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

景观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自然地理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0篇、会议论文39篇、专利文献23188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美育学刊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大会、2012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等;景观美学的相关文献由2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云、齐童、张阿嫱等。

景观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0 占比:0.64%

会议论文>

论文:39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23188 占比:99.19%

总计:23377篇

景观美学—发文趋势图

景观美学

-研究学者

  • 王云
  • 齐童
  • 张阿嫱
  • 崔鹏
  • 王颖
  • 陈学平
  • 但新球
  • 刘传安
  • 刘佳雪
  • 唐小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悦; 张一新; 翟俊
    • 摘要: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多强调生态价值,忽视了将生态与美学的价值相结合的重要性。文章将通过对河流生态与美学价值的研究,探讨美学对生态修复的影响:首先引用栖息地理论来分析景观美学价值,讨论景观美学与河流生态修复的多重关系;其次从三个不同的尺度阐述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美学价值;最后结合案例,提出将生态修复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城市河流恢复的设计手段。将这些手段应用到修复工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河流生态修复的绩效,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 陈琪; 刘俊雁; 吴彦; 何恒果; 廖雨辰; 谢雨; 李诗琦
    • 摘要: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与森林游憩、自然景观资源开发等逐渐成为各地践行“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景观美学已融入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等传统学科,景观美学价值定量评估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和景观设计的关键指标,成了相关研究的热点领域。基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等方法分别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1048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1455篇景观美学研究文献,从年发文量、主要关键词、景观类型、研究方法等多个视角,分析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国内的景观美学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科研产出量显著增加,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研究对象类型以森林景观和城市景观,国外以湿地、荒野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国内偏向于小型景观,研究视野较为局限;国内研究重点关注景观美景度、景观规划配置等社会价值方面的研究,国际上更重视景观美学资源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研究;国内景观美学方面存在研究方向分散、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成果创新性弱等问题。建议今后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与国际合作,完善景观美学研究体系,更新研究技术手段,重视景观美学价值转化等方面研究。
    • 王玉婷; 王书建; 张洵赫; 徐明
    • 摘要: 美学是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从美和美学的本质入手去探讨景观美学的概念和范围,明确了景观美学的研究内容,确定景观审美和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总结景观美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美景度法、语义差异法、层次分析法等。但是人对景观的主观感知一直都采用的是模糊评价法,用于评估和监测景观美学的标准化方法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无法在大尺度上进行景观评价和对比分析。而人在欣赏美景后形成的物理感知和情感反应是自然而然的,个体之间虽有差异,但在生理反应和神经感知指标上应有客观反映。脑科学技术与神经学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脑电EEG,皮肤电导率和眼睛跟踪等新的技术给景观美学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因此总结了脑科学和神经科学在景观相关领域的应用,指出了景观美学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景观美学的价值和前景,也为其他领域中的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常玲敏
    •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美学、建筑美学和景观美学已从少数专业人士的欣赏逐渐变成大众参与的审美活动,公园城市正是基于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公园城市的建设背景之下,对景观进行美学研究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分析了公园城市的内涵及治理理念,阐述了景观美学的概念,并从审美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对景观美学的特征进行探索,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之下城市街头小绿地的优化设计策略。
    • 侯征
    • 摘要: 以开封市农村景观为代表,分析其在“森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景观建设应该怎样合理发展。利用谷歌地图软件测量地形,使用绘图软件CAD、SKETCHUP、LUMION等进行方案规划设计。绘制出适合开封市农村景观发展的设计方案。该方法符合开封市农村景观发展思路,适用于农村景观发展模式,助力河南绿色乡村发展。
    • 孙笑; 齐童
    • 摘要: 深圳为我国新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向三维竖向空间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密集的CBD,往往在其竖向边界形成最具特色的天际线。从景观美学角度出发,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收集热点信息,选取视距、视角、分形维数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三条样本天际线进行视觉美学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所观赏到的南山CBD天际线美学质量最高,建议在此引导建设城市天际线最佳观景点。
    • 赵梓娟; 罗媛媛
    • 摘要: 自然教育场域作为自然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观作为场地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是提高景观效果,也是展现自然教育资源、提升自然教育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资料查阅,总结了我国自然教育场域的现状、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以及应用,梳理了能实践运用的方法以及实验步骤,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通过开展调研及评价分析、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符合长沙本地乡土特征的自然教育场域景观美学评价体系,以期为自然教育的发展和基于自然教育场域的景观美学评价体系构建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 姚磊; 杨雄心; 王文; 甘德欣
    • 摘要: 目前关于潇贺古道的研究多为沿线古村落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对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的研究多表现为文化背景、书法形式,而石刻形式及景观美学等在研究领域尚属空白.潇贺古道沿线石刻是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可视化表现之一,为探索总结以石刻为载体形式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以及景观美学,以潇贺古道为背景,潇贺古道沿线石刻为载体,通过收集、总结此线路的石刻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潇贺古道沿线的石刻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索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及其背后的景观美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丰富,表现多样,具有独特的湖湘景观美学意境.
    • 巫思颖
    • 摘要: 庭院作为与人密切互动的室外空间,在景观设计上还要充分展现艺术美感。而中国传统建筑理论中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给景观美学带来了深远影响。把握二者的关系,以传统哲学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庭院科学设计,加强古典美学思想在庭院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能够为庭院景观作品设计带来启示。
    • 高顺洁
    • 摘要: 刁亦男往往选择社会转型期间真实存在的城镇、城乡与城中村等空间进行叙事,使空间成为其电影作品的独特标志.在独特的空间叙事下,既对当前社会景观与文化景观等进行了扫描式记录、集中化拼贴与创新性表达,又巧妙融入了视听趣味与影像追求,对景观美学进行了极具趣味的构建.不过,其过于繁复且松散的景观呈现却无意间偏离了正常的叙事轨道,其惊艳的暴力奇观也抑制了情感的全面释放并遮蔽了部分真实,其结果便是电影构建了景观美学,却也割裂了与叙事间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