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开腹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

开腹肝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8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6126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现代诊断与治疗、川北医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等;开腹肝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1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作民、史宪杰、王成方等。

开腹肝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61266 占比:99.99%

总计:761348篇

开腹肝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开腹肝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刘作民
  • 史宪杰
  • 王成方
  • 王柳
  • 贾云
  • 金鑫
  • 陈永卫
  • 黄晓东
  • 齐瑞兆
  • 丁国平

开腹肝切除术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刘继光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完成手术治疗的10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腹组(52例)和腹腔镜组(53例)。开腹组患者接受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LH)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1d、术后1周炎症因子和免疫力,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IL-8、IL-1β、TNF-α水平均较术前1d升高,但腹腔镜组血清IL-8、IL-1β、TNF-α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周,两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术前1d降低,CD8^(+)水平较术前1d升高(P<0.05);术后1周,腹腔镜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开腹组,CD8^(+)水平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比较,LH能够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杨志强; 李生伟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搜索截至2021年3月31日发表的符合条件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655例患者(腹腔镜组313例和开腹组342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在以下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手术时间[标准均方差(SMD)=-0.71,95%可信区间(95%CI)(-0.91,-0.52),P<0.00001]、术中出血量[SMD=-1.62,95%CI(-1.99,-1.25),P<0.00001]、肛门首次排气时间[SMD=-0.89,95%CI(-1.35,-0.43),P=0.0002]、术后下床活动时间[SMD=-1.44,95%CI(-2.08,-0.79),P<0.0001]、术后住院时间[SMD=-1.54,95%CI(-2.18,-0.89),P<0.00001]。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是可行的,且腹腔镜肝切除术比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安全性更高。推荐将腹腔镜切除术作为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 周建; 陆旭; 朱岩举; 王庆元; 冯明明; 郭胜利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ICC患者74例,其中32例接受LLR手术,另42例接受OLR手术。随访3年。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血清CA19-9和CEA水平、神经侵犯、微血管侵犯、肿瘤低分化、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肿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R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肝门阻断、术后住院日、输血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325(250,475)ml、5(3.5,6.5)cm、9例(28.1%)、7(5,12)d、2例(6.2%)和2(2,4)d,与OLR组【分别为500(375,750)ml、20.5(17.0,25.0)cm、31例(73.8%)、10(7,15)d、7例(16.7%)和4(3,6)d】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当前情况下,采取OLR或LLR手术治疗ICC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较少。各地可根据肿瘤和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 包丹丹; 胡逸人; 汪栩好; 王鹏伟; 单云峰
    •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探讨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rHC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LLR组(27例)和OLR组(22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用于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围手术期结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PSM前,OLR组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LLR组(P<0.05)。PSM后,两组在肿瘤大小、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LLR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OLR组(P<0.05)。两组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LLR治疗rHCC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和近期疗效优于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LLR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 徐莉
    • 摘要: 目的 探究多模式镇痛护理对于肝癌开腹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38例肝癌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 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疼痛控制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多模式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睡眠状况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等指标值.结果 采用多模式镇痛护理后,观察组术后12、24、48、7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平均深度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观察组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86%)(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护理的应用能帮助肝癌开腹术患者建立自信心,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实施精准的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 蔡育志; 高剑; 刘丁一; 廖海华; 张彤
    •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的效果对比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7月—2019年7月于该院进行肝切除的患者8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TBIL和AT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4,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效果优于开腹肝切除术,对患者的肝功能影响小,能够降低感染、出血、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 喻凯; 庄波; 龚道军; 厉学民; 罗建生; 吴晓康; 俞世安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152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6)及试验组(n=76).对照组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d的肝功能、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未复发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均升高,术后1 d试验组患者的ALT、AST、WBC、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安全性良好,有助于提升其生存时间,改善远期预后.
    • 马翔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对原发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清甲胎蛋白(AFP)、癌坯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自愿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H组(n=43)和开腹组(n=41),分析两组手术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R0切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率)及术前、术后30 d血清AFP、CEA、CA199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R0切缘和切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H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总并发症率均短于或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张玉灿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选自于2018年6月-2020年6月,按手术方法分组,每组22例,对照组进行开腹肝切除手术而实验组则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术后并发症并行差异分析.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持续、首次进食、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2例(9.09%)显著优于对照组6例(27.27%),p<0.05.结论:相较开腹肝切除术而言,肝癌患者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时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更短,且少见各类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更好.
    • 王朦; 林天宇; 丁国平; 吴峥嵘; 梁霄; 曹利平; 蒋桂星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治疗的208例病人,其中95例病人行开腹肝切除术(open hepatectomy,OH),113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术后随访6~40个月,记录病人术前情况、手术结果、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95例行O H病人中,手术时间为(239.9±77.6)min,术中出血(308.9±211.6)mL,术中输血率为21.1%(20/95),切口感染率为15.8%(15/95),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为(4.1±1.9)d,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8.5±5.1)d,术后禁食时间为(3.3±1.7)d,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为(2.5±1.7)d,住院费用为(68932.2±16852.7)元.113例行LH病人中,手术时间为(219.2±68.9)min,术中出血(211.2±205.9)mL,术中输血率为9.7%(11/113),切口感染率为7.1%(8/113),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为(1.5±0.9)d,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3±2.7)d,术后禁食时间为(2.4±0.8)d,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为(1.9±1.3)d,住院费用为(56005.9±15376.9)元.以上指标LH与O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H作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式,与OH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输血率低,切口感染率低,术后镇痛药、抗生素使用时间更短,术后禁食、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同时,LH即时结石清除率、最终结石清除率及结石复发率与OH相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