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16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8篇、会议论文74篇、专利文献69938篇;相关期刊363种,包括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现代肿瘤医学、实用肿瘤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3种,包括2016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大会、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等;多药耐药性的相关文献由2502位作者贡献,包括檀碧波、樊代明、何斌等。

多药耐药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8 占比:1.07%

会议论文>

论文:74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9938 占比:98.82%

总计:70770篇

多药耐药性—发文趋势图

多药耐药性

-研究学者

  • 檀碧波
  • 樊代明
  • 何斌
  • 张庆林
  • 杨唐俊
  • 何琪杨
  • 张健
  • 李勇
  • 王成伟
  • 刘福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欧玲; 李彩琳; 李银蕊; 周杰; 单婉歆; 吴定宇; 彭芳
    • 摘要: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多肽PAE;基于腺苷-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调节自噬对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人肝癌耐药细胞株BEL-7402/5-FU为研究对象,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AICAR的作用时间及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中AMPK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AMPK mRNA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7(ATG7)、磷酸肌醇-3-激酶3(PIK3C3)、Beclin 1、微管相关蛋白1亲链3-Ⅱ(LC3-Ⅱ)、P62、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等mRNA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LC3-Ⅱ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ICC)检测细胞中P62蛋白的表达。结果:美洲大蠊多肽PAE;能够降低AMPK含量(P<0.05),也能降低AMP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自噬相关因子ATG5 mRNA、ATG7 mRNA、PIK3C3mRNA、Beclin 1 mRNA、LC3-ⅡmRNA的表达水平(P<0.05),明显提高P62 mRNA及EZH2 mRNA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P6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美洲大蠊多肽PAE;能够通过下调AMPK的表达进而抑制自噬来逆转BEL-7402/5-FU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 李燕; 寇晓梅; 柯永莉
    • 摘要: 目的探究黄花蒿酵解液联合多西他赛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TX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的活力测定(MTS法)检测黄花蒿酵解液联合多西他赛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TX增值活力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法检测黄花蒿酵解液联合多西他赛对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TX的人多药耐药蛋白(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与肺耐药蛋白(LRP)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以一定浓度黄花蒿酵解液联合多西他赛处理的MCF‐7/DTX细胞增值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R1,MRP1,BCRP与LR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花蒿酵解液联合多西他赛可以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DTX对多西他赛的耐药性,增强MCF‐7/DTX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
    • 薛宇; 朱艳丽; 张晨晨; 高家福; 谭雨薇
    • 摘要: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而多药耐药严重阻碍了这一多发慢性感染的成功根除.本文主要讨论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多药耐药性,概述了目前对抗多药耐药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多药耐药相关的因素包括抗生素滥用、治疗失败、基因突变、外排泵和生物膜等相关因素.解决多药耐药情况不断增加的重要方向主要是,优化现有根除方案及开发新的根除方案,更广泛地使用含铋方案,发现并评估新的抗生素,如较新的喹诺酮类药物等,发挥益生菌的辅助作用,以及疫苗和非侵入性测试的研发.然而,现在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研究,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 王贵; 邬俊; 李双; 陈毅; 姜爽; 王晓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砷化合物抗肿瘤多药耐药性(MDR)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分别从细胞、分子、基因水平,以及相关通路阐述砷化合物抗肿瘤MDR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 三氧化二砷(ATO)联合维生素C、雄黄转化溶液(RST)均可抑制耐药性肿瘤细胞血管再生和转移;ATO、负载紫杉醇的亚砷酸钆纳米颗粒、ATO与阿霉素联用均可抑制耐药性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ATO、口服纳米硫化砷均可诱导肿瘤MDR细胞发生自噬.ATO,RTS,ATO-As4O6-顺铂的组合,白藜芦醇(RSV)和ATO联用,丁硫氨酸亚砜亚胺与ATO联用,As4S4均可抑制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ATO可抑制耐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ATO与阿霉素联用可下调Stathmin表达.ATO,ATO联合RSV,As4S4均可抑制凋亡控制基因表达;ATO,ATO联合RSV均可抑制核因子κB;RST可下调MDR1基因;载有砷的双重药物(阿霉素和ATO)纳米药物系统协同DNA损伤和干预DNA修复.ATO、亚砷酸、亚砷酸钠、加马布他汀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均可激活膜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RAS/RAF/MAPK);As4S4,As4S4和L-丁硫氨酸-(S,R)-亚磺酰亚胺联用,单用ATO或与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均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ATO可引发内质网应激反应;ATO可抑制Notch信号通路.结论 砷化合物能有效逆转肿瘤细胞的MDR,是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 许荣; 曹桂花; 侯莉明; 王晓明
    • 摘要: 离子的跨膜运输受多种离子通道的调节,氯离子作为最主要的细胞外阴离子,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容积敏感外向整流性(volume-sensi-tive outwardly rectifying,VSOR)氯离子通道是一种广泛表达于脊椎动物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其包含8A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8A,LRRC8A)及其4个同源家族成员(LRRC8B-E),组装成约800 kDa的VSOR通道复合物.此外,VSOR氯离子通道的组成蛋白LRRC8 A和LRRC8 D可通过各种信号途径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死亡和多药耐药性.现就VSOR氯离子通道与癌症发生和发展相关的发现作一综述,以期为VSOR氯离子通道作为癌症治疗新靶标提供依据.
    • 郝兰香; 潘超; 唐志腾; 廖洪锋
    • 摘要: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B(NF-κB)在肝癌亲本株细胞及其耐药株细胞中的表达,探讨NF-κB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亲本株细胞(Bel-7402和SMMC-7721),使用5 mg·L-1阿霉素(ADM)反复间歇冲击诱导,建立人肝癌细胞耐药株细胞(Bel-7402/ADM和SMMC-7721/ADM).将对数生长期Bel-7402、SMMC-7721、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分别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ADM、紫杉醇(PTX)、5-氟尿嘧啶(5-Fu)、长春新碱(VCR)、顺铂(CDDP)加药组,每组设15个复孔.加药组分别加入30μL各浓度梯度的化学治疗药物ADM(0.004、0.040、0.400、4.000、40.000 mg·L-1)、PTX(0.045、0.450、4.500、45.000、450.000 mg·L-1)、5-Fu(0.500、5.000、50.000、500.000、5000.000 mg·L-1)、VCR(0.005、0.050、0.500、5.000、50.000 mg·L-1)、CDDP(0.025、0.250、2.500、25.000、250.000 mg·L-1)处理,各浓度设3个复孔.阴性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同时设无细胞的空白组,只加入细胞培养基.另将对数生长期的耐药株细胞Bel-7402/ADM和SMMC-7721/ADM分别随机分为ADM组、VCR组、CDDP组、ADM+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组、VCR+PDTC组、CDDP+PDTC组.ADM组、VCR组、CDDP组细胞分别加入30μL各浓度梯度的ADM、VCR、CDDP.ADM+PDTC组、VCR+PDTC组、CDDP+PDTC组细胞先加50μL PDTC(10μmol·L-1)预处理1 h,再加入30μL各浓度梯度的ADM、VCR、CDDP.药物处理48 h后,采用腺苷三磷酸生物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采用链霉菌亲和素-过氧化物酶连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在肿瘤细胞Bel-7402、SMMC-7721、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的表达位置及表达量.提取Bel-7402、SMMC-7721、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结果 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指数分别为21.2±1.4、16.2±1.0,符合中度耐药.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对PTX、5-Fu、VCR、CDDP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ADM、PTX、5-Fu、VCR、CDDP加药组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的耐药指数均明显高于其亲本株细胞(P<0.05).ADM+PDTC组、VCR+PDTC组、CDDP+PDTC组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半数抑制浓度均显著低于相应ADM组、VCR组、CDDP组(P<0.05).NF-κB在Bel-7402、SMMC-7721、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其中亲本株细胞以细胞质表达为主,而耐药株细胞以细胞核表达为主,且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中NF-κB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亲本株细胞(P<0.05).Bel-7402/ADM和SMMC-7721/ADM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亲本株细胞(P<0.05).结论 NF-κB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起促进作用,PDTC可在一定程度减少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NF-κB是调控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重要靶点.
    • 邓燕; 刘慧; 张飞旭; 吴侠; 郑静; 张井岩
    • 摘要: P-糖蛋白(P-gp)是细胞产生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有效的P-gp抑制剂是逆转P-gp介导的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具有微弱P-gp抑制活性的天然槲皮苷为配体,合成了槲皮苷铜(Cu-Quercitrin)和槲皮苷锌(Zn-Quercitrin)配合物.结果表明,Cu-Quercitrin能提高P-gp的底物罗丹明123(Rh123)和抗癌药物阿霉素(DOX)在耐药细胞中的累积,同时增强了DOX的细胞毒性,表明Cu-Quercitrin可以抑制P-gp的活性,且优于常见的抑制剂维拉帕米;Cu-Quercitrin对P-gp蛋白水平表达并没有影响,只是减少了细胞中腺苷三磷酸(ATP)的含量.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多样、配体丰富的金属配合物有望成为有效的P-gp抑制剂.
    • 陈丽庄; 钱一鑫; 康冀川; 王鲁; 卢永仲; 范翠; 何张江
    • 摘要: 高水平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是肿瘤细胞耐药的内在原因,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素.寻求一种抑制MDR活性的抑制剂是提升抗肿瘤药物药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低浓度持续诱导方法建立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系,结果显示,阿霉素(ADM)、紫杉醇和顺铂对MCF-7耐药细胞系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TI)分别为5.11、3.55和1.79.菌株对肿瘤细胞的逆转活性筛选表明,红棕毛筒腔菌Tubeufia rubra PF02-2和河池毛筒腔菌T.hechiensis XSL05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为敏感性的活性,逆转倍数(reversion fold,RF)分别为3.79和1.07.结果 表明,T.rubra和T.hechiensis具有开发为MDR逆转剂的潜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