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

职业卫生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422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安全科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82篇、会议论文315篇、专利文献36796篇;相关期刊750种,包括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职业卫生与病伤、中国卫生监督杂志等; 相关会议94种,包括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广东省职业健康协会第二届学术交流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等;职业卫生的相关文献由623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移民、张敏、李涛等。

职业卫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82 占比:9.03%

会议论文>

论文:315 占比:0.77%

专利文献>

论文:36796 占比:90.20%

总计:40793篇

职业卫生—发文趋势图

职业卫生

-研究学者

  • 刘移民
  • 张敏
  • 李涛
  • 梁友信
  • 俞文兰
  • 杨培记
  • 吴安生
  • 王志勇
  • 余善法
  • 顾祖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成君; 赵雁林
    • 摘要: 职业接尘人群和尘肺病患者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我国采矿业从业人员众多,但目前尚未针对这一高风险人群系统地实施结核病防治措施。笔者回顾了矿工和尘肺病患者人群中的结核病疫情状况以及国内国际的现行防控策略,提出应建立结核病防治和职业病防治体系之间的合作,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全面落实矿工中的各项结核病防治措施。
    • 张燕焕
    • 摘要: 为了了解安宁市工业企业劳动者对职业卫生相关权益的知信行现状,促进劳动者正确主张健康权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职业卫生相关权益知信行进行定性定量调查,对影响劳动者职业卫生满意度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劳动者职业.卫生相关权益知晓率为50.2%,维权意识不强,愿参加相关培训的占86%,对现企业职业卫生满意率32.1%,满意度与企业的经济类型(OR=2.617,95%CI:1.184~5.783)、规模(OR=0.064,95%CI:0.007~0.607)、职防工作开展年限(OR=0.344,95%CI:0.162~0.730)以及劳动者的年龄(OR=6.8,95%CI:1.449~32.312)密切相关;劳动者是否参加培训对职业卫生权益知晓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劳动者现有知晓率水平不足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改善对职业病防治的态度与行为,需大力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正确引导劳动者主张健康权利。
    • 郭春丽; 刘海洪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职业病病患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择本中心随访管理的140例尘肺病患为研究主体,2019年1月研究开始,并于2020年1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病患划分成(70例)的常规组以及(70例)的试验组,予以常规组病患常规指导,予以试验组病患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对比每组病患教育前以及教育三个月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Borg得分;疾病知晓率;治疗依从性。结果教育前两组病患FEV1、FEV1%以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三个月后试验组病患FEV1、FEV1%以及FEV1/FVC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组内教育三个月后FEV1、FEV1%以及FEV1/FVC水平均高于教育前(P0.05);教育三个月后试验组病患Borg得分低于常规组,并且同组组内教育三个月后Borg得分均低于教育前(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病患疾病知晓率依次是97.14%、85.71%(P<0.05)。试验组与常规组病患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分别是88.57%、75.71%,用药依从性分别是94.29%、81.43%,氧疗依从性分别是91.43%、77.14%,良好生活方式依从性分别是92.86%、81.43%(P<0.05)。结论对尘肺病病患开展职业卫生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其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疾病知晓率以及依从性,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 王继刚
    • 摘要: 目前主流的粉尘治理方式对综掘工作面产尘机理及尘源特性研究有所欠缺,传统的除尘措施对工作面粉尘第一时间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引入粉尘捕捉系统工艺,在程庄煤矿进行了实地试验,经过测试,降尘率达到90%以上。该方法具有降尘率高、实用性强且投入成本低的优势。
    • 劳少泉; 陆敏芳; 苏小媚; 陈健安; 黄应和
    • 摘要: 目的分析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现状,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佛山市2020年1—12月期间已进行工商登记的企业目录中随机选取80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分析800家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情况。结果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占比最低(15.25%),占比最高的项目为制订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可达74.38%。余下各项指标占比范围波动在15.38%~67.38%。所有职业卫生管理指标在大中小型企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共统计出甲级企业488家,乙级企业200家,丙级企业112家。结论2020年佛山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中型企业其次,且甲类比例最多、乙类次之、丙类最少,重点加强甲类的监管应强化对中小企业职业卫生的管理力度,旨在降低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保障劳动者健康水平。
    • 马新朝
    • 摘要: 从地坑管道安装焊工使用背部充氩气保护焊方式窒息死亡事故、核压力容器制造厂16名焊工体检发现的各种职业病入手,对焊接职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焊接过程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所产生有害气体及烟尘对人体的职业伤害、未辨识环境的安全作业条件造成的危害、管理重视不足的危害,提出了注重劳动强度改善、优化焊接工艺、监测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实现个人预防及医疗防护、严格焊接工艺纪律,形成通过提升职业健康意识、分析隐患、采取治理措施来保证职业健康卫生的防治方法。正确应用安全管控方法可有效预防焊工发生职业卫生事故。
    • 宋加毅; 尤德宏
    • 摘要: 目的实验室通过参加能力验证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自我的检测水平进行检测对比。方法收集无锡市职业病研究所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2016—2020年参加能力验证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实验室参加的能力验证共涉及4类样品、21个项目、39份样品,且全部通过。结论通过连续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日常工作更加规范、高效,能力水平更加精准。
    • 吕利枝; 赵茜; 陈章健; 马文军; 何丽华; 王云
    • 摘要: 目的评估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微课开发利用的动因与方向,为引入微课教学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10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观察法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7份。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对现场调查工作的全局认识不够充足”“职业卫生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不多”“容易遗忘前次课程内容”等问题。66.2%的学生希望将微课应用于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学生希望制作成微课的课程内容有职业卫生调查工作示教(84.4%)、仪器使用与操作方法(77.9%)、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知识框架与要点(64.9%);学生希望的微课组织结构包括知识内容条理呈现(90.9%)、操作内容视频呈现(88.3%)、教学总结(61.0%)、教学导入(55.8%)、思考题(40.3%);最受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是微信公众号。结论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微课是实验课程良好的补充教学方式。学生对于引入微课教学持支持态度,应依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设计开发微课,将其引入实验课程教学,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 刘健; 王晓梅
    • 摘要: 信息化手段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讨论了“职业卫生”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施、考核方式;此外讨论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职业卫生”作为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实施具有实践意义。
    • 汪运; 蒋结梅; 彭中全; 徐一雷; 张立; 田平
    • 摘要: 目的了解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员工的职业健康知识知晓和需求情况,为改善行业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轨道交通企业的854名一线员工,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职业卫生与健康知识认知、生活方式、职业卫生与健康知识的需求调查。结果员工对毒物进入人体途径的知晓率较高(87.6%),对职业病概念的知晓率较低(45.1%);对吸烟有害健康的知晓率较高(98.7%),对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的知晓率较低(39.6%)。不同性别、岗位和文化程度的员工对《职业病防治法》、毒物进入人体途径、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高血压是否有症状、艾滋病传播途径等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规律性体育锻炼的员工有31.3%,口味偏咸和偏好油腻饮食的员工分别有35.2%和38.1%。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需求列前三位的项目,员工的需求率均在90.0%以上。结论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一线员工对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不均衡,需求度较高,不良生活方式有待改善。应采取健康促进和干预措施,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