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原发灶

原发灶

原发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50139篇;相关期刊150种,包括癌症进展、现代肿瘤医学、实用癌症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国医学影像学学术会议暨江西省第十七次放射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肿瘤学进展学术会议、2007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综合防治高峰论坛及第二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等;原发灶的相关文献由703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春伟、于金明、张博等。

原发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50139 占比:99.51%

总计:50386篇

原发灶—发文趋势图

原发灶

-研究学者

  • 许春伟
  • 于金明
  • 张博
  • 李大创
  • 杨国仁
  • 杨帆
  • 王琳
  • 陈锦华
  • 黄勇
  • 亓岽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管木道
    • 摘要: 放疗在肿瘤治疗“三剑客”中是属于比较耐受的手段,对患者身体的要求没有手术和化疗那么高,风险也相对较小。很多肿瘤对放疗十分敏感,甚至单用放疗就可以治愈这些肿瘤。下面我们就说说这些适宜放疗的肿瘤。1.鼻咽癌。由于鼻咽部解剖结构特殊,手术创伤大,且多数鼻咽癌对放疗十分敏感,完全可以用放疗根治鼻咽癌。放疗可同时杀伤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
    • 孙铁; 王英姿; 李立
    •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存在远处转移灶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乳腺癌患者,其中远端转移灶患者4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42例。切除患者局部组织,获取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中ER、PR水平。分析比较原发灶与转移灶中ER、ER的表达差异,并根据ER、PR表达的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ER、PR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阳性率分别为76.2%、71.4%,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阳性率为73.8%、52.4%,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7.1%、14.3%。远处转移灶患者中ER、PR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阳性率分别为75.0%、27.5%,远处灶阳性率分别为72.5%、50.0%,远处转移灶和原发灶中不一致率分别为22.5%、27.5%。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ER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PR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1,P>0.05)。远处转移灶与原发灶ER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05)。远处转移灶与原发灶PR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P<0.05)。根据乳腺癌患者受体表达情况,有22.0%(18/82)的患者应增加内分泌治疗。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原发灶与转移灶ER、PR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受体再检查,依据原发灶及转移灶激素受体的表达对患者进行治疗。
    • 董建党; 周玫娟; 陈雨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肠超声造影(CEUS)在胃癌原发灶诊断和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70例经胃镜检查疑似胃癌的患者,采用增强CT和CEUS检查判断患者的肿瘤类型和分期,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评价胃癌T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17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9例,胃癌141例.CEUS诊断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1%、96.45%、86.21%,分别高于增强CT诊断的68.24%、71.63%、51.72%,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CEUS评价胃癌T分期的符合率为92.91%,明显高于增强CT的4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胃肠CEUS技术可增强临床对胃癌原发灶诊断和分期的准确度,清晰地呈现原发灶侵袭区,该技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高,可为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
    • 薛孝斌; 刘刚; 任冬莉
    • 摘要: 目的 研究锌指蛋白139(ZNF13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西安市长安区医院就诊的78例胃癌患者,共分离出78份癌组织和42份转移淋巴结组织,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中ZNF139、VEGF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原发灶中ZNF139、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ZNF139和VEGF表达率分别为78.57%、73.81%,明显高于其原发灶表达率的53.85%、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原发灶中ZNF139、VEGF表达率在不同肿瘤分化度、不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原发灶中ZNF139、VEGF表达阳性率与肿瘤低分化、TNM高分期、淋巴结转移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 ZNF139、VEGF在区域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水平较原发灶高,两者表达水平与胃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王琪; 尹中波; 佘丽丽; 孙梓程; 陈海军; 刘岩
    • 摘要: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原发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情况.比较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表达的一致性,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 ~2021年3月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83例.对原发灶及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原发灶与淋巴结中ER、PR、HER-2表达情况,计算不一致率.分析ER、PR、HER-2表达不一致与性别、年龄和甲状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 183例患者中7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中ER阳性表达率56.16%(41/73),10例原发灶阳性淋巴结阴性,8例原发灶阴性转为淋巴结阳性,共18例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不一致,不一致率24.65%(18/73).原发灶和淋巴结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3,P=0.000).原发灶中PR阳性9例淋巴结阴性,7例在原发灶PR为阴性患者淋巴结阳性,16例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不一致,不一致率21.91%(16/73).原发灶和淋巴结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93,P=0.000).共11例HER-2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不一致,不一致率15.07%(11/73).原发灶和淋巴结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1,P=0.002).在淋巴结中HER-2阳性率高于原发灶,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患者ER、HER-2不一致率明显高于年龄≥5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V期患者HER-2不一致率高于I~II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的ER、PR、HER-2表达存在着不一致性.不一致性与患者年龄和临床分期有关.
    • 赖丽雅; 廖志东; 郑渝兰; 饶新辉; 孔志鹏; 谢运红
    • 摘要: 目的 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在判断胸腔积液细胞块腺癌细胞原发灶方面的价值.方法 72例患者的胸腔积液检查材料,通过离心采集沉渣细胞过程制备成石蜡块,调取其中60份检查其免疫组织情况.结果 拟诊为腺癌的60例患者中,免疫组织化学诊断为腺癌58例,来源于肺、乳腺、卵巢、消化道、来源不明分别有42、2、5、6、3例;其余2例再诊断为增生间皮细胞与间皮肿瘤.结论 把胸腔积液制成细胞块联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完成数项检查,有益于提升胸腔积液内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为探查到肿瘤原发病灶提供较可靠依据.
    • 周祥敏; 郑元停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7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2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ER存在表达差异,2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7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PR存在表达差异,5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2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阴性,而转移灶为阳性;3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HER2存在表达差异,1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2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阴性,而转移灶为阳性;17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Ki-67存在表达差异,14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3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阴性,而转移灶为阳性.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标志物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