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赔偿标准

赔偿标准

赔偿标准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75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财政、金融、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8090篇;相关期刊462种,包括法律适用、法律与生活、法制与经济(上旬刊)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6年会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论坛、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2013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等;赔偿标准的相关文献由676位作者贡献,包括潘家永、黄雷、本刊编辑部等。

赔偿标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38 占比:2.5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8090 占比:97.40%

总计:28840篇

赔偿标准—发文趋势图

赔偿标准

-研究学者

  • 潘家永
  • 黄雷
  • 本刊编辑部
  • 朱国勇
  • 杨维松
  • 陆高峰
  • 陈碧莲
  • 黄娅琴
  • 倪学伟
  • 冯阳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亮; 李林蔚; 王茜
    • 摘要: 完善的核损害赔偿机制,对于民用核能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是核能和平利用事业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如果出现大规模跨境损害,赔偿问题将更加复杂,不仅会产生法律适用、管辖权争议,赔偿标准的不统一可能会使有限的赔偿资金无法在受害者之间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引发新的矛盾。
    • 刘同心
    • 摘要: 本文选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强拆的指导案例“许水云诉婺城区政府行政赔偿案”来探析违法强拆救济过程中法院通过确认强拆行为违法进而选择行政赔偿的救济方式。通过分析本案中行政赔偿标准来指出我国违法拆迁救济中赔偿标准补偿化的问题,提出了规范行政机关的违法拆迁行为、适用全部补偿性赔偿标准、赔偿被拆迁人的间接损失、合理确定赔偿时点四个建议,以期推进违法强制拆迁行政赔偿制度的优化。
    • 顾章玉
    • 摘要: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22年4月27日发布新规,修改了原先的人身损害赔偿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将不再有城乡之别。这一决定的发布,充分保护受害人尤其是农村居民受害人的利益。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学者有关死亡赔偿金的研究。在厘清了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后,探讨了死亡赔偿金与残疾赔偿金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如何分割等焦点问题,展开了梳理。
    • 姚勇松
    • 摘要: 笔者多年来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从事农村调解、人民陪审工作,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五心”工作法,有力地化解了以土地矛盾纠纷为主的农村一线矛盾,先后处理上访案件数十起,化解基层矛盾纠纷32起。细心服务,攻坚矛盾。要细心解决因为群众对事实认识不清而造成的群体性重大上访。如某村群众因涉及林地与耕地赔偿标准不同,集体来信反映问题。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督导,其中,涵江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对群众反映的征迁地是否属于耕地问题进行界定。
    • 胡建林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之间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纠纷变得非常普遍。而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纠纷中,因信息网络传播权损害赔偿数额如何计算的制度仍然不完善,确定侵权赔偿数额是审理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纠纷案件的重点和难点,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赔偿额举证难、类案判决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互联网时代中信息网络传播权损害赔偿数额问题丞待解决,其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和侵权行为的遏制至关重要,继而影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 刘康磊; 高加怡
    • 摘要: 产权是私法保护领域的重要内容,产权能否得到平等保护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财产利益.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产权保护,在此基础上,现代产权制度逐渐趋于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比如以产权人身份作为拆迁补偿的依据、非法拆迁赔偿标准与合法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模糊等,民法典实施之后,产权的平等保护不仅应包括"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也应当包括在同等条件下补偿标准的平等.产权平等保护是保护私权的应有内容,也是检验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尺度.
    • 李子豪
    • 摘要: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标准认定主要基于司法解释及部分省份高级人民法院意见相关规定.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生效,《精神损害赔偿解释》也对应《民法典》做出了相应的改动,但"高院意见"并未对应做出改动.在司法解释的概括性规定下发挥"高院意见"的作用在指引地方法官做出可执行的裁判指引方面存在优点,但"高院意见"也存在着效力缺陷、最高限额与社会发展脱节等不足,宜做出修改.同时,随着人们对精神利益的重视,当代精神损害赔偿应当科学化设置认定标准并注重发挥类案检索制度的作用,彰显民法典对人身权益的保护.
    • 杨晓培; 豆彩娟
    • 摘要: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快速发展,铁路法律风险也随之而来.基于若干铁路运输典型案例分析,铁路旅客人身损害赔偿存在"同命不同价""同案异判"的现象,形式上是因现有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能否适用于违约责任规定不清、限额赔偿制度阙如,实质上却是铁路运输企业与旅客之间制度性利益配置失衡.利益均衡是现代法治与社会治理之核心价值并被实践.因违约而导致旅客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与赔偿标准,在契合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应充分考虑运输企业与旅客之间的利益均衡,尤其对相对弱者权利之保障.是故,基于旅客人身损害赔偿制度重构的基础,其赔偿范围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对其适用范围作出适当限制.同时,应在铁路法中确立并确定合理的限额赔偿标准,既保障司法实践于法有据、裁判规范,亦有效实现合同双方利益均衡.
    • 潘家永
    • 摘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交通事故致人伤残、死亡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因此,城镇居民的赔偿标准往往高于农村居民。但在三种情形下,受害人即使是农村居民,也可以主张按城镇居民标准赔偿。
    • 王紫凌
    •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污染不仅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由于环境健康损害的严重危害性以及环境侵权的复杂性、潜在性等特点,传统的侵权赔偿标准已难以弥补受害者的损失。本文研究正是通过阐述我国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的现状以及对比在此方面较为完善的美国,从而对照得出相应的启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