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灌注治疗

灌注治疗

灌注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8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9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332168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齐鲁护理杂志、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等;灌注治疗的相关文献由965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李军、王建伟等。

灌注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9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32168 占比:99.90%

总计:332504篇

灌注治疗—发文趋势图

灌注治疗

-研究学者

  • 李军
  • 王建伟
  • 丁克峰
  • 余鹏
  • 俞少俊
  • 兰卫华
  • 刘国林
  • 刘庭
  • 刘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晓亮; 周万里; 张颖; 张志刚; 李颖华
    • 摘要: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经微导管超选择动脉栓塞与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DSA检查,将发现出血责任血管的54例患者根据家属及患者意愿分为栓塞组与灌注组,每组27例。栓塞组患者采用经微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灌注组患者采用经微导管动脉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再出血率。结果 DSA检查发现出血责任血管54例,检出率为71.05%。栓塞组患者成功止血率为100%,高于灌注治疗组患者的48.15%;再出血率为7.41%,低于灌注组患者的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检查对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栓塞治疗消化道动脉出血有效率更高,再出血风险更小。
    • 符海能; 梁培育; 王声兴; 符津山
    • 摘要: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0年2-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灌注治疗的160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路感染发生的有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有关因素预测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预测尿路感染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尿路感染组患者年龄、糖尿病比例、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比例、导尿管留置时间、多个肿瘤位点比例、手术时间均大于无尿路感染组;尿路感染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无尿路感染组。年龄、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的AUC分别为0.878、0.873、0.802、0.864、0.8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6.57岁、37.60 g/L、7.26次、8.31 d、95.87 min。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肿瘤位点是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Nomogram模型预测尿路感染发生风险C-index为0.723(95%CI:0.686~0.770),风险阈值>0.10,可提供临床净收益;此外,Nomogram模型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肿瘤位点。结论 本研究基于糖尿病、白蛋白水平、灌注治疗次数、留置导尿管、肿瘤位点构建了预测膀胱癌患者灌注治疗过程中尿路感染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对尿路感染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宗晶晶
    • 摘要: 目的:研究和探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盆腔灌注治疗,分析并比较了两个患者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率为88.37%,观察组的治疗率为96.67%(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影响,与常规治疗慢性盆腔炎相比,盆腔灌注是有效的,副作用少,安全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 陈冠球; 刘楠; 范晋海
    • 摘要: 膀胱灌注治疗可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但无论是膀胱灌注化疗还是灌注免疫治疗均会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其预防措施主要有: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对灌注治疗实行全程管理;识别危险因素;优化灌注措施;减少卡介苗的灌注剂量和缩短卡介苗膀胱内保留时间.对于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可口服索利那新或灌注透明质酸钠.对于卡介苗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可口服异烟肼、喹诺酮类的抗生素或戊聚糖多硫酸钠,也可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或硫酸软骨素.本文综述了膀胱癌灌注治疗相关局部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旨在为临床上预防和减轻相关局部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改善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中断率并优化肿瘤学结局.
    • 潘志强; 张莉
    • 摘要: 目的:观察八正散加减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对照组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八正散加减.持续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在一年内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一年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期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正散加减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能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进一步降低非基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于榆林
    • 摘要: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胃癌所致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7月至2018年06月我院接诊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对比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腹水控制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腹水糖链抗原(CA199)、CA125、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水控制效果(88.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CEA、CA199、CA125等指标表达水平均有降低,但观察组以上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出现乏力、发热、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vs 30.0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胃癌所导致的恶性腹水效果显著,降低VEGF以及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肖云飞; 白云金; 王佳豪; 尹山; 王佳
    • 摘要: 单纯卡介苗灌注治疗虽在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局部或全身副作用,并且影响其疗效因素较多,故近年来卡介苗联合免疫治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些年卡介苗及联合免疫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段方方(编译)
    • 摘要: 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的Cypel等回顾了2017年10月1日—2018年11月1日期间209例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丙肝患者的供肺,剩余187例患者接受了非丙肝患者的供肺。接受丙肝患者供肺的22例患者中,11例移植前单独应用体外肺灌注(ex vivo lung perfusion,EVLP)治疗,剩余11例应用EVLP联合紫外线C(UVC)灌注照射治疗。结果提示接受HCV阳性供肺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95%,而接受HCV阴性供肺受者6个月生存率为94%。在丙肝组中,2例(18%)移植前应用EVLP联合UVC治疗的患者未感染丙肝20例(91%)患者在移植后1周感染丙肝。
    • 张锦松; 胡超; 汪垠; 汪帆; 夏正国; 王文婷; 方林森
    •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cun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灌注治疗在复杂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9年1-12月收治的复杂创面患者30例,其中单纯VSD治疗无效者14例,严重感染的复杂创面16例.所有创面经扩创后予以VSD联合生理盐水灌注治疗,术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随访1~3个月,均无复发.其中1例为混合性多重耐药菌感染伴深部空腔,予以3个周期感染控制,扩大清创-VSD联合灌注治疗后行皮瓣修复,术后创面愈合良好;3例行扩大清创术后出现严重疼痛,经治疗后缓解.结论 采用VSD联合生理盐水灌注治疗对复杂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 王一同; 周琴; 郑俊超; 吴娜; 马若凡; 蒋璐剑; 左明焕
    • 摘要: 目的 评价华蟾素注射液灌注治疗恶性血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从中筛选优势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132例恶性血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积液量、积液性质、肿瘤标志物及KPS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治疗安全性.以是否有效为界将患者分为有效组、无效组,对比分析2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总结优势人群特征.结果 132例患者治疗后积液量控制率为51.5%(68/132),积液颜色改善率为64.8%(83/128),肿瘤标记物控制率为64.1%(82/128);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女性、腹腔积液、消化系统肿瘤、既往未接受过放疗、无肺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胸腹腔感染、灌注频率为隔日1次、灌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的患者在积液量控制方面有效率更高;灌注剂量为25~75 mL的患者在积液颜色改善方面有效率更高;女性、有肺不张的患者在积液肿瘤标志物控制方面有效率更高.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灌注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性胸腹腔积液量,使其颜色变浅,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腹腔积液、消化系统肿瘤、无胸腹腔感染的患者可积极采用华蟾素注射液灌注治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