值为0~1.267 mS/cm,这可为干旱区盐碱地棉花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 魏俊富; 王迪; 邹凯健; 张环; 孔志云
    • 摘要: 为了预防盐碱土壤面积进一步扩大,通过在土壤根生区以下铺设聚丙烯材料作为土壤毛细屏障,通过阻断土壤水盐运移的途径防止土壤盐碱化。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非织造布与其他聚丙烯材料相比能够更有效阻隔土壤水盐的运动,避免根生区土壤盐碱化;在试验周期内,铺设聚丙烯非织造布土柱上层土壤电导率为0.61 mS/cm,与对照组表层土壤电导率31.8 mS/cm差距较大,聚丙烯扁平丝材料作为阻隔材料时上层土壤电导率与对照组相似。这说明聚丙烯无纺布能有效阻断土壤盐水的转移,从而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发生,对土壤盐碱化的预防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郑旭; 杨志鑫; 郝东梅; 王润润; 李鲁华; 张凤华; 王家平
    • 摘要: 盐生植物灌溉周期合理制定是对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以食叶草(Rumex hanus by.)细根(d≤1 mm)为研究对象,采用干旱-复水方法,测定复水后不同时间食叶草细根总根长、根尖数、平均根直径,研究根系增长率、死亡量、根寿命和周转率的变化特征,为制定最佳灌溉周期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根长和根尖数在复水后7 d增长幅度最大,10~15 d增长幅度减弱。细根增长率(RER)在复水后第4 d达到最大,第10 d出现显著下降(P<0.05),在不同土层(0~20 cm和20~40 cm)和根系直径(0~0.5 mm和0.5~1.0 mm)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细根净生产量(NRP)与RER二者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规律。复水后15 d,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的细根存活率分别为3.6%和16.9%,0.5~1.0 mm直径的细根存活率高于0~0.5 mm细根。研究表明复水后细根中位寿命在8.09~13.83 d,20~40 cm土层细根寿命显著高于0~20 cm土层(P<0.05)。食叶草细根通过增加20~40 cm土层中0.5~1.0 mm细根应对和适应干旱及复水,从而达到生存目的。综合考虑食叶草生长和农业水资源供给情况,在夏季盐碱地食叶草最佳灌溉周期为10 d。
    • 王艳宇; 刘爽; 李鑫; 王思文; 刘权; 殷奎德; 张兴梅
    • 摘要: 利用前期从大庆地区盐碱土中分离得到的3株耐盐碱促生菌(Zobellella、Serratia和Bacillus)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单株菌和复合菌在盐碱胁迫下对绿豆植株生长的影响,并通过Biolog-Eco板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施用耐盐碱促生菌后绿豆根际土壤细菌代谢功能和细菌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菌株S29处理后,绿豆根系鲜重较对照增加了19.27%,菌株KM1、NM8和复合菌处理下绿豆的根系鲜重及干重分别增加了25.85%和25.00%,22.93%和22.73%,31.22%和29.55%;接种促生菌能够提高绿豆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的代谢能力,且复合菌处理下的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35倍和1.16倍,绿豆根际土壤细菌在培养240 h时的每孔颜色变化率(AWCD)为:KM1>复合菌>S29>NM8>CK。高通量测序表明,耐盐碱促生菌能够提高绿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并促进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和蓝细菌门有益菌的生长。耐盐碱促生菌能够在盐碱胁迫下促进绿豆根系发育,改善根际微生态,缓解了盐碱胁迫对绿豆的伤害,复合菌的促生效果更好。
    • 李保国
    • 摘要: 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国际土壤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对保障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对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盐碱地与土壤盐渍化的科学认知、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的科学原理,以及新时代科学开发利用盐碱土资源和盐碱地应遵循的原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