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石炭纪

石炭纪

石炭纪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799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9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73篇;相关期刊231种,包括沉积学报、地质学报、古地理学报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等;石炭纪的相关文献由1593位作者贡献,包括巩恩普、关长庆、张永利等。

石炭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9 占比:87.14%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4.48%

专利文献>

论文:73 占比:8.38%

总计:871篇

石炭纪—发文趋势图

石炭纪

-研究学者

  • 巩恩普
  • 关长庆
  • 张永利
  • 孙克勤
  • 朱如凯
  • 李永军
  • 刘本培
  • 周志澄
  • 张雄华
  • 范炳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海磊; 雷德文; 江梦雅; 周路; 刘全稳; 王旭旭; 严双江; 刘世民; 陈永
    • 摘要: 利用新采集处理的十余条地震格架大剖面,结合相关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探讨准噶尔盆地中部石炭纪末期构造单元分布及地质意义。通过井震标定与地震不整合面识别,对盆地中部地区石炭系顶部进行连片构造解释,采用层拉平地震剖面方法恢复了石炭纪末期构造单元分布特征。准噶尔盆地中部石炭纪末期存在中央隆起一级构造单元,中央隆起规模大,包含4个凸起和2个凹陷,发育于早石炭世中期,并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处于大幅度隆升与剥蚀状态,是中-晚石炭世盆地西缘、南缘和东北缘三个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的叠置区,控制了上覆二叠系沉积与构造格局的展布。中央隆起区发育多火山口、多期喷发火山岩相系统控制的大规模火山岩储集层,是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最有利的勘探区位于中央隆起的西段和南段。
    • 张雪; 翁凯; 赵晓健; 杨文瑞; 付雪明
    • 摘要: 通过对东天山卡拉塔格石炭纪安山岩进行详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精确厘定了该火山岩成岩时代,探讨了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进一步约束了古亚洲洋闭合时限。卡拉塔格石炭纪地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夹火山岩,其中火山岩以安山岩为主。对安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309.0±3.3)Ma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安山岩为钠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富集LREE,(La/Yb)_(N)为3.10~4.13,δEu呈弱的负异常;微量元素Zr/Yb(6.78~8.76)、Hf/Yb(1.47~1.83)、Zr/Nb(32.06~34.60)的值均接近于岛弧安山岩;元素蛛网图上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K等,亏损Nb,Ta,Ti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样品εHf(t)变化范围较大为-13.1~+14.8,且具高Sr,Yb和Y含量,低Sr/Y值,Ba/La>13,表明安山岩源区以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为主。
    • 丁磊磊; 毛启贵; 李伟; 袁鑫; 姜玉龙
    • 摘要: 东天山雅满苏岛弧的构造属性及演化过程一直存在争议。以雅满苏南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全岩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分析。雅满苏南花岗岩形成于(315.3±3.6)Ma,具高SiO_(2)(74.98%~76.94%),高Na_(2)O+K_(2)O(8.21%~8.49%)特征,A/CNK值小于1.1,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特征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与典型俯冲带一致。Nb/Ta值(6.62~15.79)介于大陆地壳值与地幔值之间。锆石εHf(t)值范围为-8.7~8.7,指示岩浆源区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结合前人研究,雅满苏南花岗岩是晚石炭世康古尔塔格洋向南俯冲过程的产物。
    • 魏丽馨; 杨克成; 毛有明; 赵明; 万杨; 黄显文
    • 摘要: 校育川靖远组含有丰富的头足类、腕足类、牙形石、植物等化石,本次工作在校育川化石产地,共发现化石点4个,化石以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为主。岩石中含丰富腕足类化石,化石较完整,壳饰纹理清晰。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及观赏价值。这些化石对于研究该地区的生物演化、地层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 邵龙飞; 于福生; 王丹丹; 李超
    • 摘要: 为加深对中亚造山带西段石炭纪构造背景的认识,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金龙10井区石炭纪安山岩岩心样品开展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安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为(322.4±1.1)Ma,属中石炭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安山岩属于低钾-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略向右倾,具微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整体相对富集P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等,具有消减带弧火山岩的特征。安山岩的Th/La、Th/Ce和Lu/Yb值均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而接近幔源岩浆的比值。研究区安山岩属于正常的岛弧火山岩,源于富水地幔楔,是由俯冲板片脱水产生的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并对比相近时期岩浆岩,综合认为研究区安山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为西准噶尔残余洋盆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且残余洋盆在(322.4±1.1)Ma时还未完全关闭。
    • 张连昌; 董志国; 张帮禄; 李文君; 彭自栋; 王长乐; 朱明田
    • 摘要: 锰矿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种,寻找锰矿尤其是富锰矿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在西昆仑造山带的西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富锰矿找矿新发现。然而,目前对该富锰矿带的成矿主要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及展布规律等地质问题的认识尚不深入,严重制约了该矿带深部及外围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以典型锰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典型锰矿的成矿特征,总结出西昆仑玛尔坎苏富锰矿带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伸展型边缘盆地、丰富多源的锰质来源、海洋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有机质深度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等;初步建立了“玛尔坎苏式”富锰矿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这对丰富锰矿成矿理论及进一步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谢鑫
    • 摘要: 上期回顾“芦花·安娜事件”过去两天后,吴大超忽然对鸡感兴趣了,他上网、去图书馆、询问老师,用尽一切办法查找关于鸡和鸡家族的历史,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鸟是恐龙变的!“地质年代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四个阶段,显生宙开始于5.7亿年前,至今仍未结束。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几个纪,比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发生在古生代早期。
    • 刘晓春; 胡娟; 陈龙耀; 陈意; 王伟; 夏蒙蒙; 韩建恩; 胡道功
    • 摘要: 榴辉岩常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是鉴别古板块缝合带的重要标志之一.最近,这种特征的变质岩石在海南岛北部被第四系严重覆盖的木栏头地区被发现,其基本特征总结如下:(1)榴辉岩孤立地出露于潮滩鼻潮间-潮下带,主体露岩区域分布的总面积约1.8km2,由片麻理构成的优势构造走向为北东至近东西;(2)榴辉岩经历了顺时针变质演化,从绿帘角闪岩相(620~680°C、0.87~1.11GPa)、榴辉岩相/榴辉岩-高压麻粒岩过渡相(820~860°C、1.70~1.82GPa)、角闪岩相(700~730°C、0.71~0.85GPa)到绿片岩相;(3)榴辉岩的主体(占分析样品总数的65%)具有正常洋中脊玄武岩(N-MORB)属性,少数具有富集洋中脊玄武岩(E-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VAB)属性,初始Sr-Nd同位素成分表明他们来自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4)榴辉岩原岩形成于355Ma之前,进变质和峰期-退变质的时代分别约为340~330Ma和310~300Ma,冷却至金红石U-Pb体系封闭温度的时代为292±6Ma.所以,海南榴辉岩主要是大洋(少数岛弧)玄武岩在石炭纪经高温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由这种特殊的洋壳型高温榴辉岩自身及其引申出的科学问题包括:(1)海南榴辉岩是单体榴辉岩还是榴辉岩集合体?如果是单体,那将是国内出露规模最大的榴辉岩体;(2)海南榴辉岩到底是榴辉岩相岩石还是榴辉岩-高压麻粒岩过渡相岩石?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的压力到底有多高?遍布的深熔作用是发生在温压峰期还是在减压过程中的温度峰期?(3)原岩形成于洋盆还是弧后盆地?其与同时代的金沙江-哀牢山-马江洋和邦溪-晨星弧后盆地具有怎样的联系?(4)榴辉岩起因于大洋热俯冲/增生还是大陆俯冲/碰撞环境?以其为代表的古板块缝合带(可称木栏头或潮滩鼻缝合带)向哪里延伸?(5)东、西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早期演化有无相似之处?海南陆块或其北部或西部地体是否在石炭纪就已与华南陆块碰撞对接在一起?显然,海南榴辉岩对重构全球古特提斯构造带的早期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张晓伟; 童英; 赵辉; 王涛; 郭磊
    • 摘要: 地处中亚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南蒙古东戈壁省广泛出露晚古生代花岗质岩石,对其开展精确的同位素定年和岩石成因研究对深入认识和理解中亚造山带古生代地壳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次研究在扎门乌德和乌兰巴德拉赫地区新识别出了2个早石炭世花岗岩(337 Ma和332 Ma)和2个晚石炭世花岗岩(320 Ma和306 Ma).早石炭世花岗岩SiO2(76.31%~77.79%)和K2O+Na2O(8.23% ~ 8.59%)含量较一致,而晚石炭世花岗岩SiO2(72.65%~76.22%)和K2O+Na2O(7.89%~8.67%)含量变化范围较早石炭世大.两期花岗岩均为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其中U、Th、K、Zr、Hf等元素呈正异常,Sr、Ti等元素呈负异常.全岩Sr-Nd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早石炭世花岗岩具有正εNd(t)(+3.68~+4.09)和εHf(t)(+9.70~+14.90)值、较年轻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 =792~753 Ma)和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 =721~393 Ma),暗示早石炭世花岗岩来源于受地幔作用影响下新生玄武质洋壳的部分熔融,反映了早石炭世地壳增生作用.与早石炭世花岗岩不同的是,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更高的εNd(t)(+1.17~+5.31)和εHf(t)(+13.68~+15.21)值,tDM2=984~ 636 Ma,tDMc=442~344 Ma,说明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幔源新生地壳物质,且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参与.综合已有成果,认为石炭纪花岗岩记录了由早期的洋壳板片回撤导致区域拉张再到后期的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转换.
    • 巩恩普; 黄文韬; 关长庆; 张永利; 王立芙; 杨臻元; 李骁; 王俊杰; 苗卓伟
    • 摘要: 有着海洋"热带雨林"之称的生物礁,是一个由各类生物组成的高级生态系统,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的生物礁都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和古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礁的发展和演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晚古生代冰期对石炭纪生物礁的作用.晚古生代冰期是显生宙以来最为重要的气候变冷事件之一,开始于泥盆纪末,结束于早二叠世,导致全球古气候和古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并对石炭纪生物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在地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虽然已经在晚古生代冰期和石炭纪生物礁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未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两大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受古环境和古气候影响,石炭纪生物礁经历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和演化史,并与晚古生代冰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石炭纪各时期生物礁的繁盛或衰落与气候回暖或变冷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