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导管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

导管消融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98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36130篇;相关期刊332种,包括医学临床研究、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中国心电学论坛、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2013中国心电学论坛等;导管消融术的相关文献由6113位作者贡献,包括马长生、董建增、陈敏华等。

导管消融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98 占比:1.45%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36130 占比:98.52%

总计:138168篇

导管消融术—发文趋势图

导管消融术

-研究学者

  • 马长生
  • 董建增
  • 陈敏华
  • 陈明龙
  • 刘旭
  • 曹克将
  • 刘兴鹏
  • 杨兵
  • 龙德勇
  • 严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罗婧; 吕采红; 杨永平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冷冻消融(CRYO)联合无水酒精注射(PEI)对早期老年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老年肝细胞癌患者,其中单一CRYO治疗组46例,CRYO联合PEI(联合治疗)组4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随访患者肿瘤的复发及生存预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的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检验生存曲线的差异;通过Cox回归法确定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联合治疗组和CRYO组初次消融的有效率分别为89.1%和73.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YO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2和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20%、21%和21%,明显低于CRYO组的30%、46%、46%(χ2=4.187,P0.05),但CRYO组有3例严重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早期老年肝细胞癌患者,CRYO联合PEI治疗较单纯CRYO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局部肿瘤进展率。
    • 袁含茵; 杨颖; 范芳芳; 李康; 王禹川; 陈尔冬; 贺鹏康; 刘菲菲; 蒋捷; 周菁; 丁燕生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右心房应变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2018年因阵发性房颤首次行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收集基本信息、病史、术前超声心动图、手术信息及术后1年房颤是否复发等信息。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基线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采用LASSO回归筛选与术后1年复发相关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将筛选出的参数与临床资料共同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心房功能参数与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在左心房容积正常和扩大的病例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40例患者纳入分析,1年内复发组80例,未复发组160例。复发组患者与未复发组比较,左心房容积指数增大[(42.88±16.83)ml/m^(2)比(38.92±11.37)ml/m^(2),P=0.047],左心房总体应变降低[21.70(11.16,31.84)比27.91(18.28,36.70),P=0.008],右心房总体应变降低[26.93(17.32,40.31)比34.20(22.65,50.45),P=0.020]。用LASSO回归筛选出左心房和右心房总体应变两个参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总体应变是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97,95%CI 0.95~1.00,P=0.024),右心房总体应变对复发无影响。左心房容积指数正常和扩大的亚组中,左心房总体应变的水平不影响复发的风险,交互作用(P=0.245);在左心房容积指数≤34 ml/m^(2)的患者中,右心房总体应变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变值较高者复发率较低;而在左心房容积指数>34 ml/m^(2)的患者中,右心房总体应变不影响复发的风险,交互作用(P=0.016)。结论左心房总体应变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左心房容积指数正常的患者中,右心房总体应变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陈玲; 祁荣兴; 刘君
    • 摘要: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是目前治疗AF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其在评估心脏形态和功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预测房颤术后复发风险,有助于消融手术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黄松江; 陈杨; 熊斌
    • 摘要: 物理消融术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一类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破坏肿瘤组织,减小肿瘤负荷或根除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免疫调节效应在肝癌的局部或全身治疗中的效果。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是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然而,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单药有效率低和耐药性等瓶颈。在此基础上,探索物理消融与免疫疗法协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故就物理消融与免疫疗法联合应用在肝癌治疗领域的进展予以综述。
    • 张晶晶; 白雪
    •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月后随访,观察组临床预后较好,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12.00%(6/50)]低于对照组[30.00%(15/5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房颤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改善其临床预后。
    • 楚伟可; 吴雪; 张鹏; 冯婧; 牛斌; 周辉; 宓余强; 李萍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在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132例初诊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资料并随访观察复发和生存情况。运用X-tile工具以5年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确定NLR、RLR和LMR的最佳截断值并组合成为N-R-L评分,并据此分为N-R-L 0分组(n=92)、N-R-L 1分组(n=29)和N-R-L 2分组(n=11)。计数资料3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对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并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无复发生存率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N-R-L 0分、N-R-L 1分和N-R-L 2分组的组间Child-Pugh分级、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92、5.699,P值均<0.05)。3组的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6.3%、90.7%,96.6%、60.4%、41.3%和81.8%、46.8%、15.6%(χ^(2)=38.460,P<0.0001);3组的1、3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9%、52.5%、33.3%,42.9%、13.1%、0和11.1%、0、0(χ^(2)=35.345,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HR=2.10,95%CI:1.28~3.43,P=0.003;HR=3.67,95%CI:1.58~8.52,P=0.002)、N-R-L评分1分(HR=3.14,95%CI:1.81~5.46,P<0.0001;HR=8.27,95%CI:3.15~21.71,P<0.0001)以及N-R-L评分2分(HR=2.61,95%CI:1.06~6.42,P=0.037;HR=14.59,95%CI:3.96~53.78,P<0.0001)是无复发生存与总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由NLR、RLR和LMR组合而成的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N-R-L评分是早期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有用的无创生物标志物,与肿瘤特征联合用来预测早期HCC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和生存。
    • 徐尧; 蔡衡; 李洪仕
    • 摘要: 目的评估导管射频消融对心房颤动合并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方面是否优于药物治疗。方法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对比导管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心房颤动合并HFrEF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比较两者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的1166例患者。相比于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提高了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68.1%比18.2%,OR=17.48,95%CI:6.79~45.02,P=0.000)、射血分数(MD=6.59%,95%CI:2.49%~10.69%,P=0.002)、6 min步行试验距离(MD=24.18 m,95%CI:5.67~42.69 m,P=0.001)、生活质量(MD=-8.03,95%CI:-14.33~-1.72,P=0.01)和氧消耗量(MD=3.17 ml·kg^(-1)·min^(-1),95%CI:1.05~5.28 ml·kg^(-1)·min^(-1),P=0.003),有更低的全因死亡率(8.7%比17.5%,OR=0.45,95%CI:0.30~0.67,P=0.000)和更低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20.8%比35.8%,OR=0.44,95%CI:0.30~0.63,P=0.000)。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43.3%比39.5%,OR=1.29,95%CI:0.76~2.19,P=0.34)。结论对于心房颤动合并HFrEF的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在心功能改善方面优于药物治疗。
    • 韦小勇; 葛圣林; 朱正艳; 张成鑫
    • 摘要: 目的探讨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瓣膜病病人在行瓣膜置换手术的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单纯实施瓣膜置换术的50例病人为对照组,在瓣膜置换术的基础上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的5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病人的术中和术后临床指标,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结果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静息[(86.29±16.14)次/分比(96.84±13.45)次/分,P=0.013]及运动时[(105.94±9.28)次/分比(117.81±11.63)次/分,P<0.001]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躯体功能[(88.56±8.47)分比(81.28±7.84)分,P<0.001],心理健康[(85.48±8.36)分比(75.93±7.57)分,P<0.001],社会关系[(87.93±9.16)分比(79.16±8.49)分,P<0.001],生活环境[(84.93±8.89)分比(75.83±7.37)分,P<0.001]及窦性心律维持率:术后即刻(88%比12%,P<0.001),出院时(90%比6%,P<0.001),术后1个月(90%比2%,P<0.001),术后6个月(94%比0%,P<0.001)均高于对照组。在术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NYHA分级方面上,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YH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但观察组中LA[(46.7±3.0)mm比(49.1±2.7)mm,P=0.01]、LVEDD[(47.3±4.2)mm比(50.3±4.2)mm,P<0.01]、LVEF[(59.8±3.7)%比(57.1±3.9)%,P=0.01]这些指标在术后6个月时开始优于对照组,此时观察组中NYHA≥Ⅱ级的病人比例也要高于对照组(86%比68%,P=0.032)。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实施瓣膜置换术联合同期射频消融术,可有效促使病人窦性心律恢复,改善其心功能,有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 牛小虎; 应佐华; 杨良瑞
    • 摘要: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与海拔、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就诊的93例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省,均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患者均随访6个月后,根据手术情况分为手术复发组13例和手术成功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年龄和海拔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后,手术复发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再次导消融术后均成功。手术成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消融后复发。两组患者在性别、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和海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894,P<0.05);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患者海拔呈负相关(r=-0.787,P<0.05)。结论高原地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与患者海拔和年龄具有相关性。
    • 李晨光; 贾继尧; 孙栾彪; 高硕徽
    • 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3 d”入本院。2015年10月8日患者曾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肝尾状叶、胆囊切除术,术后未行任何放、化疗,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倾向于原发性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查体:专科情况未见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脏超声造影示:动脉造影剂迅速填充,快于周围肝实质,延迟相造影剂消退明显快于周围肝实质,呈“快进快退”表现;MRI示:肝内可见多发结节状、团块状异常信号影,最大者大小约6.5 cm×5.7cm×6.3 cm,考虑肝内多发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图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