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瘤胃发酵

瘤胃发酵

瘤胃发酵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8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0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85356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动物营养学报、家畜生态学报、畜牧与饲料科学等; 相关会议33种,包括2015第三届中国肉牛选育改良与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研讨会、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等;瘤胃发酵的相关文献由25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强、王聪、李胜利等。

瘤胃发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80 占比:1.02%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85356 占比:98.91%

总计:86294篇

瘤胃发酵—发文趋势图

瘤胃发酵

-研究学者

  • 刘强
  • 王聪
  • 李胜利
  • 孟庆翔
  • 王加启
  • 王之盛
  • 王洪荣
  • 瞿明仁
  • 卜登攀
  • 卢德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冉雷; 黄小云; 范彩云; 胡海涛; 卓钊; 丁建平; 张子军; 宛晓春; 黄进宝; 程建波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茶渣对肉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发酵茶渣替代肉羊精料补充料的适宜比例。试验选取64只3月龄、体重(20.0±2.5)kg的健康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Ⅱ组、Ⅲ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用发酵茶渣等比例替代5%、10%、20%的精料补充料。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肉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Ⅱ组的瘤胃液丙酸(PA)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3)对照组和Ⅰ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Ⅲ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Ⅲ组的饲料成本和饲料增重成本均有所降低,其中,Ⅲ组的降低幅度最大。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茶渣替代5%、10%、20%的精料补充料对肉羊的生长性能以及大部分瘤胃发酵参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发酵茶渣替代肉羊精料补充料的适宜比例为20%。
    • 庞凯悦; 戴东文; 杨英魁; 王迅; 刘书杰; 周振明; 张新军; 柴沙驼; 王书祥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周岁、体重[(176.3±14.7)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20头,随机分为舍饲组(全混合日粮)和放牧组(放牧),每组10头牛。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舍饲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瘤胃pH显著低于放牧组(P<0.05)。2)舍饲组瘤胃微生物菌群Chao1指数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3)在门水平上,舍饲组瘤胃Saccharibacteria、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ae)、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在属水平,舍饲组瘤胃Candidatus_Sacchari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螺旋体属_2(Spirochaeta_2)、凸腹真杆菌属(Eubacterium_ventriosum_group)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瘤胃罗斯氏菌属(Rosebuna)、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Family-ⅩⅢ-AD3011、丁酸弧菌属_2(Butybrivibrio_2)和奎因氏菌属(Quin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4)利用PICRUSt预测瘤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在KEGG2水平,舍饲组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核苷酸代谢(nucleotide metabolism)、转录(transcription)、运输和分解代谢(transport and catabolism)基因家族相对风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相比,全混合日粮舍饲育肥提高了牦牛瘤胃内非纤维物质的降解菌以及半纤维降解菌属的相对丰度,同时增加了VFA浓度,并且牦牛的能量代谢通路上调,促进了牦牛的高效代谢,有助于加快牦牛的生长发育。
    • 张宜辉; 宁丽丽; 武小姣; 郭静; 张笑然; 赵国琦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甘蔗糖蜜酵母发酵浓缩液(CMS)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60头体况、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干物质基础上,遵循等能等氮原则配制分别添加1%、3%和5%CMS(CMS1组、CMS2组和CMS3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54 d。结果显示:1)CMS1组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0%、7.7%和7.9%(P>0.05)。2) CMS1组和CMS2组瘤胃液中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CMS1组泌乳奶牛瘤胃液菌群多样性提高。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群。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为优势菌属。结果提示,饲粮添加1%CMS更有利于泌乳奶牛的瘤胃发酵和产奶性能提高。
    • 王隆; 李璟怡; 欧阳可寒; 瞿明仁; 吴欢生; 许兰娇; 杨食堂; 曹永强; 杨宇玲; 梁欢
    •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营养成分、青贮发酵品质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设4个组: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青贮添加剂)、葡萄糖组(添加20 g/kg葡萄糖)、混合有机酸组(按照7∶1∶2的体积比例将甲酸、乙酸和丙酸混合,添加6 mL/kg)和纤维素酶组(添加2 g/kg纤维素酶),各青贮添加剂的添加剂量均以青贮原料鲜重为基础,每组设4个重复。青贮45 d后,测定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和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结果表明:1)混合有机酸组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纤维素酶组的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有机酸组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纤维素酶组的中性洗涤可溶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纤维素酶组的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有机酸组和葡萄糖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有机酸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有机酸组和葡萄糖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4)葡萄糖组的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p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组的瘤胃体外发酵培养液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其中,葡萄糖组的外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混合有机酸组(P<0.05),微生物蛋白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混合有机酸组(P<0.05)。综合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综合营养价值由低到高的排序为:对照组<混合有机酸组<纤维素酶组<葡萄糖组。
    • 雷琼; 王迎港; 党浩千; 肖春龙; 张佳慧; 刘庆华
    • 摘要: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脂类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广泛存在于海洋微生物与藻类中。DHA有抗癌、抗肿瘤、抗炎、改善脑细胞和视力发育、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综述了DHA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瘤胃发酵、脂肪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为DHA在反刍动物营养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赵鹏飞; 王纯洁; 斯木吉德; 敖日格乐
    • 摘要: 日粮精粗比是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肉牛生产过程中日粮精粗比应用的研究现状,现主要通过查阅总结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从生产性能、瘤胃发酵、瘤胃菌群以及影响机制4方面阐述不同精粗比在肉牛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肉牛生产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日粮精粗比提供理论依据。
    • 韩林; 王聪; 刘强; 吴浩淼; 郭刚; 霍文婕; 张静; 张婵娟
    • 摘要: 为研究枯草芽孢杆菌(XYL)和木聚糖酶(BS)对瘤胃发酵、微生物酶活性和数量的影响。将20头体重为(540±6.2)kg荷斯坦公牛按2×2因子设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基础日粮)、XYL+组(基础日粮+2 g/d XYL)、BS+组(基础日粮+5 g/d BS)与XYL+BS组(基础日粮+2 g/d XYL+5 g/d BS)。结果显示:添加XYL,瘤胃pH不变;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摩尔比、乙酸/丙酸值增加(P<0.05);氨态氮浓度降低(P<0.05);纤维分解酶活性、总细菌和主要纤维分解菌数量提高(P<0.05)。添加BS,瘤胃p H不变;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摩尔比增加(P<0.05);氨态氮浓度、纤维分解酶活性与菌数量不受影响。对瘤胃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以及嗜淀粉瘤胃杆菌与原虫数量,XYL与BS互作效应显著(P<0.05)。综上可知,XYL和BS均能改善瘤胃发酵,且二者共同添加对淀粉和蛋白分解菌的生长与酶活性的提高更有效。
    • 朱俊红; 刘兴能; 吴学红; 和晓明; 岳丹; 陆颖; 邓卫东; 席冬梅
    • 摘要: 莫能菌素又称瘤胃素、欲可胖,属于抗生素聚醚类添加剂,在反刍动物饲料中因其促生长作用被广泛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莫能菌素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机理,阐述和分析了其对反刍动物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液参数、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瘤胃发酵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能够在全面禁抗的形势下,尽快找到新型添加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郝小静
    • 摘要: 本文综述了酵母培养物、半胱胺、稀土、小肽和肉桂醛5种常用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探讨了常用瘤胃调控剂对反刍动物瘤胃氨氮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瘤胃内pH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这5种常用瘤胃调控剂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 李雯
    • 摘要: 文章旨在评估全混合日粮用菠萝茎淀粉完全替代玉米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试验将初始体重为15.05kg的72头绵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在整个为期10周的饲养试验期间,3组绵羊分别饲喂以50%玉米、木薯和菠萝茎淀粉的全混合日粮。结果:与玉米组相比,木薯组和菠萝茎淀粉组绵羊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71%和3.61%(P0.05)。菠萝茎淀粉组绵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较玉米组和木薯组分别显著提高12.29%和10.82%(P<0.05)。结论:全混合日粮中添加50%菠萝茎淀粉替代玉米或木薯对绵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无负面影响,但50%菠萝茎淀粉完全替代玉米可改善绵羊的饲料效率,提高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