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肾损害

肾损害

肾损害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26篇、会议论文101篇、专利文献6102篇;相关期刊86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临床肾脏病杂志、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等; 相关会议70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山西省肾脏病学术会议血液净化质量培训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等;肾损害的相关文献由6867位作者贡献,包括谌贻璞、庄永泽、彭卫华等。

肾损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26 占比:34.21%

会议论文>

论文:101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6102 占比:64.72%

总计:9429篇

肾损害—发文趋势图

肾损害

-研究学者

  • 谌贻璞
  • 庄永泽
  • 彭卫华
  • 王丽萍
  • 王翔朴
  • 陈惠萍
  • 张勇
  • 李静
  • 饶向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薛燕芬; 邹泽鹏; 邓霞菊
    • 摘要: 目的分析尿游离轻链κ/λ比值在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期间接收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其尿游离轻链κ/λ比值的不同分为以下组别:尿游离轻链κ/λ比值≥4者归为A组,44例;2.650.05)。与对照组相比较,A组、B组、D组的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肌酐、微量白蛋白水平、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A组、D组水平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游离轻链κ/λ比值老年糖尿病患者肾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杨凯悦; 侯慧卿; 底佳倩; 郭艺芳
    • 摘要: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病程进展还常伴有心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害。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常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被忽视,从而耽误治疗。肾脏是高血压相关损害的重要靶器官,老年高血压具有其特有的特征,多年原发性高血压不断进展常继发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众所周知,高血压肾损害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尿蛋白异常,此外其他化验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肾脏活检也可提示肾损害的发生。随着医学理念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诸多学者也在探索与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的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的血清学指标。对于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除了良好生活习惯、合理控制血压外,手术及一些新型治疗方案也多次被提出。因此本文将总结并阐述老年高血压特点,以及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及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提高相关预后。
    • 刘程程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的检测,评估其鉴别诊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胱抑素C(CysC)、24 h mALB的阳性率;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ysC、24 h mALB与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CysC、24 h mALB阳性率分别为87.5%、9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ysC、24 h mALB与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水平分别为(2.32±0.38)mg/L、(789.52±46.92)mg/L、(3.20±2.90)个/μl,均高于对照组的(0.53±0.04)mg/L、(78.71±12.97)mg/L、(0.80±0.3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者的尿m ALB、尿沉渣小圆上皮细胞浓度,能够预测其肾损伤的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极大帮助。
    • 王悦; 刘爱连; 鞠烨; 杜长谕; 姜昊洋; 戚伶俐; 卜欣淼; 胡文君; 王楠; 王家正
    • 摘要: 目的 探究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右肾皮髓质酰胺质子转移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APT)参数APT值与mDixon-Quant序列参数表观弛豫率(R2;)、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行3.0 T磁共振扫描仪(Ingenia CX, Philips, Poland)检查的CKD患者病例资料共30例(女15例,男15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ion of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患者分为轻度肾损害组(14例)及中重度肾损害组(16例),同时收集22例健康志愿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将所有原始图像导入ISP工作站,生成伪彩图,分别从肾的上极、中部、下极各选择一个层面,把ROI分别放置在皮质和髓质中,面积约10~20 mm^(2),避开肾窦、大血管及肾周组织。采集数据应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情况下,采用斯皮尔曼检验各组皮髓质的APT值与R2;及FF值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KD患者中重度肾损害组皮质APT值与皮质FF值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髓质APT值与R2;值无相关性。健康对照组及轻度肾损害组皮髓质APT值与R2;及FF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CKD中重度肾损害组肾皮质APT值与mDixon-Quant序列的FF值呈正相关,二者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肾损害时肾组织蛋白质代谢、酸碱环境变化及脂沉积的关系,具有评估CKD肾损害程度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杨仁梅; 朱慧平; 费利燕
    • 摘要: 总结1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病人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血浆置换护理、心理疏导、预防感染、贫血护理、营养支持等。经过20 d的精心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出院。
    • 孙治琪; 刘晨笑; 孟玥; 赵永烈; 刘子旺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大鼠血压、血清炎症介质及肾脏病理学切片的检测,探讨天麻钩藤颗粒对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证肾损害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3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天麻钩藤颗粒组(中药组)、尼莫地平组(西药组),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给予附子汤灌服进行肝阳上亢证造模,再分别给予蒸馏水、天麻钩藤颗粒、尼莫地平灌服14 d。6只正常SD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服42 d。干预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干预后进行血清炎症介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Caspase)-1及肾脏病理学切片检测。结果:西药组干预后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大鼠血清中NLRP3、ASC、Caspase-1水平均升高,中药组较对照组、模型组较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均出现肾小球缺血性表现,肾小球固缩,部分肾小球纤维化和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消失,其中中药组、西药组较对照组、模型组2组病变有所减轻。结论:天麻钩藤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阳上亢证肾损害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合成有关。
    • 张蕊; 刘金彦
    •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因为骨髓中浆细胞的异常增殖,且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的过度产生,造成了多器官受损,其中肾损害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致死率、致残率高,存活期短,而伴肾损害的尤甚,故防治急慢性的肾损害是骨髓瘤患者整体预后的关键。骨髓瘤肾损害的诊断指标有多种,当前评价骨髓瘤患者的肾功能常用临床指标是血肌酐,但其不太灵敏,当发生轻微肾损害时,血肌酐指标尚未变动,而骨髓瘤导致的肾损害需快速、早诊断。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早期诊断指标的检测及现阶段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刘燕; 吴晓莉; 卢强; 张金兰; 刘再荣; 罗林法
    • 摘要: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损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盐源县人民医院临床确诊EHF既往无肾脏病史且做肾脏SWE的患者20例,设为EHF组,另选取46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肾脏的杨氏模量值,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对应的截断值,同时收集测量杨氏模量值24 h内患者的血清肌酐、尿蛋白、尿酸和血小板计数,计算杨氏模量值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肾皮质、髓质、肾窦的Emean、Emax、Emin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F组与对照组双肾皮质和髓质的Emean、E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肾皮质杨氏模量Emean值AUC为0.820,截断值为19.36 kPa时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89.1%;左肾皮质杨氏模量Emax值AUC为0.821,截断值为30.39 kPa时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和84.8%。EHF组左肾皮质和髓质杨氏模量Emax值与尿蛋白、髓质Emean值与血清肌酐呈正相关;左肾髓质杨氏模量Emax值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无创定量评价方法,肾脏皮质及髓质Emean、Emax均可作为参考指标,而肾脏皮质杨氏模量Emean差异显著,且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AUC较大且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应用中推荐测量肾脏皮质杨氏模量Emean值。
    • 高欣; 任梅梅
    • 摘要: 目的分析补肾活血通络方+改良PD方案(由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组成)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初治患者病情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75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36,改良PD方案)和研究组(n=39,补肾活血通络方+改良PD方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测指标[血红蛋白、血沉、β_(2)微球蛋白、肌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生长蛋白(BGP)、骨密度(BM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血沉、β_(2)微球蛋白、肌酐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β、IL-8、VEGF、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β-CTX水平降低,N-MID、BGP、BMD水平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改良P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初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肝肾功能、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及骨代谢指标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林丽娟; 陈兴强; 符薇薇; 冼以芬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30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水平,并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Klotho蛋白对评估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肾损伤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Klotho<935.05 pg/ml组和Klotho≥935.05 pg/ml组,比较两组患者肾损害及肾脏病理指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5年生存率和肾脏存活率。结果与非肾损害组相比,肾损害组平均动脉压、尿蛋白、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而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Klotho蛋白显著降低(均P<0.05)。患者发生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的Klotho最佳临界值为935.05 pg/ml,与Klotho≥935.05 pg/ml组相比,Klotho<935.05 pg/ml组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正常肾小球比例显著降低,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显著升高(均P<0.05);Klotho<935.05 pg/ml组5年肾脏存活率显著低于Klotho≥935.05 pg/ml组(P<0.05)。结论Klotho蛋白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中表达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肾损害且显著影响患者肾脏预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