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知识知晓率

知识知晓率

知识知晓率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5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97411篇;相关期刊188种,包括卫生软科学、中国健康教育、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营养学术会议、第六届传染病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等;知识知晓率的相关文献由89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瑛、刘建国、刘慧等。

知识知晓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42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7411 占比:99.63%

总计:97769篇

知识知晓率—发文趋势图

知识知晓率

-研究学者

  • 刘瑛
  • 刘建国
  • 刘慧
  • 孙治强
  • 张薇
  • 蒋晓丽
  • 马玉霞
  • 高怀敬
  • 魏巍
  • 严复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永吉措毛
    • 摘要: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入选的86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涉及学生、干部、牧民、企业职工等。使用统一问卷调查表进行面对面问答。比较不同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和不同人群结核病特定知识分类知晓情况和分析获取结核病知识的来源。结果:不同人群对结核症状、主要传播途径、关键措施、免费政策知晓率不同,其中干部知晓率最高,分别为75.00%、80.00%、70.00%、80.00%,其次是企业职工和学生,而牧民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分别为35.00%、40.00%、30.00%、35.00%,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的86人中,通过电视宣传获取知识的途径最高,占比66.28%,其次是通过宣传标语和通告,占比62.80%,然后是通过他人处听说,占比58.14%。牧民主要是从医生处获取有关结核病的知识。不同人群结核病发病率不同,其中牧民发病率最高为25.00%,学生发病率为4.54%,企业职工和干部发病率最低为0.00%。结论:不同人群对结核病相关知识获取来源不同,且结核病知晓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结核病知识知晓率高的人群,发病率较低,为了提高公众结核病相关知识,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 吴诗校
    •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护理采取循证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知识知晓率的相关性影响。 方法:纳入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于本院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研究,总计 42 例,依据简单分样法分组,4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n= 21)、实验组(n= 21),参照组给予老年病一般护理,以此为基础,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进行不同护理效果的对比与分析。 结果:①血糖指标: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与之参照组比低(P<0.05)。 ②不良心理:实验组 SAS(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相较于参照组低(P<0.05)。 ③知识知晓率:实验组知识知晓率(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等)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老年糖尿病护理采取循证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其知识知晓率,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维持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张芝
    • 摘要: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结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该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将临床路径应用在健康教育中,比较两组结肠镜检查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肠道清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结肠镜检查知识知晓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依从率为8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和总肠道清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结肠镜检查者健康教育中可提高其结肠镜检查知识知晓率、饮食依从率、肠道清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
    • 王会松; 李淑波; 李芬
    •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建筑工地男性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高危行为发生状况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建筑工地男性流动人员1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总结其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1200名男性流动人员,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083%,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5%,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58%;流动人员对艾滋病知识整体掌握率为85.92%,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流动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0名流动人员中有13.17%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5.0%最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结论:建筑工地男性流动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仍有安全套使用率低、临时性伴发生率高等高危行为,故应继续加强建筑工地流动人员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广以及高危人群艾滋病筛查率,最大程度降低艾滋病发生,避免艾滋病患者在人群中扩散。
    • 张斌; 胡雄; 陈婷; 万晓宇
    • 摘要: 目的 研究自贡市50岁及以上男男性行为者(MSM)的人群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高危行为情况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社会组织、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网络预约等方式在自贡市招募50岁及以上MSM,进行问卷调查、HIV和TP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275名50岁及以上MSM,平均年龄(60.44±8.27)岁,以50~59岁年龄段为主(54.55%),教育程度以小学或文盲为主(47.64%),与女性的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52.73%),主要找男性性伴的场所/方式是茶室/会所(56.00%)。近半年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9年的38.64%上升到2021年的63.64%(Z=2.91,P<0.01);近半年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9年的10.53%上升到2021年的48.15%(Z=2.57,P=0.01)。HIV和TP阳性率分别是20.73%和8.36%,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Z=2.32,P=0.02)。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4.18%,呈逐年上升趋势(Z=2.02,P=0.04);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Z=-4.87,P<0.01),随着教育程度提高呈上升趋势(Z=2.7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教育程度高、有过婚姻(已婚/离异/丧偶)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结论 自贡市50岁及以上MSM人群流动性小,教育程度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HIV阳性检出率较高,存在艾滋病知识与安全性行为“知行分离”的现象。应开展针对性干预策略,减少不安全性行为,控制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
    • 王玮华; 李建勋
    • 摘要: 目的分析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相应数据支持。方法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荣成市13家职业病风险企业中的437名劳动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自制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进行评估,总结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9.08%;知晓合格率为37.53%,调查结果整体偏低。其中性别、年龄、户籍、学历、岗位类型、接害工龄、每日工作时长均会对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产生影响。结论现阶段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及知晓合格率仍偏低,各部门需紧密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对于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及对于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为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 于乐云
    • 摘要: 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本身体质属于较差的弱势群体,在生活中容易受到细菌侵害,而病菌的侵入有很大概率会导致多种妇科疾病的出现。结合相关调查发现,女性对于生殖道感染知识知晓率为42.9%、婚前检查知识知晓率为38.6%,大多数女性都存在生殖健康知识不足、妇科常见病患病率高的现状。因此,为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女性朋友们应掌握基本的妇科常识,以免自己受到妇科疾病的侵害。
    • 江艺芬; 邱金花; 李亚细
    •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选择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分析患者当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状况,设定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目标,分析原因并制订对策;实施对策后,采用问卷调查12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高于活动前(P<0.05);目标达成率为148%,进步率为15.8%;圈员品管手法认识、沟通与协调能力、责任心、积极心、荣誉感、和谐程度、团队精神及面对问题的勇气等方面均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提升科室团队精神有积极作用。
    • 周爱民
    • 摘要: 慢性病是一组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的疾病[1].当前,慢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威胁中国14亿人口早年死亡的重点原因[2].《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慢性病防控放在了重要位置,其是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3].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在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4].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被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基层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方面还存在慢性病知识知晓率低、控制率低[5].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上存在人才队伍不足、全科医生较少、知识和技术更新不及时、服务水平及能力不高、管理内容不完整等问题[6].基层慢性病患者也存在接触健康教育机会少、形式单一、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等现象[6].且基层医防融合实践模式尚未明确,专科建设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基层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形成.因此,本研究基于调研分析某地3年来基层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及数据,以期为逐步落实基层患者医防融合,提升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基层慢性病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 彭丽娟; 王小桃; 张小媚; 罗蓉蓉; 卢济阳
    •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单纯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纹钢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单纯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纹钢钉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组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知识知晓率.结果:试验组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手法复位经皮空心螺纹钢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