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糖尿病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89514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环球中医药、世界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5年糖尿病学术年会暨第十六次中医糖尿病大会、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补肾活血法分会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学术会、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等;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文献由1355位作者贡献,包括叶山东、王秋月、胡顺金等。

糖尿病肾脏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0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9514 占比:99.56%

总计:89907篇

糖尿病肾脏疾病—发文趋势图

糖尿病肾脏疾病

-研究学者

  • 叶山东
  • 王秋月
  • 胡顺金
  • 张帆
  • 吕丽娟
  • 张丽
  • 张红
  • 石明隽
  • 刘丽秋
  • 吕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胥雪玲; 刘军; 杨爱华; 王惠芳; 郭丹丹; 刘雪梅; 徐岩
    • 摘要: 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但其确切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也缺乏精准有效的防治措施。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变化及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刺激组、甘露醇对照组,分别于0,12,24,48 h时间点收集各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但甘露醇对照组细胞形态与正常生长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相比无明显改变;②高糖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干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糖组,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③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干细胞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④结果表明,高渗葡萄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干细胞因子,并呈时间依赖性;同时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说明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 胥雪玲; 刘军; 杨爱华; 王惠芳; 郭丹丹; 刘雪梅; 徐岩
    • 摘要: 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但其确切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也缺乏精准有效的防治措施.目的:探讨高渗葡萄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变化及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刺激组、甘露醇对照组,分别于0,12,24,48 h时间点收集各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但甘露醇对照组细胞形态与正常生长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相比无明显改变;②高糖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干细胞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糖组,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③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干细胞因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④结果表明,高渗葡萄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干细胞因子,并呈时间依赖性;同时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说明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 郑应红; 张银银; 胡芷萱; 罗聪; 李新华
    • 摘要: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kidney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以白蛋白尿持续性增加及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白蛋白尿主要依靠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为主的药物治疗,但其对于白蛋白尿及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且许多药物的疗效性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钟婷; 董伟; 綦佩妍; 谢志勇; 王梦洁; 张丽; 梁馨苓; 史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位相中尿红细胞数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经皮肾活检确诊为DKD的患者基线尿红细胞位相、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等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资料。分析患者尿红细胞总数、畸形红细胞数、畸形红细胞率与重要临床指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患者1年内进入终末期肾病或因肾脏原因死亡定义为肾脏终点事件,通过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具有不同程度尿红细胞数的患者间肾脏预后的差异。使用单因素COX分析找出患者发生肾脏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再用多因素COX分析找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4例患者。尿红细胞总数、尿畸形红细胞数与24 h尿蛋白、肾小球病变等级、肾间质纤维化及小管萎缩等级呈正相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蛋白、白蛋白呈负相关。共有88例患者存在完整随访资料,对上述患者进行预后相关分析。以尿红细胞数作1年内发生终点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判断预后的最佳诊断界限值(12 750/mL)。以尿红细胞总数将随访患者分为无血尿组(<8000/mL)、轻微血尿组(8000~12 750/mL)、显著血尿组(≥12 750/mL)3个等级,发现显著血尿组预后明显更差,而微量血尿组及非血尿组之间未见预后差异。单因素COX分析显示显著血尿是D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较高的24 h尿蛋白及血压也增加DKD患者不良预后;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红蛋白、白蛋白是DKD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显著血尿(尿红细胞数≥12 750/mL)、eGFR、舒张压仍是DKD患者1年内进入肾脏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尿红细胞位相中的尿红细胞总数可作为判断DK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肾脏预后有效、易行的标志物。
    • 谢伟楠; 鲍婷婷; 黄一珊; 张莉莉; 赵林华
    • 摘要: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期时,由于需要考虑患者的心、肾功能等,使用药物时会受到限制。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指导下,提出该病的核心病机是气虚络瘀,其病理特点为“虚、瘀、浊”,治疗上提倡将益气活血通络贯穿治疗的始终。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量白蛋白尿期的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用方、用量经验。
    • 赏石丽; 陈靖珊; 孙紫娟; 毕莉娜; 罗莎; 李俊
    •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standard deviation,RDW-SD)、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之间潜在的联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符合临床DKD诊断标准的2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心脏结构改变,根据LVH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LVH组(125例)和LVH组(1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相关临床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DKD患者合并LVH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RDW-SD及PLR对DKD患者LVH的预测价值。结果相关性结果显示:血磷、尿酸、RDW-SD、PL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呈正相关(r=0.187、0.149、0.332、0.445,P44%、PLR(per10)是DKD患者合并LVH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417(95%CI 1.356~4.308,P=0.003)、1.190(95%CI 1.117~1.268,P<0.01)。ROC曲线显示:RDW-SD、PLR、RDW-SD联合PLR是DKD患者合并LVH的预测因子(P<0.0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804、0.826。结论DKD患者RDW-SD、PLR水平的升高与LVH显著相关,二者联合可预测DKD患者合并LVH的风险,因此动态监测RDW-SD、PLR对DKD患者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 孙文文; 梁树超
    • 摘要: 目的分析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DKD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DKD诊断标准,且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透析治疗,研究组进行常规透析治疗联合个体化血液透析。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以及治疗后两组Kt/V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SCr、BUN水平以及Kt/V值水平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个体化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对于DKD患者缓解病情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该治疗方式可以降低心血管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 崔思远; 黄雌友; 沈史伟; 李静; 吕晓双; 姚伟峰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搜集年龄≤65岁、病程≤5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167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NETs主要成分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含量,及UACR、血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纤维结合蛋白(Fn)等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指标间相关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MPO或NE水平对DKD诊断效能。结果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MPO的M(Q_(25),Q_(75))为9.5(8.0,13.8)ng/ml,NE为(339.0(226.0,424.5)ng/ml,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MPO、NE分别为8.7(6.9,11.1)、248.7(194.4,349.9)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蛋白尿组患者[MPO:4.2(3.3,6.4)ng/ml;NE:164.2(107.8,199.4)ng/ml]水平(P值均<0.05)。MPO水平与UACR、BUN、α1-MG、RBP、N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43、0.28、0.16、0.39),NE水平与UACR、BUN、α1-MG、RBP、HbA1c、MPO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27、0.30、0.24、0.20、0.39),与eGFR(r=-0.22)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UN、eGFR、NE、MPO是UACR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诊断DKD,MPO阈值为5.95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0.75;NE阈值为241.40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1、0.96。结论 T2DM患者出现蛋白尿异常时NETs水平较高,其主要成分MPO、NE为UACR主要影响因素,有利于DKD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控。
    • 王硕; 曹月莹
    • 摘要: 目的分析优势内容递增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进行治疗的15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优势内容递增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评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对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盐量控制、水量控制、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等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及健康知识水平等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社会关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周围环境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优势内容递增式健康教育可强化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自身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刘建伟; 王福山
    • 摘要: 目的研究肾气汤加减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阴阳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肾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精神萎靡、大便泄泻、四肢寒冷和面色苍白积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UN和Scr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9.48%(31/39)]低于试验组[97.43%(38/39)](P<0.05)。结论应用肾气汤联合血液透析加减治疗阴阳两虚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以及血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