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融合算法

融合算法

融合算法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81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测绘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9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103361篇;相关期刊296种,包括科技资讯、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电子设计工程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全国第26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第七届中国信息融合大会等;融合算法的相关文献由24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风暴、黄雪刚、何同弟等。

融合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9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03361 占比:99.51%

总计:103869篇

融合算法—发文趋势图

融合算法

-研究学者

  • 杨风暴
  • 黄雪刚
  • 何同弟
  • 包申旭
  • 吴迪
  • 崔书华
  • 李涛
  • 杨思原
  • 杨盼
  • 殷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申艳梅; 李亚平; 王岩
    • 摘要: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的冷启动、推荐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用户属性和项目属性的协同过滤算法以及它们两者的融合推荐算法.在计算用户相似度时,提出用户年龄、性别和职业属性差异度,并与皮尔逊相关系数加权结合;在计算项目相似度时,提出项目类型标签和项目被评分时间,并将两者与项目余弦相似度融合.最后将上述两种算法的推荐结果进行加权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融合推荐算法相比其他4种算法在平均绝对误差率(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时间性能方面有更好的推荐结果,并且能够在有新用户和新项目出现的情况下明显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 任全会; 孙逸洁; 黄灿胜
    • 摘要: 针对传统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存在局部模糊、背景信息不完整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算法。使用边缘检测算子实现图像轮廓的提取,同时还进行基于能量的加权融合处理;使用区域间相似度的方法实现信号域的提取,最后根据过信号强度进行图像的融合。为了验证算法的正确性,文章进行了对比测试,同时还使用标准差、信息熵和平均梯度3个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方法和传统的加权平均算法相比标准差最大提高106.3%,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融合方法融合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侯刚; 王国法; 薛忠新; 任怀伟; 欧阳敏; 王峰; 袁晓明; 杨斐文; 时洪宇; 李济洋; 高原
    • 摘要: 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对矿井生产重要环节—辅助运输智能化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燃油型物料车和锂电池人车自动驾驶的线控系统及装备的研发,实现了线控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线控驱动与挡位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底层数据反馈等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建立了多源异构信息融合的智能化感知和多传感器融合算法模型;开发了多种导航定位方式的路径计算方法,形成了七合一高精度融合定位技术与装备,解决了传统、单一的定位方式无法满足煤矿地面场区和井下巷道复杂环境定位需求的问题;研发矿用自动驾驶车辆控制算法与软件,实现了车辆自动驾驶系统从环境感知、导航定位、行为决策、路径规划到车辆控制的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开发煤矿辅助运输智能化系统上位机综合管控系统,解决了车辆的调度问题。从多个方面对辅助运输胶轮车自动驾驶关键技术与装备进行了阐述,为实现我国煤矿辅助运输车辆从地面场区到井下巷道的全地形、复杂路况的常态化自动驾驶,积累了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
    • 单盛
    • 摘要: 图像融合过程中存在信息丢失的问题,导致融合后的图像质量较低。为此,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多尺度空间融合算法。将源图像矢量化信息转化为稀疏形式,并通过投影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单元块,在小波多尺度变换的支持下,将单元块转换为小波域,实现图像非均匀分块压缩信息的完整感知,利用滑动窗口将小波域分割为不同的尺度,按照尺度域的梯度幅值、区域能量以及匹配度实现图像的融合。结果表明,融合图像的互信息、边缘保持度、相似度、信息熵、平均梯度分别为7.114、0.877、0.982、7.567、9.436,均明显优于对比方法。
    • 徐嘉骏; 辛绍杰; 邓寅喆
    • 摘要: 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利用传统A^(*)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时,往往搜索效率低、转折点多、路径不平滑,且无法有效应对动态障碍物。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A^(*)与TEB算法融合的方案。通过设置虚拟膨胀区域、改进启发函数以及优化拐点选取策略,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与安全性,然后在全局最优的前提下融合TEB算法,实现移动机器人的动态路径规划。实验验证,融合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搜索效率,实现路径平滑及动态避障,且满足阿克曼机器人的约束要求,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适应性。
    • 冯江华; 李兰兰
    •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采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以优化结构紧凑性与协调性为切入点,充分应用计算机融合算法理论,针对其关键采摘控制结构展开设计研究。在智能无人采摘作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采摘作业控制原理,建立采摘机器人的作业系统融合算法处理模型,再进行采摘目标成像部件、采摘机械臂参数、采摘反馈控制结构设计,并进行采摘机器人采摘作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采摘作业试验条件下,采用计算机融合算法进行整机核心结构优化设计后,采摘系统的平均算法处理精度可达85.66%,且系统运行可靠稳定,各动作部件运动灵活,采摘识别率与采摘成功率均有所提升,采摘果实损伤率可控制在2.49%以下,整机作业效率可达到92.07%,具有较强实用性,可为类似智能无人化采摘农业装备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李一; 李阳; 苗壮; 王家宝; 张睿
    • 摘要: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是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近年来,虽然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领域已有多种融合算法,但目前该领域还缺乏能够衡量多种融合算法性能的算法框架和融合基准。在简要概述了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最新进展后,提出了一种扩展VIFB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基准,该基准由56对图像、32种融合算法和16种评价指标组成。基于该融合基准进行了大量实验,用来测评所选取的融合算法的性能。通过定性和定量结果分析,确定了性能优良的图像融合算法,并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领域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 周锋; 陶重犇; 张祖峰; 高涵文; 徐峰磊
    • 摘要: 针对目前三维目标检测领域采用的方法在特征提取上普遍存在目标上下文特征不够丰富,无法实现精准的动态多目标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体素点云融合的三维动态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两阶段的多次、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检测架构,第1阶段对点云直接处理提取关键点特征和划分体素空间提取多尺度体素特征,将二者进行初次融合生成预选框;第2阶段在每个体素中设置参考点并吸收周围的关键点进行第2次的特征融合,将最终特征输入检测模块,实现预选框的优化.另外,针对分类和定位置信度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强制一致性损失函数,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Kitti,Waymo和nuScene数据集中与其他算法进行对比,针对三维动态目标检测准确率达92.10%,并且通过实物车辆平台进行可移植性和消融性实验的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移植性和泛化能力.
    • 陈宇帆; 段中兴
    • 摘要: 为了提高移动机器人在作业过程中获得现场环境地图的效率,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建立导航地图的方式,获取IFC信息映射到二维栅格,从而快速构建地图;对于室内移动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能更快更好的到达目标点的问题,首先对传统A*算法做改进,将原有的8邻域搜索扩展为48邻域搜索,增加了搜索方向,优化了搜索角度;同时考虑了机器人的安全性,对规划路径进行了改进,使得规划的路径与障碍物保持了一定距离;其次,为了避开场地出现的动态障碍物,采用将改进的A*算法与动态窗口法融合,在保证全局路径最优的基础上,实现避障效果;通过实验仿真,表明了改进的A*算法比传统A*的算法在运行时间上快了2倍以上,路径转折点的角度差比原来减少了28%以上,路径长度上更短且不再紧贴障碍物;而融合算法比改进的A*算法在路径平滑性上有所提高,能及时避开随机障碍物,更加适用于环境变化的室内场景。
    • 张媛; 陆小妍; 郭群; 邱建博; 缪正飞
    • 摘要: 目的:提出一种级联主成分分析(PCA)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CT和MRI图像融合新算法,以获得高质量的CT和MRI融合图像。方法:基于级联PCA与DTCWT的融合算法采用非抽样小波变换(UDWT),将已配准的CT和MRI图像分解成为不同尺度的低频和高频子图像;采用PCA融合规则和UDWT逆变换,获得初次融合子图像;采用DTCWT变换将融合子图像分解为实数与复数部分;采用最大值取大融合规则和DTCWT逆变换获得CT与MRI融合图像。选用哈佛大学脑图库中CT和MRI图像进行仿真实验,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估融合图像质量,并将本研究算法所得融合效果与离散小波算法(DWT)、非抽样小波变换(UDWT)及PCA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定性分析显示,基于级联PCA与DTCWT的融合算法所得CT与MRI融合图像对比度最强,边缘信息最丰富且伪影最弱。定量结果中融合算法所得空间频率、均方误差、边缘相似度、互相关和平方差数值分别达到42.683、0.002、0.925、0.978和0.016,较其他融合算法提升8.71%~194.52%、98.46%~99.49%、8.95%~33.48%、6.19%~230.40%和42.86%~95.83%。结论:基于级联PCA与DTCWT的融合算法性能优越,能获得高质量的CT和MRI融合图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