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49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381070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房地产导刊、城市规划、城乡建设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第八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等;建筑密度的相关文献由63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鹭红、郭宏楠、郭飞等。

建筑密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6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81070 占比:99.87%

总计:381559篇

建筑密度—发文趋势图

建筑密度

-研究学者

  • 黄鹭红
  • 郭宏楠
  • 郭飞
  • 余平
  • 宋秉键
  • 张开济
  • 张稚雁
  • 张靓
  • 徐清浩
  • 曾卫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熙
    • 摘要: 南宁市的老城区因建设条件及基础设施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高、绿地广场少、路网密度低、停车难等现象,以及土地权属复杂、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落后、物业管理不到位、邻里关系复杂等问题,老城区因自身空间结构及历史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综合发展。但老城区也有其珍贵之处,一是保存有丰富的遗产,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二是租金相对较低,能均衡城市功能,为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人群提供栖息场地。三是邻里关系密切,承载着城里人的乡愁。四是生活节奏慢,是诗意栖息之地。本文以南宁市老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挖掘片区特色,分析发展瓶颈,从平衡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出发,为将“慢城理念”运用到老城区城市更新中提供思路。
    • 朱文一
    • 摘要: 竞赛地段现为大邱国际机场,北面为八公山,南邻锦湖河,占地7.1km。竞赛要求创造与自然山水友好的国际文化中心,整合社会、文化、产业、经济及环境的中心,体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转型的高科技中心,多元化和创造性提升生活品质的中心。这是概念性设计竞赛,包括地段容积率、高度限制、建筑密度以及任务书等都由设计者确定。
    • 王浪; 毛舒婷; 张阳(摄影)
    • 摘要: 珠海市级养老服务机构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南屏片区珠海大道南侧,濂泉路以北,北临规划一路,东临规划三路,西南面正对仙竹公园,景观视野面良好,四周为居住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1335.92 m^(2),总建筑面积为60193.68 m^(2),容积率4.0,建筑密度为30%,绿地率为30.62%,建筑主体高度为53.9 m,机动车车位330个,总设置床位数1100床。其中:为自理、轻度失能、健康老年人设置的床位数为180床;为中度失能(介助)老年人设置的床位数为300床;为重度失能(介护)老年人设置的床位数为420床;医疗床位数200床。
    • 鲜鑫; 李晓虹; 游诚; 魏四清
    • 摘要: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分析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三种建筑规划设计因子对室外风环境的综合影响,以舒适风面积占比为评价指标,探讨各建筑规划设计因子与舒适风面积占比的相关性,通过显著性检验和因素主次判断得到各建筑规划设计因子共同作用时的函数关系和权重排序,结果显示:建筑布局、建筑高度与住区舒适风面积占比成正相关,根据回归系数大小确定权重排序为:建筑布局>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相对于建筑布局和建筑高度而言,对住区舒适风面积占比的影响不够显著.
    • 摘要: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研发的国土空间规划分析模型平台(使用谷歌浏览器访问,网址:httpc//model.caupdcloud.com)新增加了用地查询系统,包括土地出让、土地覆盖和土地开发强度三个模块。土地出让模块提供对全国土地出让数据进行灵活的查询统计;土地覆盖模块提供对全国30米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用地类型及用地变化统计;土地开发强度模块可对城市不同空间单元、不同用地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进行实时计算、可视化展现(目前仅有北京可查询,后续将陆续更新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的数据)。
    • 孙武; 沈子桐; 欧阳睿康; 孙靓; 乔志强; 朱琳琳; 陈翔
    • 摘要: 利用广州市主城区1960、1990、2017年的单点建筑物数据,结合地价与人口密度,通过同心圆概括方式,分析主城区建筑立体形态主要指标的圈层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主城区的建筑立体形态近似圈层分异,其形成与演变依赖于依山傍水的平原型城市的地理格局、城市规划以及市场力量三方面的共同作用:(1)1960年以来,尽管广州市主城区的范围大小不同,中央商务区(CBD)中心向东持续迁移,但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离散度三指标均由主城区中心向四周降低,但斜向建筑比例增多,圈层分异明显;同时,三指标整体增加,幅度逐渐增强,中心区增幅高于外围.(2)立体形态的演替速度具有以荔湾、越秀老城区为核心向外圈层增加的特点;以地价指数、人口密度、建筑高度和建筑密度4个指标,主城区在1000 m格网尺度上可聚集成围绕老城区向外逐步过渡的圈层结构.(3)综合地价指数与人口密度的圈层格局,决定了立体形态的圈层分异;由主城区中心向北,海拔高度的提高引起了建筑平面形态上斜向建筑比例的增加.
    • 摘要: 西咸新区第一小学是由西咸新区管委会投资创办、西安高新一中直管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位于西咸能源金贸区北部,西邻尚航七路,东邻尚航六路,南接丰明路。占地约48.22亩,总建筑面积达4.08万m^(2),其中地上面积3.02万m^(2),地下面积9681m^(2),容积率0.97,建筑密度29.98%,绿化率35.9%,办学规模为6个年级48个班,总体不超过2500人。
    • 张迪; 万洁琼; 郭文华; 黎韶光
    • 摘要: 东京都市圈是日本人口经济最为集聚的地区,以3.5% 的土地承载了28.8% 的人口,创造了33.1%的产值,人口和GDP集中分布在东京都,尤其是东京23区.东京都市圈住宅和道路用地在建设用地中的占比较高,其中,东京都以住宅和道路用地为主,横滨和相模原以住宅地为主,川崎工业用地占比较高;人均住宅用地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小.比较东京都与北京、上海的土地利用方式,东京都土地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均较高,各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随土地开发强度降低而降低;上海和东京核心区容积率较为接近,但区域间差距较大,北京和上海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低于东京都.
    • 张银; 陈卓伦
    • 摘要: 为了探究区域供冷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关系及区域供冷系统适用的区域,本文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视角,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以区域供冷系统为研究对象,阐明了若要发挥区域供冷系统的优点而避免其缺点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并从控规的控制指标与区域供冷规划的关系着手分析影响区域供冷规划的相关指标,其中用地性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是对区域供冷规划影响最大的指标,还有其它相关指标也对区域供冷规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对区域供冷系统的适用地区也进行了分析,得出区域供冷系统适用于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较高及有可利用的低价本地能源的地区或城市.
    • 无; 麦麦(编译)
    • 摘要: 本住宅位于日本东京。面对东京高昂的房价,设计师提出了一个既能满足自住需求,又能出租,从而获得一部分利润的商住混合型住宅的想法。同时,住宅所在的居民区虽然交通便利,但由于居民区内建筑密度较大,周围环境相对嘈杂。于是,在保持较高私密性的同时又不牺牲与自然接触的通道,也就成为设计需要考量的重点。基于这些考虑,设计师最终构思了一栋以"城市洞穴"为理念的住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