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皮疹

皮疹

皮疹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3篇,主要集中在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55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80篇;相关期刊685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全科护理、皮肤病与性病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等;皮疹的相关文献由3871位作者贡献,包括崔慧娟、等、杜德兵等。

皮疹—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55 占比:94.02%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1.93%

专利文献>

论文:80 占比:4.05%

总计:1973篇

皮疹—发文趋势图

皮疹

-研究学者

  • 崔慧娟
  • 杜德兵
  • 徐虹
  • 林丽珠
  • 林洪生
  • 刘杰
  • 包佐义
  • 张娟
  • 张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彭元洪; 钟晓武; 青玉凤; 游智骁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多器官受损。皮肤损害是此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颧部红斑、盘状红斑是此病的典型皮疹,但临床中有部分患者皮疹不典型,当患者以不典型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时,极易出现误诊及漏诊,从而延误病情。本科收治1例以全身散在皮疹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现将治疗经过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 孙悦; 李岱峰; 张寅丽; 贺世豪; 李天方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首发症状皮肌炎(DM)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36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发症状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皮疹组、肌无力组、关节炎组、呼吸道症状组和非典型症状组。分析各组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结果在136例DM患者中,皮疹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是呼吸道症状、关节炎、肌无力和非典型症状。皮疹组的抗转录中介因子1γ(TIF1γ)抗体阳性率高于关节炎组和呼吸道症状组(P<0.05)。非典型症状组的抗TIF1γ抗体阳性率也均高于关节炎组和呼吸道症状组(P<0.05)。呼吸道症状组间质性肺炎(ILD)的发生率高于皮疹组和非典型症状组(P<0.05),且呼吸道症状组的用力肺活量(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率(DLCO)低于皮疹组、关节炎组和非典型症状组(P<0.05)。结论皮疹是DM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不同首发症状组在肌炎抗体类型、ILD阳性率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方面存在差异。
    • 朱晓芸; 周家程; 罗毅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并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出治疗EGFRIs所致皮疹的适宜药物。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Excel软件对所有纳入文献的中医药临床试验所用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及规律探索。治疗组:采用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常规西医治疗。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37篇,236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95%CI(3.86,5.83),P<0.0001]。结论中医药治疗EGFRIs相关皮疹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和安慰剂治疗。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有限,尚需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
    • 曾慧明; 丁滨; 罗利琼
    • 摘要: 前言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的发现,对肿瘤的治疗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ICPIs是通过激活肿瘤的免疫应答,恢复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目前,ICPIs已被广泛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等疾病的治疗,且被证实可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 胡珊
    • 摘要: 目的分析和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红斑狼疮活动度、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水平、C3补体、康复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红斑狼疮活动度和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低于对照组,C3补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轻度降低、头晕不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能够有效降低红斑狼疮活动评分和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有效提升C3补体水平,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 乔卫林; 李海燕
    • 摘要: 目的分析克咳片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克咳片不良反应2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123例,女性患者106例,男女性别比为1.16∶1;15~44岁患者占比最高(54.15%);一般ADR病例报告数量最多,162例(70.74%),其次为新的一般65例(28.38%);ADR主要表现在皮肤系统,主要症状为皮疹(44.59%),其次是瘙痒(19.75%)。结论明确了克咳片ADR的特点,建议规范临床使用,修订说明书,有助于减少或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舒琳琳; 廖修用
    • 摘要: 恶性肿瘤合并肾衰竭的患者在透析中常需抗肿瘤治疗。在抗肿瘤药物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能有效恢复T细胞对肿瘤杀伤功能,目前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由于PD-1抑制剂临床使用时间不长,对其不良反应存在认识不足,尤其是在血液透析这类特殊人群中,目前文献未见相关不良反应报道。
    • 侯伟; 刘化琛; 张洁; 王亚坤; 刘皓璐; 田利远
    • 摘要: 目的:以皮疹特点为切入点,依据中西医理论基础,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预后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确诊的5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及皮疹特点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皮疹数个组与皮疹较多组,5 d内皮疹仍鲜红组与5 d内皮疹已灰暗组,比较组间资料。结果:54例患儿中,存活组37例,死亡组17例,两组相比,死亡组患儿皮疹部位较少,皮疹数量较少,皮疹颜色较灰暗(P 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皮疹特点不同,其并发症及预后不同,可结合中西医理论采取综合治疗。
    • 林飞; 郑红刚; 周雍明; 李丛煌; 高劲; 于惠博; 朴炳奎
    •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寻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及靶向治疗导致皮疹患者的用药规律,用客观数据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联机处理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朴炳奎教授临床诊疗电子信息化模板的数据库中37例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含14例皮疹患者)。结果:通过数据挖掘,显示出朴师处方的核心思想以益气健脾为主,结合化痰祛湿、清热解毒为治则,体现出扶正与祛邪、辨病与辨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学术思想。结合专家访谈的形式,确立解毒消疹方的组成。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朴师治疗肺癌的扶正固本、祛邪解毒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得到了相互印证;确立了解毒消疹方的组成,即白芍、金银花、地肤子、蝉蜕。
    • 朱晓菊; 赵玲; 吴美慧
    • 摘要: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能减少血管损伤及患者反复穿刺所受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被广泛使用。但在实施过程中,置管点周围皮肤可出现各种并发症,如穿刺点渗血渗液、接触性皮炎等,以皮疹较为常见。轻度皮炎患者仅出现局部瘙痒症状,中重度患者会出现皮疹与水泡等情况,反应严重时甚至会诱发急性败血症,因此医务人员应给予穿刺部位皮肤更多关注。本研究就PICC术后皮疹及防控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PICC术后相关皮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