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肠屏障

肠屏障

肠屏障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6050篇;相关期刊154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急救医学、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5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全军生物医药博士后论坛等;肠屏障的相关文献由1053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小平、秦环龙、胡森等。

肠屏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7 占比:1.64%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6050 占比:98.33%

总计:16323篇

肠屏障—发文趋势图

肠屏障

-研究学者

  • 张小平
  • 秦环龙
  • 胡森
  • 邱方
  • B·斯坦尔
  • C·比尔曼
  • E·A·F·文托
  • L·E·M·威廉姆森
  • M·A·克齐尔
  • 傅廷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衡; 曹慧; 杨国坤; 常绪路; 张艳敏; 张建新; 胡文攀; 朱振祥; 李克克; 孟晓林
    • 摘要: 为研究饲料添加怀山药对鲤生长、肠屏障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1%和2%的怀山药,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180尾鲤[(75.25±1.45)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8周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肠组织形态、肠道防御屏障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肠道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怀山药对鲤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增加肠微绒毛密度和完整性,增加杯状细胞数量、肠道黏膜褶皱数量和肠绒毛高度,从而改善鲤肠道组织结构,提高吸收表面积。2)与对照组相比,怀山药组肠道组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P>0.0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相对表达量也显著上调(P<0.05)。3)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梭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鲤肠道的优势类群。与对照组相比,怀山药组梭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怀山药组肠道鲸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气单胞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怀山药后,肠道内容物乙酸和SCFAs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怀山药可以改善鲤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增强肠上皮防御屏障、提升机体免疫力,可作为一种潜在开发的免疫刺激剂应用于水产养殖。
    • 李艳伟; 王彬; 苗雨露; 李小锦; 张亚东; 韩娟; 庄朋伟; 张艳军
    • 摘要: 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引起的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脓毒症会严重损害上皮组织,对肠上皮的影响最为严重。反之,肠屏障受损会导致肠菌及内毒素易位进而加剧脓毒症。鉴于目前没有系统深入的关于脓毒症肠屏障功能障碍机制的文献报道,因此,本文从肠上皮细胞、炎症、免疫状态、微循环、凝血功能、肠道酶反应、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SCFAs)等角度系统深入地总结了近10年脓毒症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及肠屏障功能障碍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及药物开发从保护肠屏障入手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的治疗靶点。
    • 冯晓玲; 高鸿亮; 张琪琪; 李新岩
    • 摘要: 目的探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s)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免疫细胞功能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科120例IB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美沙拉嗪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ω-3PUFAs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0周后疗效表现,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免疫细胞功能(CD3^(+)、CD4^(+)、CD8^(+)、NK细胞)、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肠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ET)]、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水平。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D3^(+)、CD4^(+)、NK细胞、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D8^(+)、TNF-α、CRP、IL-6、DAO、DLA、ET、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ω-3PUFAs可有效调节IBD患者免疫细胞功能,并抑制其炎症状态,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肠屏障功能,调节其肠道菌群环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䶮风; 王静; 刘晓雷; 白雪; 唐斌; 丁静; 白玉梅; 刘明远
    • 摘要: 为了探索旋毛虫成虫期核酸酶家族Ts-DNaseⅡ-7蛋白对Caco-2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采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构建Caco-2肠上皮细胞屏障,当跨膜电阻值(TEER)达到400Ω·cm^(2)即判定肠上皮屏障模型构建成功。将试验组分为对照组(control)、PBS组、Ts-DNaseⅡ-7组(5μg/m L)、阳性对照LPS组(15μg/m L),作用48 h后,检测跨上皮电阻值(TEER)和对FITC的通透性;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Claudin 1、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 RNA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各组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s-DNaseⅡ-7组在第48小时TEER值降低,FITC的通透性增加;Claudin 1、Occludin和ZO-1的蛋白及m 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免疫荧光试验可见细胞间的网状结构荧光不连续。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期Ts-DNaseⅡ-7蛋白可破坏肠上皮细胞的物理屏障,有助于旋毛虫实现顺利寄生。
    • 郑超; 皮劲松; 吴艳; 魏文焯; 梁振华; 杜金平; 刘静波; 张昊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应激鸭肠上皮屏障功能中的调节作用。取原代鸭小肠上皮细胞,H_(2)O_(2)诱导氧化应激(终浓度50μmol/L)。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阳性对照组(50μmol/L H_(2)O_(2),B组)和氧化应激基础上添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组(10μmol/L SB203580,C组)。使用CCK-8测量细胞活力,细胞电阻仪检测细胞跨膜电阻(TEE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和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组细胞活力下降到80%左右(P<0.05);与B组相比,C组细胞活力提高(P<0.05)。(2)与A组相比,B、C组TEER降低(P<0.05),C组TEER高于B组(P<0.05)。(3)与A组相比,B组Nrf2/HO-1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C组Nrf2/HO-1相对表达量低于B组(P<0.05)。(4)与A组相比,B组claudin-1、occludin相对表达量较A组降低(P<0.05),C组claudin-1、occludin相对表达量高于B组(P<0.05)。由此可见,SB203580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鸭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可有效缓解H2O2引起的氧化损伤,同时增加氧化损伤过程中oc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量,通过增强细胞紧密连接,促进鸭肠上皮屏障功能维持。
    • 岑秋宇; 庞日朝; 胡晓敏; 崔艳如; 张安仁
    • 摘要: 肠屏障维持着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其正常功能依赖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调控。罗伊乳杆菌(L.reuteri)是目前已报道的天然存在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乳酸菌,已被证实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肠屏障功能,保障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L.reuteri对肠机械、化学、免疫、微生物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以期为L.reuteri在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 赵青; 王玥; 文振华; 朱健; 王建刚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和DEX组,每组各20只,两组用改良盲肠穿刺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另取20只正常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chiu′s病理评分评估回肠损伤,DEX组在建立CLP模型前15 min腹腔注射40μg/kg的DEX,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均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通路相关蛋白Wnt1、β-catenin和肠道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结果对照组、脓毒症组和DEX组的肠黏膜上皮Chui′s评分分别为(0.44±0.25)、(4.54±1.34)、(0.44±0.25)分,PCT水平分别为(261.16±15.23)、(1131.41±100.75)、(825.57±89.13)pg/mL,CRP水平分别为(119.39±14.43)、(842.76±101.27)、(334.10±50.87)ng/mL,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4±0.009、0.157±0.005、0.305±0.00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2±0.008、0.308±0.009、0.218±0.01,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5±0.009、0.498±0.009、0.325±0.015,Wn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32±0.011、0.496±0.023、0.261±0.006,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03±0.003、0.601±0.020、0.464±0.011,脓毒症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与DEX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EX对脓毒血症大鼠损伤肠黏膜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使Bcl-2/Bax值趋于正常,Caspase-3水平降低,从而减轻脓毒症期间肠道上皮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
    • 陈方; 储诚南; 丁威威
    • 摘要: 肠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及微生物屏障共同组成,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线.肠屏障各组分在生理情况下相互协调,维持肠道内外环境的稳态.创伤失血性休克时,肠道灌注不足、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诸多因素作用下肠屏障功能容易发生障碍,可发生细菌易位,内毒素入血等,引发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当前,国内外关于创伤失血性休克肠屏障功能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有较多理念上的更新和技术进展.本文拟结合本团队前期研究,对此领域做一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创伤后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
    • 周慧; 陈治国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4例,定量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并行体成分分析检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因素,探讨BMI、FFMI与肠屏障之间的关系。结果64例患者中DAO、D-乳酸、内毒素升高分别为23例、20例、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是DAO的影响因素,前白蛋白、血糖是D-乳酸的影响因素;不同BMI、FFMI水平的脑卒中患者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易合并肠屏障功能障碍,这种功能障碍可能与蛋白、血糖水平相关。
    • 江益凡; 孙洋; 张艳; 李静
    • 摘要: 肠道菌群与宿主形成庞大的共生生态系统,通过影响肠管中各种细胞的功能来调节宿主肠道的免疫状态。肠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抵御有害物质损伤肠管。研究认为,维持效应性免疫与免疫耐受性之间的平衡成为临床治疗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靶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对肠道内共生菌的识别形成免疫耐受,对侵入的病原体识别并激活效应性免疫,以此建立肠道的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系统。本综述简要概括肠黏膜免疫耐受的建立机制、肠道菌群在诱导肠黏膜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以及肠道菌群诱导免疫耐受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可对共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应用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