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仝小林

仝小林

仝小林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5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1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暨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第五届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第四次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等;仝小林的相关文献由280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成娟、王涵、赵林华等。

仝小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5 占比:87.16%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6.42%

专利文献>

论文:21 占比:6.42%

总计:327篇

仝小林—发文趋势图

仝小林

-研究学者

  • 顾成娟
  • 王涵
  • 赵林华
  • 逄冰
  • 周强
  • 赵锡艳
  • 仝小林
  • 杨映映
  • 刘文科
  • 彭智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于同月; 宋斌; 雷烨; 李修洋
    • 摘要: 经方作为中医传承的精华一直被人们所沿用,但要提高临床疗效,药物用量亦是重中之重。历来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的说法。历代医家关于量效关系都有其认识,仝小林院士在继承经典的同时发展了独特的方药用量策略,系统的阐明了量与效的关系及临床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仝小林院士以经典名方为基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与实验相结合,为临床合理选择剂量、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这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中医药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 丁齐又; 金籽杉; 黄一珊; 赵林华
    • 摘要: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多系统性疾病,其中部分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日常波动剧烈,低血糖反复发作,生活质量更是严重下降,糖尿病管理难度增加。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设"态靶因果"辨治方略,在治疗糖尿病等慢性复杂性疾病时常常将"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多渠道、多靶点地调理患者状态,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防治多系统并发症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成人1型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医案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其对这一类复杂疾病的治疗理念及用药经验,为脆性糖尿病伴多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诊疗提供参考。
    • 马晶; 杨映映; 鲍婷婷; 宋斌; 李修洋
    • 摘要: 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医经典理论是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更新的结果,外感热病辨治体系的发展变化史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经典的本质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仝小林院士活用中医经典理论,融汇寒温两派,分别从寒疫、肺毒疫、寒湿疫的角度抗击了流行性出血热、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 郝瑞; 高泽正; 杨映映; 李敏
    • 摘要: 仝小林院士将中医传统藏象理论,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新辨证理论,建立以四焦(顶焦、上焦、中焦、下焦)八系(神、髓,肺、心,脾胃、肝胆,溲、衍)为核心的辨治体系,系统诠释机体生理、病理到临床诊疗的动态演变。文章着重对"四焦八系"中上焦"心系"的生理、病理特征、临床辨证纲领进行论述,以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为例总结仝小林院士特殊见解或独特治法,强调"畅"法在心系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作用。
    • 谢伟楠; 鲍婷婷; 黄一珊; 张莉莉; 赵林华
    • 摘要: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期时,由于需要考虑患者的心、肾功能等,使用药物时会受到限制。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指导下,提出该病的核心病机是气虚络瘀,其病理特点为“虚、瘀、浊”,治疗上提倡将益气活血通络贯穿治疗的始终。通过对仝小林院士治疗的1例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量白蛋白尿期的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用方、用量经验。
    • 张琪棋; 鲍婷婷; 赵林华
    • 摘要: 脊髓炎(Myelitis)是指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所引起的脊髓炎症,会导致机体出现瘫痪、肌力减退,肢体疼痛、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西医多使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多遗留各种后遗症。仝小林院士基于脏腑风湿理论体系,辨证地将脊髓炎归于顶焦髓系的范畴,明确脊髓炎的病因病机是感于外邪、因于邪伏、根于脏腑内虚,针对顶焦髓系病提出首辨刚柔、当分虚实的辨治方法,以扶正祛邪、益精填髓作为脊髓炎基本治则,药物用量方面,主张重剂起沉疴,使用大剂量药物对脊髓炎进行治疗。
    • 马晶; 杨映映; 丁露; 李雅馨; 王蕾
    • 摘要: 仝小林院士以“腔”为界,结合传统中医“三焦”理论,创新性提出“四焦八系”辨治体系。“上焦肺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呼吸、行气血、调水道等生理功能,常因外感和内伤因素而发病,邪气壅闭、宣肃失常、痰瘀内生、邪伏黏膜是其主要发病特征。仝小林院士对“肺系”之感冒、疫病、哮喘、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病症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辨治技巧,临床疗效显著,可为“肺系”病症的中医辨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 唐程; 王涵
    • 摘要: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疼痛难忍,严重者有一定的致残性。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多采取冷水浴局部降温、外用或口服药物、交感神经切除术、脊髓刺激等多学科治疗手段,但常受限于不治本、周期长、成本高等不足。仝小林院士从态靶辨治角度出发,围绕一则红斑性肢痛症病例,提出此患者以寒态为起始,以瘀态核心,其辨病重点在于由寒致瘀血,瘀血阻滞生郁火,郁火散于四旁、蕴于胸中,乃发诸症。仝小林院士将中医临床诊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中的疑难病、罕见病有机结合,拨开表象,揭示疾病本质,把握病机核心,态靶同调、量效并举地展现了态靶理论指导下的疾病辨治脉络。
    • 高泽正; 杨映映; 赵林华
    • 摘要: 通过将中医传统藏象理论与现代解剖学与生理学认识相结合,仝小林院士以四焦(顶焦、上焦、中焦、下焦)八系(神、髓,肺、心,脾胃、肝胆,溲、衍)辨治体系为核心,对机体生理病理到临床诊疗进行了系统梳理。文章着重对“四焦八系”的中焦“脾胃系”的生理病理特征、临床辨证纲领进行论述,聚焦于“运”法在脾胃系疾病诊疗中的核心作用,初步阐释“四焦八系”之“中焦脾胃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 杨映映; 李青伟; 鲍婷婷; 宋斌; 雷烨; 高泽正; 沈仕伟; 王强; 赵林华; 仝小林
    • 摘要: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武汉地区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仝小林院士在一线抗疫60余日。在此期间,他提出和制定了诸多学术观点和实践方案:1)创“三维定性”之法,并依此而将武汉新冠疫情定性为“寒湿疫”。2)针对“寒湿疫”早期,制宣肺化湿之法,并依此开具寒湿疫方,对疫情进行早期截断。3)创“武昌模式”高效有序推行寒湿疫方,将防控重心下沉前移至社区。4)针对“寒湿疫”重症期,发现“瘀热入营”是转重之关键病机,并制定了系列治法。5)针对“寒湿疫”恢复期,提出从“虚、毒、瘀”去辨治的临床策略,并依此制定了恢复期通治方。6)从“分期—分证”的角度,结合“治未病”理论,将“寒湿疫”分为“四期十六证”,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寒湿疫”辨治体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