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77732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岩石学报、中国地质、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文献由578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剑辉、阎国翰、杜海涛等。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2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7732 占比:99.91%

总计:177897篇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文趋势图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学者

  • 蔡剑辉
  • 阎国翰
  • 杜海涛
  • 韩湘峰
  • 徐仕琪
  • 杨晓勇
  • 柳晓艳
  • 王恒亮
  • 赵同阳
  • 陈海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文彬
    • 摘要: 斜哨岩体分布于辽宁南部庄河市木盂山至斜哨一带,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石英闪长岩。岩石LA-ICP-MS锆石U-Pb测年^(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5.54 Ma±0.39 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w(Na_(2)O+K_(2)O)=4.3%~5.6%,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1.75,属钙碱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0.84,属准铝型;岩石中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壳源特征;岩石中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51.01×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属具不明显铕异常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斜哨岩体属于同碰撞科迪勒拉型(Ⅰ型)花岗岩。
    • 彭游博; 刘文彬; 赵军; 姚玉健; 刘锦; 梁斯文
    • 摘要: 营厂岩体分布于辽北西丰县和隆镇境内,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主要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206) 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6.1 Ma±1.5 Ma,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营厂岩体w(Na_(2)O)/w(K_(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里特曼指数σ平均值为2.15,属钙碱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平均值为1.16,A/CN平均值为1.99,属过铝型;Rb、Sr、Ba、Th、Hf含量偏高,Cr、Ni、Co、V、Rb、Zr、Nb等元素含量低,为“S”型花岗岩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w(ΣREE)=82.80×10^(-6),w(LREE)/w(HREE)=15.76,w(La)_(N)/w(Yb)_(N)=24.32,表明其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右倾。δEu=0.80,铕弱负异常,说明成因与板块运动有关,w(Sm)/w(Nd)=0.20,w(Ba)/w(Sr)=1.60,w(K)/w(Rb)=249.15,表明具有壳源性质。营厂岩体具有埃达克岩的特点,其属于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在挤压环境下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从而形成活动陆缘型花岗岩。
    • 赵德怀; 华北; 庞波; 吴浩; 梁东; 祁斌年
    • 摘要: 新疆伽师铜矿床产于新生界古近系苏维依组中,通过对新疆伽师铜矿床地质特征、赋矿的苏维依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伽师铜矿区富集Pb、Cu、Ag、As元素,具有较好的铜成矿背景;赋矿的古近系苏维依组的物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Cu元素主要来自于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风化产物;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古气候环境和构造的控制,属古近系潟湖相沉积作用和构造富集作用有关的砂岩型沉积-构造富集型铜矿床。
    • 陈祯祥; 文继祖; 颜伟裕; 杨磊; 王倪山; 李篡峰
    • 摘要: 矿区地表第四系覆盖厚,地质环境复杂,采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预测精度.首先在矿区进行大比例尺电法测量有效性研究,其次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和大功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工作,查明了元素表生分布情况,缩小找矿靶区,圈定了4处综合异常;然后结合地质化探特征,选择2处成矿有利地段开展激电测深工作,确定3个矿化体的规模大小、空间分布状态、埋深情况等,指导下一步深部找矿.
    • 陈甜; 杨有生
    • 摘要: 头苏泉组火山岩分布于东天山哈尔里克-大南湖复合岛弧带,岩石组合以凝灰岩、蚀变角砾岩屑凝灰岩、弱蚀变石英钠长斑岩为主。SiO含量62.12~73.57%,(σ)=0.27~2.64,属亚碱性的钙碱性岩石。∑REE=97.53×10~473.80×10,(La/Yb)N=5.140~19.980,δEu值在0.520~0.990,表现出较重的稀土减少,较轻的稀土增多。通过大洋脊玄武岩进行标准化,微量元素Rb、Th、Ce、Hf、Sm、Yb富集,Ta、Nb、P、TiO亏损。本次测得头苏泉组火山岩年龄为390.70±2.70Ma,时代确定为泥盆世中期。经构造环境分析,头苏泉火山岩产于岛弧环境。
    • 张宇蛟; 翟世奎
    • 摘要: 冲绳海槽是因菲律宾海板块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在陆壳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初始的弧后盆地,是研究弧后扩张作用早期盆地演化、岩浆作用和壳幔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尽管迄今对冲绳海槽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颇有争议或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如:冲绳海槽酸性浮岩与基性玄武岩之间的成因联系,冲绳海槽不同区段构造背景对岩浆作用的控制,冲绳海槽岩浆源区地幔的特征,俯冲板块组分(流体+熔体)对地幔楔部分熔融的贡献等.本文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剔除了一些存疑数据)了迄今已有冲绳海槽火山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与Sr-Nd-Pb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系统分析,进一步确认了酸性浮岩与基性玄武岩的岩浆同源性;认为在冲绳海槽北段与中段主要分布有酸性浮岩和中性安山岩,应该是两段区域目前正处于裂谷阶段的反映,而南段广泛分布的基性玄武岩说明在构造性质上已接近成熟性弧后盆地;冲绳海槽的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II型富集地幔(EMII型)Dupal异常特征,岩浆源于流行地幔(PREMA)和EMII型地幔端元混合的源区地幔,其中EMII约占比15%,PREMA贡献率在85%左右;源于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洋壳或沉积物)的流/熔体的加入是导致冲绳海槽下伏地幔具有EMII型特征的原因,这一点不同于Dupal异常源于壳幔相互作用的观点.
    • 肖一鑫; 罗霄; 李新鹏
    • 摘要: 黑龙江卫林地区位于小兴安岭地区兴蒙造山带东段.通过对区内晚二叠世五道岭组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其成因类型、构造环境.结果显示,五道岭组火山岩以流纹岩为主,还有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英安岩、安山岩等.里特曼指数小于3.3,应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3.79-16.37,轻稀土元素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呈典型的右倾"V"字形,δEu=0.04~1.04,Eu弱亏损-明显亏损,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中Rb、Th元素相对富集,Nb、P、Ti呈"谷形".根据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特征,推断晚二叠世五道岭组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大陆边缘弧.
    • 商青青; 郝宇杰; 任云生
    • 摘要: 塔东铁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赋存于塔东群拉拉沟组,矿石类型以磁铁角闪岩为主,具典型条带状构造.通过对拉拉沟组赋矿岩石-黑云钾长片麻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构造背景以及成因类型.显微岩相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黑云钾长片麻岩的原岩为流纹质-英安质火山凝灰岩,形成于板块俯冲背景下的大洋岛弧构造环境.黑云钾长片麻岩的锆石CL图像和U-Pb定年结果显示,19个岩浆锆石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725.6±7.4)Ma,代表其原岩形成时限,间接指示了塔东铁矿赋矿地层的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期.通过与邻区铁矿的对比研究表明,塔东铁矿的成矿时代较晚、矿石类型特殊,与典型BIF铁矿相差较大.综上所述,塔东铁矿矿床成因类型应为火山沉积变质型.
    • 程烁; 张自涛
    • 摘要: 通过对西藏昌都地区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该区域花岗质岩浆作用、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等特征,SiO2含量为68.84%~74.70%,碱质含量高,Al2O3含量为13.6%~15.26%,全碱含量为6.56%~8.52%,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属于碱性系列花岗岩;A/CNK大多大于1.1,属于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中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中富集Th、U、K、Rb等元素,亏损Ba、Sr、P、Ti等.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为挤压环境下由陆壳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结合构造环境分析,早白垩世怒江洋盆的关闭,导致沿北澜沧江断裂发生了由西向东的陆内俯冲碰撞,引发陆壳的熔融,出现以S型为主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研究区该期侵入岩体.
    • 刘国宁; 张锋
    • 摘要: 乌兰察布坳陷位于二连盆地中西部,坳陷中又分为多个次级凹陷和次级凸起,研究区位于坳陷中东部的齐哈日格图凹陷.文章在综合研究钻孔及其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及地层构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方法,结合测试分析数据成果,对研究区铀成矿形成的构造环境、铀源条件、古气候条件、岩石地球化学条件及岩石蚀变条件进行研究.构造环境表明研究区受近东西向基底构造、北东向控盆构造及北西向新构造所控制.铀源条件表明研究区铀源主要来自于基底的一套中酸性岩浆岩及蚀源区的富铀花岗岩体.古气候条件表明研究区主要的铀成矿时期为晚白垩世-古新世.岩石地球化学条件表明研究区铀成矿赋矿岩石为原生还原环境砂体,即灰色砂体.岩石蚀变条件表明研究区受后生氧化、还原作用.通过研究区铀成矿条件的深入分析,确定了目的层选择依据及地层划分对比,为研究区及外围找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