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蒙古黄芪

蒙古黄芪

蒙古黄芪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1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275篇;相关期刊182种,包括西北植物学报、中国现代中药、中国药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民族医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四届广东省分析化学研讨会等;蒙古黄芪的相关文献由87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毅、刘德旺、张雄杰等。

蒙古黄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8.0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3275 占比:91.71%

总计:3571篇

蒙古黄芪—发文趋势图

蒙古黄芪

-研究学者

  • 李毅
  • 刘德旺
  • 张雄杰
  • 柴智
  • 梁建萍
  • 盛晋华
  • 谢小龙
  • 刘瑞生
  • 吴松权
  • 李旻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贤; 崔世茂; 宋阳; 潘璐; 郭怀怀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及其药用成分的影响,为蒙古黄芪进行营养液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采用园土(CK)、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1)、1/2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2)、1/3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Y3)4个处理进行无土培养,分析蒙古黄芪生长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和药用成分含量。【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Y1处理可提高蒙古黄芪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分枝数、茎粗、芦头茎粗、主根粗。与CK相比,Y1处理可显著(P<0.05)提高蒙古黄芪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P<0.05)降低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P<0.05)增加出苗后70~77 d蒙古黄芪幼苗根系中黄芪总黄酮含量和出苗后49~77 d黄芪总多糖含量。【结论】采用标准浓度Hoagland和Aron通用营养液育苗,可以促进蒙古黄芪幼苗生长和药用成分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的积累。
    • 王玲玲; 王博; 熊丰; 杨路存; 李晶晶; 肖元明; 周国英
    • 摘要: 无机元素与药材的药效密切相关,其通过对次生代谢途径中各种酶活性的调节作用而影响中药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是中药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特征参数。为有效鉴别蒙古黄芪产地和品质差异,找出蒙古黄芪的特征元素及其与产地的关系。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青海省不同产地蒙古黄芪无机元素的种类与含量,分别用S PSS 22.0和R包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测定了黄芪中的12种元素,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Ca,Fe,Li,P,K,Mg,Zn,AL,Na元素为蒙古黄芪的特征元素。聚类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样品中无机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与产地有一定的关联性,当欧氏距离为8时,可聚为三大类,S12为一类,S1,S2,S4,S5,S6,S7,S10,S 11,S13,S16聚为一类,其余的产地聚为一类,结合ArcGIS样点分布图,可更为直观地看出产地与其品质的关系。此外,建立了蒙古黄芪中无机元素的分布特征图谱,不同产地蒙古黄芪无机元素特征图谱相似度均为0.996以上,因此可结合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进行识别分析。从无机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产于S10(互助县东沟乡纳卡村)的黄芪质量最优,总因子得分值F最高,其次是S7和S8,可见,互助县整体蒙古黄芪的品质较好。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具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其含量受产地影响,关注药材中元素的含量和种类,不仅是对药理成分的补充说明,更能从元素角度进一步揭示其品质优劣,研究结果为蒙古黄芪的资源开发利用及品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为蒙古黄芪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保障。
    • 鲁海坤; 姜业成; 隋昕; 于芸泽; 于营; 郭靖
    • 摘要: 为探究蒙古黄芪种子贮藏过程中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揭示其老化机理、筛选适宜贮藏的含水量和温度,以不同含水量(3.7%,6.6%,9.8%)的蒙古黄芪种子为试材,于不同条件(室内、短期库、中期库、长期库)下贮藏12个月,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条件和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均不断降低,在这4种条件下贮藏12个月后,含水量为9.8%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27.7%、39.3%、42.3%、47.3%;含水量为6.6%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2.3%、42.3%、44.0%、53.3%;含水量为3.7%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5%、44.7%、49.7%、62.0%;贮藏过程中种子活性氧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APX活性不断下降,有毒物质MDA逐渐积累,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协同影响种子活力,低含水量且低温条件更有利于保持种子活力,大幅减小种子贮藏过程中发芽率的下降幅度。因此,蒙古黄芪种子适宜贮藏条件为:含水量3.7%、温度-18°C。
    • 苏敏; 张娟; 刘江河; 董程明
    • 摘要: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所产黄芪粉质、糖份高、条秆粗壮,前身色鲜黄,品质上乘,畅销国内外。由于目前野生资源的匮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黄芪大多来源于人工栽培。内蒙古蒙古黄芪栽培历史不久,栽培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内蒙古蒙古黄芪栽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作一概述。
    • 侯敏娜; 侯少平; 胡亚茹; 杨枫玉
    • 摘要: 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单因素结果为参考,利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优化超声共提取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工艺,并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的最佳共提工艺条件为:71%乙醇、超声温度60°C、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62min,此时,多糖和皂苷的得率分别为0.528%、1.099%,满意度为87.72%,与预测值较接近。在0.2~0.8mg/mL的浓度范围内,黄芪多糖和皂苷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优选得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用于提取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为蒙古黄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盛晋华; 刘杰; 张雄杰
    • 摘要: 以蒙古黄芪种子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的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基质比例(100%泥炭土、75%泥炭土和25%蛭石、50%泥炭土和50%蛭石、25%泥炭土和75%蛭石、100%蛭石)和营养液浓度(1、2、3倍)对蒙古黄芪种苗产质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基质比例和营养液浓度,为蒙古黄芪优质种苗的繁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当基质比例为75%泥炭土和25%蛭石、霍格兰营养液浓度为2倍(R2H2处理)和3倍(R2H3处理)时,蒙古黄芪种苗有着最高的产质量和总收入,种苗重量分别达324.9和321.5 g/50株,优质种苗率均达78.0%,总收入分别达723和715元/万株。因此,说明R2H2处理可认为是最佳的蒙古黄芪基质育苗处理。
    • 及华; 张海新; 王琳; 章丽
    • 摘要: 黄芪(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别名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是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常以干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也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本药材。
    • 樊良帅; 尚兴朴; 朱勇; 包芳; 张峰; 曾燕
    • 摘要: 为确定最优蒙古黄芪质量参数,以实现蒙古黄芪种子的精量播种和包衣丸粒化,对16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种子的外部形态、净度、千粒重和发芽率进行检验,并对山西3个不同产地不同粒径蒙古黄芪种子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等指标进行研究,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探寻蒙古黄芪种子粒径最优质量参数。结果表明,山西三种蒙古黄芪种子分为4级粒径,2.3~2.5 mm粒径蒙古黄芪种子最优,千粒重在6.887 0~6.945 0 g之间,含水量在8.43%~9.73%,发芽盒发芽率在94.4%~96.8%之间,沙盒发芽率在82.4%~91.6%之间,大田出苗率在46.0%~61.5%之间。
    • 田洪岭; 郭淑红; 张丽君; 吴昌娟; 裴帅帅
    • 摘要: 为选育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和抗性强的优良蒙古黄芪新品种,挖掘一批黄芪新品种,推动山西黄芪育种进程,本研究通过观察编号为HQHY-3和HQWT-6的蒙古黄芪花器,采用人工套袋授粉的方式,进行有性杂交,探究黄芪杂交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蒙古黄芪花冠大于等于花萼时,花蕾柱头和花粉都已成熟,选择花瓣尚未开放,花粉没有散掉的小花作为父本。以HQHY-3和HQWT-6为亲本的杂交组合,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杂交种结实率均达33%以上,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
    • 吴之涛; 张英英; 高正睿; 魏廷邦; 任宝仓; 魏玉杰
    • 摘要: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设置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苗期、开花期和根茎伸长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500、1000、2000和4000 mg/L)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检测施硅对黄芪白粉病、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揭示硅对增强黄芪抗病性、提升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机理,为生产中蒙古黄芪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硅能增加蒙古黄芪株高、茎粗、株幅和叶绿素含量,促进蒙古黄芪生长,并以2000 mg/L硅处理效果较佳。(2)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硅能提高蒙古黄芪叶片SOD、CAT、POD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开花期、根茎伸长期2000 mg/L硅处理较佳。(3)施硅能有效降低蒙古黄芪白粉病、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当施硅浓度为2000 mg/L时防效均达到最高,并分别达到47.05%和39.08%。(4)施硅处理能有效提高蒙古黄芪单株干、鲜生物量、产量以及可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等品质指标,并在2000 mg/L硅浓度处理下均达到最佳水平,此时可溶性浸出物和黄芪甲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6.48%和31.96%。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硅可显著增强蒙古黄芪对白粉病、根腐病的抗性,促进植株生长,进而显著提高药材产量,改善药材品质,并以硅浓度为2000 mg/L时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