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肌腱损伤

肌腱损伤

肌腱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53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4864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国际骨科学杂志、创伤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中国超生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医学学术会议、山东省医学会手足外科第七次学术会议等;肌腱损伤的相关文献由1319位作者贡献,包括汤锦波、杨志明、王继宏等。

肌腱损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9 占比:1.89%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4864 占比:98.04%

总计:25360篇

肌腱损伤—发文趋势图

肌腱损伤

-研究学者

  • 汤锦波
  • 杨志明
  • 王继宏
  • 田万成
  • 刘士波
  • 卢全中
  • 姜洪涛
  • 张友乐
  • 朴英杰
  • 洪光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广先; 王鸿飞; 张学磊; 高艳红; 余航; 宿晓雷; 赵建勇
    • 摘要: 目的介绍H形切口结合末节指骨双通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7年2月-2019年6月,对36例锤状指畸形采用远指间关节背侧H形切口,结合末节指骨基底双通道缝合,于末节基底重建伸肌腱止点,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轻度过伸位。术后手指伸直位支具固定4周,6周拔除克氏针。结果34例伤口术后达到一期愈合,拆除缝线。2例切口皮瓣约2.0 mm部分坏死,经伤口换药术后1周愈合,无感染发生。6周拔除克氏针后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手指主被动屈伸功能训练。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9个月。按Crawford锤状指疗效评价体系评估:优28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8.9%。结论H形切口结合末节指骨双通道缝合法治疗锤状指,重建伸肌腱止点,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的关节活动,是一种治疗锤状指畸形简便有效的方法。
    • 张宾良; 王文波; 赵哲
    • 摘要: 正常生物组织具备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主要通过生长因子实现。血小板裂解液(PL)中存在丰富的生长因子,其能促进骨及软组织修复,且具有安全性高、免疫原性低等特点。PL在骨科领域主要应用于骨损伤(如骨关节炎早期、骨折、骨不连、骨缺损)、运动损伤疾病(如肱骨外上髁炎、跟腱炎、肩袖损伤),不愈合创面、溃疡及糖尿病足等的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关于PL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内以及体外实验的动物模型,仍缺乏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PL的远期安全性,且PL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尚无公认的使用标准和治疗指南。
    • 赵堃鹏
    • 摘要: 目的:探讨小腿肌肉、肌腱损伤诊断中的超声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60例小腿肌肉、肌腱损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取CT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取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以核磁共振作为诊断金标准,总结两组患者的肌肉损伤情况与肌腱损伤情况,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检查结果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中肌肉损伤9例,肌腱损伤、断裂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中肌肉损伤患者11例,肌腱损伤、断裂患者18例,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患者28例,诊断准确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确诊患者21例,诊断准确率为70.00%,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小腿肌肉、肌腱损伤患者应用超声诊断能够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与漏诊现象,而且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程凯凯; 李兴华; 楚利涛
    • 摘要: 手指离断可造成神经、血管、肌腱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手功能,断指再植术的发展为断指恢复提供可能。相关数据显示,手指离断患者每年新增约4.5万例,其中50%以上为年轻健康患者,对断指再植需求较高[1]。断指再植术可恢复手指外观及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2]。但断指再植指体是否存活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术后血管危象会明显提高手术失败风险。因此,分析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因素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断指患者,通过分析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建议。报告如下。
    • 金蕾; 张敏杰
    •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情景反馈训练与局部理疗相结合在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局部理疗+虚拟情景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手部活动度、手部肌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功能恢复优良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IP、MP、PIP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手部握力、三点捏力、侧捏力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实施虚拟情景反馈训练结合局部理疗,可促进手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家辉; 姚立炜; 毛海蛟
    • 摘要: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其发病率不断增长。研究显示,芬兰50岁以上人群中肩袖损伤的发病率从30年前的23%升高至现在的65%[1];韩国跟腱断裂的发病率由2009年的0.21‰增加到2017年的0.26‰[2];高发病率的肌腱损伤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3]。尽管肌腱损伤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但肌腱的再生能力弱,其力学性能往往恢复不到正常肌腱的一半[4-5]。因此,如何使肌腱在损伤后获得更好的修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已被证明可以调节多种细胞生长、运动和分化[6],有实验证实局部注射HGF能够显著促进肌腱损伤的愈合[7],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有良好前景[8]。HGF在肌腱修复过程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该文就HGF促进肌腱损伤修复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黄祖望; 钟少开; 李培; 王海文; 凌利; 余纯斌; 曾德庆; 梅雄军; 王海博; 刘卓红
    • 摘要: 目的探讨骨隧道联合钢丝U法治疗中央腱止点断裂并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20年6月,对10例指伸肌腱中央腱束止点断裂并缺损患者,在其中节指骨基底背侧骨面做一垂直凹槽,骨槽长宽高约为3.0 mm×2.0 mm×3.0 mm,克氏针横向经凹槽向指骨两侧侧方做一骨隧道,近指间关节采用一枚1.0 mm克氏针斜行限制性固定,用0.4 mm钢丝U法缝合中央腱近断端,将钢丝两端经骨隧道向指骨两侧方穿出引至中节指骨背面,收紧钢丝后,将中央腱近断端重新行腱-骨贴附在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槽内,4周后拔出克氏针内固定。患指保护性主动屈伸指训练,术后6周拆除钢丝内固定后行主被动功能训练。结果10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个月。无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TAM评定,近指间关节伸屈评分5分,优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0%。结论采用骨隧道联合钢丝治疗伸肌腱中央腱止点断裂并缺损重建,能最大限度恢复解剖结构,保留近指间关节功能。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伸肌腱中央腱断裂并缺损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
    • 沙攀; 赵雪雯; 朱浩天; 高崇洲; 刘珅
    • 摘要: 肌腱粘连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治疗棘手,是当前临床上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肌腱愈合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为术后肌腱粘连的防治与功能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防治肌腱粘连的关键在于抑制外源性愈合和炎症反应以及促进内源性愈合。肌腱粘连的发生主要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关,另外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也较为重要。临床上改进缝合方法及早期康复活动对肌腱粘连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其原理与力学载荷对细胞行为的影响相关;材料联合药物是当前防治肌腱粘连的研究热点,现有的防粘连膜主要发挥物理屏障作用,负载药物后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增殖代谢、抗氧化应激、抑制TGF-β等途径可以实现高效抑制粘连。该文就近年来肌腱粘连的机制以及防治手段中手术、康复、材料、药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基础研究的转化应用,为临床防治肌腱粘连提供参考。
    • 景森浩; 邹宾; 郭旺; 常紫东; 梁开鑫; 薛超; 李永平
    • 摘要: VerdanⅠ区伸肌腱解剖结构窄而薄,韧性差,位置表浅,很容易发生撕裂或从止点处撕脱骨折,导致远端指间关节主动伸展功能障碍,如不能及时给予适当干预,可能会引发锤状指畸形,甚至造成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或鹅颈指畸形,既影响伸指功能,又影响美观。该文就伸肌腱Ⅰ区的解剖结构、损伤机制以及锤状指畸形诊断、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林顺; 陈津; 肖杰; 林荆鹏; 韩雪松
    • 摘要: 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基质血管组分(SVF)富含干细胞和多功能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呈现出巨大的潜能,为肌腱损伤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观点和方向。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VF富含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具备促血管生成、抗凋亡、免疫调节等功能,可改善纤维排列结构和提高肌腱生物力学性能。本文就SVF的功能、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肌腱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SVF在肌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拓展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