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转移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9625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中西医结合研究、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实用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等;转移淋巴结的相关文献由546位作者贡献,包括檀碧波、韩杰、吴沛宏等。

转移淋巴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9625 占比:99.56%

总计:39801篇

转移淋巴结—发文趋势图

转移淋巴结

-研究学者

  • 檀碧波
  • 韩杰
  • 吴沛宏
  • 姜勇
  • 张宇龙
  • 王凤安
  • 刘津
  • 吕炳蓉
  • 崔专义
  • 张国栓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群锋; 黄从想; 范志坤
    •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T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诊的58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VEGF、TP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发灶中癌细胞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20.69%(12/58)与转移灶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24.14%(14/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在原发灶低表达阳性率和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17%(3/58)和94.83%(55/58),在转移灶分别为3.45%(2/58)和96.55%(56/58)。TP在原发灶与转移灶的表达率均大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TP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例预后较好的病例中,原发灶炎症反应明显,间质细胞TP表达明显,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VEGF不表达。结论 大肠癌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癌细胞的TP、VEGF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TP表达水平在间质细胞及炎症细胞中可能预测癌细胞对化疗反应。
    • 严丽娟; 周军; 田顺; 许涛; 赵云
    • 摘要: 目的应用切开植入法制备乳腺癌转移淋巴结模型,并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评价移植瘤及转移淋巴结生长特征。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只,采取切开植入法及穿刺针植入法分别将VX2肿瘤组织植入同一只大白兔左、右下肢肌肉丰富处制备荷瘤兔,比较该两种方法肿瘤生长情况。再选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作为实验兔,采用穿刺针植入法及切开植入法中成功率更高的植入法,将荷瘤兔肿瘤组织移入实验兔左侧胸壁第3乳头乳垫内,常见超声技术观察原位乳腺癌及转移淋巴结生长情况,约6周取出乳腺癌及淋巴结病检。结果3周左右荷瘤兔下肢可触及肿瘤,切开植入法接种成功率为100%(5/5),穿刺针植入法接种成功率为60%(3/5)。实验兔移植后1~2周可触及肿瘤组织块,成瘤率为93.3%(14/15),超声显示左侧胸壁第3乳头处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彩流信号,弹性成像示肿瘤较软,超声造影示肿瘤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部分可见充盈缺损。约6周触及淋巴结,转移率为64.3%(9/14),超声显示腋窝可见类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消失或移位,周边可见点棒状彩流信号,弹性成像示淋巴结较软,超声造影示整体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强。结论采用切开植入法成功制备乳腺癌转移淋巴结模型,成瘤率高,较易转移,各种常见超声技术能便捷的探查移植瘤及转移淋巴结的生长特征与变化过程,是较理想的乳腺癌转移淋巴结动物模型。
    • 曹玉杰; 李壮; 赵海峰; 周海玲
    • 摘要: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化试验检测CCR7、MMP-9在9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50例转移淋巴结及45例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现情况。结果: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癌旁组织中CCR7的阳性率分别为62.2%,76%,24%,且CCR7在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8,P<0.05),并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转移淋巴结有关(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及癌旁组织中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68.9%、28.9%、80%。且MMP9在乳腺癌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与癌旁乳腺组织表达差异有意义(χ2=25.63,P<0.05)。并与乳腺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转移淋巴结相关(P<0.05);且在乳腺癌中CCR7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9,P<0.05)。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CR7与MMP9的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可能与其侵袭转移有关,检测CCR7与MMP9将有助于更深了解浸润性乳腺癌进展及侵袭转移情况,为乳腺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 马拓; 曹立秀; 李会菊; 任红亮; 陈大鹏; 高媛; 李志东; 赵新斌; 董思圻
    • 摘要: 目的 比较小细胞肺癌(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能谱CT的表现差异.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内未见确切原发灶的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SCLC组)及纵隔结节病患者26例(结节病组)为研究对象,行能谱CT增强扫描,对比不同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含量、水含量、能谱曲线斜率等参数,比较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表现差异.结果 SCLC组动脉期40~80 keV段单能量CT值均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 0.05),9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静脉期40~90 keV段单能量CT值显著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100~140 keV段单能量CT值与结节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LC组动、静脉期碘浓度分别为(11.56 ±4.06)和(13.39±0.87)μg/cm3,均明显大于结节病组的(4.43±3.85)(t =11.564,P=0.026)和(7.23 ±2.71)μg/cm3(t = 13.653,P= 0.021);SCLC 组动、静脉期水浓度分别为(1040.67 ±5.62)和(1035.23 ±8.57)mg/cm3,与结节病组的(1028.87 ±6.94)(t=3.155,P=1.861)和(1021.53 ±4.68)mg/cm3(t=3.265,P = 1.68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CLC 组静脉期40~70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均明显高于结节病组(P均<0.05);两组间动脉期40~70 keV、70~100 keV、100~140 keV的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能谱扫描可在动脉期40~80 keV、静脉期40~90keV单能量CT值,动、静脉期碘浓度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上显示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和纵隔结节病的差异.
    • 卫军; 马宜传
    • 摘要: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病人,术前均接受能谱CT胸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测量纵隔内淋巴结短径、动脉期70 keV下的CT值(CT70 keV)、动脉期及静脉期碘浓度,计算标准化碘浓度,并且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48例食管鳞癌病人中,食管癌手术及病理证实伴淋巴结转移32例,无淋巴结转移16例.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认转移淋巴结79枚,其中高、中、低分化鳞癌转移淋巴结分别为14枚、27枚和3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32枚,能谱CT成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0.05~P<0.01).低分化食管鳞癌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动脉期CT70 keV、动静脉期NIC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CT70 keV、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联合诊断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结论:CT能谱成像在定性评估不同分化食管癌淋巴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食管癌的N分期、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 吴菊华; 郭磊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ion,T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TD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全腹部MSCT影像学资料,观察TD的影像学特征,测量TD和同区域转移淋巴结的多项参数值,对TD和转移淋巴结的CT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证实TD病灶78个,转移淋巴结35个。TD病灶距原发肿瘤(2.63±0.70)cm,主要位于结直肠周围脂肪间隙,占91.03%;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征或边缘毛刺征,占82.05%;67个TD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与原发肿瘤强化程度接近;11个TD病灶可见液化坏死。转移淋巴结病灶形态较规则,边缘较光滑,外形圆润,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占88.57%。MSCT相关参数比较:TD病灶长径、短径、最大径均长于转移淋巴结,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和静脉期强化CT值高于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检查能显示结直肠癌旁TD的多种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转移淋巴结
    • 吴菊华; 郭磊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tumor deposition,T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存在TD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全腹部MSCT影像学资料,观察TD的影像学特征,测量TD和同区域转移淋巴结的多项参数值,对TD和转移淋巴结的CT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证实TD病灶78个,转移淋巴结35个.TD病灶距原发肿瘤(2.63±0.70)cm,主要位于结直肠周围脂肪间隙,占91.03%;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征或边缘毛刺征,占82.05%;67个TD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与原发肿瘤强化程度接近;11个TD病灶可见液化坏死.转移淋巴结病灶形态较规则,边缘较光滑,外形圆润,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占88.57%.MSCT相关参数比较:TD病灶长径、短径、最大径均长于转移淋巴结,平扫CT值、动脉期强化CT值和静脉期强化CT值高于转移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SCT检查能显示结直肠癌旁TD的多种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转移淋巴结.
    • 廖明娇; 张玉英
    • 摘要: 超微血管成像(SMI)是近年来兴起的超声技术,在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的探测及观察微血管构筑形态方面具有优势.本文主要回顾了SMI技术的原理及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过程,就SMI技术及联合其他检查对乳腺癌相关方面的诊断作一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