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载系统

机载系统

机载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航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5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3718840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现代军事、航空计算技术、测控技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四届民用飞机航电系统国际论坛、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第八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等;机载系统的相关文献由53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双、安东尼奥·加西亚·皮诺、宋晓莉等。

机载系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5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18840 占比:99.99%

总计:3719069篇

机载系统—发文趋势图

机载系统

-研究学者

  • 张双
  • 安东尼奥·加西亚·皮诺
  • 宋晓莉
  • 崔向群
  • 李国平
  • 胡守伟
  • F·兰蒂姆比沃罗罗纳
  • 李涛
  • 李碧涵
  • 杨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国民; 卢瑾; 潜杰
    • 摘要: 针对无人机作业过程中存在信号干扰导致失联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树莓派飞行数据监控机载系统。系统实现了机载系统自启动、飞行数据实时采集、飞行数据4G备份链路传送以及应急电源增设功能,以增强无人机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机载系统运行稳定,性能良好,数据传输可靠。
    • 孙东旭; 张楠; 武坚
    • 摘要: 由于机载领域对可靠性的需求比商业领域更高,如何提高云计算平台在机载领域应用中的可靠性成为研究重点和难点。通过分析云计算技术特点和机载领域的特殊性,针对全面准确的可靠性评估需求,提出了包含容量可靠性、时间可靠性和数据可靠性的机载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可靠性指标体系;针对可靠性提升的需求,剖析了影响各个服务可靠性指标的硬件和软件故障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可靠性改进措施。
    • 邢浩; 胡佳贝; 李碧涵; 岳佳欣
    • 摘要: 为了保证机载嵌入式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实际项目的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嵌入式软件的自动化测试方法。首先介绍了机载嵌入式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对测试平台的硬件构成、软件设计、测试过程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进行硬件环境的搭建和相应软件的设计,同时能够自动化执行测试脚本并进行实时监控,最后生成日志报告。该设计明显提高了测试设备的重用性,同时也提升了产品测试效率,为机载嵌入式软件的系统测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 李涛; 叶波; 丁晓; 王大为; 陈振
    • 摘要: 区域安全性分析(ZSA)是指为降低飞机机载系统在整机装配、维护等物理性集成时引起的飞机系统、飞机整机工作过程中的功能性风险,而在传统飞机物理样机阶段提前开展的结构与系统、系统与系统间协调性、技术符合性的分析检查工作。随着数字化设计模式的引入,部分区域安全性分析也尝试在设计阶段基于设计数字样机开展。在民用飞机设计领域,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标准航空推荐实践4761(SAE ARP4761)对区域安全性分析的方法步骤与实践案例进行了介绍,并建议在飞机研制各个阶段均开展区域安全性分析。飞机总装作为飞机机载系统安装与试验的主要阶段,是飞机功能实现的主要过程,也是整机质量、安全等重要特性形成的主要阶段。本文从区域安全性分析的目的、机理出发,面向新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环境,对飞机总装过程中区域安全性分析的场景设计、工艺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将飞机产品设计中区域安全性分析这一经典共因失效工具引入复杂的总装整机集成过程中,借用其结构化的分析和检查方法,设计了区域安全性分析与飞机总装技术活动集成的场景,打通了飞机总装集成工艺设计功能性集成与物理性集成涉及的系统功能分析、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设计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DFMEA)、过程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区域安全性分析等多个环节。这一围绕区域安全性分析的新应用模式有效降低了总装阶段生产制造质量风险,减少了因装配质量隐患带来的试飞、服役阶段飞机系统的安全性风险。
    • 摘要: 各有关单位:由中国航空学会联合中国航空研究院和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重点实验室、民航空管航空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2(第十一届)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以下简称论坛)计划于2022年4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市召开,论坛同期计划召开多个专题研讨,4月19日报到。
    • 李霄; 刘小川; 白春玉; 杨正权; 成竹
    • 摘要: 相对于陆基飞机,舰载机苛刻的使用环境对起落架、拦阻钩等系统及其机载设备的强度设计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需要有更完善的试验验证手段,对机载系统在弹射、着舰与拦阻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强度设计进行评估,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考核。依据现有规范和实测数据,从舰载机弹射/拦阻冲击环境和试验系统构建入手,研究了试验条件由来、试验方案实施和控制策略优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可为机载设备弹射/拦阻冲击试验提供规范指导和理论支撑,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耐久性设计、检验周期指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王肃
    • 摘要: 他主持研究提出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总方案,主持研究制订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机载系统提升计划”,全面推动航空科学的战略发展。他心怀壮志、情系蓝天,献身航空一甲子。主持研制成我国第一套18000g冲击加速度校准装置,主持研究提出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的总方案,主持研究制订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实施方案和“机载系统提升计划”……
    • 刘亚兵; 刘海港; 张波; 王冲
    • 摘要: 随着机载系统的复杂性、综合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故障产生的机理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自检测、人工检测等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飞机故障诊断和维护的需求。针对传统诊断方法对系统的依赖性和在关联故障模式下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3种综合诊断推理方法,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对基于测试性模型的综合诊断推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综合诊断推理机,并组建了仿真验证环境。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诊断结果合理可信。
    • 王红; 潘安君; 杨占才; 封锦琦
    • 摘要: 基于对国外航空机载系统监控体系架构技术、机载数据总线技术、测试仪器总线技术、边界扫描技术、嵌入式专用监控芯片与模块技术、智能化监控技术等发展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国内机载系统智能测试监控相关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国内必须从全机级体系架构、成员级监控、板级监控和标准化等方面系统开展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来我国航空机载系统智能测试监控技术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田筱; 孙张俊
    • 摘要: 2020年8月12日,古城西安,阳光明媚。航空工业自控所内掌声雷动,机载系统公司总经理王建刚与自控所所长雷宏杰郑重掀起牌匾上的红绸,航空工业机载制导、导航与控制(GNC)事业部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GNC事业部创新中心是航空工业机载落实集团专业化整合、实体化运营决策部署下的创新型管理架构,面向装备建设和GNC前沿技术需求,自控所联合航空工业庆安、青云、华燕、东方、宝成、兰飞、华烽共8家单位,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生态,17个创新项目在这里生根发芽,自主空战、蜂群协同、量子陀螺等多个创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集聚效益日益凸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