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4177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99篇、会议论文312篇、专利文献630663篇;相关期刊818种,包括西北药学杂志、药学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75种,包括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等;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文献由9275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民、蒋学华、乔海灵等。

生物利用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99 占比:0.54%

会议论文>

论文:3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630663 占比:99.42%

总计:634374篇

生物利用度—发文趋势图

生物利用度

-研究学者

  • 黄民
  • 蒋学华
  • 乔海灵
  • 何海霞
  • 周远大
  • 李珍
  • 张强
  • 张莉蓉
  • 李焕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白磊; 汪洋; 田晓静; 王稳航
    • 摘要: 背景:胶原蛋白肽是由胶原蛋白水解而成的低分子质量活性肽,可经人体消化吸收,参与人体的蛋白质合成代谢,从而对皮肤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但目前胶原蛋白肽的吸收递送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目的:文章探讨了提高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利用度以促进皮肤改善的潜在措施。方法: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Direct、PubMed、中国知网、Sci-Hub、百度学术数据库从2009年1月至2022年3月有关胶原蛋白肽制备、组成、消化及其生物利用度,皮肤构造、光老化及自然衰老,胶原蛋白肽口服体内运输机制、胶原蛋白肽透皮吸收机制及胶原蛋白肽与其他物质的协同吸收等相关文献,以“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肽、胶原蛋白肽制备、光老化、胶原蛋白肽经皮吸收”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以“collagen,collagen peptide,preparation of collagen peptide,photoaging,oral absorption”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最终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光老化及自然衰老导致皮肤组织损伤,胶原蛋白肽可经口服胃肠消化后通过血液输送至皮肤,并通过内在分子机制构建皮肤组织,也可通过皮肤表层吸收对真皮层产生积极作用。②目前,口服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利用度低且其递送机制主要集中在胃肠阶段,经皮吸收也存在表皮阻力过大的问题。③对于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应充分关注胶原蛋白肽的来源、氨基酸组成及肽序列,探究其分子质量、给药剂量及与不同物质或酶辅因子的协同吸收,寻找更多优质递送载体,以期提高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利用度。④对于经皮吸收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材料或改进后的物理化学方法降低皮肤物理阻力或提高分子渗透效率。⑤未来研究者们应考虑同时利用胶原蛋白肽口服与经皮吸收途径,以期实现更快、更有效地恢复光老化及自然衰老导致的皮肤组织问题。
    • 李梦杰; 胡坦; 潘思轶
    • 摘要: 食用富含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食物能够调控人体健康,然而由于溶解性差、化学不稳定等因素,这些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利用度通常较低。食品加工导致的食品组成破坏是植物次生代谢物释放的重要条件,同时食品体系组成还会影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吸收。本文综述了脂质和蛋白质等不同食品体系组成以及热处理、机械加工、发酵等食品加工方式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期为提高日常膳食中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理论依据。
    • 梁笑媚; 黄伟斌
    • 摘要: 输液港植入术主要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化疗,能够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虽输液港植入术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但易发生气胸、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华法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具有抗凝、溶栓、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华法林血药浓度与疗效个体差异明显.
    • 苏远; 张蒙蒙; 姚婷婷; 赵倩; 王佳佳; 章礼久; 方海明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给药途径下金丝桃素(Hyp)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定量评估其肝肠首过效应。方法:大鼠分别经十二指肠(id)和门静脉(ipv)置管建立给药模型,经id(100 mg·kg^(-1),200 mg·kg^(-1),400 mg·kg^(-1)),ipv(5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外周静脉(iv,50 mg·kg^(-1),100 mg·kg^(-1),200 mg·kg^(-1))给予Hyp。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采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计算Hyp生物利用度(BA)以及肝脏提取率(Eh)和肠道提取率(Ei)。结果:经id、ipv、iv给予不同剂量Hyp,其AUC值均随给药剂量升高而升高,剂量标准化后AUC值呈剂量非依赖性;AUC_(id)显著低于AUC_(ipv)和AUC_(iv)(P<0.05),而AUC_(ipv)和AUC_(i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途径不同剂量间T_(1/2)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d给予100 mg·kg^(-1)和200 mg·kg^(-1)Hyp后,其BA分别为(4.53±0.6)%、(9.27±2)%,Eh分别为(17.89±4.82)%、(17.01±9.48)%,Ei为(94.49±1.73)%、(88.82±3.09)%。结论:经不同给药途径给予Hyp,其剂量标准化后的AUC值呈非剂量依赖性,增加药物剂量不能显著提高BA。Hyp经历显著首过效应,肠道是其首过效应主要发生部位。
    • 夏琛; 刘建华; 崔心禹; 刘尧; 金蒙; 沈建福
    • 摘要: 根皮素(phloretin,Pht)属于二氢查耳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苹果、梨、草莓等果蔬中,具有抗菌、抗病毒、抑制酪氨酸酶、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中有很大的应用发展前景。但是Pht的分子结构使其分子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从而导致其水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这些问题使得Pht的应用受到限制,因而为拓宽Pht的应用领域迫切需要提高其溶解度。本文总结了Pht一系列生理功能,概括了Pht主要的增溶方法,并对目前Pht开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旨为未来Pht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彭一凡; 王荣荣; 庄笑梅; 张文鹏; 邓耀辰; 高静; 张慧; 郑爱萍
    • 摘要: 目的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以提高溶出和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的处方工艺,并监测粒度和电位的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PD)考察研磨前后晶型变化,并通过体外溶出和大鼠体内药动学评价该制剂的体内外释放特征。结果最佳处方工艺确定为姜黄素质量百分比为30%,研磨转速3000 r·min^(-1),辅料与原料药质量比为1∶10,制得的姜黄素纳米晶粒度和Zeta电位均维持稳定,且研磨前后晶型无显著变化。与原料药混悬液相比,将姜黄素制成粒径为200 nm的纳米晶能显著提高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其大鼠体内峰浓度(C_(max))和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_(0-t))均显著提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可达461%。且研磨前后姜黄素晶型无显著变化。结论确定了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的最优处方工艺,所制备的姜黄素纳米晶性质稳定,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
    • 马小强; 白卫滨; 陈嘉莉; 孙建霞
    • 摘要: 花色苷作为植物中常见的功能色素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然而,花色苷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降解。许多研究报道递送系统可应用于提高花色苷稳定性,进而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本文介绍了花色苷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并综述了目前用于提高花色苷肠道稳定性的几种递送系统,包括蛋白质递送系统、多糖递送系统、脂质体递送系统、复乳体系递送系统以及复合递送系统,以期为功能因子在食物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徐晓菲; 张奇兵; 肖洪涛; 程凯; 周行
    • 摘要: 目的探索食物对口服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检索SCI、GeenMedical、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食物对口服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影响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汇总整理。结果食物可影响一部分口服抗肿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需要空腹服用的药物有依托泊苷、替莫唑胺、索拉非尼、塞瑞替尼,需要与食物一起服用的药物有长春瑞滨、伊马替尼、维莫非尼、阿来替尼,需要避免与食物一起服用的药物有尿嘧啶替加氟、替吉奥、卡培他滨、拉帕替尼、厄洛替尼、帕唑帕尼、阿法替尼、阿帕替尼、曲美替尼、达拉非尼、依西美坦、阿比特龙。结论临床需要注意食物对口服抗肿瘤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保证抗肿瘤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张文君; 吴梦婷; 张国锋; 李想; 陈泳霖; 杨硕
    • 摘要: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自由基、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等诸多药理活性。但因其水溶性差和见光易分解的性质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应用。纳米传递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及缓释性等诸多优点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传递系统。基于近年来白藜芦醇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对白藜芦醇的主要药理作用、药动学性质及其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藜芦醇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胡乃华(编译)
    • 摘要: 结合纳米技术开发新剂型药物已成为提高免疫逃逸能力和增加治疗效率低的天然化合物局部药物浓度的有效策略。青蒿素和原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但是两者药物体内清除速度快,生物利用度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有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