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豆蚜

大豆蚜

大豆蚜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527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昆虫学报、现代化农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海峡两岸生物防治研讨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等;大豆蚜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奎军、韩岚岚、樊东等。

大豆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 占比:0.8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271 占比:99.12%

总计:15406篇

大豆蚜—发文趋势图

大豆蚜

-研究学者

  • 赵奎军
  • 韩岚岚
  • 樊东
  • 刘健
  • 戴长春
  • 杨洪佳
  • 孙文鹏
  • 李学军
  • 杨晓贺
  • 王晓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世炎; 于洪春; 赵奎军; 谢桐音
    • 摘要: 【目的】为预测和分析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研究大豆蚜分布与环境变量之间的联系。【方法】利用最大熵法生态位模型(maximum entropy niche-based modeling,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根据收集的大豆蚜已知分布点和环境变量,预测大豆蚜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区,推测环境变量对大豆蚜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大豆蚜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高度适生区集中在25°~50°N的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加拿大、美国、意大利和格鲁吉亚。决定大豆蚜分布地点的关键环境变量为最暖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月平均昼夜温差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结论】大豆蚜潜在地理分布区域广泛,应在各国大豆农产品贸易时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大豆蚜的扩散。
    • 桑利民; 闫秀; 王丽英; 高占林; 李世; 崔海明; 刘翠珍; 周欣; 张扬; 梁秀义; 孙海迪; 王瑞霞
    • 摘要: 为了明确冀北地区大豆田害虫发生规律和提高害虫防治水平,综合多地区大豆田害虫调查结果,分析了河北省春播区大豆害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种类多,在大豆全生育期共发生害虫30种,分属6目17科;为害严重,大豆蚜、点蜂缘蝽等害虫均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防治难度大,棉铃虫等一些害虫为害具有暴发性,需短时间内作出防治反应,点蜂缘蝽等一些害虫为害时间长,需进行多次防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一步将害虫分为3个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春播大豆害虫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 摘要: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化合物SYP-260,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其对不同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50~100mg/L质量浓度下,新化合物SYP-260对萝卜蚜、棉蚜、大豆蚜、锈线菊蚜,药后3~14天的防效均在85%以上,对以上害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100mg/L质量浓度下,SYP-260对茶小绿叶蝉和柑橘木虱,药后3~14天的防效均在70%以上,对以上害虫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在100mg/L质量浓度下,SYP-260对烟粉虱,药后3~7天的防效在60%以上,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 刘刚
    • 摘要: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几种绿色防控方法的田间试验,测定了其对大豆蚜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大豆蚜防效良好,与化学杀虫剂吡虫琳防效接近;白僵菌有一定防效,但起效缓慢。“施倍丰”和“激健”增效剂均对吡虫啉和溴氰菊酯防治大豆蚜有增效作用,吡虫啉与“施倍丰”或“激健”增效剂混用均可减量40%,溴氰菊酯与“施倍丰”或“激健”增效剂混用可减量40%。
    • 王玲; 来永才; 毕影东; 李炜; 刘淼; 樊超; 杨帅
    • 摘要: 为明确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触角及其感器的外部特征,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的整体形态及触角感器的类型、形态、数量与分布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呈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4个亚节组成.触角上分布着6种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器,分别是板型感器(placoid sensillum,ps)、腔锥形感器(coeloconic peg,cp)、毛形感器Ⅰ型(trichoid sensillum typeⅠ,tsⅠ)、毛形感器Ⅱ型(trichoid sensillum typeⅡ,tsⅡ)、钟形感器(campaniform sensillum,cs)及周边具橛感器(peripheral scolopidia,psc).并进一步对大豆蚜有翅成蚜触角各类型感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 陈雅茹; 杨洪佳; 李泽; 车进明; 王泽群; 樊东
    • 摘要: [目的]探究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SPI在大豆蚜Aphis glycines的生长发育、消化和免疫防御等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大豆蚜转录组数据PCR克隆大豆蚜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DNA序列;qRT-PCR分别检测AgKaSPI在大豆蚜1-4龄若虫和成虫以及蜡蚧刺束梗孢菌Akanthomyces lecanii侵染3,6,12,24,48和72 h时大豆蚜成虫中的表达水平;siRNA干扰AgKaSPI 3,6,12,24和48 h后qRT-PCR检测RNAi干扰效率,并记录RNAi后12,24,48和96 h时大豆蚜成虫死亡数和产蚜量;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蜡蚧刺束梗孢菌侵染和RNAi干扰AgKaSPI后大豆蚜成虫体内AgKaSPI蛋白含量以及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变化;观察并记录RNAi干扰AgKaSPI后6h蜡蚧刺束梗孢菌侵染大豆蚜成虫12,24,48和96 h时的死亡数.[结果]在大豆蚜体内克隆得到了一条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gKaSPI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MK440557),序列全长1019 bp,开放阅读框长324 bp,编码107个氨基酸.AgKaSPI具有Kazal结构域,推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1.43 kD和9.24.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发现,AgKaSPI在大豆蚜各个龄期均有表达.大豆蚜成虫经蜡蚧刺束梗孢菌侵染24 h时,AgKaSPI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为对照的4.31倍;相应AgKaSPI蛋白含量也显著上调,为对照的1.69倍;而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RNAi干扰AgKaSPI6 h时,大豆蚜成虫体内AgKaSPI表达量下降了71.05%;KaSPI蛋白含量在干扰12 h时下降了51.11%,丝氨酸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干扰96 h时每百头大豆蚜产蚜量减少了49头且大豆蚜成虫的死亡率增加了10.12%.[结论]AgKaSPI在大豆蚜各个龄期均有表达,且在蜡蚧刺束梗孢菌侵染24 h后表达量显著上调.AgKaSPI可能通过调节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参与了大豆蚜对蜡蚧刺束梗孢菌的免疫反应.
    • 高宇; 崔娟; 毕锐; 田径; 史树森
    • 摘要: 为了给本地区大豆苗期病虫害防控提供依据,利用生产上近年使用的拌种剂多福克以及新型药剂精歌与噻虫嗪悬浮种衣剂进行拌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药剂拌种对春大豆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精歌与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混配拌种处理对大豆根腐病、大豆蚜和食叶类害虫的抑制效果最好,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苗期害虫值得推荐的新药剂组合,适宜在东北春大豆产区推广应用.
    • 樊东; 鲁冰瑜; 杨洪佳; 陈雅茹; 李泽; 张良
    • 摘要: 通过几种绿色防控方法田间试验,测定其对大豆蚜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大豆蚜防效良好,与化学杀虫剂吡虫啉防效接近,白僵菌有一定防效但起效缓慢.施倍丰和激健增效剂均对吡虫啉和溴氰菊酯防治大豆蚜有增效作用,吡虫啉与施倍丰或激健增效剂混用均可减量40%,溴氰菊酯与施倍丰或激健增效剂混用可减量40%.吡虫啉种衣剂可在全年降低大豆蚜发生量,发生高峰期显著降低大豆蚜量.黄板在大豆蚜发生高峰期有一定防效,发生后期防治效果降低,对大豆无显著增产效果.
    • 徐蕾; 赵彤华; 邢星; 许国庆; 赵季秋
    • 摘要: 为制定大豆蚜Aphis glycines阶段特异性经济阈值,于2015-2018年连续4年开展田间试验,通过定点、定株调查和产量测定,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大豆4个特定生长阶段下不同密度大豆蚜侵染对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大豆4叶期—初花期阶段,大豆蚜侵染的累计蚜日及其种群增长率均最大,分别达到40 900头·日和0.184,大豆产量损失率也最高,达到了60.96%.大豆蚜的侵染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在大豆出苗期—4叶期和4叶期—初花期阶段使用线性模型拟合的优度最高,在初花期—初荚期和初荚期—鼓粒期阶段使用对数曲线模型拟合的优度最高,并构建了各阶段的回归方程.基于反映市场价值和潜在产量变化的动态经济允许损害水平,得到大豆出苗期—4叶期、4叶期—初花期、初花期—初荚期和初荚期—鼓粒期阶段的平均蚜量阈值分别为79、227、323和460头/株;依据线性相关性转换得到更利于实际应用的阈值指标——有蚜株率和卷叶株率,如果提前3d进行防治,则出苗期—4叶期阶段的有蚜株率阈值为17.88%,4叶期—初花期、初花期—初荚期和初荚期—鼓粒期阶段的卷叶株率阈值分别为4.78%、7.88%和12.59%.表明大豆蚜阶梯式的阶段特异性经济阈值随大豆生育期的推进而放宽;且提前3d的准备时间便于种植者进行早期决策,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大豆蚜的作物生育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