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文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7篇;相关期刊386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江汉论坛、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等;普列汉诺夫的相关文献由597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梓焜、李澄、高放等。

普列汉诺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4 占比:82.6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37 占比:17.06%

总计:803篇

普列汉诺夫—发文趋势图

普列汉诺夫

-研究学者

  • 何梓焜
  • 李澄
  • 高放
  • 高敬增
  • 王荫庭
  • 郝瑞斌
  • 吴晓明
  • 郭鹏
  • 印锡华
  • 王秀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信儒; 杨胜荣
    • 摘要: 普列汉诺夫关于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论述,自觉遵循、贯彻了唯物辩证法,不能被视为地理环境决定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一样,将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社会学”,实证地分析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历史实践证明,越是往回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影响越强烈;越是往现代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直接影响越弱。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和贡献包含三个方面:生产力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可变的量”;地理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各国民族历史具有多样性影响。这些理论观点对我们认识当今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以及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思璇
    • 摘要: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是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创立和领导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节解放社,参加过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1] 当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盛行时,普列汉诺夫感到伯恩施坦已经全盘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他不愿继续保持学者式的冷静态度,必须起来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在与当时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深入思考。
    • 林子赛; 李永辉
    • 摘要: 关于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和《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中通过对英雄史观、宿命论和因素论三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并以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基轴,以一般性与个别性、正题和反题为参考系,结合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英雄与“群氓”的双向关系原理在史论结合的高度深刻阐发了历史主体的合题之问题,维护和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逻辑。历史活动从整体上被逻辑地表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实践坐标上的统一。普列汉诺夫一方面在实践层面重释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体观,指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形塑了历史的主客观向度,“偶然”不过是“必然”实现自身的样式;另一方面,他在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驱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承认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的个别面貌和局部后果,“意志自由”不过是“历史必然”朝向自身的自觉工具。
    • 贾孝敏
    • 摘要: 社会心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心理范畴被普列汉诺夫提出之后,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整性和科学性.探析社会心理范畴长期被学界所忽视的原因,主要是普列汉诺夫政治立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影响、各种对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理论批判的误导等.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心理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 张家康
    • 摘要: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说:“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惊醒的人,后来有一部分入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 李伏清; 唐琦露琴
    • 摘要: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提炼并阐释了诸多重要哲学概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开创了社会意识两种形式说,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作了新阐释.普列汉诺夫创新性阐释唯物史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在"史""论"结合中所具有的继承性、批判性、主体性和时代性.普列汉诺夫从哲学世界观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危机做了贡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东渐"俄国的进程,对构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话语体系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 张俭松
    • 摘要: 普列汉诺夫因时代和俄国革命的需要对宗教问题进行了研究,虽然著述不丰,但见解独到和深刻.尤其他是对宗教概念的探讨、对宗教起源和宗教本质的剖析、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深刻认识、对造神派和寻神派观点的揭露与批判,深入细致,见微知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并比较分析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拓宽宗教研究视域,正确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李倩
    • 摘要: 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提问可以推进教与学,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实现信息的交流与思想的交换。不同的提问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和支持学生思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导向性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是课堂教学根本性的任务,无论哪种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始终为教学服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亦是如此,提问首先要有明确的导向性,要引导学生的学习,助推学生的思考,促进目标的达成。
    • 马艳丽
    • 摘要: 汉高祖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君主,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广泛关注,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评议。本文拟从个人品质和智慧的角度,探讨刘邦的思想和文化根基,剖析刘邦精神世界的内涵和特点,以期有裨于秦汉史研究。俄国思想家普列汉诺夫曾指出,"个人因性格的某些特点而能够影响到社会的命运"。性格是人们心理的表现,关键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况在历史上起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帝王这一特殊群体,在事实上起着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的作用。本文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对刘邦的性格进行分析与归纳,探究其对封建统治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