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2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病程中常见的伴发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现代医学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现代医家根据自身临床实践对辨证分型各有见解,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多数学者认为癌性发热虚证以气、血、阴、阳亏虚多见,实证以湿、毒、瘀多见。癌性发热产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临床治疗的多样性。为了寻求一种临床运用可重复性较强的治疗方法,人们展开了对传统方药治疗本病的研究。小柴胡汤、益气温阳方、血必净注射液等。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通过个体化辨证论治,具有药效维持时间长、毒副反应少(或小)、不易复发的特点,对控制患者病情,延缓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 摘要:扶正培本,是基于肿瘤的"内虚"理论而确立的一大治疗法则.扶正培本,其目的是通过对肿瘤患者的阴阳气血的扶助与调节而改善其"虚证"状态,提高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达到祛除肿瘤的目地.本文基于中医理论对肿瘤的论述及临床的目前研究,对扶正培本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临床实践,我国学者逐渐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了明确的共识,随着现代技术,分子生物研究水平的不断进展,扶正培本治理论不断得以丰富和证实,扶正培本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机制亦日渐清晰,中药组方的灵活性和成分的复杂性以及用药的个体化,决定其抗肿瘤效应可能是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结果,要发挥中医整体治疗和扶正的优势,同时结合现代治疗手段,结合个体特点和肿瘤发展的不同时期,合理制定攻补的治疗策略和处方用药。
  •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扶正抗癌方干预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患者的预后相关因子.rn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吴万垠教授门诊以及病房接受扶正抗癌方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病例,通过对生存时间可能产生影响的个人临床特征、肿瘤及治疗相关因子共39项进行预后因素分析.rn 结果:截至2016年3月1日,共纳入113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4月(95%CI:32.0-40.8月),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6.5%、12.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PS评分、体重减轻、原发肿瘤大小、合并胸水、病理类型、淋巴结分期、中医证型、扶正抗癌方干预时间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中医证型、扶正抗癌方干预时间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其中,PS≥2分、原发肿瘤>7cm、N3、气阴两虚型、热毒炽盛型、扶正抗癌方干预时间≤24个月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的预后危险因子.rn 结论:PS评分、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中医证型、扶正抗癌方干预时间能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长期生存.另外,中药扶正抗癌方在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时间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阿霉素脂质体靶向性的影响.rn 方法:建立Hepal-6小鼠肝癌皮下转移瘤模型,待肿瘤平均体积达200mm3时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NA,5mg/kg)组、贝伐单抗组(bevacizumab injection,BV,5mg/kg)(阳性对照组)和对照组(Normal saline group,NS,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小鼠在分别给予各组对应药物13天后,分别联合给予阿霉素脂质体(doxorubicin hydrochloric liposomes,DOX,8mg/kg),24小时后处死小鼠剥取肿瘤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阿霉素脂质体在肿瘤组织内部的渗透距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肿瘤组织中DOX浓度.此外,上述各组小鼠分别于给药第7天联合使用阿霉素脂质体(8mg/kg),14天后比较各组疗效的差异.rn 结果:各组在小鼠处死前24h尾静脉给予阿霉素脂质体后,(1)肿瘤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中DOX渗透距离,结果显示:阿霉素脂质体沿着肿瘤血管分布,随着离血管的距离加大阿霉素脂质体的分布逐渐减少;与NS组比较TAN组和BV组药物渗透的距离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11,P<0.05);虽然,TAN组阿霉素脂质体渗透距离较BV组小,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82,P>0.05);(2)HPLC检测肿瘤组织中DOX的输送量,结果发现:与NS组比较,各组的阿霉素脂质体含量均增高(P<0.001),TAN组肿瘤组织中的阿霉素脂质体含量较BV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在各组给药第7天联合使用阿霉素脂质体,实验终点时比较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发现:与NS组比较,单药贝伐单抗组和单药丹参酮ⅡA组抑瘤效果不明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阿霉素脂质体组有一定的抑瘤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贝伐单抗和丹参酮ⅡA分别联合使用阿霉素脂质体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具有明显的抑瘤效果,与单药阿霉素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虽然,结果显示在贝伐单抗与阿霉素脂质体联合使用时抑瘤效果更明显,但这两种联合方式之间肿瘤体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阿霉素脂质体能够达到协同治疗效果,这一结果可能与丹参酮ⅡA增加了DOX在肿瘤组织内的穿透性及组织输送量,即增加了DOX在肿瘤组织内的靶向性有关.
  • 摘要: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本篇试从《伤寒论》有关的水饮治法中,探讨其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治疗提供的思路,文章指出《伤寒论》中水饮治法,无论是解表外散、温中化饮,清热利水,还是峻下逐水均是给水饮之邪以出路。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为有形水饮之邪,或上犯而致咳嗽气喘;或内阻致胸闷胸痛,腹胀腹痛;或流入下焦致小便不利;或犯溢肌肤致全身水肿。临床医师常用引流排水,此为使水邪有出路的直接范例。然而这种方法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虽可暂缓水饮急迫之势,但是,水邪很快又会泛滥。临证之时,若能宗仲景水饮大法,辨病辨证施治,则能标本兼顾,祛除水饮之邪,减轻或消除相关症状体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治未病"最早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径》,古人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在临床将治未病的中医思想巧妙的引入到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疾病中,并将其分为未病先防、治病于初、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层次.临床多年实践证明: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用来指导治疗肿瘤,有治疗成本低,远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消积饮联合替吉奥在ⅢB/Ⅳ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中的疗效.rn 方法:29例一线含铂双药化疗4-6程后病情未进展的中晚期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单药组.单药组予替吉奥维持,联合组在予替吉奥联合消积饮维持治疗,直至肿瘤进展,定期随访生活质量.rn 结果:联合组PFS较单药组有延长趋势(3.81±0.85个月vs2.34±0.31个月,p=0.08).根据EORTC-QLQ-C30量表,联合组治疗后在角色、情绪、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单药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在生活质量的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单药组(78.6%vs.33.3%,p=0.018).根据EORTC-QLQ-LC13和FACT-L评分,联合组较单药组在躯体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模块和EORTC-QLQ-LC13综合评分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在情感状况、肺癌特异模块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单药组均未见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rn 结论:消积饮联合替吉奥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未进展的ⅢB/Ⅳ期NSCLC患者较替吉奥单药维持可改善生活治疗,并且有延长PFS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国家级名中医魏克民教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事业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脾肾潜方治疗,并从细节上加减化裁,魏老自拟三仙三黄汤为基础方,功能健脾益肾,补气行血祛瘀,临症灵活加减运用,获益良多。方药由10味中药组成:黄芪、黄精、黄苓、仙灵脾、仙茅、仙鹤草、鸡血藤、当归、丹参、川芍,从肾调治,补益先天,兼证调治,巩固疗效,从脾调治,补而不滞,结合实例证明该法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 摘要:目的:观察金水六君煎防治化疗药物致急性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不同病种均选用不同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期间同时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等防治消化道反应.治疗组同时加用金水六君煎治疗.两组均28天为1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消化道反应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rn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7.5%、65.0%(P<0.05);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2.5、60.0%(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n 结论:金水六君煎具有保护胃肠粘膜作用,能有效防治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反应,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NCCN指南确定化疗方案与药物剂量,试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消癌平注射液60ml/天,每日1次,连续应用10天,观察21天,收集病例资料,共纳入病例26例,其中试验组12例,对照组14例,对凝血相关指标、高凝状态发生情况、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rn 结果:;两组病例凝血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均无血栓栓塞症发生.rn 结论:一周期化疗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凝血相关指标无影响,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未增加患者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
  • 摘要:贾英杰教授认为"虚"、"毒"、"热"是癌性发热的病机关键,总体表现为"营阴亏虚,毒热蕴结".临证时,往往从阴虚、毒热入手,善用攻补,虚实兼顾,用药注重脾胃,不滥用苦寒,且时时注意顾护津液,并自拟癌热宁方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气机升降理论是指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之一.花宝金教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肿瘤发生的基本病理过程.花宝金教授认为乳腺癌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为情志因素、脾胃虚弱以及冲任不调导致气机升降失司,进而引起清浊之气郁滞,最终形成痰、瘀、毒等肿瘤病理产物而导致本病的发生.治则治法上以调肝、调脾胃、调摄冲任相互结合,以恢复气机升降的平衡,这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摘要:从理论上阐述温病学说中"养阴清肺活血法"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关系与防治原则.伤阴化燥贯穿放射性肺损伤发展的始终,如何治疗干预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所以"养阴清肺"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基本大法,再根据症状分期的差异佐以活血通络.本文在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针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分期作浅要的方证分析,提出邪在卫表,辛凉甘润,润燥生津;邪入气分,清气逐郁,泄热保滓;邪热入营,清营透热,滋阴生津;邪入血分,凉血活血,增液救阴.
  • 摘要:目的:癌症患者晚期出现恶液质极为常见,表现为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系列虚弱症状.采用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思想重视后天之本,同时兼顾先天之本,固护人体元气来治疗癌症恶液质来观察其疗效.rn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癌症恶液质患者随几分为2组,A组(中药治疗组)予以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行中药每天2次,早晚饭后30分钟服用,共治疗14天.B组(对症治疗组)予以营养支持治疗.rn 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对症治疗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及对症治疗组在治疗癌症恶液质消瘦、气短、乏力、纳差、腹胀5个方面均具有降低症状积分的作用.治疗后,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较对症治疗组在消瘦(P=0.048,P<0.05)、气短(P=0.038,P<0.05)、乏力(P=0.007,P<0.05)、纳差(P=0.040,P<0.05)4个方面具有改善作用,而在腹胀方面中药治疗组较对症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120,P>0.05).rn 结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思想指导下采用益气健脾、补肾益精功效的中药治疗癌症恶液质具有明显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近年来抗血管靶向药物探索性的应用于临床,但目前针对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仍多处于研究阶段.为明确抗血管生成治疗与肺癌肿瘤细胞微环境的相关性,本文以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的关系、中医药抗血管生成治疗对肺癌肿瘤细胞微环境的影响为出发点,检索近3-5年中英文文献,总结中西医抗血管生成治疗与肿瘤细胞微环境的相关性.大量临床实验已证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具有良好前景,而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的抗血管生成机制,使其具有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潜力,如何使二者发挥协同作用是目前临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摘要: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连续纳入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EGFR敏感突变患者9例,非敏感、不突变患者9例,状态未明者42例.治疗方案均为扶正抗癌方汤剂(200ml,P0,bid)联合厄洛替尼(150mg,P0,qd).结果:全组ORR为25.0%,DCR为81.7%,mPFS为9.6个月,1年生存率为77.0%.毒副反应方面,皮疹和腹泻最常发生,发生率分别为48.3%和26.6%,均为Ⅰ-Ⅱ度,可控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大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无法耐受联合化疗.卡培他滨/希罗达是一种口服氟嘧啶甲氨酸酯剂新药,它是5-氟尿嘧啶的前体,是单药一线治疗晚期CRC的理想用药.中医辨证论治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病变不同阶段施行个体化治疗,这与现代医学的精准医疗有着相同的核心理念。中医药与卡培他滨适时恰当的联用能改善临床症状、防治毒副反应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化疗耐受性,防抑复发转移,有效延长晚期结直肠癌的生存期,在肿瘤的预防与治疗上蕴藏良好的效果和巨大的潜力。
  • 摘要:本文就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中药开发研究有两条途径,第一是从单一植物中提取一种有效成分一单体化合物(如青蒿素、长春花碱等)或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物(如银杏叶片等)。第二是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研究,这将是中国中医药开发的主流,研究中药复方一物质基础一化学成份一药效一机理,必须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提高研究水平。要面向临床,面向生产,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开发利用出发,从国际接轨出发,创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体地讲即选择临床疗效确切,作用目标明确,药味相对稳定,构方药味的化学基础研究相对清楚的复方为模板;在揭示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问的内在联系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化学成份研究与药理研究相结合,从三个层次(药味、有效部分、化学成份)基本讲清复方药效的二物质基础,对复方中的有效部分尽可能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进行药理水平上的药理和机理分析。可采取血清药理学和血清化学相结合,三点同步分析法、三维曲线多靶理论等研究方法。然后对各有效部分进行指纹图谱定性,指标成份定量,作为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的方法,易为国际医药界所接受,也有助于中药复方开展更高层次的研究。
  • 摘要:中西医学融合创新,有助于中医在"西病中证"模式下开展治疗.笔者总结提出"扶正为本,适时有度,全程调神,随证而治"为中医辨治肿瘤的治则,临诊当注重病证结合,灵活运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疏肝解郁,温阳通络"抗癌四法":根治期以健脾补肾为主,兼顾化解癌毒;随访期当四法并用,防复防变;姑息期可四法并用,或重用温阳.最终以人生存为目的.
  • 摘要:目的:观察短期内服用辨证中药预防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无病生存时间的因素.rn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女性术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155例,按1∶1分为中药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治疗组辨证服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无针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常规随访,两组患者均定期复查.选择9个可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rn 结果:中药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6%、12.7%、20.6%,对照组分别为3.9%、21.7%、33.8%,即中药组1、2、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97.4%、87.3%、79.4%,对照组为96.1%、78.3%、66.2%.两组患者1年、2年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3年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的主要因素:治疗方式及淋巴结转移状态不同.rn 结论:通过口服辨证中药治疗能有效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减少复发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 摘要:刺芒柄花素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甲氧基异黄酮,是黄芪、鸡血藤、甘草、葛根等重要的有效活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刺芒柄花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过敏、降脂、等药理作用,尤其对绝经后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的心血管事件、骨质疏松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刺芒柄花素在肿瘤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众多新报道.本文通过MEDLINE数据库检索文献,着重介绍刺芒柄花素防治肿瘤的研究进展,实验研究证实刺芒柄花素能够通过PI3K/AKT,MAPK,P38等途径上调BAX/Bcl-2,促进凋亡,降低cyclinDl,阻滞细胞周期于GO/G1期,并通过降低MMP减低细胞迁徙和转移的能力。尤其对ER Pg性的肿瘤细胞有特殊的抑制作用,可能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作用于ER,上调ERp,下调ERa有关,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并有抗氧化作用可能预防肿瘤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癌核心处方的数据挖掘方法,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价,验证核心处方的有效性及可用性.方法:收集2013-2015年龙华医院门诊诊治的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基于遗传算法的数据挖掘研究.将通过数据挖掘发现的具有中医药理论内涵的核心处方,进行干预C57BL/6近交系小鼠Lewis肺癌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挖掘出核心有效处方1张,由生黄芪、北沙参、天冬、麦冬、象贝母、桔梗、石上柏、夏枯草等药物组成;研究证明核心处方可抑制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的瘤体生长(P<0.05).结论:遗传算法是中医药治疗肺癌核心处方的数据挖掘的有效方法.
  • 摘要:前列腺癌是一种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在不断升高.内分泌治疗是目前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治疗的进行,1-2年后极大多数患者都将逐渐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贾英杰教授将前列腺癌基本病机归纳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并认为"虚、毒、瘀、湿"是该病病机的核心,以扶正,解毒,祛瘀,利湿为基本治疗大法.阻断拦截病邪急速传变是贾师"截断疗法"的中心思想;药重于病,速截病势;通腑逐邪,解毒祛瘀;旺气起疴,扶正抗癌;先证而治,未雨绸缪是贾师灵活运用"截断疗法"的具体体现.贾英杰教授运用"截断疗法"治疗前列腺癌,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益肺消结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n 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P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益肺消结汤治疗,两组均21天为一周期,两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变化、两组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SF-36调查问卷评价及不良反应变化.rn 结果: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7.5%和63.3%(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SF-36问卷评分比较,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及整体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益肺消结汤配合化疗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目的:评价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随机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rn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 Library、SCI,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5年11月,并补充使用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纳入有关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疾病缓解率、中位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效应量,各效应量以95%置信区间(95%CI)表示,用RevMan5.3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共486例病例,meta分析。rn 结果:与单纯放疗相比,鸦胆子油乳联合放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缓解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低.rn 结论:鸦胆子油乳能提高脑转移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保护免疫功能,减轻放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治疗方案对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n 方法:病例来自湖南省内5家三甲医院,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193例,分为治疗组99例,对照组94例,两组均接受6个周期国内常用FOLFOX方案辅助化疗,治疗组同时按照中医治疗方案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不再接受系统的中医药治疗,观察并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并统计1、2、3、4、5年生存率.rn 结果:无病中位DFS治疗组为36.6月,对照组为28.2月,(P<0.05).1、2、3、4、5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9.0%,84.8%,68.7%,66.7%,65.7%,对照组分别为:97.9%,74.5%,57.4%,43.6%,42.6%(P<0.01).rn 结论:大肠癌术后进行系统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无疾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
  • 摘要:恶性腹水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目前中医对于恶性腹水的发病机制以肝脾肾或气血水为主,但这两种理论均不能完整的体现恶性腹水患者的特征.因此,文章从癌毒角度讨论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指出在治疗恶性腹水时,应当从癌毒的特性入手,应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 摘要:本文从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源流、病因病机发挥、治法方药、加减用药以及验案等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为临床更加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提供了一定思路.恶性胸腔积液(MPE)可能在几乎所有恶性肿瘤的晚期出现,尤其以肺癌为主,约占MPE发生原因的1/3,其次是乳腺癌和淋巴瘤[1].肝E的发生往往提示着肿瘤播散或病情进展至晚期,预后一般不良.中医药在MPE的治疗中发挥着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特色之一,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高龄、体弱病人,特别是不能手术、化疗的病人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疗效性和安全性较高.中医药能通过多靶点全方位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胸水渗出,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而且毒副作用小。
  • 摘要:目的:研究"龙牛补骨颗粒"防治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临床效果.rn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应用AIs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17例),两组均并服用钙尔奇D片(含元素钙600rmg和VitD3125IU),每日l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龙牛补骨颗粒"9g,每日1次,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颗粒9g,每日1次,连续服药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用药6个月后患者BMD水平,骨矿物质密度T值、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骨矿物质密度T值、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n 结论:"龙牛补骨颗粒"可减轻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量丢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肾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肾癌,多从辨证论治出发,选方用药.笔者认为,采用中医分级辨治肾癌,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疾病的特点,进行辨证,治疗上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条理化,临床常常取得不错的效果.肾癌基本病机,脾肾两虚,痰瘀互结,积聚成毒,治疗以健脾益肾,祛瘀解毒,软坚散结为法;肾癌术后,气血两虚,瘀毒互结,治疗以益气养血,祛瘀解毒为法;肾癌肺转移多见肺气亏虚,痰湿蕴肺,治疗以补肺益气,化痰止咳为主;肾癌骨转移多见肾虚精亏,瘀血阻络,治疗以补肾益髓,活血通络为法;肾癌靶向药物治疗后皮疹,轻者疏风透疹,中度凉血解毒,重则加用补气养血,透脓之品;靶向药物后腹泻轻则健脾化湿,重则温补脾肾,固肠止泻;肾癌终末期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 摘要:目的:评估健脾活血解毒方联合上肢功能锻炼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BCRL)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健脾活血解毒方+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上肢功能锻炼.4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侧上肢周径大小、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rn 结果:1.在改善患侧上肢水肿程度方面,治疗组有效率77.42%,高于对照组5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肩关节活动度方面,两组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治疗后前屈、后伸活动度增加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外展、内收方面,两者没有明显差别(P>0.05);3.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7.10%)高于对照组(6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健脾活血解毒方联合上肢功能锻炼能够减轻患侧上肢水肿,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而又十分有效的方法,适合临床应用与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利湿化瘀方"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rn 方法:用MTT法检测"健脾利湿化瘀"方药拆方中的有效部位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和Du-145增殖的影响;用划痕愈伤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拆方中的有效部位对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浸润的影响.rn 结果: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扶正治疗组(拆方1:黄芪、刺五加、补骨脂)、化瘀治疗组(拆方2:姜黄、大黄、王不留行)、解毒治疗组(拆方3:白英、蛇六谷)对DU-145细胞抑瘤率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化瘀治疗组对DU-145细胞、PC-3细胞抑瘤效果最佳.通过细胞侵袭实验研究,运用化瘀治疗组中药作用后,DU-145细胞、PC-3细胞的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通过细胞划痕实验研究,经化瘀治疗组中药处理后,PC-3细胞、DU-145细胞的迁移距离减小.rn 结论:"健脾利湿化瘀方"各拆方组比较,其中化瘀组能最有效抑制DU-145细胞、PC-3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可见该拆方成分有利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跃与复发转移.
  • 摘要:猫爪草是清热解毒中药,药理作用中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成分复杂多样,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集中探索猫爪草中各成分的抗肿瘤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猫爪草浓度的增加,癌细胞的EGFR、MMP-9的阳性表达呈减低趋势,因此猫爪草总皂苷可通过抑制EGFR及MMP-9的活性,从而使得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减缓,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摘要:冯正权教授认为,乳腺癌根本病机为正气亏虚,肝郁气滞,为本虚表实之证,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主要从肝气郁结,气血虚弱,气阴两虚,肝肾亏虚进行辨治,临床治疗注重顾互脾胃及抗肿瘤中药的应用,注重患者生活调摄.
  • 摘要:远古神农发明中医药,创造农耕史.古代神农华佗是外科之鼻祖.当代神农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微诊丹"发明人——孙宏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医生活化、现代化和癌症远程诊断之先河.马克思主义中医宝库:生活世界的导航,世界民族的灵魂,世界文化的瑰宝,世界科学的核心,世界医学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表明,科学文化才是拯救人类的灵丹.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民族发自内心的"千年一叹".21世纪是科学文化复兴的时代,也是汉语发展成为世界强势语言的时代.
  •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将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单盲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FOLFOX4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化疗前2天加用健脾消积汤治疗.2周为1周期,4个周期评价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变化.rn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和KPS评分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升高,生活质量积分、KPS评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周期化疗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CD3+、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健脾消积汤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对TKIs治疗EGFR基因非突变的晚期NSCLC的增敏作用.rn 方法:纳入EGFR基因野生型的ⅢB/Ⅳ期NSCLC70例,治疗组35例予扶正抗癌方联合TKIs治疗,对照组35例予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观察对比两组PFS及DCR等指标.rn 结果:治疗组中,ORR为8.82%,DCR为64.70%.对照组中,ORR为24.24%,DCR为72.73%,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位PFS为4.8个月,对照组6.6个月;治疗组MST为12.0个月,对照组为13.1个月,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46.67%,对照组为51.19%.治疗组2年生存率为17.86%,对照组尚未观察到生存期超2年病例.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8%和72.73%.rn 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TKIs治疗EGFR基因非突变的晚期NCSLC总体临床疗效较化疗组稍逊,但依然可观,且其毒副反应轻微,对于拒绝化疗的患者不失为一个选择.其疗效优于亚洲同类单用TKIs研究,说明扶正抗癌方对TKIs药物起一定增敏作用.
  • 摘要: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在晚期癌症中占70%,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比较中、西医治疗癌痛的优势与弊端,总结分析现有的中医外治手段,从中医整体性、综合性及安全性方面考虑,提出采用自拟止痛酊外敷同步微波,并配合艾灸及电针综合治疗癌性疼痛,并在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进一步提出中医综合外治疗法针对癌痛的探索和展望.
  • 摘要: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治疗方法并不能很好的防止转移和复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发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能诱导免疫抑制细胞(iDC、Treg、MDSC、TAMs)分化、增殖以及向肿瘤部位聚集.其中TAM的一种重要亚群Ang-Tie2介导的TEMs细胞可以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调节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长并协助新生出芽血管的桥接,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同时表达高水平IL-10,抑制CD8+T细胞增殖,促进Treg扩增,抑制了肿瘤免疫应答,促进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扶正解毒法能重塑TEMs在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下的血管生成,所以成为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法则.
  • 摘要: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对Ⅲ期胃癌的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Ⅲ期胃癌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胃热伤阴证、脾胃虚寒证各占20例.给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治疗2~4个周期后评价.结果:卡培他滨对改善腹痛症状方面,胃热伤阴证优于脾胃虚寒证,对改善乏力症状方面,胃热伤阴证与脾胃虚寒证无显著差异;卡培他滨在化疗毒副反应方面,脾胃虚寒证较胃热伤阴证重.结论:卡培他滨对Ⅲ期胃癌各中医证型疗效肯定,对胃热伤阴证疗效更为显著,毒副反应也相对较小.
  • 摘要:老年人群是肿瘤的高发群体,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显示,将近60%的肿瘤发生在65岁及以上人群,70%肿瘤死亡发生在这一年龄组,老年人肿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增高意味着肿瘤已逐渐成为老年人中越来越普遍的疾病.但由于老年人体质与生理病理状况有别于中青年人,故在预防治疗上有其特殊性,尤其表现在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变差及并发症增多等方面.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是我国的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具有调节五脏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治疗耐受性等特点,针对老年肿瘤病理特点,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因此中医药在老年肿瘤预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摘要:目的:观察升血颗粒(PG)含药血清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ADR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机制.rn 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药敏性及耐药逆转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非细胞毒性的含药血清处理后K562/ADR细胞细胞内阿霉素(ADM)的浓度.rn 结果: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对K562/ADR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作用后,ADM对K562/AD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显著下降,逆转倍数分别为1.34、1.71、1.82倍;ADM外渗试验显示,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后K562/ADR细胞内ADM浓度显著增加,增加倍数分别为1.41、1.67、2.04倍.rn 结论:升血颗粒含药血清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ADR细胞耐药性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对负载抗原树突状细胞(DC)与T细胞形成免疫突触(IS)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肿瘤免疫调节机制.rn 方法: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及单、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细胞动态成像技术,观察成熟DC与T细胞体外相互作用动态过程.rn 结果:体外负载抗原成熟DC与T细胞体外混合培养15min,发生了相互游走和聚集.30min,观察到IS形成.第60min~3h相互团簇状聚集,T细胞发生了明显增殖.6h后随着IS的减少,团簇状聚集减少,细胞分布则逐渐趋于均匀.在一定的时限内团簇状聚集(IS形成)与T细胞的增殖呈一定正相关.初步显示,IS的形成在DC刺激T细胞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复方对体外IS形成与T细胞增殖有一定调节作用.全方组(肺瘤平膏Ⅱ号方)对促进IS的形成,延长DC与T细胞结合时相,有一定调节作用(P<0.05).扶正方、益气解毒方显示出相似效应,但与对照组比较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地塞米松组与解毒方则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及趋势(P<0.05).rn 结论:全方(肺瘤平膏Ⅱ号方)具有一定调节IS形成及促进负载DC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益气解毒方及益气方次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肺瘤平膏全方、益气方、益气解毒方富含黄芪多糖、党参多糖成份,通过对DC的MHCⅡ分子表位的糖基化修饰,促进DC与T细胞IS的形成,上调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达,促进DC分泌IL-12水平有关,其内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 摘要:恶性肿瘤化疗消化道症状是肿瘤治疗中的常见副反应,其表现出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肠鸣、溏泻等与伤寒痞证表现相似,其病机也与伤寒痞证相合,临床上运用泻心汤及其类方也多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即对肿瘤化疗痞证的辨治及其机制做一浅析.化疗所致痞证以脘腹胀满(痞)为主要表现,在上见恶心呕吐,或兼口腔溃疡,在下见肠鸣下利。总体病机为化疗所致脾胃损伤,或寒热互结,错杂为痞,或生聚有形之邪阻滞气机,临床当谨守病机,辨证选方予以辨治,多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缓解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摘要:柴可群以病证结合为基,灵活运用其"四则四法"辨治肺癌.笔者在此基础上体会其用药思路与经验,粗浅将其概况为"辨治肺癌五要":益气养阴以扶正安身,化痰解毒以抑癌祛邪,通腑宣肺以防复防变,疏肝养血以情志治病,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并于文中逐条探析.肺癌病情演变迅速,中医临诊当辨病辨证相结合,旨在除症安身,防复防变.
  • 摘要:目的:探讨药酶的基因分型与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复习文献法.结果:根据对药物代谢能力的差异将人群分为:超快代谢(UM)、快代谢(EM)、中等代谢(lM)、慢代谢(PM)等四种类型.根据基因分型明确食管癌中药治疗的个体化.结论:个体的差异如基因型、评分、性别和酶分泌的不同,对于同一种治疗方案,可产生不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 摘要: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已经明确的蛋白分子或基因片段,设计可与其特异性结合而使肿瘤细胞死亡的治疗方法.靶向药物具有高效抗肿瘤的特点,但因其毒副作用及耐药现象,影响疗效.临床工作中发现中医药配合靶向药物可起到增效减毒,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笔者将根据相关应用基础及临床研究,得到数据支撑,证实并总结中医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中医药配合靶向药物治疗肿瘤,不仅可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同时对免疫功能进行调控,提高免疫功能,并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进而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随着对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二代、三代、多靶点、新靶点靶向药物不断涌现,中医药配合靶向治疗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分析柴可群教授治疗肠癌术后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柴可群教授治疗肠癌的临床资料,首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中的"临床采集"模块进行病例资料的录入,通过该系统中"数据分析系统"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对所选数据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分析药物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结果:柴师治疗结、直肠癌多用健脾、化痰、疏肝、温阳之品.
  • 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较罕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1%~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该病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为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现将笔者在门诊中遇到的1例IPMN患者资料进行报道,在治疗方面,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对于不愿手术及接受其他西医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中医药,辨证予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逐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煎剂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60例根治性放疗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于放疗第3天开始在放疗全程服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煎剂;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以含漱口腔调护.观察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损伤出现的时间.并依据RTOG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诊断分级标准和数字评估(NRS)评价口腔黏膜损伤及疼痛分级.rn 结果:两组患者在放疗全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但治疗组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口腔黏膜Ⅲ、Ⅳ级损伤例数和中、重度疼痛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方煎剂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降低其损伤程度和缓解口腔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使放射治疗患者明显获益.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中医辩证对食管癌同步放疗患者的影响,评价中医辩证的效果.rn 方法:将5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采用同步放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治疗(1剂/日,共服用12周).比较近期临床受益率、放射性肺炎、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改善有效率及体重改善有效率.rn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7.69%(2/26)和20.83%(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临床获益率分别为92.30%(24/26)和70.83%(17/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KPS评分及体重改善有效率[88.46%(23/26)及75.0%(18/24)]较对照组高[84.61%(22/26)及66.66%(16/24)](P<0.05).rn 结论:食管癌同步放疗中应用中医辨证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减轻放射性肺损害的程度,提高临床获益率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清毒法在晚期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作用及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rn 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单纯化疗,选用FOLFOX方案;治疗组运用益气清毒法,以四君子汤加味;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或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静脉输液;连用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肿瘤客观疗效、生活质量、癌胚抗原(CEA)以及外周血象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总有效率达到83.3%,与对照组(6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抑瘤受益率分别为59.1%、63.2%(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受益率90.0%,与对照组63.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外周血象影响,治疗组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均有较为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中医益气清毒法治疗晚期大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稳定肿瘤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罹患食管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高居不下.目前食管癌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手段,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不能耐受创伤较大、副作用较多的手术及放化疗,靶向治疗过于昂贵,中药被认为是安全、有效、低廉的治疗方式,患者及家属往往倾向辨证汤药治疗.花师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结合高龄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提出气机升降失调是老年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根本病机,采用通利脏腑气机,调整脾、胃、肝之气机,补脾、肾之元气,培先后天之本,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本文就中医药防治肿瘤进行了研究,提出肿瘤辨治的气机升降学说,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肿瘤形成的关键病机,从而产生湿、痰、瘀、毒等一系列致瘤病理产物;同时,气机升降的正常运行是“扶正固本”的前提,气机升降正常则气、血、精、津液得化,正气得以补养未来要继续围绕“扶正培本法防治肿瘤”这一研究主线,以多学科研究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实践为重点,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新药研发、理论提升为始终;以形成方案、建立标准作为价值体现,以培养人才作为核心任务,以提高临床疗效作为最高目标。通过临床研究验证扶正培本法治疗肿瘤的确切疗效,通过实验研究揭示该法的作用机制阐释其科学内涵,通过新药研发提升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地位,通过贯彻中医“治未病”理念降低肿瘤发病率,通过中医传统康复手段降低肿瘤致死率,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肿瘤5年生存率,从而为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提供有力学术支持,为加快中医肿瘤学科走向国际化搭建桥梁。
  •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表皮生长因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多项研究进行分析:EGFR-TKI与传统化疗相比,无论一线还是二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均能够提高客观缓解率(ORR),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改善生活质量;应尽早明确患者基因突变状态,二线治疗进行基因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EGFR敏感突变的患者,有研究显示EGFR-TKI一线治疗与二线治疗相比,能提高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但并未见PFS及OS的延长.
  • 摘要:乌骨藤应用历史悠久,乌骨藤制剂消癌平注射液具有广谱抑瘤作用,乌骨藤总苷、乌骨藤多糖、乌骨藤白桦酯酸为其抗肿瘤主要活性物质,现有的基础研究显示乌骨藤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相关机制研究正逐步完善。其临床研究围绕消癌平注射液进行,主要应用于肝癌、胃癌、食管癌、肺癌等优势病种,但在其他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巴塞罗那C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巴塞罗那C期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个队列,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进行TAE为华蟾素组;对照组采用表阿霉素进行TACE.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急性不良反应.rn 结果:术后1.5月时,华蟾素组客观缓解率27.5%,优于对照组的9.52%(P=0.035);华蟾素组疾病进展时间为2.4个月(95%CI:1.978-2.822),对照组为3.0个月(95%CI:2.26-3.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华蟾素组中位生存期为6.6个月(95%CI:4.131-9.069),对照组为10.3个月(95%CI:0.089-20.511),比较无明显差异(P=0.132);华蟾素组术后第5天ALT、WBC、PLT异常以及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使用华蟾素治疗巴塞罗那C期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化疗药物TACE,不良反应较轻,远期疗效相仿.
  • 摘要:目的:初步评价鸦胆子油乳经血管介入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肝癌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路径的患者满意度和费用-疗效比.rn 方法:将42例老年人肝癌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治疗组22例(试验组)和常规治疗组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体重、毒副反应、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等指标.rn 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6.4%和8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和对照组体重稳定率分别为86.4%和6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发热、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试验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有效率分别为90.1%和7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QOL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2±2.7)天和(15.3±5.1)天,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8020.1±4181.8)元和(22099.5±5056.6)元,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分别为81.8%和6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中药鸦胆子油乳经血管介入治疗老年人肝癌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能稳定体重,减轻介入术后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介入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rn 方法:MTT法检测肺癌细胞经扶正抗癌方处理后的细胞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扶正抗癌方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细胞迁移实验检测扶正抗癌方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Transwell小室法细胞侵袭实验检测扶正抗癌方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MMP9活力实验检测扶正抗癌方处理后肺癌细胞中MMP9活力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MP9、N-cadherin、Vimentin、STAT3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瞬时转染过表达STAT3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rn 结果:扶正抗癌方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肺癌细胞(H1650、A549和PC9)增殖;扶正抗癌方降低肺癌细胞的细胞迁移能力;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扶正抗癌方抑制肺癌细胞中MMP9的活性以及降低其蛋白表达水平;扶正抗癌方抑制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间质化关键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扶正抗癌方抑制促癌因子STAT3的表达,且过表达STAT3后可逆转受扶正抗癌方抑制的MMP9表达水平.rn 结论:扶正抗癌方通过调控STAT3/MMP9通路抑制肺癌细胞转移.
  • 摘要: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角度探析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癌性发热的相关认识,旨在为现代癌性发热的辨治提供理论指导,拓宽辨治思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认为癌性发热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关键为"虚,'."毒"、"热"。其中"虚"是内因,以营阴亏损者多;"毒"是诱因,癌性发热的特异性因素;"热"为该病集中表现:此三者相互交织,互为因果,贯穿病程始末,总体表现为"营阴亏虚,毒热蕴结"。在辨治癌性发热时往往从阴虚、毒热入手,以其多属虚火内生、毒热内蕴为患。
  • 摘要:中医体质与临床辨证施治结合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将辨体质与运用经方相结合用于辨治胃癌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热点.辨体质与辨证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辨证以辨体质为内在基础并且包含辨体质,辨体质使辨证更加快速准确.从辨体质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运用新加良附方可以改善阳虚血瘀型胃癌的证候表现.
  • 摘要:目的:通过双向性队列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rn 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以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上海龙华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Kaplan-Meire法计算1年、3年、5年生存率、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到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同时按是否接受中医药治疗进行分层分析,评价中医药疗效.rn 结果:(1)共纳入240例病例,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5%、52.50%、15.4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1)、吸烟史(p<0.001)、原发类型(p=0.009)、中药治疗(p=0.025)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中药治疗是影响OS独立的预后因素.(2)分层分析显示单纯辅助化疗组的中位OS为26.70个月,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组的中位OS为34.27个月.经Log-rank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了中医药联合辅助化疗能提高生存期.rn 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延长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患者OS.
  •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中晚期肝癌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措施.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重要形式,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同时,中药复方单纯抗肿瘤、联合其他药物、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放疗,联合化疗在内的联合方法,显示中药复方改善中药原发性肝癌伴随症状,随着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发展,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限于传统的辨证论治治疗,还开展了新剂型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探索了中西医结合方案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中药复方常联用其他疗法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肝癌,如TACE、射频消融治疗、化疗、放疗等,主要起到减毒和增效的作用,同时具有成本较低,副作用小等优势,而在晚期的患者中,祛邪的中药可抑制肿瘤生长,扶正的中药复方可以减轻晚期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而祛邪扶正的中药二者兼备。同时,临床上更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通过辨病与辨证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采用综合和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癌热宁栓剂的解热机制.rn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癌热宁栓组和消炎痛栓组,采用2,4-二硝基酚致家兔发热模型,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IL-6、COX-2、PGE2、AVP、α-MSH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观察NF-κB表达的变化.rn 结果:;给药0.5h后,消炎痛栓组与癌热宁栓组较模型对照组体温开始下降(p<0.05).给药后,消炎痛栓组家兔血清IL-6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COX-2、PGE2含量显著下降(p<0.05),AVP、α-MSH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脏NF-κB的表达下调显著(p<0.05);癌热宁栓组家兔血清IL-6、COX-2、PGE2含量显著下降(p<0.05),AVP含量升高明显(p<0.05),α-MSH含量稍增,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肝脏NF-κB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rn 结论:癌热宁栓剂可显著降低发热家兔的体温,疗效与消炎痛栓相当.癌热宁栓退热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NF-κB的表达,降低NF-κB调控的靶因子IL-6、COX-2、PGE2的含量有关,以及与直接升高中枢解热物质AVP的含量有关,提示癌热宁栓剂具有多靶点退热作用.
  • 摘要:体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共同决定的人体固有特质,乳腺癌的发病、转归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本文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讨乳腺癌治疗的临证体会,并从具体病案分析讨论,以开阔乳腺癌临床治疗思路,研究表明,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策略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论治,是纳入全部信息基础上的中西医融合的个体化治疗, 辩体论治要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时不只是进行药物干预,还包括体质健康教育,例如气郁质的患者要多进行心理疏导;阳虚质的患者要嘱其避寒凉、忌生冷;痰湿质的患者加强体育锻炼等等,为每一位乳腺癌患者提供最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摘要: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治疗手段有限.中医药参与的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得到证实,然而随着精准化医疗的开展,明确中医药治疗获益的优势人群是中医药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医体质学说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总结患者的共同体质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参考价值,许多学者己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医体质与肺癌人群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进一步地探讨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下,肺癌优势人群筛选的问题.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精准医疗相结合,结合现代医学手段深入地从肺癌病理类型、分期,性别、年龄、细胞分类、基因分型、蛋白表达、免疫功能等角度进行多角度的分层研究,筛选出中医药防治肺癌的优势人群,从而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有助于中医药在肺癌防治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摘要:麦冬、百合、茯苓是一个古老的方剂,对胸腹部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麦冬主心腹结气伤中,百合主邪气腹胀心痛,茯苓主膈中淡水,水肿淋结.麦冬多糖能抑制肉瘤和腹水瘤的生长,野百合碱能够抑制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茯苓影响肿瘤细胞生物膜上的糖蛋白,改变其恶性行为.麦冬、百合、茯苓三味组合宜食宜药的中药,阴阳得宜,水火即济,组成最精准的治疗"痼瘕"方剂.经临床病例分析,证明其疗效比较理想。
  • 摘要:本文通过利用攻癌镇痛散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了解攻癌镇痛散在临床上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更好地在临床上运用.通过近两年来近300名癌性疼痛患者长期使用攻癌镇痛散的长期临床运用发现,攻癌镇痛散对癌性疼痛患者治疗效果好,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持久,适宜临床上推广运用.
  • 摘要: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以及脑转移瘤在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认知障碍,抽搐,乏力等,严重时迫使放疗中止,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预后.目前临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甘露醇治疗为主,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二重感染,加重溃疡等副作用,停用甘露醇会出现颅内压再次增高的"反跳现象".有临床和相关文献表明,中医药配合西医药治疗放射性脑损伤具有降低脑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减轻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副作用.分析了中医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认识,以及中医辩证论治,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等的治疗效果,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脑损伤的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在早期迟发和晚期迟发性脑损伤的防治方面,中医尚无相关研究。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来解决。
  • 摘要: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预后较差.MPE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对MPE形成的病理过程也有了新的认识:除了淋巴管堵塞外,肿瘤新生血管、血管通透性增高、局部炎症以及水通道蛋白等也参与了MPE的形成.目前MPE的治疗方法虽多,但总体疗效有限,中医药对MPE的具有一定干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PE机制研究成果及中医药干预的靶点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包括调控水通道蛋白,调控免疫炎症,微环境调控,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等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对这些因子和通路具有干预调节作用,通过对影响MPE形成的通路网络干预,从多靶位调控MPE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西黄丸抑制胃癌及其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相关分子机制.rn 方法:通过通过GFP细胞转染、细胞三维培养等模型,运用RT-qPCR、Western-blot、IHC,建立人胃癌MGC803细胞体内体外、乏氧常氧等不同状态下VM形成模型,检测VM形成关键因子VE-Cadherin、EphA2、MMP-2等的表达,并通过高通量基因芯片筛选进一步明确西黄丸抗肿瘤的作用靶点.rn 结果:西黄丸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调控其细胞周期,同时下调V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抑制EphA2的磷酸化而抑制胃癌进展及其vM形成的.其具体机制与调控乏氧关键蛋白HIF-1a及其降解酶PHD2、vHL表达,抑制细胞周期关键因子表达有关.rn 结论:西黄丸通过调控乏氧微环境、下调细胞周期关键因子抑制胃癌增殖及VM形成.
  • 摘要:目的:探讨重楼提取物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Caspase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rn 方法:CCK-8法检测重楼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重楼提取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楼提取物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rn 结果:重楼提取物对A549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可引起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显著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且与浓度成依赖关系.rn 结论:重楼提取物可显著诱导A549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b2的表达相关.
  • 摘要:let-7是目前了解最为深入的抑癌miRNA,let-7通过抑制相关癌基因的表达及肿瘤血管生成,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let-7在多数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恢复let-7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发展,提高肺癌患者对放疗及靶向治疗的敏感性.组织中let-7低表达的肺癌患者,往往提示预后不良.let-7是肺癌组织中的重要标志,将对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预测产生积极的影响.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敷贴防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方法:将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化疗同时采用穴位敷贴,对照组如期化疗,观察两组奥沙利铂的累积剂量与外周神经毒性的症状及发生率.结果:随着奥沙利铂累积剂量的增大,外周感觉神经毒性的症状越重,发生的例数越多,毒性严重程度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加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穴位敷贴可有效的防治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性.
  • 摘要:慈丹胶囊是传统中药配方,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己被医用10年以上.在此次研究中,探索了慈丹胶囊对肝细胞癌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共有372名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北京市伟达中医肿瘤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患者参加了研究.其中,共有92例患者在手术后三个月内服用慈丹胶囊,另280例成为对照组.为了对慈丹胶囊的疗效进行分析,进行了相关的症状监测以及肝功能检查,包括测量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此外,在进行体内分析时,使用Hepal-6裸鼠移植瘤模型,而进行体外分析时,采用SMMC-7721肝癌细胞和CSQT-1细胞;包括通过控制慈丹胶囊剂量的细胞存活和迁移的实验、细胞周期分析和慈丹胶囊对环氧化酶2的效果评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转录率.术后两年总体生存率(慈丹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77%和58%,P<0.01)和无病生存率(慈丹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是36%和24%,P<0.01)作比较,慈丹胶囊治疗组远胜于对照组.此外,在进行慈丹胶囊治疗后,C57BL/6小鼠体内的移植瘤的大小和重量随着时间和剂量降低了(P<0.01).与对照组相比,慈丹胶囊治疗后的四、五天,SMMC-7721肝癌细胞和CSQT-1细胞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同时,慈丹胶囊治疗后,下降(P<0.01).慈丹胶囊治疗还提高了CSQT-1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G1和G2/M).因此,慈丹胶囊有效地控制细胞增殖,降低的细胞活性,抑制环氧化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 摘要:华蟾素(Cinobufacini)是传统中药中华大蟾蜍皮的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瘀溃坚等作用,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华蟾素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凋亡,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以及抑制肝癌组织中血管和淋巴管生成,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摘要: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肺癌领域的里程碑.获得性耐药是制约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瓶颈.中医认为:正气亏虚、余毒内蕴是导致获得性耐药的基本病机,扶正解毒是治疗的主要法则.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明基于扶正解毒治则的中药复方能够改善分子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与专注于精准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相结合,有可能发挥宏观与微观的协同效应,成为肺癌治疗的创新模式.
  • 摘要:目的:探求柴可群主任中医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并筛选柴师门诊处原发性肝癌病案及处方169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新方分析,以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柴师治疗原发性肝癌,高频用药前5依次为甘草、茯苓、麸白术、丹参、五味子;最高关联性药对为猪苓-麦冬;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发现核心组合25个;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发现新处方4个.结论:柴师治疗原发性肝癌,扶正祛邪用药比例相近,药性平和,扶正重在补益气血,祛邪则主要针对湿毒瘀滞四邪.
  • 摘要:介绍徐振晔教授辨治脑膜瘤的经验.重视缓攻急补就是治疗脑膜瘤患者首要遵循的大法.补益药中妙用虫类药物地龙、天龙、炙蜈蚣以搜通经络.收合有度,攻势趋缓.取得良效.
  • 摘要:目的:观察消痞方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痞满证中医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析其机理.rn 方法:观察恶性肿瘤化疗后痞满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中医治疗,对照组予西沙比利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胃排空时间及胃肠激素水平.rn 结果: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2组治疗后胃肠激素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改善尤其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消痞方治疗肿瘤化疗后痞满证安全有效,能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胃排空,调节多种胃肠激素水平,使其趋于正常.其可能是通过GAS、MLT等多种胃肠激素实现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中药清金止血散结方联合TP方案对痰热动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咳血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水平、治疗前后肿瘤指标水平比较、化疗毒副反应等,为清金止血散结方治疗兼咳血症状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为研发新的抗肿瘤中成药制剂奠定临床基础.rn 方法:将40例痰热动血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每组20例,其中20例治疗组接受中药清金止血散结方联合TP方案治疗,2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TP方案化疗,两组均应用常规止血西药,每个治疗周期定为21天,共观察两周期.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判定咳血疗效为显效、有效或是无效,并以其他传统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作为参考.rn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咳血症状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其他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肿瘤指标水平、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方面同样有更好的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用中药清金止血散结方联合TP方案治疗痰热动血型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的咳血症状的疗效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其他方面临床疗效,应当在临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 摘要:本文收集多位具有代表性的肿瘤领域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归纳他们治疗恶性肿瘤的整体方向,挖掘各家的用药特色,为后学者开拓思路,以利于中医肿瘤事业的发展.何老提出的治癌"十二字原则",即"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其提倡扶正祛邪的治疗大法,认为扶正与祛邪不可偏废。周老提倡"复法大方祛癌毒",集数法于一方,才能事半功倍。李老经过长期的探索与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将中医外治法应用到肿瘤临床实践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孙老擅长运用动物药认为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无论攻补均可发挥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李佩文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佩文教授治疗乳腺癌的门诊病历处方158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58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用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与总结.
  • 摘要: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作为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在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中医理论认为,肺癌病位在肺,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肝关系密切.肝肺生理相关,病理相连,经络相接,探讨从肝论治肺癌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可以更加有效指导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肝郁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阴不足证等是肺癌临床证型,采用疏肝理气、理气化瘀、清肝润肺、滋阴润肺等治法获得一定疗效。
  • 摘要:中国是世界胃癌大国,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丧失手术根治可能.中医药作为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在增效减毒、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本文通过对从肝论治胃癌的经验进行总结,介绍从肝论治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对从肝论治胃癌的理论与实践、特色与优势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从肝论治作为中医药治疗胃癌的特色在胃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获得部分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证实。在今后研究中,应着力进一步开展机制研究,从去甲基化、免疫机制等多方面探讨中医药可能的作用机制。在临床研究方面,需要开展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以复发率、生活质量、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等为主要观察指标,明确中医药的疗效,并探讨在中医特色指标如中医症状等方面的独特特点,通过标本采集并进行进一步分析揭示中医药特色疗效的机制将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研究的质量。
  • 摘要: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己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文应用"治未病"理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法,通过早期发现、及时诊断、防治,达到未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防变、防微杜渐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防治中的作用.
  • 摘要:桑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近年来研究发现它抗肿瘤作用明显,总结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桑黄及其提取物关于肿瘤的实验研究,发现桑黄主要是通过抗突变预防肿瘤的发生,通过促凋亡、阻滞周期、调节免疫、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延长生存期.与化疗药联合应用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该文综述桑黄各种成分提取物和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抗氧化作用,抗雌激素作用,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促进肿瘤细胞自噬,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桑黄抗肿瘤的机理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观察由经方生脉散加味组成的肺积饮,对改善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1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内科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肺积饮汤药.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与症状的变化.rn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卡氏评分与症状的改善率均有提高,治疗组提高尤为明显,二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肺积饮能有效地改善气阴两虚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病人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 摘要:选取近10年有特色的不同针灸方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总结经验、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文献中的针灸方法、取效时间、疗效判断、试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资料的分析,认为不同的特色针灸方法单纯使用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时,疗效可靠.
  • 摘要:目的:分析"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晚期的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476例晚期恶性肿瘤均为住院病人,按统一制定的"四位一体疗法"即心疗、药疗、食疗、体疗方法治疗二个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6例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好转者398例占84%;近期疗效CR7例、PR238例,有效率51.0%;生活质量改善者384例占80%;四年存活179例达42%.以乳腺癌、肠癌为高,分别为77%、74%.结论:"四位一体疗法"不失为综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新加良附方及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rn 方法:制备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并作用于胃癌细胞株BGC-823,使用MT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取real-time PCR方法观察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中caspase-3及p53表达的影响;采取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rn 结果:新加良附方药物血清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对胃癌细胞BGC-823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作用与时间呈正相关,新加良附方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在48h、72h高于薯蓣皂苷;人胃癌BGC-823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水平,p53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GES-1细胞中的p53表达水平.新加良附方药物血清及薯蓣皂苷药物血清作用于BGC-823细胞后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上升,随着时间增加其表达量升高;p53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并且与时间呈负相关.新加良附方与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相比较,二者对caspase-3、p53的调控作用无明显差异;胃癌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rn 结论:新加良附方及其主要成分薯蓣皂苷可以显著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新加良附方作用优于薯蓣皂苷.新加良附方及薯蓣皂苷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抑制突变型p53表达相关.miR-34a可能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应明确其作用并进行下一步研究.
  • 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的临床应用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延长了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疾病无进展时间和疾病总生存期.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很大比例的患者在在接受EGFR-TKIs治疗后出现耐药.纵观近年来对EGFR-TKIs耐药机制的研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中医药联合EGFR-TKIs治疗进展期NSCLC在临床中疗效可观,而研究中药改善EGFR-TKIs治疗进展期NSCLC耐药也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论述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机制以及中药改善EGFR-TKIs耐药相关机制的进展,结果表明,关于克服EGFR-TKIs治疗NSCLC耐药的研究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研究的难点。前期的相关研究发现,EGFR-TKIs治疗NSCLC产生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可能涉及T790M基因突变、C-Met基因扩增与PI3K/AKT通路的激活、转化为小细胞肺癌(SCLC)、HER-2突变、HER-2突变、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高表达等方面,可见其耐药机制的复杂性。而参与肿瘤细胞的生成也是一个多基因、多信号通路的复杂网络。二者之间不无联系。尽管不断有新一代EGFR-TKIs的研制与应用,其耐药现象仍未能得到明显改善。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重药理学效应的特点,能通过调控多个通路实现抗肿瘤生成效应。因此,在改善EGFR-TKIs治疗NSCLC获得性耐药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但是,中药多靶点作用的特点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例如,中药水煎剂成分难以稳定等问题仍有待解决。目前,对于中药改善EGFR-TKIs治疗NSCLC耐药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仍需深入研究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疏肝解毒中药增强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DDP)敏感性的机理.方法:利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细胞模型,分别用5%、10%、20%中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培养细胞,同时加入10μg/ml顺铂,处理72小时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中药对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抑制率的影响.结果:用10%和20%的中药血清处理细胞后,能显著提高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5%的中药血清处理无明显改变.结论:健脾疏肝解毒中药处理能提升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但是,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增加是否与影响耐药基因表达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依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理论治疗肺癌.方法:选用大辛大热的附子为主药的破格救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肺癌患者50例,结果有效11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27.5%.结论:温阳法治疗阳虚体质之肿瘤患者诚有实效,为临床治疗癌症开拓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槐花散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槐花散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为一疗程,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占9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及累计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的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卡氏评分均数的方差分析得出F=6.066,P=0.018,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患者卡氏评分提升较对照组大;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rn 结论:加味槐花散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西医混合液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
  • 摘要:目的:研究解毒散结方水提物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黏附的影响.rn 方法:使用"解毒散结方"的水提物分别对肺癌A549细胞进行干预,采用MTT法、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及细胞粘附观察药物对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rn 结果:高效液相选取280nm和203nm两个吸收波长监测解毒散结方水提物目标化合物主要为重楼皂苷、华蟾酥毒基、脂蟾毒配基、迷迭香酸等.解毒散结方的水提物作用于A549细胞48h后,其IC50为25.37ug/ml,Hoechst荧光染色法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梯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伴随出现细胞的坏死,细胞轮廓不清,甚至细胞解体.解毒散解方水提物药物浓度为5、10、20ug/ml时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粘附,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rn 结论:解毒散结方水提物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粘附、侵袭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 摘要:肺癌是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前期研究证实肺癌涉及的脏腑中肝仅次于肺.笔者总结刘嘉湘教授、孙桂芝教授、武维屏教授、殷东风教授、刘建秋教授、章永红教授等名医从肝论治肺癌的经验并归纳辨证分型、选方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与治疗,研究表明,从肝论治肺癌,临床常见证型有:肝郁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阴不足证等:常用治法有:疏肝理气,理气化瘀,清肝润肺,滋阴润肺等,常用的组方有:过敏煎,药物组成为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白芍、甘草等。理气消积方:为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桂枝、太子参、龙骨、牡蛎、半枝莲、莪术、白花蛇舌草、山慈姑、薏苡仁、浙贝母等。柴朴二三汤: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清半夏、厚朴、茯苓、陈皮、苏子、炒莱菔子、白芥子等。
  • 摘要:本文试从对癌性疼痛的认识、癌性疼痛与肝、癌性疼痛与筋、止痛中药与肝、神经与筋及癌性疼痛与情志共六个角度出发,初步探述癌性疼痛与肝的关系,认为癌性疼痛与肝有着密切关联,临证时可以局部疏通为主,辅以调肝之品内服,可获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旋覆代赭汤重用人参治疗肿瘤引起的呃逆的有效性.方法:52例患者全部口服旋覆代赭汤重用人参汤剂治疗.结果:显效率82.69%,有效率17.31%,无效率为0.结论:旋覆代赭汤重用人参口服法治疗肿瘤引起的呃逆疗效明显.
  • 摘要:目的:观察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55例中晚期PHC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TACE,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灌注或栓塞治疗,并口服莲龙消积方.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分别为20.00%和13.33%,临床获益率为96.00%和83.33%;治疗组治疗后ALB、ALT、AS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ALB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率为68.00%,对照组为33.33%,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程度和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显著改善胁痛、腹胀症状(P<0.05);在胸闷、善太息、纳呆、食少、大便溏泄、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大便干结、口苦、口干咽燥、溲赤方面,治疗组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KPS改善程度及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LT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WBC、HGB、PLT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莲龙消积方联合榄香烯介入治疗的实体瘤疗效与单纯介入治疗相比疗效相似;但在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力状况方面较具有优势,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