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公藤

雷公藤

雷公藤的相关文献在1973年到2023年内共计30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5篇、会议论文347篇、专利文献4746篇;相关期刊765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中成药、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13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年医院药学分会学术年会暨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2014年国际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全国有毒中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研讨会等;雷公藤的相关文献由568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兴、吴承祯、洪伟等。

雷公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5 占比:28.55%

会议论文>

论文:347 占比:4.87%

专利文献>

论文:4746 占比:66.58%

总计:7128篇

雷公藤—发文趋势图

雷公藤

-研究学者

  • 张兴
  • 吴承祯
  • 洪伟
  • 李援朝
  • 冯俊涛
  • 高伟
  • 林绥
  • 秦万章
  • 李键
  • 阙慧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马晓伟; 黄敏; 杜珍芳; 傅奕; 强胜
    • 摘要: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结合文献挖掘获取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糖尿病肾病的疾病靶点;筛选出与雷公藤共同的靶点,进而利用Venny 2.1绘制共同靶点韦恩图;利用STRING构建共同靶点互作网络(PPI);应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雷公藤-糖尿病肾病-靶点交集的网络;通过R语言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潜在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从雷公藤中共获得15个生物活性成分,通过筛选交集得到44个雷公藤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共同靶点,核心靶点为MAPK8、AR、FOS、VEGFA,主要富集在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AGE/AGE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结论:雷公藤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整体调节效应而治疗糖尿病肾病。
    • 申安平; 李桓; 王炳森; 李晓坤; 李松伟
    •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效-毒作用。方法通过TCMSP平台检索雷公藤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在CoolGeN、OMIM和Gene Cards数据库中收集LN的疾病基因;借助Cytoscape软件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作用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合文献探讨预测雷公藤对LN的效-毒作用及其机制。结果筛选得到雷公藤52个活性成分和与LN相关的38个靶点,大部分成分可通过NOD样受体、p53、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调控免疫炎症、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而对LN起治疗作用,但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雷公藤红素(tripterine)、山萘酚(kaempferol)和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等可能不利于LN病情好转。结论雷公藤的大部分成分对LN具有治疗作用,但部分有效成分可能同时存在促进足细胞凋亡、加速肾脏纤维化的副作用。
    • 张卫东; 唐燕甫
    • 摘要: 目的观察雷公藤和青风藤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湿热内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骨与关节康复科165例湿热内蕴型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一、治疗组二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治疗组一应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雷公藤多苷,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二不加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其余同治疗组一);对照组常规应用甲氨蝶呤+小剂量激素,评价3个月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一在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评分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一、治疗组二安全性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及青风藤+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活动期湿热内蕴型RA安全有效。
    • 罗金丽; 卫若楠; 于同月; 邸莎
    • 摘要: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雷公藤有以下特点:在汤剂中用量为1~50 g,多为10~15 g,外用药中多为1.85~11.25 g。临床根据具体疾病及结合中药配伍关系,寻求最佳用量,如常配伍威灵仙、独活、秦艽等,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汤剂为5~50 g,外用常为1.85~11.25 g;常配伍水牛角、牡丹皮等,治疗肾系疾病(IgA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汤剂中用量为6~15 g;常配伍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治疗多种癌症术后病症(肺癌、乳腺癌等),汤剂中用量为5~6 g;常配伍夏枯草、鸡血藤等,治疗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汤剂中用量为15~45 g。
    • 蒋红霞; 伍秋珊; 刘莉; 刘建群
    • 摘要: 三萜类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表明,以雷公藤红素为代表的三萜类化合物在治疗肥胖、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方面展示出很大潜在价值。三萜类成分变化是雷公藤煨制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雷公藤三萜类化合物的文献报道进行梳理,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该类成分在炮制中的变化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张国玉
    •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Graves眼病的潜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数据库获得雷公藤活性成分、成分靶点,应用GeneCards、OMIM、DisGeNET、TTD数据库获得Graves眼病相关靶点,使用Venn在线工具筛选两者的交集基因,进而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应用SBYBL-X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雷公藤活性成分28个,成分靶点143个,疾病靶点150个,交集靶点19个,GO富集分析16条,KEGG通路30条,得出雷公藤重要的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甲素、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重要靶点为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_(1)、CD40、过氧化体增殖激活受体、细胞黏附分子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对接活性良好。结论:雷公藤的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调控核因子κB、炎症性肠病信号通路和多个靶点改善Graves眼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Graves眼病。
    • 鄢洁; 姚闵; 刘洋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搜集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进行标准化;随后通过Genecard、OMIM、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银屑病的作用靶点。将银屑病与雷公藤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到交互靶点。随后通过Draw Venn Diagram构建韦恩图,将雷公藤与银屑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STRING网站进行蛋白质–蛋白互作分析PPI),并使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以及构建疾病–药物–靶点网络图,使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雷公藤与银屑病的共同靶点70个,GO富集1647条生物过程,100项分子功能相关,19项细胞组成相关。KEGG通路富集获得136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的通路有Th17细胞分化、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雷公藤治疗银屑病可能存在多通路、多靶点的可能,为雷公藤的进一步研发用药提供了参考,也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生物信息学基础。
    • 卫博文; 张玮; 陈亚飞; 王海燕; 曹丹; 蒋杨雨; 李健
    • 摘要: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发现雷公藤治疗肝炎的潜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搜集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等搜集肝炎相关的靶点并与雷公藤作用靶点整合。构建共有靶点互作PPI网络,构建可视化“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模型,预测雷公藤治疗肝炎的潜在靶标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进而应用Autodock分子对接进行初步验证。结果雷公藤活性化合物靶点与肝炎相关靶点存在135个共有靶点分子。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可抑制相关促炎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雷公藤的药理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雷公藤中关键活性化合物(如山柰酚雷公藤甲素、β-谷固醇、诺比列汀、豆甾醇等)的潜在靶标可能是AKT1、TNF、TP53、VEGFA等。结论雷公藤对肝炎有潜在治疗作用,可能的机制与AKT1、CXCL8和PTGS2等靶点及PI3K-Akt、TNF、Toll等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 林照授; 涂育合; 田有圳; 李金钎; 郑肇快; 张春丽; 连琪
    • 摘要: 分析30个不同种源雷公藤叶形态特征指标.结果显示:不同种源雷公藤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长宽比、叶形态因子、叶尖夹角、叶基夹角、侧脉数量、叶柄等指标间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第Ⅰ类种源叶片较长、较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尖夹角和叶基夹角较大,侧脉数量较少,叶柄较长,叶片呈宽卵形;第Ⅱ类种源叶片较长、较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基夹角较大,叶尖夹角较小,侧脉数量较多,叶柄较长,叶片呈卵形;第Ⅲ类种源叶片较短且较窄,叶面积、叶周长、叶基夹角较小,叶尖夹角较大,侧脉数量较少,叶柄较短,叶片呈椭圆形.
    • 赵隽永; 刘虹
    • 摘要: 雷公藤是祖国传统中草药,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及抗炎作用,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药理作用。雷公藤制剂被应用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多年,获得了公认的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总结雷公藤药物对IgAN和其他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阐明其成分特征、降低尿蛋白水平和保护肾功能的显著疗效以及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机制研究涉及IgAN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包括减少致病性IgA的产生,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肾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以及保护足细胞等方面。雷公藤药物作为具有明确疗效和潜在毒性的药物代表,需要更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