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消化道

消化道

消化道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3年内共计677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39篇、会议论文99篇、专利文献73164篇;相关期刊1484种,包括四川动物、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2011年全国微创外科高峰论坛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创刊十周年庆典等;消化道的相关文献由12243位作者贡献,包括曹慧玲、曹柏松、李淑兰等。

消化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39 占比:5.95%

会议论文>

论文:99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73164 占比:93.92%

总计:77902篇

消化道—发文趋势图

消化道

-研究学者

  • 曹慧玲
  • 曹柏松
  • 李淑兰
  • 张俊
  • 秦明辉
  • 颜国正
  • 郑小林
  • 皮喜田
  • 段晓东
  • 吕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摘要: 一般情况下,患者服药前,可先喝一口水湿润下咽喉部,服药时再饮用200~400毫升水,加速药物通过咽部、食道,进入胃,继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使药物更快到达小肠,加快药物吸收速度。然而,不同的药物,喝水要求有不同。一、需大量饮水的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服用时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如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补铁剂等。
    • 徐宁; 佟玉红
    • 摘要: 羊消化道圆线虫病可导致羊只出现食欲减退、体型消瘦、极度贫血等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死亡,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养殖人员对该疾病进行充分的认知和了解,从而对羊只患病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与判断,并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向整个羊群扩散。本文对羊消化道圆线虫病的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 王谅; 刘宇艳; 李恒; 陈艺欣; 林硕; 余芸; 田厚军; 林涛; 张洁; 陈勇; 魏辉
    •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各个发育阶段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方法】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豆大蓟马若虫、预蛹、蛹和成虫期消化道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豆大蓟马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后肠及马氏管组成。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雌成虫和雄成虫的消化道平均长度分别为1642.65±158.68,2233.68±133.76,1264.39±92.43,1169.81±59.48,2380.32±196.67和1344.31±143.29μm。前肠分为咽、食道、嗉囊和贲门4个部分,肠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肌上皮细胞外层、肌肉层、上皮细胞层和角质层。1和2龄若虫前肠有大量囊泡,角质层不明显。预蛹、蛹和成虫前肠细胞角质层较厚,肌肉也较发达。中肠分为前中肠、中中肠和后中肠3个部分,由外向内分别为肌细胞层和上皮细胞层,靠近肠腔的一侧特化成微绒毛结构。1龄若虫前中肠细胞含有储备物质;2龄若虫前中肠细胞含有髓鞘样结构以及较多的类自噬泡结构;预蛹和蛹中肠细胞含有球晶;成虫前中肠和中中肠细胞含有基底迷路。后肠由回肠和直肠2部分组成,各个发育阶段均具有发达的肌肉层和角质层。马氏管没有肌肉层,上皮细胞包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基底迷路、紧密连接等细胞器或结构。预蛹和蛹的马氏管基部未观察到基底迷路结构,但预蛹马氏管细胞内分布有多泡体。此外,蛹期马氏管细胞质中观察到球晶。【结论】豆大蓟马各个发育阶段的消化道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本研究根据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形态组成,对其功能进行了推测。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蓟马类昆虫消化道形态和功能分化提供实验依据。
    • 范在义
    • 摘要: 鸭体内的寄生虫病,一般是寄生在鸭体内肝脏、消化道等组织,影响鸭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鸭的死亡,给鸭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鸭常见体内寄生虫病的类型及症状1.1鸭绦虫病鸭绦虫的长度不同,有的可达几十厘米。绦虫还有带小钩的吸盘,能以此在鸭的肠壁黏膜上吸附、汲取营养,导致鸭营养不良[1],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表现明显的消瘦,排淡绿色的粪便。
    • 闵倩雯; 张显波; 钱佳铭; 赵飞; 吕振宇; 罗天逊; 胡锦丽; 刘霆
    • 摘要: 为鲟鱼种质资源管理及其水产养殖提供参考,应用解剖、常规石蜡切片、显微摄影等技术对闭口杂交鲟幼鱼的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闭口后杂交鲟幼鱼胃肠组织结构具有明显变化,上皮细胞界限模糊,排列不规则,黏膜层上皮与固有膜之间间隙变大、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变得更加疏松,上皮细胞出现断裂、脱落,管腔直径、上皮层高度、皱襞高度和宽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 陈帅
    • 摘要: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本院的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比较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口腔溃疡、腹泻、便秘)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术后排气、术后排便、胃动力)。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胃动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化疗治疗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胃肠功能,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宗学阳; 张华文; 史怀平
    • 摘要: 羔羊的消化生理和微生物区系在不同日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为羔羊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可加强羔羊培育效果,而羔羊的早期断奶、开食料的研制及人工补饲方案的制定等都与其消化生理及消化道微生物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综述了羔羊的瘤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生理以及消化道微生物变化过程,以期为早期培育提供参考。
    • 甘秋萍; 王日娟; 朱燕莉; 伍梦妃
    • 摘要: 目的: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过程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及循证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化疗中影响生活质量问题的发生情况及改善情况。结果: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循证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2个疗程化疗治疗后,循证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地改善接受化疗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 唐道军; 刘洋; 郑学斌; 倪君杰; 侯聪聪; 王亚军; 徐善良; 张春丹; 金珊; 徐万土; 竺俊全
    • 摘要: 为了解银鲳(Pampus argenteus)消化道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及食性的相关性,采用解剖、石蜡切片、ABPAS染色及酶活性检测技术对银鲳消化道的形态、组织结构、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银鲳的消化道由口咽腔(舌)、食道侧囊、食道、胃及肠构成,胃肠交界处有很多幽门盲囊。食道侧囊呈椭球形,食道粗短,胃呈U型,肠有多个盘曲,肠指数为2.03。舌上皮内有少量味蕾及较多黏液细胞。食道侧囊、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组成。食道侧囊内皱襞较发达,被覆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黏液细胞,且以Ⅳ型为主,皱襞顶端及侧面有内含角质刺的次级突起;黏膜下层及肌层中有固定皱襞的骨质脚根;侧囊内胃蛋白酶活性较高。食道内皱襞较高,被覆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黏液细胞,且以Ⅳ型为主。胃内皱襞发达,被覆单层柱状上皮,未见黏液细胞分布;胃腺发达,胃内蛋白酶活性较高。肠道内褶襞多,高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黏液细胞密度前、中肠较高,后肠较低,且均以Ⅰ型为主;肠道内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幽门盲囊组织结构与肠相似。银鲳的消化道结构特点、黏液细胞分布及消化酶活性与其功能及偏肉食的杂食性相适应。
    • 马本贺; 王海华; 徐先栋; 李燕华; 王梦杰; 吴斌; 陶志英
    • 摘要: 为了解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消化道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与食性的关系,以采自东江和桃江水域的大刺鳅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和胃含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刺鳅消化道的形态学、组织学结构及食性特征。结果显示,大刺鳅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构成;口咽腔具舌、咽骨和咽磨;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内壁具纵行褶皱和次级分支,肌层由横纹肌和平滑肌共同组成;胃壁和肠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肌层为平滑肌,分为环肌和纵肌;胃呈“V”型,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3个部分,各部分的肌层厚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贲门部向胃体部逐渐增粗,且含有胃腺细胞,幽门部肌层极为发达,形成幽门括约肌;肠较短,具一个弯曲,肠道系数为0.325±0.050,肠绒毛丰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绒毛高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胃幽门部和前肠间有2个幽门盲囊。大刺鳅食谱较广,消化道中鉴定出虾类、水生昆虫、鱼类、螺、卵和植物碎屑6大类饵料,摄食时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入;食物多样性指数(H′)为2.19,不确定性较低,饵料优势指数(D)为0.33,集中性较高;虾类为大刺鳅的主要食物,其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质量百分比(W%)和数量百分比(N%)分别为97.75%、92.29%和73.07%。研究表明,大刺鳅属肉食性鱼类,其消化道形态和组织学结构表现出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该研究可为大刺鳅人工养殖和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