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浅埋偏压

浅埋偏压

浅埋偏压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57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80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6981篇;相关期刊201种,包括科技资讯、山西建筑、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年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2007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等;浅埋偏压的相关文献由1102位作者贡献,包括毕志刚、代树林、吴波等。

浅埋偏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80 占比:1.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6981 占比:98.97%

总计:47472篇

浅埋偏压—发文趋势图

浅埋偏压

-研究学者

  • 毕志刚
  • 代树林
  • 吴波
  • 梁斌
  • 蒋正华
  • 于家文
  • 佴磊
  • 刘春辉
  • 叶施虎
  • 吕志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志刚; 王凯; 王仪宇; 梁斌
    • 摘要: 以莆炎高速公路布盂隧道工程为依托,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行施工方案优化。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法、三台阶法3种施工方案下的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围岩塑性区分布、中间岩柱水平位移,并将数值计算值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隔壁法在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工期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综合考虑本项目工程地质条件与工法特点,洞口小净距段最终采用中隔壁法进行施工,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 王小帅
    • 摘要: 为解决浅埋偏压松散堆积体段隧道施工的难题,结合某公路隧道工程实际情况,对两个施工方案进行比选,确定了最佳施工方案,并对其浅埋偏压松散堆积体段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各道工序施工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 谢雄耀; 蔡杰龙; 周应新; 曾维成
    • 摘要: 针对云南武易高速公路丰收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塌方事故,分析了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的成因,对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三台阶法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软弱围岩、顺层及地形偏压、浅埋是隧道大变形及塌方的客观原因,施工不规范导致支护刚度不足、掌子面稳定性控制不力进一步加剧了隧道变形失稳,换拱则直接导致了隧道塌方;软弱围岩隧道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岩体扰动范围达到3倍进尺,约80%的拱顶下沉发生在上台阶的开挖阶段;掘进宜采用短台阶,使初支及时封闭,锁脚锚杆打设最佳角度为45°,对围岩条件极差的区段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可实现隧道沉降的实时监测,反馈指导施工。
    • 王永林
    • 摘要: 山岭隧道洞口段往往具有浅埋、偏压、地质不良等特征,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垮塌事故。依托永新石桥隧道工程,以管棚注浆、双层小导管注浆两种常见的预加固方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进行比选分析,并对比选结果进行非对称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更适用的方法为管棚注浆加固,它在控制拱顶沉降方面更优;在对墙腰收敛与拱底隆起变形的控制上,两种超前加固方式区别不大;管棚沿着隧道外轮廓向深埋侧偏移角度大致与地形偏压角度相同时,深埋侧墙腰、浅埋侧墙脚安全系数增幅明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衬砌在偏压状态下的不利受力状态。现场实测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 辜文兵
    • 摘要: 山区隧道工程多因为山体斜度较大和岩石节理发育的问题,形成偏压隧道,并且部分区段属于浅埋段,为了解决西南地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浅埋偏压隧道进洞和洞身段施工,以成渝高速铁路郭家寺隧道为例,通过CD法进洞施工和分台阶预留核心土带临时仰拱的方法,解决了Ⅴ级软弱围岩下的隧道进洞和洞身施工难题,基于特殊工艺及特点解决施工中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 叶志强; 郭璇; 吕勤
    • 摘要: 针对西南地区一变余砂岩浅埋偏压铁路隧道洞口段出现的局部大变形、开裂、掉块等问题,通过现场监测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初期支护大变形机理,并提出整治方案。结果表明:连续降雨、洞口段偏压严重、围岩等级低是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主要诱因;右拱腰变形是深埋侧岩体滑动挤压力引起的拉应力和岩层间相对位移产生的剪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左拱腰变形是由于浅埋侧岩体无法抵抗偏压荷载而向外膨胀变形引起的拉应力产生的。采用临时支护+增设排水沟和防水板+喷混凝土护坡+反压减载+长短锚杆组合支护的综合方案进行整治后,初期支护大变形得到很好控制。
    • 刘晓飞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道路交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公路更是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隧道工程是重要枢纽工程,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施工安全及日后的通行运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以观音山隧道施工项目为例,围绕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的辅助施工、支护、开挖、围岩量测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隧道洞口偏压、浅埋段施工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够为同类施工提供参考。
    • 贾元霞
    • 摘要: 针对傍山浅埋偏压、局部出露地表隧道工程合理施工方案的选取问题,结合现场工程地质及施工环境条件,提出“先在出露地表侧预设钢格栅混凝土护拱,随后反压回填土石,采用暗挖法进洞”的护拱暗挖技术方案,并与放坡明挖、支挡明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明挖施工方案虽技术成熟,但用于此类隧道面临着靠山侧高陡边坡开挖及防护工程量大、生态环境扰动范围广、施工及运营风险高等问题;护拱暗挖进洞方案开挖及防护工程量小、环境保护效果好、安全风险低,可保障傍山浅埋、局部出露地表隧道的安全快速进洞。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王正才; 郑志新; 张进
    • 摘要: 为研究浅埋偏压紧邻次高压燃气管线地铁车站出入口施工技术以及存在的风险,论文结合重庆轨道交通某明挖车站3号出入口工程案例,详细介绍了深基坑近接施工中,地表注浆、条石挡墙预加固等方法的具体应用,从而起到保护既有管线的目的,并通过开挖方式的经济比选等确保安全可控地完成施工任务。
    • 曾翀
    • 摘要: 为研究浅埋偏压隧道洞口防护结构,基于实际的工程案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其防护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偏压隧道经过反压回填土处理后所形成的防护结构可以有效减小浅埋偏压隧道的位移,使得隧道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并且存在一个合理的反压回填土宽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