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宫颈

宫颈

宫颈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3年内共计6172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4757篇;相关期刊529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十四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首届沪浙妇产科暨浙江省妇产科学年会等;宫颈的相关文献由10778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吕卫国、孙耀兰等。

宫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04 占比:22.75%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18%

专利文献>

论文:4757 占比:77.07%

总计:6172篇

宫颈—发文趋势图

宫颈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吕卫国
  • 孙耀兰
  • 杨承刚
  • 王新宇
  • 王芳
  • 吴健
  • 陈婷婷
  • 马鑫军
  • 孔北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曲雪凌; 王芬; 贺媛琪; 王红梅
    • 摘要: 目的观察孕妇宫颈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分析超声相关数据判断早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威海市立医院就诊的486名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妇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将孕妇分为早产组(56例,发生早产)和未早产组(430例,未发生早产)。比较两组孕妇超声影像表现和相关定量参数水平。记录早产发生情况,分析超声表现和定量参数判断早产风险的临床价值。结果486例孕妇中早产孕妇56例,发生率为11.52%。U形漏斗宫颈孕妇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V形漏斗宫颈和正常宫颈形态孕妇(P<0.05)。早产组孕妇宫颈长度显著短于未早产组,子宫宫颈前角水平显著高于未早产组(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宫颈形态(AUC=0.671,95%CI=0.521~0.820,P=0.040,敏感度=0.733,特异度=0.600)、子宫宫颈前角(AUC=0.686,95%CI=0.548~0.823,P=0.026,敏感度=0.800,特异度=0.477)及宫颈长度(AUC=0.762,95%CI=0.608~0.916,P=0.002,敏感度=0.733,特异度=0.769)对判断早产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判断孕妇早产风险,早产的发生与宫颈形态、宫颈长度及子宫宫颈前角水平相关。
    • 顾亮亮; 冯峰; 毛咪咪
    •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以期提高治疗前的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并分析13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7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13例患者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92.3%),滤泡性淋巴瘤1例(7.7%),其中以卵巢受累最多见(6/13,46.2%),其次是宫颈(5/13,38.5%)和子宫体(2/13,15.4%)。共检查发现14个病灶(MRI和CT各7个),其中1例卵巢淋巴瘤为双侧受累。所有病灶均为实性肿块,64.3%(9/14)的病灶信号或密度相对均质;35.7%(5/14)的病灶边缘可见小囊变区,均见于卵巢淋巴瘤。行CT扫描的7个肿块中,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部未见出血及钙化;行MRI扫描的7个肿块中,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以中等信号为主(6/7,85.7%),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均呈明显高信号,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0.525±0.110)×10-3 mm2/s。增强扫描后,所有肿块均表现为轻-中度强化。结论: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术前可精准诊断。
    • 罗含欢; 霍真; 肖雨; 王倩; 尼玛卓玛; 达珍; 郭平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病理存档的全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4例,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切片经光镜下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病例,患者年龄33~56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4/4)。组织学均为单纯型小细胞癌,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体积小,大小一致,呈圆形或短梭型,胞质少、核深染、核分裂像多见(70~90/10个高倍视野),均可见明显坏死。免疫组化表型:4例病例均同时表达CgA、CD56或Syn 3种神经内分泌标记物中的2种或以上。结论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以小细胞癌为主,预后极差。诊断依靠其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应与宫颈转移性小细胞癌、小细胞型鳞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 梁妙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原因导致产程异常实施间苯三酚助产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为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宫颈原因导致产程异常产妇60例。利用整群随机化分组法将其等分为科研组、常态组,其中常态组30例产妇实施宫颈封闭治疗,科研组30例产妇静脉注射间苯三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分娩方式、宫口扩张速度、产程时间、并发症、新生儿情况。结果 科研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态组,剖宫产率低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科研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常态组,宫口扩张速度高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科研组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科研组产妇产后6 h出血量、产中出血量较常态组更低,而科研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常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宫颈原因导致产程异常实施间苯三酚助产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促进宫口扩张,降低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推广。
    • 卢善明; 罗文娟; 刘堃; 薛祥兴; 谢玉珍
    •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出芽预测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方法 收集108例FIGO(2009)ⅠA2-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HE切片下计数瘤芽数量,分析肿瘤出芽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33例宫颈鳞癌HE切片与免疫组化Pan-CK染色切片中肿瘤出芽分级的一致性。结果 高级别瘤芽组比低级别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30/52 vs.23/56),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高级别瘤芽与低分化肿瘤显著相关(P=0.004),但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不相关。淋巴结转移与传统临床病理特点显著相关。HE染色和免疫组化Pan-CK染色切片肿瘤出芽分级一致率为81.8%(Kappa=0.629)。结论 瘤芽计数方法、高瘤芽阈值和肿瘤出芽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仍有待更多的研究。
    • 孙大伟; 黄健; 耿建祥; 赵光明; 刘标; 王晨亮; 张守成; 叶晓霞; 杨永国
    • 摘要: 目的探讨以江苏省为主的区域性女性生殖道疾病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患者的石蜡组织中提取HPV DNA,采用荧光定量基因扩增技术,对女性248例外阴尖锐湿疣,144例宫颈尖锐湿疣,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病变、172例CIN2级病变、209例CIN3级病变,456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进行26种HPV分型检测,并对HPV型别分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8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89.92%(223/248),低危型HPV感染率为60.48%(150/248);144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93.06%(134/144),低危型HPV感染率为66.67%(96/144);281例CIN1级病变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49.47%(139/281),高危型HPV感染率为40.93%(115/281);172例CIN2级病变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83.14%(143/172),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2.09%(124/172);209例CIN3级病变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93.30%(195/209),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1.34%(170/209);45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HPV总感染率为94.08%(429/456),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9.25%(407/456)。结论外阴和宫颈尖锐湿疣患者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CIN1级、CIN2级和CIN3级病变患者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而宫颈鳞癌患者以高危型HPV感染占绝对优势。随着女性生殖道病变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感染率也随之增加,监控高危型HPV,是宫颈癌防治的重要环节。HPV分型检测有利于病理科医师对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诊断,也有利于妇科医师对高危型HPV感染者,尤其是高风险HPV感染者的随访。
    • 赵佳; 薛华丹; 林澄昱; 刘婧娟; 金征宇; 何泳蓝
    • 摘要: 发生于宫颈的Ewing肉瘤极为罕见,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本例主要影像表现为宫颈囊实性占位,体积较大,密度、信号不均,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可强化。因其增长迅速,病灶内易形成液化坏死及出血。本病早期易发生转移,及时诊断评估很重要。
    • 张平平; 唐雯; 杨翔; 陈汉威
    •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侵犯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例,年龄25~72(53.29±8.35)岁。采用MR多序列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侵犯情况,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利用诊断试验公式计算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术前MRI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Ⅰ期137例,Ⅱ期25例。MRI诊断子宫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93.3%、94.4%,诊断子宫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3%、94.7%、94.4%,MRI术前评估子宫肌层浸润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好(k=0.83)。诊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48.0%、94.2%、87.0%,MRI术前评估宫颈侵犯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0.46)。结论术前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和宫颈侵犯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王睿梅; 魏红梅
    • 摘要: 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 MS)是一种发生于骨髓外的原始粒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形成的实体性肿瘤,患者发病主要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密切相关(白血病性),极少情况MS可发生在无AML病史(孤立性MS)。MS发病部位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常见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及软组织和骨骼,但累及女性生殖道罕见。现报道1例发生于宫颈及前庭大腺的孤立性髓系肉瘤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警惕,同时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 冯秋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在足月单胎羊水偏少引产中应用单球囊联合缩宫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00例符合引产条件的足月单胎羊水偏少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滴注缩宫素,试验组采用宫颈扩张单球囊联合缩宫素引产的方法,通过观察两组的宫颈口成熟情况、第一产程时间、顺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普家评分(Apgar评分)等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宫颈口成熟总有效率(96.00%vs.80.00%)、顺产率(99.00%vs.78.00%)、新生儿Apgar评分(9.8±0.6)分vs.(8.0±0.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规律宫缩时间及第一产程时间(7.36±2.32)min vs.(15.49±3.62)min,(580.25±32.63)min vs.(688.42±40.06)min、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82.00%vs.97.00%)、产后出血量(160.4±33.5)mL vs.(200.7±47.8)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单胎羊水偏少的妊娠引产中选用宫颈扩张单球囊联合缩宫素治疗,在促进宫颈成熟、诱导规律宫缩、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提高顺产率及提高新生儿分娩质量等方面都较传统常规使用缩宫素效果更为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