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51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56篇、专利文献43449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成药、药物分析杂志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中国药学会第十三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主题论坛暨“中医药资源本土与国际化发展”论坛、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论坛等;黄酮类成分的相关文献由1830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刘焱文、孙冬梅等。

黄酮类成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56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3449 占比:99.15%

总计:43821篇

黄酮类成分—发文趋势图

黄酮类成分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焱文
  • 孙冬梅
  • 段金廒
  • 程学仁
  • 陈向东
  • 魏梅
  • 张琳
  • 李宁
  • 杨世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左亚锋; 王娜; 王孟虎; 汤建; 吴德玲; 张伟
    • 摘要: 目的:研究亳菊模拟加工过程中关键酶活性变化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pNPG法测定不同温度温度下不同时间点加工的亳菊样品中酶活性;同时采用HPLC测定40°C、50°C、60°C、70°C、80°C、90°C6个温度不同时间点加工的亳菊样品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通过酶活性大小测定和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加工温度对亳菊质量的内在影响。结果:发现亳菊细胞内关键酶活性在低温下(<80°C)保存时间较长,在高温状态下(≥80°C),酶活性下降较快,90°C下酶在15min内基本失活。同时我们发现亳菊中黄酮苷类成分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延长,黄酮苷类成分含量变化跟酶活性有密切的相关性。当新鲜亳菊在低温下(<80°C)加热时,关键酶酶活性在亳菊细胞内保存时间较长,酶活性越高,黄酮苷类成分降低越明显,随着时间增加,酶活性在细胞内稳定性降低但仍有酶活性,黄酮苷类成分逐渐降低;当新鲜亳菊在高温下加热时,由于温度在新鲜亳菊内是渐进式增大的,细胞体内酶活性在15min内基本都有活性,所以在15min内黄酮苷类成分是逐渐降低,随着加热时间增加,细胞体内达到高温状态,酶逐渐失活,无法水解黄酮苷类成分,黄酮苷类成分保持稳定。在实验过程中,黄酮苷元(金合欢素)含量升高,木犀草素含量升高不显著,芹菜素含量降低。结论:亳菊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和亳菊细胞内关键酶活性变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通过调控亳菊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可以影响亳菊细胞内关键酶活性进而影响其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而黄酮苷元(金合欢素)含量升高,木犀草素含量升高不明显,芹菜素含量降低,推测是因其结构性质易形成配合物及加热激活褐变酶的酶活性使其氧化聚合而含量降低,其反应机理有待进一步验证。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确定了温度对酶活性和黄酮类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这为我们规范亳菊加工,保障亳菊品质提供研究基础。
    • 韩莹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朝鲜淫羊藿与其他4种品种淫羊藿药材中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对5种淫羊藿品种里的6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进行测定,并考察实验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结果 6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进样量分别在4.6~57.5μg/ml、14.2~177.9μg/ml、20.5~256.7μg/ml、9.4~117.5μg/ml、11.9~149.2μg/ml、10.7~133.3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5%、98.90%、100.33%、100.46%、99.32%、99.02%。结论 金丝桃苷等6种主要黄酮类成分在朝鲜淫羊藿和其他4种品种淫羊藿药材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应用该方法测定淫羊藿药材中的成分,不仅具有操作简便、高准确度以及良好的重复性,而且测定时间较短,能够为完善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 陈颖; 王存琴; 方兰婷; 姜新秀
    • 摘要: 大叶冬青为常绿乔木,具有丰富的三萜、三萜皂苷和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和突出的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但中国药典中还未有其明确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检索与大叶冬青化学成分测定的相关文献,同时加以梳理、总结、归纳,为大叶冬青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目前文献报道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HPLC法、UPLC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其中HPLC法具有原理易懂,操作便捷,分离度高,灵敏性强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同时检测大叶冬青中多种成分,达到规范其质量控制的目的。
    • 马旭倩; 王李杰; 陆宇婷; 宋敏; 德拉姆皮埃尔; 杭太俊
    • 摘要: 目的:建立痔宁片、痔康片、地榆槐角丸、槐角丸和槐花散5种含槐花/米痔疮治疗中成药中黄酮类特征成分的HPLC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供试品中黄酮类特征成分采用甲醇-水提取,经HPLC C_(8)柱、乙酸水溶液-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UV 280nm检测,Q-TOF电喷雾负离子鉴定。结果:痔宁片等5种中成药处方中均含有槐花/米等含黄酮类成分的关键药材,并检测到相应的8个黄酮成分:芦丁、山奈酚-3-O-芸香苷、水仙苷、柚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以芦丁、柚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4个成分作为指标成分。经方法学验证,各组分均分离良好,均在系列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平均回收率在93%~99%,RSD在0.6%~4.4%。适用于痔宁片等含槐米/花中成药特征成分的含量测定。结论:该方法专属、准确,适用于含槐米/花痔疮治疗中成药中黄酮类特征成分的质量控制要求。
    • 章娟; 赵宏苏; 陈慧芳; 熊俊伟; 徐少君; 张伟; 吴德玲
    • 摘要: 目的基于菊花传统加工过程中“杀酶保苷”的炮制原理,研究在不同炮制过程中,β-D-葡萄糖苷酶对不同药用菊花总黄酮的影响。方法模拟抑制酶、激活酶、杀灭酶的加工炮制原理,分别与不同药用菊花总黄酮进行反应,并以乙腈-0.2%醋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不同炮制后的药用菊花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与激活酶组相比,黄酮苷类成分木犀草苷、芹菜素苷、香叶木苷在抑制或灭活酶组所测得含量升高,其相应的次级苷元类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金合欢素含量降低。结论5种菊花总黄酮在抑制或灭活酶的条件下有利于黄酮苷的保存。
    • 曹礼慧; 徐汉明; 袁中文; 陈朋; 冯森玲
    • 摘要: 目的筛选补中益气汤治疗子宫脱垂7种黄酮类成分及其含量分析。方法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补中益气汤治疗子宫脱垂的关键化合物,采用HPLC法分析关键化合物的含量,Agilent SB-C_(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色谱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进样量10μL,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30°C。结果通过数据库筛选出7种黄酮类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川陈皮素、毛蕊异黄酮。结论建立HPLC法测定补中益气汤治疗子宫脱垂的7种黄酮类成分,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补中益气汤质量控制并指导临床用药。
    • 孔晓妮; 吕华瑛; 周洪雷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翻白草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的方法,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翻白草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并比较19批翻白草药材和2批委陵菜药材上述成分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InertSustain C_(18)(1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360 nm,测定不同批次翻白草药材和委陵菜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批次翻白草药材中4种黄酮类成分差异显著,总黄酮存在一定差异;委陵菜药材中芦丁、槲皮苷含量低于翻白草药材。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精密度好,重现性高,为更好地控制翻白草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曾慧婷; 张媛媛; 陈超; 黄琦; 何小群; 张建华; 王小青; 李晶; 虞金宝
    • 摘要: 目的:对不同生长期粉葛不同部位中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动态积累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探讨粉葛不同部位适宜采收期及其地上茎叶的资源化利用。方法:采用HPLC技术对不同生长期粉葛不同部位中4种主要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总黄酮含量在粉葛不同部位中的分布为根>茎>叶,葛茎中黄酮类成分与粉葛根相似。粉葛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在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达到最高(3.51%),葛茎中黄酮类成分的积累分别在7月和12月达到峰值,可达1.31%,葛叶中黄酮类成分积累量在10月达到最高。结论:粉葛根部及其地上茎叶黄酮类成分种类丰富且含量可观,葛茎、叶可作为获取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新来源加以利用,在秋冬季粉葛根采收时,其地上部分茎和叶适宜采收。研究结果为粉葛茎、叶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何彩静; 秦德新; 梁帅; 刘师佺; 李竣; 黄先菊
    • 摘要: 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预测及筛选黄秦艽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细胞实验验证了黄秦艽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靶点.结果从黄秦艽中获得14个活性成分,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有278个,获得IBD疾病靶点1445个,交集后获得85个靶点,核心靶点42个,涉及32条主要生物过程,KEGG富集筛选出36条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秦艽两种成分与MMP2、PIK3CA具有较好的结合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黄秦艽水提物(WVBF)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
    • 戴庆玲; 陈俊其; 何瑞坤; 黄焕迪; 钟贵; 牛新迈; 黄少敏; 谢旭格; 柳俊辉; 秦华珍
    •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体内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脂代谢相关酶的含量,考察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黄酮类成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述其寒热属性及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知母水煎液和15%冰乙酸灌胃造胃溃疡寒证模型。以干姜姜辣素为阳性对照,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高良姜高低剂量组、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红豆蔻高低剂量组,给药2 d,留取血清、肝组织、胃组织,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测定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考察其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肝糖原水平考察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测定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脂酶(LIPD)、肝脂酶(LIPC)水平考察对脂代谢的影响。同时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a^(+)-K^(+)-ATP酶、Ca^(2+)-Mg^(2+)-ATP酶、SDH,以及FFA、LIPD、LIPC、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肝糖原水平和血清中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Ca^(2+)-Mg^(2+)-ATP酶及血清中FFA、SDH水平(P<0.05,P<0.01);除大高良姜低剂量组、红豆蔻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肝组织中Na^(+)-K^(+)-ATP酶(P<0.05,P<0.01);除大高良姜高低剂量组、红豆蔻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血清SOD水平(P<0.05,P<0.01);除高良姜低剂量组、大高良姜低剂量组外,其余给药组能显著升高LIPD、LIPC水平(P<0.05,P<0.01);给药组能显著降低肝糖原水平,以及血清MDA水平(P<0.05,P<0.01)。结论: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脂代谢,可初步判断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温热属性,也说明其可调节胃溃疡寒证大鼠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脂代谢紊乱,同时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而发挥抗溃疡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