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产

早产

早产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3年内共计6584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9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705篇;相关期刊1084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分子流行病学暨第八届晋冀鲁豫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15广东省药师周大会、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等;早产的相关文献由12256位作者贡献,包括曾蔚越、冯淑菊、李正红等。

早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9 占比:88.68%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61%

专利文献>

论文:705 占比:10.71%

总计:6584篇

早产—发文趋势图

早产

-研究学者

  • 曾蔚越
  • 冯淑菊
  • 李正红
  • 陈敦金
  • 常立文
  • 刘芳
  • 杨慧霞
  • 刘颖
  • 张俊
  • 李文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滕小芸; 梁洁; 谭继磊; 孙俭凤; 梁华; 覃姗姗; 陆彩纳; 韦琴
    • 摘要: 背景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率较高,亟需改善其神经发育结局,目前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价多感官(MS)干预对早产儿脑功能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MS干预对早产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用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1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xcel生成随机数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3例。组建干预团队,制订MS干预方案。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MS干预(包括听觉、触觉、视觉及前庭干预),2次/d,15 min/次,干预时间≥7 d。于干预前、干预7 d后通过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安静睡眠期(QS期)和活动睡眠期(AS期)的下边界电压、带宽,aEEG评分,QS期平均时间和QS期总时间;采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量表(NBNA)评分进行神经测定,并在纠正胎龄1个月时采用Gesell量表评估发育商。结果最终119例早产儿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59例,干预组60例。干预7 d后,干预组QS期的下边界电压〔(5.47±0.92)μV〕和AS期的下边界电压〔(7.63±0.97)μV〕均高于对照组QS期的下边界电压〔(5.10±0.87)μV〕和AS期的下边界电压〔(7.21±1.00)μV〕,干预组QS期的下边界带宽〔(18.90±1.90)μV〕和AS期的下边界带宽〔(13.93±2.61)μV〕均窄于对照组QS期的下边界带宽〔(19.78±2.50)μV〕和AS期的下边界带宽〔(14.94±2.58)μV〕(P0.05);干预7 d后,干预组的QS期平均时间〔(25.67±6.95)min〕和QS期总时间〔(62.80±18.89)min〕长于对照组的QS期平均时间〔(23.29±4.87)min〕和QS期总时间〔(55.27±20.65)min〕(P<0.05);干预7 d后,干预组的NBNA总分〔(34.82±2.97)分〕高于对照组的NBNA总分〔(33.12±3.49)分〕(P<0.05)。干预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个月时Gesell量表评估中大动作行为〔(52.83±10.93)分〕、精细动作行为〔(51.67±11.05)分〕、适应性行为〔(55.28±11.65)分〕、语言行为〔(53.40±11.29)分〕和个人-社交行为〔(53.57±10.57)分〕的发育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大动作行为〔(48.83±10.11)分、精细动作行为〔(47.71±9.15)分〕、适应性行行为〔(50.31±10.14)分〕、语言行为〔(49.41±9.82)分〕和个人-社交行为〔(49.51±9.35)分〕(P<0.05)。结论MS干预能促进早产儿QS期和AS期的下边界电压升高、带宽变窄以及改善aEEG评分,从而促进早产儿aEEG背景活动的成熟,改善脑发育;MS干预能增加早产儿QS期时间,促进其脑功能发育;MS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NBNA总分和Gesell量表评分,改善其神经行为发育。
    • 邱翠青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妊娠并发症与早产低体质量患儿的关系,为临床指导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产科住院全部单胎早产孕妇1085例,其中正常体质量早产儿532例,低体质量早产儿553例。所有研究对象以病案第一诊断为统计依据。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来识别与衡量风险因素,双尾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5例研究对象出生儿胎儿男女比例约为1.42:1,经产与初产研究对象在新生儿体质量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前6位与早产低体质量患儿相关的妊娠并发症分别为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心功能不全、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羊水量异常以及宫内窘迫;正常体质量早产儿组与低体质量早产儿组研究对象进行妊娠并发症相比较,GBS感染、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量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低体质量患儿危险因素分析显示GBS感染在所有危险因素中排在首位[比值比(Odds Ratio,OR)=2.842],95%置信区间(Confidenfial Interval,CI)1.809-4.469,其次为妊娠合并高血压(OR=2.759,95%CI 1.738-4.378)与羊水量异常(OR=1.646,95%CI 1.031-2.627)。结论:采取有效的策略降低妊娠期GBS感染、高血压及羊水异常等危险因素,对降低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吴倩; 郁晓曼; 张艳; 于蓉; 魏丽丽
    • 摘要: 目的:探究父母赋权计划在NICU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早产儿,给予对照组早产儿常规诊疗护理计划,给予观察组早产儿父母赋权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早产儿结局及父母在心理、知识方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日均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2.89 g, 1.00 g, P 0.01),观察组早产儿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58%, 32%, P = 0.009);观察组父母焦虑状态人数少于对照组(8, 29, P 0.01),观察组父母家庭准备度优于对照组(79.41 ±8.59, 46.94 ±6.04, P 0.01)。结论:在NICU早产儿中应用父母赋权计划,可以改善早产儿结局,减轻父母焦虑情绪,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
    • 戴玮
    • 摘要: 目的探究对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实施规范化院前急救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急救部接诊的43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急救部接诊的43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规范化院前急救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宫缩抑制时间、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胎成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宫缩抑制时间、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5 min后的Apgar评分均高于出生后1 min,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院前急救干预应用于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急救中,可更快抑制患者宫缩,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保障胎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何丽芸; 朱毅翔; 杜莉; 陈仁杰; 朱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particle matter≤2.5μm,PM_(2.5))污染水平及暴露时机对早产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选取20家二级和三级医院,覆盖11个行政区。按照住院号随机抽取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分娩的产妇,排除标准:孕妇年龄<20岁、分娩孕周<28周、新生儿先天畸形、数据不完整或明显错误。最终纳入10370例孕妇,根据分娩孕周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32~36^(+6)周)和早期早产(28~31^(+6)周)。收集同期每日的PM_(2.5)污染浓度,分别计算孕早期(1~12周)、孕中期(13~27周)、孕晚期(28周以后)和整个孕期的平均暴露量(平均暴露水平=每日暴露量之和÷天数)。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孕产妇在全孕期的PM_(2.5)平均暴露水平为(53.5±3.6)μg/m^(3),孕早、中、晚期的PM_(2.5)平均暴露水平分别为(42.2±6.1)、(56.7±11.9)和(59.8±9.4)μg/m^(3),均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限值(35.0μg/m^(3))。比较孕早期PM_(2.5)暴露水平,28~31^(+6)周早产组最高[(55.1±15.2)μg/m^(3)],足月产组最低[(42.0±5.6)μg/m^(3)](P<0.001)。将以下协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孕妇年龄、文化水平、新生儿性别、胎数、产次、早产史、流产史、死产史、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同期的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结果显示,孕妇全孕期平均PM_(2.5)暴露水平每升高10μg/m^(3),早产风险升高1.027倍(95%CI:1.010~1.041),32~36^(+6)周和28~31^(+6)周早产的风险分别升高1.038倍(95%CI:1.013~1.045)和1.006倍(95%CI:1.001~1.010)。孕早期平均PM_(2.5)暴露水平每升高10μg/m^(3),早产风险升高1.040倍(95%CI:1.019~1.044),32~36^(+6)周和28~31^(+6)周早产的风险分别升高1.046倍(95%CI:1.023~1.058)和1.015倍(95%CI:1.012~1.019)(P值均<0.05)。孕中期和孕晚期PM_(2.5)的暴露水平升高与早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孕期PM_(2.5)暴露增加早产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孕早期暴露的风险较高,且对32~36^(+6)周早产的影响最大。
    • 栗俊青; 杨继美; 王翔; 侯学涛; 张明珠; 赵诚
    • 摘要: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于中期妊娠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SPTB)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86名产前超声诊断为双胎妊娠的孕妇,于中期妊娠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及SWE测量宫颈长度(CL)及剪切波速度(SWV),观察其预测SPTB的效能。结果最终51名孕妇发生SPTB(SPTB组)、35名未发生SPTB(非SPTB组);组间孕妇年龄、流产次数、采用促排卵受孕与否、CL及宫颈S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1)。以26.30 mm为CL的最佳截断值,其于中期妊娠预测双胎妊娠SPTB的特异度为88.60%,敏感度为64.70%,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78,0.93)];以2.00 m/s为宫颈SWV的最佳截断值,其特异度为85.70%,敏感度为84.30%,AUC为0.90[95%CI(0.84,0.97)];二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2)。结论中期妊娠采用SWE测量宫颈SWV可有效预测双胎妊娠孕妇发生SPTB。
    • 安晓娜; 郭改利
    • 摘要: 目的探讨胚胎期胎盘位置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孕妇120例,所有患者在孕早期给予超声检查,记录胚胎期胎盘位置,随访记录所有孕妇的妊娠结局与围产儿预后。结果在120例孕妇中,超声显示前壁胎盘型80例(前壁组),后壁胎盘型40例(后壁组)。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妊娠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孕妇都采用剖宫产分娩,无死亡孕妇发生,前壁组孕妇的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都显著高于后壁组(P<0.05);所有围生儿都存活,前壁组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都显著高于后壁组(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中前壁胎盘型临床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且围生儿易出现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现象,对母体健康分娩影响严重。
    • 曲雪凌; 王芬; 贺媛琪; 王红梅
    • 摘要: 目的观察孕妇宫颈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分析超声相关数据判断早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4月威海市立医院就诊的486名孕妇的临床资料。孕妇均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将孕妇分为早产组(56例,发生早产)和未早产组(430例,未发生早产)。比较两组孕妇超声影像表现和相关定量参数水平。记录早产发生情况,分析超声表现和定量参数判断早产风险的临床价值。结果486例孕妇中早产孕妇56例,发生率为11.52%。U形漏斗宫颈孕妇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V形漏斗宫颈和正常宫颈形态孕妇(P<0.05)。早产组孕妇宫颈长度显著短于未早产组,子宫宫颈前角水平显著高于未早产组(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宫颈形态(AUC=0.671,95%CI=0.521~0.820,P=0.040,敏感度=0.733,特异度=0.600)、子宫宫颈前角(AUC=0.686,95%CI=0.548~0.823,P=0.026,敏感度=0.800,特异度=0.477)及宫颈长度(AUC=0.762,95%CI=0.608~0.916,P=0.002,敏感度=0.733,特异度=0.769)对判断早产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判断孕妇早产风险,早产的发生与宫颈形态、宫颈长度及子宫宫颈前角水平相关。
    • 李姣姣; 于秀荣; 王云芳; 刘文静; 孔会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母婴分离的早产产妇泌乳Ⅱ期启动延迟(Delayed Onset of LactogenesisⅡ,DOLⅡ)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00例母婴分离的早产产妇的泌乳Ⅱ期启动时间进行跟踪测定,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母婴分离的早产产妇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母婴分离的早产产妇DOLⅡ的发生率为35.67%,影响其DOLⅡ的因素为孕期BMI增幅及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期BMI增幅≥7.2 kg/m^(2)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DOLⅡ的发生风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OR=27.772,95%CI:12.046〜64.030)。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孕期BMI增幅是影响母婴分离的早产产妇DOLⅡ的重要因素,且孕期BMI增幅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交互作用增加了DOLⅡ的发生风险,医护人员及孕妇应高度重视孕妇BMI及血压变化,及时控制其孕期体重及血压的增长幅度,以预防DOLⅡ,改善早期泌乳状况。
    • 罗彩红; 李志菊; 魏方; 鲁云涯; 江润昌; 胡贵方
    •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对妊娘期糖尿病(GDM)发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检的孕妇1,516例,均在妊娠11〜14周检测血液总25(OH)D含量和血清Ca^(2+)、Mg^(2+)、碱性磷酸酶、孕妇骨密度值等其它实验室指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共有264例孕妇诊断为GDM。根据年龄±3岁并按1:2的比例匹配了528例非GDM孕妇进行研究。应用配对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与GDM发生的关系。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及GDM发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25(OH)D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后,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早产发生风险较高,OR值为2.124(95%CI:1.111〜4.060,P=0.023)。未发现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与其他妊娠结局如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和低出生体重儿等有关。结论妊娠早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定期检测维生素水平,指导维生素D缺乏孕妇积极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