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蛋白激酶B

蛋白激酶B

蛋白激酶B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5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119259篇;相关期刊338种,包括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2016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会(CSIA)年会、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急诊医学临床学术探讨研究会”会议、全国第十九次中医肺系病学术交流会暨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学术年会等;蛋白激酶B的相关文献由6813位作者贡献,包括毛裕民、谢毅、校登明等。

蛋白激酶B—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05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19259 占比:99.26%

总计:120146篇

蛋白激酶B—发文趋势图

蛋白激酶B

-研究学者

  • 毛裕民
  • 谢毅
  • 校登明
  • N·S·格雷
  • 沈台辅
  • 徐睿
  • D·凯
  • J·格林
  • 任平达
  • A·米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姝涵; 王岳; 王玉良
    • 摘要: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作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分子传导机制直接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包括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降低磷酸化PI3K和AKT的表达可以抑制OSCC细胞的进展。因此,本文对PI3K/AKT通路的组成及其对OSCC细胞周期、凋亡、自噬、侵袭与转移,糖酵解以及血管生成等的调节作用,特别是该通路作为靶向抑制剂在OSCC中的使用与发展做一总结。
    • 何秀芳; 谭诚成; 李圣永
    • 摘要: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ECV304细胞增殖、凋亡及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ECV304细胞分为对照组、Hcy组(10 mmol/L Hcy处理细胞24 h)、Hcy+脉络宁组(10 mmol/L Hcy处理细胞24 h,加20 mg/L的脉络宁注射液处理细胞48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2.5 mg/L、5 mg/L、10 mg/L、20 mg/L的脉络宁注射液对Hcy处理的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ROS水平。SOD试剂盒、LDH试剂盒及MDA试剂盒分别检测SOD活性及LDH和MDA水平。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5~20 mg/L的脉络宁注射液均可明显增强Hcy诱导的ECV304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ROS、LDH和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p-Akt和Bcl-2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Hcy组比较,Hcy+脉络宁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ROS、LDH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Akt和Bcl-2表达明显升高,Bax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可通过降低氧化损伤、激活Akt信号通路对Hcy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 张高炼; 郭建辉; 曾敬; 李敏; 陈锐; 张晓宁; 刘姗姗; 梁韡斌
    • 摘要: 目的研究草果知母汤对戊四唑诱导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反转录富含半胱氨酸蛋白(RECK)/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模型组、草果知母汤低剂量组、草果知母汤中剂量组、草果知母汤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腹腔注射戊四唑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草果知母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5 mL/kg、5.0 mL/kg、10.0 mL/kg的草果知母汤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海马组织Bax、Bcl-2、Caspase-3 mRNA水平,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RECK、GFAP、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水平。结果与癫痫模型组比较,草果知母汤各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 mRNA水平、RECK及p-AKT水平升高,Bax、Caspase-3 mRNA水平、GFAP蛋白水平及海马神经元凋亡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变化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染色明显改善。结论草果知母汤能够降低戊四唑诱导的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RECK/GFAP/AKT信号通路有关。
    • 向思曲; 朱贤林; 叶刚; 王在平; 杨敏
    • 摘要: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丙泊酚麻醉诱发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进行丙泊酚麻醉诱发大鼠脑损伤实验,取SD大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丙泊酚组、4%丙泊酚组,各10只。2%丙泊酚组、4%丙泊酚组大鼠分别予相应浓度丙泊酚造模,对照组仅予1%氯化钠肌肉注射。连续干预4 d后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脑组织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2%丙泊酚组、4%丙泊酚组大鼠干预后第1~4 d水中逃避潜伏期随时间均依次减少(F/P=20.070/0.001,28.440/0.001,18.720/0.001),且4%丙泊酚组>2%丙泊酚组>对照组(F/P=10.725/0.001,13.680/0.001,18.495/0.001,24.120/0.001);穿越平台次数比较,4%丙泊酚组2%丙泊酚组>对照组(F/P=29.745/0.001,34.860/0.001);脑组织P-PI3K、P-Akt表达水平比较,4%丙泊酚组<2%丙泊酚组<对照组(F/P=32.040/0.001,33.285/0.001)。结论丙泊酚麻醉大鼠可致认知功能降低,通过PI3K/Akt通路激活炎性反应,最终导致脑损伤的发生。
    • 韩杰; 李廷荃; 李子娟; 王雁彬; 霍凯
    • 摘要: 目的探讨鹿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内皮祖细胞(EPCs)活性及其细胞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鹿茸低剂量组、鹿茸中剂量组、鹿茸高剂量组、LY294002+鹿茸低剂量组、LY294002+鹿茸中剂量组、LY294002+鹿茸高剂量组。采用动脉分支分离法+维生素D3注射联合高脂喂养法建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大鼠模型。鹿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鹿茸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灌胃,LY294002+鹿茸低剂量组、LY294002+鹿茸中剂量组、LY294002+鹿茸高剂量组先行腹腔注射LY2940021 mg/(kg·d),再给予相应剂量鹿茸灌胃,连续干预28 d。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骨髓中EPCs的CD133阳性细胞(CD133+)比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EP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阳性细胞的表达比例;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给药组骨髓与外周血中CD133+细胞比例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D133+细胞比例均降低,其中,鹿茸高剂量组高于LY294002+鹿茸高剂量组,LY294002+鹿茸高剂量组高于鹿茸中剂量组,鹿茸中剂量组高于LY294002+鹿茸中剂量组,LY294002+鹿茸中剂量组高于鹿茸低剂量组,鹿茸低剂量组高于LY294002+鹿茸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及给药组VEGF、SDF-1α水平及eNOS、CXCR4阳性表达比例均较空白组降低,各给药组VEGF、SDF-1α水平及eNOS、CXCR4阳性表达比例均高于模型组,鹿茸高剂量组高于LY294002+鹿茸高剂量组,LY294002+鹿茸高剂量组高于鹿茸中剂量组,鹿茸中剂量组高于LY294002+鹿茸中剂量组,LY294002+鹿茸中剂量组高于鹿茸低剂量组,鹿茸低剂量组高于LY294002+鹿茸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各抑制剂组比较,各给药组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鹿茸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EPCs的动员及归巢促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鼠的血管新生。
    • 胡祥坤; 潘春香; 孙如坤; 王艳杰; 鹿敏
    • 摘要: 目的探讨Akt、mTOR和PD-L1表达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9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kt、mTOR和PD-L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量与NSCLC临床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主要在肺癌细胞及癌间质细胞中表达,96例癌细胞中PD-L1NSCLC阳性率为58.33%,癌间质细胞中其阳性表达率为63.54%。PD-L1表达与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Akt在细胞核及细胞质中均有表达,mTOR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Akt及mTO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42%、62.50%。Akt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相关(P0.05)。mTOR表达与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PD-L1在Akt阳性组中表达率高于Akt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mTOR阳性组中表达率高于mTO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存活45例,总生存率为46.88%,PD-L1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60.00%,高于PD-L1阳性组的37.50%(P<0.05),Akt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65.79%,高于Akt阳性组的34.48%(P<0.05),mTOR阴性组5年生存率为72.22%,高于mTOR阳性组的31.67%(P<0.05)。结论Akt、mTOR和PD-L1过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关系,对患者的预后判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赵金金; 崔非非; 莫清江; 汪磊; 林志强; 张海光; 焦路阳
    •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导肝癌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表达的分子机制及意义。方法将HepG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HepG2细胞不做转染,对照组和实验组HepG2细胞分别转染空载体慢病毒pHBLV-ZsGreen-Puro和HIF-1α高表达慢病毒pHBLV-HIF1A-3flag-ZsGreen-Puro。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HIF-1α蛋白及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p-p65、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CD133阳性细胞率。另取实验组细胞随机分为HepG2-HIF-1α组、Akt激酶抑制剂组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Akt激酶抑制剂组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细胞分别给予终浓度为0.4、0.8、1.6、3.2、6.3、12.5、25.0μmol·L^(-1) Akt激酶抑制剂及终浓度为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μmol·L^(-1)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Akt激酶抑制剂组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HIF-1α组、Akt激酶抑制剂组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CD133阳性细胞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GFP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细胞中HIF-1α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CD133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42±0.29)%、(15.43±0.41)%,实验组CD133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60,P0.0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μmol·L^(-1)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细胞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00,P>0.05)。Akt激酶抑制剂组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组CD133阳性细胞率低于HepG2-HIF-1α组(t=10.170、8.932,P0.05)。结论HIF-1α可通过Akt/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中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增加肝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
    • 杨臻瑞; 史晓光; 汪唐顺; 左禧萌; 刘洁丽; 冯雪; 王玉坤; 陆叶丽
    • 摘要: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用含不同浓度的槐耳颗粒的DMEM高糖培养基(分组为0、2、4、8 mg/mL)进行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法检测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细胞活性,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法细胞爬片染色检测干预48小时后的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内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0 mg/mL)相比,槐耳颗粒(2、4、8 mg/mL)组的MDA-MB-231细胞均出现活力下降,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槐耳颗粒组的MDA-MB-231细胞凋亡增高,呈浓度依赖,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槐耳颗粒处理的MDA-MB-231细胞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具有针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且具浓度及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对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 石秋艳; 李艳玲; 李冬梅; 孙原; 王瑞刚; 张春阳; 许位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非竞争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噁唑-4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他仑帕奈(TAL)对大鼠脑梗死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组、他仑帕奈治疗组(TAL组),其中治疗组分为TAL 1 h、3 h、5 h 3个亚组,每组15只.Longa法评估神经功能;干/湿比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海马组织,观察神经元形态;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受到严重损伤〔Longa评分(分):2.40±0.51比0±0,P<0.05〕,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86.45±3.12)%比(70.96±2.04)%,P<0.05〕,脑梗死率显著上升〔(31.54±4.52)%比(0±0)%,均P<0.05〕;海马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吸光度(A)值:3.19±0.44比1.05±0.12,2.18±0.21比0.76±0.09,均P<0.05〕,p-PI3K/PI3K、p-Akt/Ak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PI3K/PI3K:0.31±0.02比1.23±0.14,p-Akt/Akt:0.25±0.02比0.92±0.11,均P<0.05).与Mod组相比,TAL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以1 h最为显著(1.27±0.59比2.40±0.51);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死率显著下降,以1 h最为显著〔含水量:(75.68±1.46)%比(86.45±3.12)%,脑梗死率:(14.18±1.32)%比(31.54±4.25)%,均P<0.05〕;海马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以1 h最为显著(A值:1.98±0.16比3.19±0.44,1.09±0.07比2.18±0.21);p-PI3K/PI3K、p-Akt/Ak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以1 h最为显著(0.91±0.13比0.31±0.02,0.68±0.09比0.25±0.02,均P<0.05),1 h组更接近Sham组.结论 他仑帕奈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保护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
    • 肖京; 董照刚; 左方田; 魏超; 郑喜胜; 杨宏富
    • 摘要: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各16只。乌司他丁+抑制剂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solasodine 50 mg/kg;乌司他丁组腹腔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等量含5%DMSO生理盐水;抑制剂组腹腔注射solasodine 50 mg/kg、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含5%DMSO的生理盐水。检测肺组织湿重/干重(wet weight to dry weight,W/D)比值;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10;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评估肺损伤得分;TUNEL染色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磷酯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Akt、雷帕霉素靶蛋白(rapamycin target protein,mTOR)、p⁃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乌司他丁组、抑制剂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W/D值、TNF⁃α、IL⁃6、细胞凋亡率升高,IL⁃10降低,且W/D值、TNF⁃α、IL⁃6、细胞凋亡率,抑制剂组>模型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乌司他丁组,IL⁃10,抑制剂组模型组>乌司他丁+抑制剂组>乌司他丁组>假手术组(P乌司他丁+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Akt信号通路相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