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63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基础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6篇、会议论文48篇、专利文献427727篇;相关期刊262种,包括生态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新思想 新观点 新方法”论坛、第二届全国牛奶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金宇保灵杯”奶牛养殖效益与牛奶品质安全提升学术研讨会、第五届(2014)中国鹿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西丰)鹿与生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等;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文献由2032位作者贡献,包括朱伟云、薛泉宏、张永根等。

微生物区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6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27727 占比:99.86%

总计:428341篇

微生物区系—发文趋势图

微生物区系

-研究学者

  • 朱伟云
  • 薛泉宏
  • 张永根
  • 蒋林树
  • 谭周进
  • 毛胜勇
  • 张宗舟
  • 李建国
  • 于会民
  • 姚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振玲(编译); Elijah G.Kiarie; Alisha Mills
    • 摘要: 饲料原料粉碎颗粒的大小是决定养殖动物饲料效率和肠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对饲料粉碎颗粒大小特性、肠道健康和微生物区系间复杂相互作用的日益关注,饲料工业也要适应这种变化。遗传学的高度发展不仅提高了现代猪与禽的生长和繁殖等性能,同时亦使其饲料消耗量降至最低。为达到并维持动物生长和繁殖等方面较高的遗传潜力,现在猪与禽对营养的需求亦已随之进行了调整。
    • 敖金成; 徐天养; 王加春; 郭智勇; 蒙刚; 沈燕金
    • 摘要: 应用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云南省3个典型植烟区高、中、低肥力水平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以期为烟田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固氮、解磷、解钾等功能菌数量随土壤肥力的降低呈线性下降趋势,其中细菌占总菌数的77.8%~80.9%;土壤脂肪酸FAs含量随土壤肥力水平下降呈明显的线性降低趋势(r=0.900,P<0.01);聚类分析表明,云南3个典型生态产区间土壤微生物区系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存在区域性,且随着土壤肥力的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稳定性也降低。
    • 张宜辉; 宁丽丽; 武小姣; 郭静; 张笑然; 赵国琦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蔗糖蜜酵母发酵浓缩液(CMS)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体况、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干物质基础上,遵循等能等氮原则配制分别添加1%、3%和5%CMS(CMS1组、CMS2组和CMS3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4 d。结果显示:1)CMS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0%、7.7%和7.9%(P>0.05)。2) CMS1组和CMS2组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CMS1组泌乳奶牛瘤胃液菌群多样性提高。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CMS更有利于泌乳奶牛的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提高。
    • 常玮学; 杨英超; 夏志军; 赵春平; 梅楚刚; 昝林森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植物水解单宁对秦川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消化指标、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0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为(280±20)kg的秦川肉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22、6.44、9.66、12.88 g/kg DM植物水解单宁,分别为试验Ⅰ、Ⅱ、Ⅲ、Ⅳ组。预试期15 d,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对照组血清中肌酐和尿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3)对照组ACE指数、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添加植物水解单宁后Shannon指数逐渐下降。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富度占总菌门的92%以上。添加植物水解单宁后,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瘤胃菌群中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082_unclassified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瘤胃液中理研菌科RC9肠道群、琥珀菌属、乙酸糖发酵菌属、瘤胃球菌科_NK4A214、克里斯滕森菌科R-7肠道群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对照组中伯克氏菌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由此可知,添加植物水解单宁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吸收,提高秦川牛免疫力,降低瘤胃中甲烷杆菌的相对丰度,从而减少甲烷产量。
    • 黄晓曼; 李文卿; 陈顺辉; 蒋雨洲; 刘青丽; 李志宏; 张云贵; 郑朝元
    •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通过烤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单一施用化肥(T1)、化肥+稻草还田(T2)和化肥+稻草还田+饼肥(T3)等3个处理对烟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的土壤真菌OTU个数(776个)高于T1和T3处理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该菌门下物种的相对丰度最高,T2和T3处理分别比T1处理增加了6.90%和15.04%;在3个处理间,烟田土壤真菌在门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在科、属水平上有提高优势种群丰度的趋势;T1处理烟田土壤的优势菌为圆盘菌纲(Orbiliomycete)及其纲下的真菌种群;长期化肥+稻草还田或增施饼肥可以减少梭孢壳属(Thielavia)等子囊菌门粪壳菌目的真菌数量;稻草还田还可以增加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真菌数量。因此,在长期有机肥化肥配施条件下,稻草还田与施用饼肥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或抑制土壤真菌的生长,以稻草还田为主的施肥技术能显著增加烟田土壤有益真菌的数量,改善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
    • 孔凡林; 李媛; 付彤; 刁其玉; 屠焰
    • 摘要: 【目的】蛋氨酸羟基异丙酯(HMBi)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补充反刍动物日粮中缺乏的蛋氨酸(Met),尽管HMBi拥有过瘤胃特性,但仍有部分在瘤胃中降解。研究拟探究HMBi对犊牛瘤胃发酵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体重在(101±10)kg的84日龄断奶后荷斯坦母犊牛并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PC,0.40%Met)和蛋氨酸扣除组(PCMet,0.28%Met),通过减少PCMet组日粮中HMBi的添加使Met含量较PC组少30%。试验期97 d,其中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90 d。于试验0、90 d测定犊牛体重,正试期每天记录采食量,在试验90 d收集血清样品和瘤胃液样品用于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测定。【结果】(1)与PC组相比,PCMet组犊牛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Met含量有降低的趋势(0.050.05);(3)与PC组相比,PCMet组微生物菌群的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P0.7)。【结论】研究说明扣除日粮中HMBi后犊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微生物蛋白合成减少,其中,产乙酸菌属对HMBi扣除敏感,降低了乙酸的产生。总之,HMBi尽管作为过瘤胃产品,瘤胃中被降解部分仍对瘤胃发酵有调控作用。
    • 苏牧
    • 摘要: 一、围产前期的营养需要围产前期应提高奶牛日粮营养水平,不仅要满足母牛的营养需求,还要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此阶段要适当增加日粮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每天0.5千克)至母牛体重的1%,调整微生物区系,以利于母牛产后适应高精料的日粮。 饲喂优质苜蓿干草和优质青贮饲料以增进奶牛食欲。
    • 徐晴; 李若铭; 王桂芹
    • 摘要: 益生菌能增强和调节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鱼类黏膜是抵御外界环境的第一道屏障。益生菌对鱼类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机体免疫的影响,而这些研究却较少讨论益生菌在黏膜表面的免疫调节特性。文章综述了目前益生菌对鱼类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对益生菌与鱼类之间相互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张筱叶
    • 摘要: 本实验以兰州市永登县中堡镇水地马铃薯连作0年、1年、3年、5年的土样为对象,旨在探究马铃薯连作年限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实验发现:连作年限越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总量越低。其中,真菌比例大幅提高,放线菌比例稍微提高,而细菌比例大幅降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氨化细菌、自生固氮细菌的数量逐步下降,而亚硝酸细菌的数量大幅增加。结果表明:长期连作会使地力衰竭,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植被获取营养受限,还会使土壤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失调,对马铃薯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 郭业静; 裴彩霞; 夏呈强; 赵燕; 刘强
    • 摘要: 为了研究孕酮对绵羊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3只未妊娠母羊采集瘤胃液,并以全混合日粮(TMR)作为基础发酵底物,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分别添加终质量浓度为0 ng/mL(CK)、1 ng/mL(PL,低浓度组)、8 ng/mL(PM,中浓度组)和22 ng/mL(PH,高浓度组)的孕酮进行发酵,培养48 h后分析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显示,与CK相比,PH组乙酸比例显著降低,PM组丁酸比例显著升高;PL组丙酸比例显著低于PM组,极显著低于PH组;PL组乙酸与丙酸比显著高于PM组和PH组。PL组发酵24 h产气量、有机物降解率和饲料代谢能显著高于CK,极显著高于PH组;PL组潜在最大产气量最高,显著高于CK和PM组,极显著高于PH组。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PH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ACE指数和Chaol指数CK与其他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PH组和其他3组间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差异显著。LEfSe分析发现,与CK相比,孕酮添加组显著降低了动性球菌科(Planococcaceae)、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琥珀酸弧菌科(Succinivibrionaceae)、互养菌科(Synergistaceae)以及Shuttleworthia菌属、假丁酸弧菌属(Pseudobutyrivibrio)、反刍杆菌属(Rumin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Streptococcus minor的相对丰度。孕酮质量浓度影响瘤胃微生物菌群和瘤胃发酵参数,且当孕酮质量浓度为22 ng/mL时瘤胃菌群多样性降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