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肉损伤

肌肉损伤

肌肉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3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体育、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6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0745篇;相关期刊324种,包括田径、健与美、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2015中国(北京)国际马科技大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中国超生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医学学术会议等;肌肉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0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涛、不公告发明人、卢永昕等。

肌肉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6 占比:1.46%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0745 占比:98.49%

总计:31217篇

肌肉损伤—发文趋势图

肌肉损伤

-研究学者

  • 李涛
  • 不公告发明人
  • 卢永昕
  • З·С·米洛诺娃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刘改徐
  • 张春林
  • 王海霞
  • 王生
  • 程亭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可雨奇; 陈长健; 吴浩; 郑连杰
    • 摘要: 背景: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会导致相关肌肉张力增大,造成挫伤,尤其是对于高体质量指数、体格强壮男性患者的阔筋膜张肌更易受损,进而出现炎症反应及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目的:探究改良直接前方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8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采用直接前入路,另一组采用改良直接前入路,每组34例。术前及术后第2天,检测患者血常规、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髋部相关肌超声厚度值;术后第2天、1个月,评估髋部前屈、外展肌力;术前及术后2 d、1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估患者目测类比评分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1)随访12个月内,68例患者均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溶骨、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2)改良直接前入路组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变化值、阔筋膜张肌厚度变化值、股外侧肌厚度变化值、股中间肌厚度变化值均小于直接前入路组(P0.05);(3)术前及术后2 d、1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改良直接前入路组34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出现轻度的髂嵴区疼痛,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4)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改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有助于减轻阔筋膜张肌等软组织碾挫损伤,虽然增加了髂嵴痛,但并不影响患者早期疼痛评分及康复功能训练,对于体格强壮、软组织张力大的患者尤为适用。
    • 李卓; 李曦; 潘益凯; 李程飞; 范洁怡; 铁娅滕; 赵星成; 王永春
    • 摘要: 目的探讨+Gz暴露诱发家兔颈部肌肉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家兔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z暴露组、+Gz暴露+颈部负重组、+Gz暴露+颈部负重+固定组,每组5只。使用动物离心机模拟+Gz暴露环境,+Gz暴露组、+Gz暴露+颈部负重组、+Gz暴露+颈部负重+固定组在+6 Gz环境下连续暴露4周。暴露前和暴露结束后,对各组家兔进行X线摄片;暴露前及暴露1、2、3和4周,采集各组家兔耳缘静脉血,采用ELISA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水平;暴露结束后取家兔颈部斜方肌,采用HE染色观察肌肉形态变化,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取家兔颈部斜方肌行蛋白组学检测,挑选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GO功能聚类分析。结果暴露前后各组家兔颈椎形态无明显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z暴露组、+Gz暴露+颈部负重组、+Gz暴露+颈部负重+固定组血浆LDH、CK、ROS水平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z暴露组中共600个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聚类分析发现其显著富集于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结论+Gz环境暴露可引起家兔颈部肌肉损伤,导致细胞凋亡,而固定家兔颈部受力环节可缓解肌肉损伤症状;+Gz环境暴露导致的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功能相关。
    • 赵堃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小腿肌肉、肌腱损伤诊断中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60例小腿肌肉、肌腱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取CT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取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以核磁共振作为诊断金标准,总结两组患者的肌肉损伤情况与肌腱损伤情况,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检查结果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中肌肉损伤9例,肌腱损伤、断裂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中肌肉损伤患者11例,肌腱损伤、断裂患者18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患者28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确诊患者21例,诊断准确率为70.0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小腿肌肉、肌腱损伤患者应用超声诊断能够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与漏诊现象,而且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李晶; 胡建平; 张媛媛
    •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CT影像测定健美操运动员在耐力运动期间补充氨基酸对其肌肉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12名健美操运动员随机分配到氨基酸(AA)组或安慰剂(P)组,每组6名,接受了4周(T2~T5)全身耐力训练,CT影像分析受试者运动前(T1)及每周训练之后(T2~T5)肌肉损伤情况。结果显示:(1)与P组相比,AA组肌肉损伤情况得到极大改善。(2)与T1时相比,P组T2时1 RM深蹲和1 RM卧推下降,两组均在T3时1 RM深蹲和1 RM卧推略有增加,T4和T5时显著增加(P<0.05)。(3)P组T2时血清肌酸激酶和尿酸显著升高,T2~T5时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和血清22 kDa生长激素含量显著升高,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而AA组变化不显著。(4)P组T4时总睾酮含量显著降低,T2~T4时,AA组含量高于P组。总之,健美操运动员在耐力运动期间补充氨基酸对其肌肉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宋祖正
    • 摘要: 目的探析不同入路下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肌肉损伤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40例。甲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治疗,乙组采用Wiltse入路下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肌肉损伤状况与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术中出血量低于甲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乙组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术后1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术后1个月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在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佳,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其皮肤损伤,改善其疼痛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 杜玉婷; 张婧; 黄莺; 张晶
    • 摘要: 目的·探讨铁死亡对心脏毒素(cardiotoxin,CTX)诱发肌肉损伤后肌肉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在1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TA)上取上、中、下3个点注射CTX,在第0、3、7日分别取5只小鼠的TA做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肌肉损伤程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从RNA和蛋白水平检测肌肉再生相关指标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同时,将45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铁离子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处理组和铁死亡抑制剂UAMC-3203处理组,每组15只。通过分别提前1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DFO,以及提前1 d腹腔注射UAMC-3203对小鼠进行预处理。随后在小鼠TA部位注射CTX,分别于第0、3、7日取TA组织,利用RNA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抑制剂预处理后对CTX诱导的肌肉损伤后再生能力的影响,通过H-E染色观察及qPCR检测铁死亡抑制剂对肌肉再生相关基因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H-E染色显示CTX注射后肌肉损伤再生模型构建成功。实验观察到铁死亡相关指标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mox-1)在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升高,提示肌肉损伤及再生过程中发生了铁死亡。在注射CTX后第3日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伴随着肌肉再生相关基因成肌分化抗原(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tigen,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固生蛋白(tenascin-c,Tnc)的明显上调,第7日有所恢复。通过对RNA-seq差异基因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发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UAMC-3203处理组中性粒细胞的脱颗粒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以及吞噬作用中的磷脂等信号通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且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更重要的是,注射UAMC-3203和DFO可抑制肌肉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抑制铁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肌肉的再生过程,提示铁死亡的发生可能促进了肌肉的再生。
    • 周浩
    • 摘要: 短跑是一种以体能来主导的具有快速力量型的体育运动,是速度与力量的深层度完美结合。但是,正是因为其极具力量,所以会对身体肌肉群或者骨骼有着不断地冲击。尤其是在短跑过程中,最重要的用力肌群是大腿后肌群,所以它是短跑损伤中的好发部位。本文将通过不同方面,对造成大腿后群损伤的原因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实用性、建设性、专业性的康复训练方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去降低损伤率并且加快受损的肌肉功能恢复。
    • 刘春华; 谢宜; 毛锐利; 毛怡
    • 摘要: 目的:探讨MRI在腘绳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腘绳肌损伤患者行MRI检查,分析损伤部位和累及范围、肌腱形态改变、肌束是否中断、出血、羽毛样水肿及肌间积液等征象,并根据肌肉和肌腱的连续性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本组中发生肌腱损伤者3例(3/14),肌肉损伤者11例(11/14)。肌腱损伤均位于腘绳肌近端肌腱,其中1例为完全断裂。肌肉损伤全部位于肌肉-肌腱连接处,其中6例发生于股二头肌,3例发生于半膜肌,2例发生于半腱肌。14例腘绳肌损伤中,肌间积液(11/14)和羽毛样水肿(11/14)为较常见的影像表现,3例可见肌肉内出血。14例中Ⅰ级损伤3例,Ⅱ级损伤10例,Ⅲ级损伤1例。结论:腘绳肌最严重的损伤是近端肌腱的完全断裂,肌肉拉伤均发生于肌腱-肌肉连接处且好发于股二头肌;羽毛状水肿、肌间积液、波浪状肌腱和肌束中断是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I能准确评估腘绳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 钟凯华
    • 摘要: 目的分析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在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肌肉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87例,根据复位固定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49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对照组采取AF系统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记录两组病人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血清肌肉损伤指标[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b)]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疼痛水平;经胸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获取伤椎原始高度(H_(0))、术前及术后1周伤椎椎体前缘高度(H_(1)、H_(2)),计算术前、术后1周伤椎相对高度(H_(1)/H_(0)、H_(2)/H_(0))及伤椎复位率,并测量矢状位Cobb角变化;随访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并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愈合不良外,两组均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长臂单轴椎弓根螺钉经Wiltse入路手术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有效术式,有利于减轻病人肌肉损伤及术后疼痛。
    • 孟凡戈; 温宇红
    • 摘要: 水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因其安全有效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归纳总结水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现状,基于此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在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ProQuest全球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有关水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的研究,最终纳入文献47篇,发表时间为1980年至2022年。当前研究主要探讨了水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体能、骨骼健康和肌肉损伤的影响及其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水中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可在降低肌肉损伤的同时提高体能,且对骨骼健康有积极作用。训练负荷、干预时长是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建议未来研究选择高水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特点和作用机制,提高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